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水处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给水处理技术基础知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7,文件大小:10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给水处理技术基础知识 给水水质指标 1.物理指标 (1)浊度 (2)悬浮物 (3)臭和味 2.化学指标 (1)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 (2)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 (3)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 3.微生物指标 4.放射性指标 二.水质标准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饮用水水质项目大为增加,从原35项增加到96项 (2)把检测项目分为常规检测项目(34项)和非常规检测项目(62项) (3)提高了对浊度的要求 (4)在饮用水常规检测项目中增加了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以02计)不超过 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L (5)在无机物、有机物单项项目的选择和限制的确定上,既借鉴国外标准(Wo、欧盟、美 国),又考虑中国国情。 (6)重视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危害,从原有的1项,增加到13项。 (7)对部分原有项目的限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共4项:浊度、铅、镉、四氯化碳。 (8)增加了粪性大肠菌群的项 2.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3.其他重要水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其他水质标准 三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工艺 1.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颗粒物 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筛滤(格栅、筛网、微滤机、滤网滤芯过滤器等)、 膜分离(微滤、超滤)、沉砂(粗大颗粒的沉淀)、离心分离(旋流沉砂)等 (2)去除、调整水中溶解(无机)离子、溶解气体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有:石灰软化、离子交换、地下水除铁除锰、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膜分离(反渗

给水处理技术基础知识 一.给水水质指标 1.物理指标 (1)浊度 (2)悬浮物 (3)臭和味 2.化学指标 (1)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 (2)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 (3)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 3.微生物指标 4.放射性指标 二.水质标准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饮用水水质项目大为增加,从原 35 项增加到 96 项 (2)把检测项目分为常规检测项目(34 项)和非常规检测项目(62 项) (3)提高了对浊度的要求 (4)在饮用水常规检测项目中增加了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以 O2 计)不超过 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5mg/L。 (5)在无机物、有机物单项项目的选择和限制的确定上,既借鉴国外标准(WHO、欧盟、美 国),又考虑中国国情。 (6)重视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危害,从原有的 1 项,增加到 13 项。 (7)对部分原有项目的限制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共 4 项:浊度、铅、镉、四氯化碳。 (8)增加了粪性大肠菌群的项目。 2.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3.其他重要水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其他水质标准 三.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工艺 1.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颗粒物 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筛滤(格栅、筛网、微滤机、滤网滤芯过滤器等)、 膜分离(微滤、超滤)、沉砂(粗大颗粒的沉淀)、离心分离(旋流沉砂)等 (2)去除、调整水中溶解(无机)离子、溶解气体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有:石灰软化、离子交换、地下水除铁除锰、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膜分离(反渗

透、纳滤、电渗析、浓差渗析等方法)、水质稳定(水中溶解离子的平衡,防止结垢和腐蚀 等,详见本书第五章)、除氟(高氟水的饮用水除氟)、氟化(低氟水的饮用水加氟)、吹 脱(去除游离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曝气(充氧)、除气(锅炉水除氧等)等 (3)去除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方法有:粉状炭吸附、原水曝气、生物预处理、臭氧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过氧化氢预 氧化、预氯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膜分离、大孔树脂吸附(用于工业纯 水、高纯水制备中有机物的去除)等 (4)消毒方法 方法有: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电化学消毒、加热消毒等 (5)冷却方法 2.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 饮用水处理的工艺分成:(1)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2)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或)深度处理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3)其他特殊处理工艺 混凝 胶体的基本性质 1.胶体的特性 水中杂质按其颗粒大小,可以分成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三大类。 分散颗粒 溶解物 胶体颗粒 悬浮物 颗粒尺寸 0.1um(或1um) 细小黏士颗粒、高分 无机离子、小分子有 典型物质 子有机物、腐质酸、黏土、粉砂、细菌等 机物等 病毒、细菌等 溶液体 真溶液(透明) 胶体溶液(混浊) 2.胶体的结构 3.胶体的稳定与凝聚 二.铝盐铁盐混凝剂在水中的反应 1.水解反应 Al3++H2O→A1(OH2++H+ Al(OH)2++H20-Al(OH)2++H+ Al(OH2++H20→Al(0H3↓+H

透、纳滤、电渗析、浓差渗析等方法)、水质稳定(水中溶解离子的平衡,防止结垢和腐蚀 等,详见本书第五章)、除氟(高氟水的饮用水除氟)、氟化(低氟水的饮用水加氟)、吹 脱(去除游离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曝气(充氧)、除气(锅炉水除氧等)等 (3)去除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方法有:粉状炭吸附、原水曝气、生物预处理、臭氧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过氧化氢预 氧化、预氯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活性炭、膜分离、大孔树脂吸附(用于工业纯 水、高纯水制备中有机物的去除)等 (4)消毒方法 方法有: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电化学消毒、加热消毒等 (5)冷却方法 2.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 饮用水处理的工艺分成:(1)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2)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和(或)深度处理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3)其他特殊处理工艺 混凝 一.胶体的基本性质 1.胶体的特性 水中杂质按其颗粒大小,可以分成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三大类。 分散颗粒 溶解物 胶体颗粒 悬浮物 颗粒尺寸 0.1um(或 1um) 典型物质 无机离子、小分子有 机物等 细小黏土颗粒、高分 子有机物、腐质酸、 病毒、细菌等 黏土、粉砂、细菌等 溶液体系 真溶液(透明) 胶体溶液(混浊) 2.胶体的结构 3.胶体的稳定与凝聚 二.铝盐铁盐混凝剂在水中的反应 1.水解反应 Al3++H2O→Al(OH)2++H+ Al(OH)2++H2O→Al(OH)2++H+ Al(OH)2++ H2O→Al(OH)3↓+H+

2.缩聚反应 2[A1(OH]2+→[A12(OH)2]4++2H20 水的混凝机理与混凝过程 混凝机理 (1)压缩双电层 (2)吸附电中和 (3)吸附架桥(4)沉淀物的卷扫或网捕 2.混凝过程 在水处理中,混凝的工艺过程实际上分为“凝聚”与“絮凝”两个过程,对应的工艺或设备 称为“混合”与“反应”。 (1)凝聚 在水处理工艺中,凝聚主要指加入混凝剂后的化学反应过程(胶体的脱稳)和初步的絮凝过 程。 (2)絮凝 絮凝是指细小矾花逐渐长大的物理过程。 3.混凝动 (1)速度梯度 令 式中G一速度梯度,S-1 du—相邻两水层中水流(颗粒)同向运动的速度差; dy-相邻两水层垂直与水流方向和距离。 推导G的计算公式 式中:F一两层水流间的摩擦阻力; A一两层水流间的接触面积 u一水的动力粘度 式中p-对单位体积水体的搅拌功率,W/m3。 (2)速度梯度计算

2.缩聚反应 2[Al(OH)]2+→[Al2(OH)2]4++ 2H2O 三.水的混凝机理与混凝过程 1.混凝机理 (1)压缩双电层 (2)吸附电中和 (3)吸附架桥(4)沉淀物的卷扫或网捕 2.混凝过程 在水处理中,混凝的工艺过程实际上分为“凝聚”与“絮凝”两个过程,对应的工艺或设备 称为“混合”与“反应”。 (1)凝聚 在水处理工艺中,凝聚主要指加入混凝剂后的化学反应过程(胶体的脱稳)和初步的絮凝过 程。 (2)絮凝 絮凝是指细小矾花逐渐长大的物理过程。 3.混凝动力学 (1)速度梯度 令 式中 G—速度梯度,s-1; du—相邻两水层中水流(颗粒)同向运动的速度差; dy—相邻两水层垂直与水流方向和距离。 推导 G 的计算公式: 式中:F—两层水流间的摩擦阻力; A—两层水流间的接触面积 μ—水的动力粘度 式中 p—对单位体积水体的搅拌功率,W/m3。 得 (2)速度梯度计算

对于机械搅拌,对单位容积水体的搅拌功率为 式中N一电机功率,KW; n1—一搅拌设备机械效率,约为0.75 n2—一传动系统的效率,0.6~0.9; n总一一总效率,0.5~0.7。 对于水力搅拌,水流对液体所作的功即为水流的水头损失。 式中Q一流量,m3/s 水的密度(约为1000kg/m3) h-流过水池的水头损失,m; T一水力停留时间, g一重力加速度,9.81m/s2 混凝过程的动力学控制参数如下 对于混合池:G=500~1000s-1 对于絮凝反应池:G=20~70s-1 GT=104~105 四.混凝剂与助凝剂 1.混凝剂 (1)硫酸铝 A1203的含量不小于15.6%,液体产品中A1203的含量不小于7.8%,适宜理值为5.5~8, 最佳范围6.5~7.5。 (2)聚合氯化铝 [A12(OH)nCl6-n]m,式中m为聚合度,通常m≤10,n=3~5。A1203的含量不小于32%和 29%,液体产品A1203的含量不小于12%和10%,适宜PH值为5~9。 (3)三氯化铁 PH值的适应范围(5~11)

对于机械搅拌,对单位容积水体的搅拌功率为: 式中 N—电机功率,KW; η1――搅拌设备机械效率,约为 0.75; η2――传动系统的效率,0.6~0.9; η 总――总效率,0.5~0.7。 对于水力搅拌,水流对液体所作的功即为水流的水头损失。 式中 Q—流量,m3/s; 水的密度(约为 1000kg/m3) h—流过水池的水头损失,m; T—水力停留时间,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混凝过程的动力学控制参数如下: 对于混合池:G=500~1000s-1 T=10~30 对于絮凝反应池:G=20~70s-1 GT=104~105 四.混凝剂与助凝剂 1.混凝剂 (1)硫酸铝 Al2O3 的含量不小于 15.6%,液体产品中 Al2O3 的含量不小于 7.8%,适宜 PH 值为 5.5~8, 最佳范围 6.5~7.5。 (2)聚合氯化铝 [Al2(OH)nCl6-n]m,式中 m 为聚合度,通常 m≤10,n=3~5。Al2O3 的含量不小于 32%和 29%,液体产品 Al2O3 的含量不小于 12%和 10%,适宜 PH 值为 5~9。 (3)三氯化铁 PH 值的适应范围(5~11)

(4)硫酸亚铁 (5)聚合硫酸铁 化学式为[Fe2(OHn(S04)3-n/2]m,式中n<2,mf(m)。PH值范围为5~11,最佳范围6~9。 (6)其他 复合式药剂,如聚合铝铁,聚合铝硅,混凝复合药剂 2.助凝剂 (1)活化硅酸 (2)聚丙烯酰胺 (3)石灰 (4)其他 3.混凝药剂的投加 (1)投加量确定 (2)投配系统 (3)混凝药剂投加的自动控制 1)数学模型法 2)现场模拟试验法 3)特性参数控制法 五.混合设备 混合时间一般10~30s,速度梯度500~1000s-1 1.机械混合 水力停留时间为1~2min,平均速度梯度500s-1左右。 2.水力混合 (1)管式静态混合器 (2)压力水管混合 (3)其他有:跌水混合、漩流混合等。 六.絮凝反应池 絮凝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0~30min,GT值在104~105 1.机械搅拌 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5~20min,桨板边缘处的线速度从第一级的0.5m/s降到最后· 级的0.2m/s 2.水力搅拌 (1)隔板反应池 起端流速一般为0.5~0.6m/s,末端流速一般为0.2~0.3m/s,水力停留时间20~30min,总 的水头损失0.3~0.5m

(4)硫酸亚铁 (5)聚合硫酸铁 化学式为[Fe2(OH)n(SO4)3-n/2]m,式中 n<2,m=f(n)。PH 值范围为 5~11,最佳范围 6~9。 (6)其他 复合式药剂,如聚合铝铁,聚合铝硅,混凝复合药剂 2.助凝剂 (1)活化硅酸 (2)聚丙烯酰胺 (3)石灰 (4)其他 3.混凝药剂的投加 (1)投加量确定 (2)投配系统 (3)混凝药剂投加的自动控制 1)数学模型法 2)现场模拟试验法 3)特性参数控制法 五.混合设备 混合时间一般 10~30s,速度梯度 500~1000s-1。 1.机械混合 水力停留时间为 1~2min,平均速度梯度 500s-1 左右。 2.水力混合 (1)管式静态混合器 (2)压力水管混合 (3)其他有:跌水混合、漩流混合等。 六.絮凝反应池 絮凝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 10~30min,GT 值在 104~105 1.机械搅拌 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 15~20min,桨板边缘处的线速度从第一级的 0.5m/s 降到最后一 级的 0.2m/s。 2.水力搅拌 (1)隔板反应池 起端流速一般为 0.5~0.6m/s,末端流速一般为 0.2~0.3m/s,水力停留时间 20~30min,总 的水头损失 0.3~0.5m

(2)折板反应池 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m/s 第二段:0.15~0.25m/s 第三段:0.10~0.15m/s。 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一般为6~15min (3)其他形式的反应池 3.不同形式絮凝池的组合使用 (1)往复式隔板与回转式隔板组合 (2)机械反应与隔板反应组合 七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1.水温 2.浊度与悬浮物 3.水的PH值 颗粒沉淀特性 1.沉淀分类 (1)自由沉淀 (2)絮凝沉淀 (3)拥挤沉淀 (4)压缩沉淀 2.离散颗粒沉淀速度 (1)颗粒沉速公式 对于Re<1的层流区,有 stokes公式 对于1≤Re≤1000的过渡区,有 Allen公式 对于Re1000的紊流区,有 Newton公式 式中Re—雷诺数, 颗粒沉速 d—颗粒直径 u—水的动力粘度; p——水的密度; ps--颗粒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 二.理想沉淀池特性分析 1.理想沉淀池的构成 在理想沉淀池中,对沉淀过程的基本假设是 (1)沉淀过程属于离散颗粒的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各颗粒的沉速不变」

(2)折板反应池 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m/s; 第二段:0.15~0.25m/s; 第三段:0.10~0.15m/s。 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一般为 6~15min。 (3)其他形式的反应池 3.不同形式絮凝池的组合使用 (1)往复式隔板与回转式隔板组合 (2)机械反应与隔板反应组合 七.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1.水温 2.浊度与悬浮物 3.水的 PH 值 一.颗粒沉淀特性 1.沉淀分类 (1)自由沉淀 (2)絮凝沉淀 (3)拥挤沉淀 (4)压缩沉淀 2.离散颗粒沉淀速度 (1)颗粒沉速公式 对于 Re1000 的紊流区,有 Newton 公式: 式中 Re—雷诺数 , u—颗粒沉速, d—颗粒直径; µ――水的动力粘度; ρ――水的密度; ρs――颗粒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 二.理想沉淀池特性分析 1.理想沉淀池的构成 在理想沉淀池中,对沉淀过程的基本假设是: (1)沉淀过程属于离散颗粒的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各颗粒的沉速不变;

(2)理想沉淀池中的水从左向右水平流动,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AC断面)在 池中各点水流速度均为 (3)在沉淀过程中,各颗粒的水平运动分量等于水流的水平流速v (4)颗粒沉到池底(CD线)就算已被去除。 2.理想沉淀池对颗粒的去除率 理想沉淀池对水中悬浮颗粒的总的去除率为: 3.理想沉淀池中特定颗粒沉速与表面负荷的关系 在理想沉淀池中: 式中 t0一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一沉淀池的表面面积 Q—水的流量; q0一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也称为过流率,即单位时间内单位池表面面积所处理的水量 沉淀池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设计参数 1.基本结构 (1)进水区与进水穿孔花墙 (2)沉淀区 (3)出水区与出水堰 (4)缓冲层、污泥区与排泥裝置沉淀池排泥系统 1)多斗池底重力排泥 2)穿孔管重力排泥 3)机械排泥 2.沉淀池基本设计参数 对于采用混凝沉淀工艺的饮用水处理,沉淀池特定颗粒沉速设计值一般为u=0.3 0.6m/s。根据原水情况,又可采用以下设计数据: (1)对于原水浊度250NTU,u0=0.5~0.6mm/s(相当于;q0=1.80~2.16m3/(m2h) 四沉淀池

(2)理想沉淀池中的水从左向右水平流动,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AC 断面)在 池中各点水流速度均为 v; (3)在沉淀过程中,各颗粒的水平运动分量等于水流的水平流速 v; (4)颗粒沉到池底(CD 线)就算已被去除。 2.理想沉淀池对颗粒的去除率 理想沉淀池对水中悬浮颗粒的总的去除率为: 3.理想沉淀池中特定颗粒沉速与表面负荷的关系 在理想沉淀池中: 式中 t0—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B—池宽; A—沉淀池的表面面积; Q—水的流量; q0—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也称为过流率,即单位时间内单位池表面面积所处理的水量。 三.沉淀池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设计参数 1.基本结构 (1)进水区与进水穿孔花墙 (2)沉淀区 (3)出水区与出水堰 (4)缓冲层、污泥区与排泥装置沉淀池排泥系统: 1)多斗池底重力排泥 2)穿孔管重力排泥 3)机械排泥 2.沉淀池基本设计参数 对于采用混凝沉淀工艺的饮用水处理,沉淀池特定颗粒沉速设计值一般为 u0=0.3~ 0.6mm/s。根据原水情况,又可采用以下设计数据: (1)对于原水浊度250NTU,u0=0.5~0.6mm/s(相当于;q0=1.80~2.16 m3/(m2h)) 四.沉淀池

1.平流式沉淀池 对平流式沉淀池的有关要求 (1)沉淀池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10,以保证断面水流 均匀。 (2)平流式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0~3 (3)池中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3.0~3.5m; (5)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为3~8m,最大不超过15m。 衡量平流式水力状态的参数:弗劳德数Fr一般在1×10-4~1×10-5,雷诺数Re一般在 2.斜板(管)沉淀池 (1)斜板(管)沉淀池的优点: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占地省等。 缺点是 1)运行中斜板(管)中易产生积泥和藻类滋生问题,需定期放空对斜板进行冲洗,积泥过 多还易发生斜板压塌事故 2)斜板(管)材料的费用高 3)因水流在斜板之间停留时间极短(几分钟),斜板沉淀池的缓冲能力及稳定性较差 (2)斜板沉淀池产水量的计算 斜板沉淀池的表面负荷u0= 式中A斜一一各斜板总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n斜板数; B一斜板宽度(池宽) 1一斜板长度; 0一一斜板倾角 在设计斜板沉淀池时应考虑乘以斜板效率系数η斜,η斜通常取0.6~0.8。 斜板沉淀池的产水量计算公式为 斜板沉淀池的产水流量为与水流垂直的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流速 即 把v代入前式并整理,可以得到导向流斜板沉淀池产水量的计算式 A原一一斜板沉淀池的池表面面积,等于池的长度*宽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计算公式为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在采用常用斜板结构数据的条件下,一般可采用q斜=9.0 11.0m3/(m2h)

1.平流式沉淀池 对平流式沉淀池的有关要求: (1)沉淀池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 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 10,以保证断面水流 均匀。 (2)平流式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 1.0~3.0h; (3)池中水平流速一般为 10~25mm/s;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采用 3.0~3.5m; (5)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为 3~8m,最大不超过 15m。 衡量平流式水力状态的参数:弗劳德数 Fr 一般在 1×10-4~1×10-5,,雷诺数 Re 一般在 4000~15000。 2.斜板(管)沉淀池 (1)斜板(管)沉淀池的优点: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占地省等。 缺点是: 1)运行中斜板(管)中易产生积泥和藻类滋生问题,需定期放空对斜板进行冲洗,积泥过 多还易发生斜板压塌事故; 2)斜板(管)材料的费用高 3)因水流在斜板之间停留时间极短(几分钟),斜板沉淀池的缓冲能力及稳定性较差 (2)斜板沉淀池产水量的计算: 斜板沉淀池的表面负荷 u0= 式中 A 斜――各斜板总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n—斜板数; B—斜板宽度(池宽); l—斜板长度; θ――斜板倾角。 在设计斜板沉淀池时应考虑乘以斜板效率系数 η 斜,η 斜通常取 0.6~0.8。 斜板沉淀池的产水量计算公式为: 斜板沉淀池的产水流量为与水流垂直的过水断面面积乘以流速: 即 把 v 代入前式并整理,可以得到导向流斜板沉淀池产水量的计算式: A 原――斜板沉淀池的池表面面积,等于池的长度*宽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计算公式为: 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在采用常用斜板结构数据的条件下,一般可采用 q 斜=9.0~ 11.0m3/(m2·h)

(3)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 在给水处理中,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进水浊度长期低于1000wTU的原水,斜板(管)沉 淀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9.0~11.0m3/(m2h)。 斜板部分常用的数据是:斜板长度1=1m,倾角为60度,板间距(或管径)30~50m。沉淀 池斜板管下面的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斜板管上面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4)同向流斜板沉淀池 同向流的斜板数据一般采用:板间距35,斜板的上部为沉淀区斜板,斜板长度1=2.0~2.5m, 倾斜角为40度;斜板的下部为排泥区斜板,斜板长度不小于0.5m,倾斜角为60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的液面负荷一般为30~40m3/(m2·h。 (5)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给水处理中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数据是:斜板的结构尺寸一般为倾斜角50~60,板间距50 80m,斜板內的水平流速一般采用v=10~20mm/s;侧向流斜板体的容积负荷约为8~10 3.竖流式沉淀池 4.福流式沉淀池 五.澄清 1.澄清池工作原理 在澄清池中通过机械或水力作用悬浮保持着大量的矾花颗粒,其浓度一般在每升几克,进水 中经混凝剂脱稳的细小颗粒与池中保持的大量矾花颗粒发生接触凝聚反应,被直接黏附在矾 花上,然后再在澄清池的分离区与清水分离。 2.机械搅拌澄清池 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1.2~1.5h。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的水力停 留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min,其中第二反应室按计算流量的停留时间是30~60s。u0=0.8~ 1. 1mm/ 3.脉冲澄清池 脉冲澄清池的脉冲周期一般为30~40s,其中充水与放水的时间比为3:1~4:1。清水区的 上升流速一般可以采用0.7~1.0mm/s,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各为1.5~2.0m 六.气浮 1.气浮原理 原理是在水中加入大量的微小气泡,并使其黏附在颗粒上,共同快速上浮,从而大大加快了 颗粒的分离速度。 2.气浮池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5.4~9m3/(m2h)(u0=1.5~2.5m/s),回流比为5%~10% 3.浮沉池 浮沉池斜板区液面负荷一般采用10m3/(m2·h左右

(3) 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 在给水处理中,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进水浊度长期低于 1000NTU 的原水,斜板(管)沉 淀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 9.0~11.0 m3/(m2·h)。 斜板部分常用的数据是:斜板长度 l=1m,倾角为 60 度,板间距(或管径)30~50mm。沉淀 池斜板管下面的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 1.5m,斜板管上面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1.0m。 (4)同向流斜板沉淀池 同向流的斜板数据一般采用:板间距 35mm,斜板的上部为沉淀区斜板,斜板长度 l=2.0~2.5m, 倾斜角为 40 度;斜板的下部为排泥区斜板,斜板长度不小于 0.5m,倾斜角为 60 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的液面负荷一般为 30~40 m3/(m2·h)。 (5)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给水处理中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数据是:斜板的结构尺寸一般为倾斜角 50~60,板间距 50~ 80mm,斜板内的水平流速一般采用 v=10~20mm/s;侧向流斜板体的容积负荷约为 8~10 m3/(m2·h). 3.竖流式沉淀池 4.福流式沉淀池 五.澄清 1.澄清池工作原理 在澄清池中通过机械或水力作用悬浮保持着大量的矾花颗粒,其浓度一般在每升几克,进水 中经混凝剂脱稳的细小颗粒与池中保持的大量矾花颗粒发生接触凝聚反应,被直接黏附在矾 花上,然后再在澄清池的分离区与清水分离。 2.机械搅拌澄清池 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 1.2~1.5h。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的水力停 留时间一般控制在 20~30min,其中第二反应室按计算流量的停留时间是 30~60s。u0=0.8~ 1.1mm/s。 3.脉冲澄清池 脉冲澄清池的脉冲周期一般为 30~40s,其中充水与放水的时间比为 3:1~4:1。清水区的 上升流速一般可以采用 0.7~1.0mm/s,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各为 1.5~2.0m。 六.气浮 1.气浮原理 原理是在水中加入大量的微小气泡,并使其黏附在颗粒上,共同快速上浮,从而大大加快了 颗粒的分离速度。 2.气浮池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 5.4~9 m3/(m2·h) (u0=1.5~2.5mm/s),回流比为 5%~10%。 3.浮沉池 浮沉池斜板区液面负荷一般采用 10 m3/(m2·h)左右

过滤 滤原理 1.过滤技术分类 (1)表层过滤 表层过滤的颗粒去除机理是机械筛除。 (2)深层过滤 深层过滤颗粒去除的主要机理是接触凝聚,即颗粒的去除是通过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进 行了接触凝聚,水中颗粒附着在滤料颗粒上而被去除。 石英砂滤料的规格是:d=0.5~1.2m,滤层厚度700m 2.深层过滤的机理 (1)迁移 在滤料层孔隙中随水流动的小颗粒在下列作用下可以与滤料颗粒的表面进行接触,这些作用 有:拦截、重力沉降、惯性、扩散、水动力作用等。 (2)附着 颗粒之间存在的附着力的作用下,水中颗粒被附着截留下来。 二.滤池的运行 1.滤池的运行周期 (1)过滤状态 正向过滤,反向过滤,双向过滤,辐流过滤。 滤池的设计最大水头损失(滤池的最高水位与滤后水出水堰之间的高差)一般为2~2.5m, 滤池的过滤周期一般在12~24h。 (2)反冲洗状态 1)单独用水反冲洗 2)水反冲洗加表面辅助冲洗 3)气水联合反冲洗 滤料层的膨胀率一般需达到40%~50%,一般需要冲洗5~7min,加上冲洗前后的操作过程, 整个反冲洗过程用时一般约为10min 反冲洗用水采用过滤后的清水,由反冲洗水塔或反冲洗水泵提供,所用水量一般占过滤水量 的5%左右。 滤间正在反冲洗和检修而停止进水期间,由于上游来水水量不变,因此正在运行的各滤间的 进水流量将略有增加,水量为正常运行时的n/ω-1)倍,池中滤速也相应增加。此时的滤速 为强制滤速。 2.滤池过滤的运行方式 变水头恒速过滤 恒水头恒速过滤

过滤 一.过滤原理 1.过滤技术分类 (1)表层过滤 表层过滤的颗粒去除机理是机械筛除。 (2)深层过滤 深层过滤颗粒去除的主要机理是接触凝聚,即颗粒的去除是通过水中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进 行了接触凝聚,水中颗粒附着在滤料颗粒上而被去除。 石英砂滤料的规格是:d=0.5~1.2mm,滤层厚度 700mm。 2.深层过滤的机理 (1)迁移 在滤料层孔隙中随水流动的小颗粒在下列作用下可以与滤料颗粒的表面进行接触,这些作用 有:拦截、重力沉降、惯性、扩散、水动力作用等。 (2)附着 颗粒之间存在的附着力的作用下,水中颗粒被附着截留下来。 二.滤池的运行 1.滤池的运行周期 (1)过滤状态 正向过滤,反向过滤,双向过滤,辐流过滤。 滤池的设计最大水头损失(滤池的最高水位与滤后水出水堰之间的高差)一般为 2~2.5m, 滤池的过滤周期一般在 12~24h。 (2)反冲洗状态 1)单独用水反冲洗 2)水反冲洗加表面辅助冲洗 3)气水联合反冲洗 滤料层的膨胀率一般需达到 40%~50%,一般需要冲洗 5~7min,加上冲洗前后的操作过程, 整个反冲洗过程用时一般约为 10min。 反冲洗用水采用过滤后的清水,由反冲洗水塔或反冲洗水泵提供,所用水量一般占过滤水量 的 5%左右。 滤间正在反冲洗和检修而停止进水期间,由于上游来水水量不变,因此正在运行的各滤间的 进水流量将略有增加,水量为正常运行时的 n/(n-1)倍,池中滤速也相应增加。此时的滤速 为强制滤速。 2.滤池过滤的运行方式 变水头恒速过滤; 恒水头恒速过滤;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