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一 地下害虫鉴定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1.6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实验一地下害虫鉴定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掌握蝼蛄类、蛴螬类、金针虫类、地老虎类、根姐类等常见地下害虫主要种类的形态 识别特征及近缘种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ispina Saussure 2.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 3.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4.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 5.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 Lewis 6.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ermann) 7.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9.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ulsky 10.黑皱鳃金色Trematodes1 enebrioides Pallas lL.钥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12.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Fabricius】 l3.黄褐丽金色Anomala exoleta Faldermann 15.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 17.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l8.黄地老虎Euxoa segetm Schiffermuller 19.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Meigen) 20.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Meigen) 2L.萝卜地种蝇Delia foralis(Fallen) 22.韭菜迟眼草蚊(韭蛆)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 23.北京油葫芦Teleogrylhus emma(Ohmachi&Matsuura) 24.网目拟地甲(网目砂潜)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 25.蒙古拟地甲(蒙古f砂潜)Gonocephalum reticulatum Motschulsky. 三、实验用具

解剖镜、镊子、泡沫板、昆虫针、拨针、培养皿等。 四、实验内容 1.搂蛄类 全世界已知约40种,我国记载有4种,以华北蝼站和东方趱蛄在我国分布广,危害重,二者 的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图2-小-1和表2-11。 图211华北站和东方蛟蛄 1.华北蟋站前足2.华北蟋站后足3.东方透姑前足4.东方蟋站后足 (仿刘绍友主编《农业昆虫学》) 表211华北鳗站和东方揆蛄形态比较 虫态 特征 华北蝼姑 东方蝼蛄 体形、体长 粗大,36-56mm 较小.30-35mm 体色 黄褐色 灰褐色 成虫 前足制节下缘 弯曲 近平直 后足胫竹内上方刺数 0-1根 34根 腹棉形状 近假筒形 近锤形 形状 椭圆形 椭周形 大小 长约1.7-3mm,宽约1.3-1.7mm 长约2.8-4mm,宽约1.5-2.3mm 初产时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 颜色 化前呈深褐色 化前为暗紫色 2.金针虫类 金针虫是叩头甲幼虫的通称。在我国,危害农作物的金针虫有数十种,其中常见的有3种,即 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其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图21-2和表2-1-2 图2-1-23种金针虫的尾节 1.沟金针虫2.细胸金针虫3.褐纹金针虫 (仿魏鸿均等) 表212常见3种金针虫形态比较 虫态 特征 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 褐纹金针虫 成 雄虫14-17 体长(mm) 8-9 约9 雄虫14-18 暗褐色,咯具光 黑色具光泽,有刻点及稀 体色 栗褐色,密被细毛 泽,北极细之背毛 疏撑毛

鞘短长/头胸长度 45 2 2.5 后翅 雄虫退化,雄虫发达 正常 正常 体形 椭园形 卵圆形 椭圆形 大小 长约0.71宽约0.6 直径0.51.0 长约0.6:宽约0.4 (mm) 颜色 乳白色 乳白色 黄白色 体色 金黄色 淡黄褐色 茶褐色 体形 完而变 细长,园筒形 细长略扁 幼 圆雄形,背而近共 铗状,铗齿之内侧 圆锥形,末端有3个小刺 尾节 各有1小刺突,外侧驾 部两侧各有1褐色园 突,基部两侧各有一半圆形斑 斑并有4条纵向细骏 各有3个刺突 1个,并有4条细纵纹 体形 纺锤形 纺锤形 纺锤形 体长(mm) 15-20 8.9 9.12 颜色 化初期淡绿色 化蛹初期乳白色 化鲡初期乳白色,后变 后变褐色 后变黄色 黄色,羽化前棕黄色 3.蛴螬类 蛴塘是鞘翅目金龟甲幼虫的总称,其种类多、分布广,其中在我国常见且危害严重的有10多 种,它们的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图2-1-3、2-14和表21-3、2-14。 表2-1-3常见金龟甲的形态比较 虫名 体长(mm) 体色 主要特征 大黑鳄全龟 16-22 黑褐色,有光泽 臀节背板向腹面包卷:背板和腹板相会于腹面 暗黑鰓金龟 17-22 暗褐色,无光洋 臀节背板不向腹面包参:背板和腹板相会于腹末 黑皱鰓金龟 鞘翅有粗大刻点,形成皱纹,后翅退化成三角形 13-16 黑色,无光泽 翅芽状 前胸香板中央有光滑之纵脊线,侧缘中部各有】 棕色鰓金龟 21-26 棕黄色,略具光泽 小点 黑绒鰓金龟 6-9 头,前胸背板黑色具点刻,背板前制角呈锐角状, 黑褐色,有光洋 鞘翅有数条纵列隆起和天鹅绒状茸毛 铜绿丽金龟 18-21 铜绿色有光泽 前胸背板侧缘有黄边,臀板基部有1倒三角形大 斑,侧缘各有1小黑点 黄褐丽金龟 15-18 黄褐色,有光泽 前胸背板隆起,两侧呈弧形,后缘在小盾片

前密生黄色细毛。鞘翅帝布刻点,各有3条暗色 纵隆纹。 前背板具强闪光且明显隆凸:小后片三角形 前胸背板深铜名 前方呈弧状凹陷。足较粗壮,前足胫节外缘2齿: 色:韵掬浅褐至草苗 中华弧丽金龟 爪成对,不对称,前、中足的内瓜大而端部分缨 色,四周深褐至墨线 色。有光泽 后足外爪较长大。鞘翅有6条近于平行的刻点。 解板上有2个大型白毛斑 苹毛丽金龟 黄绿至紫绿色,有 头、前胸背板、小盾片褐绿色,带紫色闪光:稍 8-12 光泽 短宽,棕黄色,有闪绿光泽 古铜色至青铜 前胸背板、菊翅和臀板上均有白色绒斑,其 白星花金龟 16-24 色,有光泽 中臀板每侧为3个呈三角形排列 暗绿、古铜、微 体表密布淡黄色毛。前背板有白斑1对,每鞘 小青花金龟 11-16 红、黑褐等色,具有 翅有白瑗6个,其中外缘和近翅缝各3个:臀板宽短, 光泽 有白绒赛4个 图234种金角甲幼虫的头部和肛腹板 1,5大黑鳃金2,6暗黑鳃金。3,7铜绿丽金4,8黄褐丽金他 (仿刘绍友主端《农业昆虫学》) 图214几种金龟甲幼虫腹部末端毛列的比较 1.黑皱鳄金龟2.棕色鰓金龟3.自星花金龟4.黑绒鰓金龟 5.中华弧丽金龟6.苹毛丽金龟(仿西北农学院《农业昆虫学原理》) 表2141种常见金龟甲幼虫形态比较 虫名 体长(mm) 前顶刚毛数(每侧) 肛腹板刺毛列 大黑昆金龟 3545 3根,其中冠缝侧2根,额缝侧1根 只具陶状刚毛,无刺状毛 暗黑纪金龟 3345 1根,位于冠缝侧 只具钩状刚毛,无刺状毛 黑皱纪金龟 24323根,其中冠缝侧2根。额缝侧1根 只具钩状刚毛。无制状毛 挂为2纵列,每列由20-24根短铅 棕色妃金龟 45-50 3-5根,常3根,排成1纵列 状制毛组成,排列不整体 刺毛列位于腹毛区后缘,星横弧状 黑绒配金龟 1416 1根,位于额缝侧 弯曲,由1426根锥状直刺组成。中间 明显中断 铜绿金龟 30-33 6-8根,排成1列 挂为2纵列,每列由11-12根长锥 状刻毛组成,刺尖相向

排为2列,前段3/4每列由117 根短锥状制毛组成,后段14每列由 黄褐丽金龟 25-35 5-6根,捧成1列 1113根长针刺毛组成,呈“八”字形 向后叉开 中华弧丽金龟 8-15 5-6根,挂成1列 排为八"字形,每侧5-8根 挂成2列。任列19.20根,其中列 苹毛金龟 15 5根,排成1列 的基部为短锥刺不相交,端部为长锥刺 相交 白星花金龟 40-50 5根,排成1列 星长椭圆形样列,每列1420根 小青花金龟 32-36 1根 排为2列,每列16-24根 4.地老虎类 己知为害农作物的地老虎大约有0种,其中以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分布最广、为害最重,它 们的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图2-1-5和表2-1-5。 图215小地地老庆和黄地老虎 小地老虎:1.成虫前翅2.第4腹节背面5.臀板背面 黄地老虎:4.成虫前翅3.第4腹节背面6.臀板背面 (仿刘绍友主编《农业昆虫学》) 表2-152种常见地老虎成虫和幼虫形态比较 主要特征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体长(m) 16-23 14-19 翅展(m) 42-54 3243 黑褐色。前缘浓黑:具许多明显的树 线,具环形斑和肾状斑,其中肾形斑外传 黄褐色,前缘颜色不加深:横线不明显: 前翅 有1尖端向外的里揭色楔形斑,亚外终线 具环形斑和肾状斑,但肾形赛四部无任何黑 内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色楔形斑,3 斑尖端相对 雄虫触角 双栉状,栉齿占整个触角的1/2。 双栉状,栉齿占整个触角的2/3 幼 表皮 黄褐至黑褐色,多皱纹,粗糙,密布 黄褐色,多皱纹,颗粒不显 大小顺粒 有4个毛片,前面2个小靠近,后面 腹部各节背面 有4个毛片,前后2个大小、距离几 2个相距较远 相等

界板黄将色中尖有1对两色收收 为2大块黄褐色庭,中央断开 5根蛆类 为害农作物地下部的双翅目花蝇科幼虫统称为根姐,也叫地蛆。我国常见根蛆主要种类有萝 卜地种蝇、葱地种蝇和灰地种蝇,其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图2-1-6、2-1-7、2-1-8和表2-1-6。 图2.163种花蝇科根蛆雄成虫头部正面观 萝卜地种蝇:1.(1)中单眼(2)额带2.葱地种蝇3.灰地种蝇(仿管致和) 图2173种花蝇科根成虫足 1,萝卜地种蝇地虫右后足(内面观)2.葱地种蝇维虫右后足(内面规) 3.灰地种蝇雄虫右后足(内面观)4.葱地种蝇雌虫左中足5。灰地种蝇雌虫左中足(仿管致和) 图21-83种花绳科根组幼虫腹部末端 1,萝卜地种蝇2.葱地种蝇3.灰地种蝇 (1)·(7)示各肉质突起所在位置和形态(仿管致和】 表2163种常见根组成虫和幼虫形态比较 虫态 特征 灰地种蝇 葱地种蝇 萝卜地种蝇 体长(mm) 4-6 4.5-6 6.5-75 极短,不到盾间沟后的 极短,不到盾间沟后的 很长,几乎与盾间沟后 前翅基背毛 背中毛长的1/2 背中毛长的V2 的背中毛等长 雄虫两复眼间额带最 堆虫两复眼间额带最 雄虫两复眼间额带最狭 头部正面 部分等于中单眼宽度的 部分比中单眼狭且不明显 部分比中单眼狭 2倍或申大 胫节内下方几乎全长生 胫节内下方中央 节的外下方全生有「 雄虫后足 有成列密而等长短毛。末州 1/312处疏生约等长的桓 稍向下弯 毛 列稀疏的长毛 雌虫中足 胫节外上方有1根例毛 胫节外上方有2根刚毛 娱虫腹部背面无斑纹 体长(mm) 7-10 9-10 8-9 末龄 7对突起,均不分又:第 7对突起,均不分叉:第 6对突起,第5对分为 幼虫 腹部末端 1对与第2对等高,第6对与 1对高于第2对,第6对比第2叉:第1对高于第2对 第5对等长,第7对极小 5对稍大,第7对极小 第6对比第5对小 6.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成虫体长2.0-5.0mm,黑褐色。头小,弯向胸部下方:复眼发达,在头顶左右相连,单眼3 个:触角丝状,16节。足细长,褐色,前足胫节长,超过腿节一半。前翅淡烟色,后翅退化为平 衡棒。雌虫腹部末端细而尖,具1对分2节的尾须,雄虫末端有1对挟状抱握器。 卵长0.24mm,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暗米黄色,近孵化时一端有黑点 幼虫老熟时体长5.0-9.0mm。体细长,圆筒形。头漆黑色,有光泽,坚硬,口器发达。全 身乳白色,无足。共13节,胸部3节,腹部9节,最后2节背面具淡黑色“八”字形纹。 蛹体长2.7-3.0mm。长椭圆形,裸蛹。初为黄白色,后转黄褐色,羽化前灰黑色。蛹外有 椭圆形白色丝茧,较薄。 7.北京油葫芦 成虫雄体长22-24mm,雌23-25mm。头顶黑色,复眼内缘、头部及两颊黄褐色:前胸背板 有2个月牙纹:前翅淡褐色有光泽,后翅尖端纵折露出腹部很长,形如尾须:产卵管剑状、褐色, 很长:尾须褐色。 若虫成长若虫体长21.4-21.6mm,体背深褐色,前胸背板月牙纹明显,雌雄虫均具翅芽,雌 若虫的产卵管长度露出于尾端。 8.拟地甲类(砂潜类) 国内记载危害作物的拟地甲有网目拟地甲类和蒙古拟地甲,它们的主要形态识别特征见图 2-1-9和表21-7 图219常见2种拟地甲幼虫的末节 1.网目拟地甲2蒙古拟地甲 (仿魏鸿均等 表21-72种常见拟地甲形态比较 虫态 特征 网目拟地甲 蒙古拟地甲 体长(mm) 6.5-10.0 6-8 体色 黑色。体背常覆有泥土而呈土灰色 暗黑色 成 前胸背板 密布细沙状刻点:前缘呈弧形 密布细沙状刻点:前缘凹进,前 缘角较锐,向前突出 鞘翅 具明显颗粒状突起和隆起纵线 具颗粒状突起和隆起纵线,但不 如网目拟地甲明显。 体色、体形 灰黄色,形如金针虫 前部稍隆起成一横沟,末端中央 腹部末节背板 有乳头状隆起的褐色部分:两侧缘及 中央有陷下纵暗沟1条,边缘每 项端各有4根刺毛 侧各有4条褐色刚毛

五、作业 1.绘图区别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成虫。 2.简要区别所观察到的几种金针虫成虫和幼虫。 3.应用二项式检索表区分所观察到的几种金龟甲和蛴塘 4.绘图区别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成虫和幼虫。 5.简要区别所观察到的3种种蝇的成虫和幼虫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