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水处理工程》讲义(黄霞 清华)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34,文件大小:6.82MB,团购合买
一、中国水资源特点 1. 人均占有量少 淡水总量在全世界占第 6 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 2340m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水处理工程》 第一翁水与底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 (讲义) 黄霞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参考书 (1)顾夏声等:《水处理工程》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2)严煦世、范瑾初编著:《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张自杰等编著:《排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George Tchobanoglous, Franklin L. Burton and H. David 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disposal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 Metcalf eddy, Inc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2002年8月) (5)Ronald L Drost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John Wiley sons, Inc., 1997 (6)《环境工程手册》之《水污染防治卷》,张自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6 第一章绪论 第1节水资源循环与特点 中国水资源特点 1.人均占有量少 淡水总量在全世界占第6位 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340m3/人年(以12亿人口计),世界平均水准的14,占88位 2.空间分布不均 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东南地区降水量可达1600mm,造成涝灾 西北地区降水只有500mm,少的地区不到200mm

1 《水处理工程》 第一篇 水与废水物化处理的原理与工艺 (讲义) 黄霞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参考书: (1) 顾夏声等:《水处理工程》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2) 严煦世、范瑾初编著:《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张自杰等编著:《排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George Tchobanoglous, Franklin L. Burton and H. David 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disposal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 Metcalf & Eddy, Inc.,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2002 年 8 月) (5) Ronald L. Drost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7 (6) 《环境工程手册》之《水污染防治卷》,张自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水资源循环与特点 一、中国水资源特点 1. 人均占有量少 淡水总量在全世界占第 6 位。 但人均占有量只有 2340m3 /人年(以 12 亿人口计),世界平均水准的 1/4,占 88 位。 2. 空间分布不均 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东南地区降水量可达 1600mm,造成涝灾 西北地区降水只有 500mm,少的地区不到 200mm

3.年内及年际变化大 60-80%降水集中在夏季,7,8,9月;年际变化差3-6倍(大时) 4.许多地区缺水严重 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青岛、大连) 在640个城市中,300多个城市缺水。 、水资源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米 高发(从地面及水面 地下水位 三、水处理工程的任务 给水工程:取水一一给水处理一一配水 针对不同的水源水水质,经处理后满足工农业和生活的对水质与水量的要求 排水工程:废水收集(来源于生活、工业和农业)一一废水处理一一排放或回用 第2节水污染现状及来源 水污染现状 污水处理率低:污水排放排放量接近400亿m3。 工业废水处理率约80%,达标排放的只有60% 城市污水处理率<15 %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特别严重的水系:三河:淮河、海河、辽河 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滇池、巢湖(安徽)、太湖(江苏) 50%左右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 50%以上的重点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标准 水污染来源 1.工业污染源 2.生活污染源 3.养殖业 4.面污染源: 污染物性质与水质指标 1.污染物性质 按化学物质分:有机物

2 3. 年内及年际变化大 60-80%降水集中在夏季,7,8,9 月;年际变化差 3-6 倍(大时) 4. 许多地区缺水严重 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青岛、大连) 在 640 个城市中,300 多个城市缺水。 二、水资源的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三、水处理工程的任务 给水工程:取水――给水处理――配水 针对不同的水源水水质,经处理后满足工农业和生活的对水质与水量的要求。 排水工程:废水收集(来源于生活、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排放或回用 第 2 节 水污染现状及来源 一、水污染现状 污水处理率低:污水排放排放量接近 400 亿 m 3 。 工业废水处理率约 80%,达标排放的只有 60% 城市污水处理率<15% 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特别严重的水系:三河:淮河、海河、辽河 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滇池、巢湖(安徽)、太湖(江苏) 50%左右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 50%以上的重点城镇饮用水源不符合标准 二、水污染来源 1.工业污染源 2. 生活污染源 3. 养殖业 4. 面污染源: 三、 污染物性质与水质指标 1. 污染物性质 按化学物质分:有机物

无机物 按物理形态大小分:悬浮物 胶体 溶解性 废水水质指标 1)物理性质:色,温度,SS 2)化学性质:pH、有机物、溶解性固体、有毒物、N、P 有机物:综合指标:BOD、COD、TOD(总需氧量) 单项指标 3)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 四 水污染原因 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的压力: 2.粗放型发展模式 3.面源污染严重 4.污水处理率偏低,大量污水直接排放 5.环境意识淡薄、环境管理薄弱、环境执法力度不够 6.排污收费等经济政策未能起到对治污的刺激作用 7.历史欠帐太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五、水污染防止战略对策与保障措施 战略对策: 1.加快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实施废水资源化 2.尽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行淸洁生产 3.从单纯的点污染源治理转向点源、内源和面源的流域综合综合治理 4.切实保护饮用水源地,提高饮用水安全性 保障措施 严格以法治水,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法律、规章、制度 2完善水的管理体系,改变“多龙管水”的现象 3.加大水污染治理投资 4.采取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经济政策 第3节水质标准 饮用水卫生标准 回顾历史,改善的方向 注重水的外观、预防传染病一去除重金属一一去除微量有机物-内分泌紊乱物质。 有关的内分泌紊乱物质的提出始于90年代初野生动物学者的会议上。 96年美国开始食品、饮用水中内分泌紊乱物的筛控方法研究。然后欧洲经济协力开发 组织开始研究。 97年日本,定出被怀疑的物质67,包括:(1)杀虫剂、除草剂,45种;(2)工业原料, 有机氯化合物;(3)副产物,如二恶英

3 无机物 按物理形态大小分:悬浮物 胶体 溶解性 2.废水水质指标 1)物理性质:色,温度,SS 2)化学性质:pH、有机物、溶解性固体、有毒物、N、P 有机物:综合指标:BOD、COD、TOD(总需氧量) 单项指标 3)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 四、 水污染原因 1.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的压力: 2.粗放型发展模式 3. 面源污染严重 4.污水处理率偏低,大量污水直接排放 5.环境意识淡薄、环境管理薄弱、环境执法力度不够 6. 排污收费等经济政策未能起到对治污的刺激作用 7. 历史欠帐太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五、水污染防止战略对策与保障措施 战略对策: 1.加快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实施废水资源化 2.尽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3.从单纯的点污染源治理转向点源、内源和面源的流域综合综合治理 4.切实保护饮用水源地,提高饮用水安全性 保障措施: 1.严格以法治水,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法律、规章、制度 2.完善水的管理体系,改变“多龙管水”的现象 3.加大水污染治理投资 4.采取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经济政策 第 3 节水质标准 一、 饮用水卫生标准 回顾历史,改善的方向: 注重水的外观、预防传染病―去除重金属――去除微量有机物----内分泌紊乱物质。 有关的内分泌紊乱物质的提出始于 90 年代初野生动物学者的会议上。 96 年美国开始食品、饮用水中内分泌紊乱物的筛控方法研究。然后欧洲经济协力开发 组织开始研究。 97 年日本,定出被怀疑的物质 67, 包括:(1)杀虫剂、除草剂,45 种;(2)工业原料, 有机氯化合物;(3)副产物,如二恶英

国际上 有现代意义的饮用水标准是在本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一 《公共卫生署饮用水水质标准》1914年,只针对细菌数量 由此大大减少了伤寒病死亡的人数。 到1962年期间,有过修订,但主要是针对化学物质、生物学指标和感官指标 1974年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 Safe drinking water act) 1975年颁布了《国家暂行饮用水基本规则》( National Interim primary drinking water egulations)--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上的里程碑 增加了6种有机物的限制 1979年修改《国家暂行饮用水基本规则》 ③1986年提出了《安全饮用水法修正案》( Safe drinking Water Act amendments) 《暂行规定》《国家饮用水基本规定》( National Primary Drinking Water Regulations) 提出了达到该标准的最佳可行技术(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 以后,不断改进,增加限制有机物的种类 美国等的情况代表了国际上先进水平水质标准的发展趋势。有机物指标的数目超过 了水质指标总数的2/3,特别是消毒副产物项目的增加。 国内情况: 1956年制订了第1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16项水质指标 1976年项目修订增加到23项 1986年「----」GB574985 共35项,关于有机物指标只有6项 2001年6月新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工业与其它用水标准 1.工业用水标准 2.其它:游泳、渔业、灌溉 三、废水排放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首次发布1983年 第1次修订1988年 第2次修订1999年 GHZB-1999,2000年1月1日起实施。 分成基本项目和特定项目 特定项目适用于地表水域特定污染物的控制。 共计75项,其中基本项目31项,以控制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为目的的特定项目4项 以控制地表水I,Ⅱ,Ⅲ类水域有机化学物质为目的的特定项目40项。 水体分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Ⅴ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4 国际上: K有现代意义的饮用水标准是在本世纪初在美国出现―― 《公共卫生署饮用水水质标准》1914 年,只针对细菌数量 由此大大减少了伤寒病死亡的人数。 到 1962 年期间,有过修订,但主要是针对化学物质、生物学指标和感官指标 K1974 年通过了《安全饮用水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 K1975 年颁布了《国家暂行饮用水基本规则》(National Interim primary drinking water regulations)――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上的里程碑 增加了 6 种有机物的限制 K1979 年修改《国家暂行饮用水基本规则》 K1986 年提出了《安全饮用水法修正案》(Safe Drinking Water Act Amendments) 《暂行规定》♥《国家饮用水基本规定》(National Primary Drinking Water Regulations) 提出了达到该标准的最佳可行技术(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 以后,不断改进,增加限制有机物的种类。 美国等的情况代表了国际上先进水平水质标准的发展趋势。有机物指标的数目超过 了水质指标总数的 2/3,特别是消毒副产物项目的增加。 国内情况: 1956 年 制订了第 1 个「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16 项水质指标 1976 年 项目修订增加到 23 项 1986 年 「――――」GB5749-85 共 35 项,关于有机物指标只有 6 项 2001 年 6 月新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二、 工业与其它用水标准 1.工业用水标准 2.其它:游泳、渔业、灌溉 三、 废水排放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首次发布 1983 年 第 1 次修订 1988 年 第 2 次修订 1999 年 GHZB1-1999,200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分成基本项目和特定项目 特定项目适用于地表水域特定污染物的控制。 共计 75 项,其中基本项目 31 项,以控制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为目的的特定项目 4 项 以控制地表水 I,II,III 类水域有机化学物质为目的的特定项目 40 项。 水体分类: I 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 III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 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原有标准:GB8978-88 污染物分成两类 I类(9项):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不允许稀释,一律执行严格标准 I1类(20项):长远影响小于1类 针对排放区域和新建、现有,执行不同的标准。 修订标准:GB8978-1996颁布,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I类:增加到了13项 Ⅱ类:增加到了56项目 仍按排放区域不同执行不同的标准, 3.行业排放标准 第4节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简介 给水处理 (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混凝、澄清、沉淀、过滤、消毒 2.变革水中溶解物质:减少、调整 如软化、除盐、水质稳定 3.降低水温:冷却 4.去除微量有机物 (二)常规处理工艺 以没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 原水一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一饮用水 以去除浊度、满足卫生学标准 地面水源水质:杂质多、含盐量较低。 工业用除盐水:滤过水一阳离子交换一阴离子交换一一除盐水 (三)其它水处理工艺 1.高浊度水处理工艺 2.低温第浊水处理工艺 3.微污染水处理工艺 4.富营养化湖泊水处理工艺 (四)热点问题与发展方向 ③有机污染物 特别是80年代以后,对有机物的污染特别关注 已发现在给水水源中有机物种类在2000种以上;饮用水中有700多种。 美国确立了117种优先控制有机物。 我国也确定了12类,58种。 病原微生物:新的病原微生物:如贾第虫( 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等。 管网水二次污染:细菌繁殖一一水质变差、管道堵塞

5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原有标准:GB8978-88 污染物分成两类: I 类(9 项):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不允许稀释,一律执行严格标准 II 类(20 项):长远影响小于 I 类 针对排放区域和新建、现有,执行不同的标准。 修订标准:GB8978-1996 颁布,98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 I 类:增加到了 13 项 II 类:增加到了 56 项目 仍按排放区域不同执行不同的标准。 3. 行业排放标准 第 4 节 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简介 一、给水处理 (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混凝、澄清、沉淀、过滤、消毒 2.变革水中溶解物质:减少、调整 如软化、除盐、水质稳定 3.降低水温:冷却 4.去除微量有机物 (二) 常规处理工艺 以没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 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 以去除浊度、满足卫生学标准。 地面水源水质:杂质多、含盐量较低。 工业用除盐水:滤过水-阳离子交换-阴离子交换――除盐水 (三)其它水处理工艺 1. 高浊度水处理工艺 2. 低温第浊水处理工艺 3. 微污染水处理工艺 4. 富营养化湖泊水处理工艺 (四)热点问题与发展方向 K有机污染物 特别是 80 年代以后,对有机物的污染特别关注。 已发现在给水水源中有机物种类在 2000 种以上;饮用水中有 700 多种。 美国确立了 117 种优先控制有机物。 我国也确定了 12 类,58 种。 K病原微生物:新的病原微生物:如贾第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等。 K管网水二次污染:细菌繁殖――水质变差、管道堵塞

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加强微量有机物去除: 加强常规处理 增加预处理(如生物预处理) 增加后处理(如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 开发新技术(如膜技术) ③加强消毒:防止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③消毒副产物的问题:替代氯的其它消毒技术 管网水二次污染控制: 、废水处理 (一)基本处理方法 1.物理法:沉淀、气浮、筛网 2.化学法:处理溶解性物质或胶体 中和、吹脱、混凝、消毒 3.生物处理方法:好氧、厌氧 (二)城市污水处理一般流程 预处理→·←一级处理←一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 排放或利用 放或利用 初 生物处理 物化处理「消|排放或 士活性污泥法 或生物膜法 沉或生物处理毒 泥 y利余污泥沼气利用处置或利用 y消化|脱水 上清液 预处理: Preliminary treatment 一级处理: Primary treatment 二级处理: Secondary treatment 三级或深度处理: Tertiary or advanced treatment 深度处理一般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 BOD去除率 SS去除率 级处理 20-40 50-70 级处理 存在问题: 基建与运行费用高,占地大,剩余污泥产量大,管理麻烦,不能除去氮磷 发展方向 低耗高效处理技术:天然处理

6 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K加强微量有机物去除: 加强常规处理 增加预处理(如生物预处理) 增加后处理(如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 开发新技术(如膜技术) K加强消毒:防止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影响 K消毒副产物的问题:替代氯的其它消毒技术 K管网水二次污染控制: 二、废水处理 (一)基本处理方法 1.物理法:沉淀、气浮、筛网 2.化学法:处理溶解性物质或胶体 中和、吹脱、混凝、消毒 3.生物处理方法:好氧、厌氧 (二)城市污水处理一般流程 预处理:Preliminary treatment 一级处理:Primary treatment 二级处理:Secondary treatment 三级或深度处理:Tertiary or advanced treatment 深度处理一般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 BOD 去除率 SS 去除率 一级处理 20-40 50-70 二级处理 75-95 75-95 存在问题: 基建与运行费用高,占地大,剩余污泥产量大,管理麻烦,不能除去氮磷。 发展方向: 低耗高效处理技术:天然处理 二级处理 格 栅 沉 砂 初 沉 二 沉 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或生物膜法 物化处理 或生物处理 消 毒 原 废 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初 沉 污 泥 消化 脱水 上清液 沼气利用 处置或利用 三级处理 排放或利用 排放或利用 排放或利用 预处理 一级处理

厌氧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 污泥处理技术 传统污水系统的变革 (三)工业废水处理 根据水质不同、处理程度工艺而异 一般大多以生物处理为主, 但常有前处理(调节、气浮除油、中和) 根据需要有后处理: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 重要课题: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治理技术,如农药废水、造纸废水、染料废水等

7 厌氧处理技术 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 污泥处理技术 传统污水系统的变革 (三)工业废水处理 根据水质不同、处理程度工艺而异。 一般大多以生物处理为主, 但常有前处理(调节、气浮除油、中和) 根据需要有后处理: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 重要课题: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治理技术, 如农药废水、造纸废水、染料废水等

第二章混凝 第1节混凝的去除对象 混凝可去除的颗粒大小是胶体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是一种化学方法 范围在:1nm-.lμum(有时认为在1um) 混凝目的: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水处理中主要杂质:粘土(50nm-4um) 细菌(02um-80um) 病毒(10nm-300nm) 蛋白质(lnm-50nm)、腐殖酸 1637年我国开始使用明矾净水 884年西方才开始使用 混凝过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水中胶体的性质 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与形态 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第2节胶体的性质 胶体的稳定性 1.动力学稳定性:布朗运动对抗重力。 2.聚集稳定性: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 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 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动电位电位:决定了胶体的聚集稳定性 般粘土电位=15~40mV 细菌电位=-30~-70mV 图151胶体双电层结构示意 三、DLO理论 胶体的稳定性和凝聚可由两胶粒间的相互作用 间距x 和距离来评价。由下列两方面的力决定 静电斥力:ER-1(d2 范德华引力:EA-1d°(有些认为是1或1/d) 由此可画出两者的综合作用图。 另一方面,胶体的布朗运动能量Eb=1.5kT

8 第二章 混凝 第1节 混凝的去除对象 混凝可去除的颗粒大小是胶体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是一种化学方法。 范围在:1nm~0.1μm(有时认为在 1μm) 混凝目的: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水处理中主要杂质:粘土(50nm-4 μm) 细菌(0.2μm-80μm) 病毒(10nm-300nm) 蛋白质(1nm-50nm)、腐殖酸 1637 年 我国开始使用明矾净水 1884 年 西方才开始使用 混凝过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水中胶体的性质 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与形态 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第2节 胶体的性质 一、胶体的稳定性 1.动力学稳定性:布朗运动对抗重力。 2.聚集稳定性: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 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 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二、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动电位ζ电位:决定了胶体的聚集稳定性 一般粘土ζ电位=-15~-40mV 细菌ζ电位=-30~-70mV 三、DLVO 理论 胶体的稳定性和凝聚可由两胶粒间的相互作用 和距离来评价。由下列两方面的力决定: 静电斥力:ER-1/d2 范德华引力:EA-1/d(有些认为是 6 1/d2 或 1/d3 ) 由此可画出两者的综合作用图。 另一方面,胶体的布朗运动能量 Eb=1.5kT

k:波兹曼常数,T:温度 Eboa,稳定(二次凝聚除外) 以上称为DLVO理论。只适用于憎水性胶体。 德加根( derjaguin)、兰道( Landon)(苏联,1938年独立提出 伏维( Verwey)、奥贝克( Overbeek)(荷兰,1941年独立提出) 胶体的凝聚: 降低静电斥力一一二电位↓一一势垒↓一一脱稳一一凝聚 办法:加入电解质,但只适用于憎水性胶体 第3节水的混凝机理与过程 铝盐在水中的化学反应 铝盐最有代表的是硫酸铝Al2(SO)18H2O,溶于水后,立即离解铝离子,通常是以 A(H2O存在。在水中,会发生下列过程 1.水解过程 配位水分子发生水解: [Al(H20)6]--[Al(OH(H2O)5]+H 其结果是:价数降低,pH降低,最终产生--AlOH)3沉淀 2.缩聚反应 OH一发生架桥,产生高价聚合离子(多核羟基络合物) 其结果是:电荷升高,聚合度增大 同时多核羟基络合物还会继续水解 因此,产物包括:未水解的水合铝离子 单核羟基络合物 多核羟基络合物 氢氧化铝沉淀 各种产物的比例多少与水解条件(水温、p、铝盐投加量)有关。 二、混凝机理 水的混凝现象比较复杂。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 凝聚( Coagulation)、絮凝( Flocculation) 混凝:包括两者 1.压缩双电层 根据DLVO理论,加入电解质对胶体进行脱稳 电解质加入一一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一一压缩双电层一电位↓一一稳定性↓一一凝 聚

9 k:波兹曼常数,T:温度 Eboa, 稳定(二次凝聚除外) 以上称为 DLVO 理论。只适用于憎水性胶体。 德加根(derjaguin)、兰道(Landon)(苏联,1938 年独立提出〕 伏维(Verwey)、奥贝克(Overbeek)(荷兰,1941 年独立提出) 胶体的凝聚: 降低静电斥力――ζ电位↓――势垒↓――脱稳――凝聚 办法:加入电解质,但只适用于憎水性胶体 第 3 节 水的混凝机理与过程 一、铝盐在水中的化学反应 铝盐最有代表的是硫酸铝 Al2(SO4)3⋅18H2O,溶于水后,立即离解铝离子,通常是以 [Al(H2O)6] 3+存在。在水中,会发生下列过程。 1.水解过程 配位水分子发生水解: [Al(H2O)6] 3+――[Al(OH)(H2O)5] 2++ H+ ……. 其结果是:价数降低,pH 降低,最终产生――Al(OH)3 沉淀 2.缩聚反应 -OH-发生架桥,产生高价聚合离子(多核羟基络合物) …….. 其结果是:电荷升高,聚合度增大 同时多核羟基络合物还会继续水解。 因此,产物包括:未水解的水合铝离子 单核羟基络合物 多核羟基络合物 氢氧化铝沉淀 各种产物的比例多少与水解条件(水温、pH、铝盐投加量)有关。 二、混凝机理 水的混凝现象比较复杂。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 凝聚(Coagulation)、絮凝(Flocculation ) 混凝:包括两者 1.压缩双电层 根据 DLVO 理论,加入电解质对胶体进行脱稳。 电解质加入――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压缩双电层――ζ电位↓――稳定性↓――凝 聚

(2) 电位=0,等电状态,实际上混凝不需要ξ电位=0,只要使Emax=0即可,此时的二电位称 为临界电位 示例:河川到海洋的出口处,由于海水中电解质的混凝作用,胶体脱稳凝聚,易形成三 角洲。 叔采一哈代法则可以适用,即:凝聚能力∝离子价数6 但该理论不能解释:1)混凝剂投加过多,混凝效果反而下降; 2)与胶粒带同样电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混凝效果好。 这些都与胶粒的吸附力有关,绝非只来源于静电力,还来源于范得华力、氢键及共价键 力(多出现在有聚合离子或高分子物质存在时) e 滑动面 2.吸附电性中和 这种现象在水处理中出现的较多。 指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聚合离子、高分子 物质、胶粒等,来降低二电位。这一点与第1条机理不同 在铝盐混凝剂的过程中,水解的多核羟基络合物主要 起吸附电性中和作用。在水处理中由水合的AP产生的 单纯的压缩双电层作用甚微。 3.吸附架桥 指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 高分子投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但投加过多, 会出现“胶体保护”现象。 4.网捕或卷扫 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 小胶粒与大矾花发生接触凝聚 澄清池中发生的现象 根据以上机理,可以解释在不同pH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 pH 简单的水合铝离子起压缩双电层作用 pH=4-5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 pH=6.5-75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氢氧化铝起吸附架桥、网捕

10 ζ电位=0,等电状态,实际上混凝不需要ζ电位=0,只要使 Emax=0 即可,此时的ζ电位称 为临界电位。 示例:河川到海洋的出口处,由于海水中电解质的混凝作用,胶体脱稳凝聚,易形成三 角洲。 叔采-哈代法则可以适用,即:凝聚能力∝离子价数 6 但该理论不能解释:1)混凝剂投加过多,混凝效果反而下降; 2)与胶粒带同样电号的聚合物或高分子混凝效果好。 这些都与胶粒的吸附力有关,绝非只来源于静电力,还来源于范得华力、氢键及共价键 力(多出现在有聚合离子或高分子物质存在时)。 2.吸附-电性中和 这种现象在水处理中出现的较多。 指胶核表面直接吸附带异号电荷的聚合离子、高分子 物质、胶粒等,来降低ζ电位。这一点与第 1 条机理不同。 在铝盐混凝剂的过程中,水解的多核羟基络合物主要 起吸附电性中和作用。在水处理中由水合的 Al3+产生的 单纯的压缩双电层作用甚微。 3.吸附架桥 指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以及胶粒与胶粒之间的架桥 高分子投量过少,不足以形成吸附架桥,但投加过多, 会出现“胶体保护”现象。 4.网捕或卷扫 金属氢氧化物在形成过程中对胶粒的网捕 小胶粒与大矾花发生接触凝聚 ―――澄清池中发生的现象 根据以上机理,可以解释在不同 pH 条件下,铝盐可能产生的混凝机理。 pH<3 简单的水合铝离子起压缩双电层作用 pH=4-5 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 pH=6.5-7.5 多核羟基络合物起吸附电性中和;氢氧化铝起吸附架桥、网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4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