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一一依法治理 目录: 1.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22019年我国法治政府和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成效显著 3拔除网络生态“杂草 4.【中国稳健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5法律援助,点燃温暖的法治明灯 6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7.人民网评:以法治为健康“开处方 8人民网评:法治是澳门稳定的坚强保障 9完善互联网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10.让群众带着更多的法治获得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1-1504:30 作者:胡建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法治化硏究 首席专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制度″和“治理″两个关键词。 制度”反映在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 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以“制度之治”为主要特征 的“中国之治”;“"治理”表现在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轴,设定了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细目标、具体步骤和有效措施。对于中国这艘“巨轮″来说,“制度 决定航向,“治理”反映动力;航向和动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国家治理法治化。甚至可以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在于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二者具有同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依法治理 目录: 1.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2.2019 年我国法治政府和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成效显著 3.拔除网络生态“杂草” 4.【中国稳健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5.法律援助,点燃温暖的法治明灯 6.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7.人民网评:以法治为健康“开处方” 8.人民网评:法治是澳门稳定的坚强保障 9.完善互联网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10.让群众带着更多的法治获得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1-15 04:30 作者:胡建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 首席专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制度”和“治理”两个关键词。 “制度”反映在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 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作了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以“制度之治”为主要特征 的“中国之治”;“治理”表现在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轴,设定了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细目标、具体步骤和有效措施。对于中国这艘“巨轮”来说,“制度” 决定航向,“治理”反映动力;航向和动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国家治理法治化。甚至可以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在于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二者具有同 步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第十九屈四中全会提岀要“加强系统 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我们党将全面依法治囯引入国家治理,并将法治 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依托是中国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中 的一项伟大变革。国家治理离不开法治,不仅取决于我们国家治理的性质和方向,还取决于 法治本身的价值内质和外化功效。 法治体现规则之治。法律是一种由立法机关通过严格的制定程序形成的行为规则。法治 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在法治状态下,社会主要领域和人们的主 要行为都有规则依据,法律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行为准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行 为规范。由此,人们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做,怎样做和如何做,以及违反行为规则会 有什么不利后果,社会变得可预期,社会成员能够平静、和谐、充满期待和信心地生活在社 会秩序之中。规则之治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倡导的“制度之治”的体现。规则之治能 够通过制度推进国家和社会的各项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碎片化管理,依靠法律统一各 管理部门的政策,避免政策“打架”;规则之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无论“放宽″管理还是 严格”管理都必须“依法”,才能避免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 法治主导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是由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所体现的一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原则,它于2014年第一次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 这个关键。立法先行作为一项国家治理观念,自古有之。古人云:“小智治事,中智用人, 大智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正反映了“立法先行” 的执政理念。立法先行,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国家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系统 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我们党将全面依法治国引入国家治理,并将法治 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依托,是中国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中 的一项伟大变革。国家治理离不开法治,不仅取决于我们国家治理的性质和方向,还取决于 法治本身的价值内质和外化功效。 法治体现规则之治。法律是一种由立法机关通过严格的制定程序形成的行为规则。法治 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在法治状态下,社会主要领域和人们的主 要行为都有规则依据,法律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行为准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行 为规范。由此,人们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做,怎样做和如何做,以及违反行为规则会 有什么不利后果,社会变得可预期,社会成员能够平静、和谐、充满期待和信心地生活在社 会秩序之中。规则之治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倡导的“制度之治”的体现。规则之治能 够通过制度推进国家和社会的各项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碎片化管理,依靠法律统一各 管理部门的政策,避免政策“打架”;规则之治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无论“放宽”管理还是 “严格”管理都必须“依法”,才能避免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 法治主导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是由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所体现的一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原则,它于 2014 年第一次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 这个关键。立法先行作为一项国家治理观念,自古有之。古人云:“小智治事,中智用人, 大智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正反映了“立法先行” 的执政理念。立法先行,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国家决策
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如果将国家发展、重大改革比喻为列车,那么法律就是轨道。 没有轨道,列车就无法运行;不事先铺设好轨道,就无法保证列车的安全和正常行驶。只有 坚持立法先行,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平稳渐进地推进 法治是良法之治。法治状态下的“法”必须是“良法″。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在2350 多年前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指出:在法治状态中,法律要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 的法律本身应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我国古代也有此观念:“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 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 提。所谓良法,就是体现公平正义之法,平衡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之法,反映新时代人 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之法。法治要求所立之法是良法,所执之法是良法,所司之法是良法,所 守之法是良法。由此,人民群众才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的认同感,使尊法、信法、守法、 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国家才会和谐稳定 法治体现宪法法律至上。我国《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 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 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 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个国家如 果不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再好再多的"良法″也会形同虛设。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法 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并不矛盾。因为 中国的宪法和法律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顺应人民意愿制定的,体现和反映了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如果将国家发展、重大改革比喻为列车,那么法律就是轨道。 没有轨道,列车就无法运行;不事先铺设好轨道,就无法保证列车的安全和正常行驶。只有 坚持立法先行,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平稳渐进地推进。 法治是良法之治。法治状态下的“法”必须是“良法”。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在 2350 多年前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指出:在法治状态中,法律要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 的法律本身应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我国古代也有此观念:“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 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 提。所谓良法,就是体现公平正义之法,平衡权力与权利、权利与义务之法,反映新时代人 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之法。法治要求所立之法是良法,所执之法是良法,所司之法是良法,所 守之法是良法。由此,人民群众才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的认同感,使尊法、信法、守法、 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国家才会和谐稳定。 法治体现宪法法律至上。我国《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 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 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第 5 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 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 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个国家如 果不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再好再多的“良法”也会形同虚设。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法 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并不矛盾。因为 中国的宪法和法律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顺应人民意愿制定的,体现和反映了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法治是社会纠紛的协调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纠纷,社会伴随着人们的合作与纠纷 而不断演进。社会从原始走向现代、从低级走向高级、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 是人类告别了血腥的杀戮和暴力,学会了以协商、仲裁、诉讼等现代司法程序解决纠纷和矛 盾,使人们能够在“和而不同”的社会状态下相处。法治无法消灭纠纷,但法治为纠纷的解 决提供了公正的标准和平和的轨道,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们利益的多样性,决定了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会有人获益有人受损、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从而导致观点和立场上的差异甚至冲突。法治通过为公民设置公众参与途径,赋予其各项权 利,让社会吸纳不同观点,包容不同立场,从而将社会不满情绪降到最低程度。 2019年我国法治政府和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新华网2020-01-1920:56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白阳)2019年,我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共 完成56项立法任务,司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愈加完善,法治政府和基 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这是记者19日从司法部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获悉的 据悉,2019年,司法部共完成计划内立法项目35件,密码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外 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一批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重点立法项目,如期提请全 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一批立法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司法部还完成 21件计划外立法项目,推动完成8部法律、59部行政法规的清理工作。 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司法部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工作,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试点工作。目前,司法部已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000多项,累计收到涉 及证明事项投诉1422件,督促办结1358件
法治是社会纠纷的协调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纠纷,社会伴随着人们的合作与纠纷 而不断演进。社会从原始走向现代、从低级走向高级、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 是人类告别了血腥的杀戮和暴力,学会了以协商、仲裁、诉讼等现代司法程序解决纠纷和矛 盾,使人们能够在“和而不同”的社会状态下相处。法治无法消灭纠纷,但法治为纠纷的解 决提供了公正的标准和平和的轨道,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们利益的多样性,决定了任何一项社会政策都会有人获益有人受损、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从而导致观点和立场上的差异甚至冲突。法治通过为公民设置公众参与途径,赋予其各项权 利,让社会吸纳不同观点,包容不同立场,从而将社会不满情绪降到最低程度。 2019 年我国法治政府和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新华网 2020-01-19 20:56 新华社北京 1 月 19 日电(记者白阳)2019 年,我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共 完成 56 项立法任务,司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愈加完善,法治政府和基 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这是记者 19 日从司法部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获悉的。 据悉,2019 年,司法部共完成计划内立法项目 35 件,密码法、退役军人保障法、外 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一批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重点立法项目,如期提请全 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一批立法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司法部还完成 21 件计划外立法项目,推动完成 8 部法律、59 部行政法规的清理工作。 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司法部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工作,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试点工作。目前,司法部已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 13000 多项,累计收到涉 及证明事项投诉 1422 件,督促办结 1358 件
此外,司法部还通过开展专项督察、加大行政复议案件监督纠错力度等方式,倒逼各省 部级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司法,新选任人民陪 审员17万余人 2019年,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目前,我国已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网 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模式,建成省、地(市)、县(区)、乡(镇 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41万余个,常驻实体平台法律服务人员81万余人。各地共建立商 会人民调解组织1100余个、个人调解工作室6780个、人民调解中心953个,2019年全 国共排查矛盾纠纷4056万次,调解矛盾纠纷931.5万件 根据会议部署,2020年,司法行政系统工作将重点推动依法治国顶层设计落地落实, 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岀问题,全面履行司法行政职责。特别是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和公共 法律服务。 拔除网络生态“杂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1-1511:24 作者:刘泽溪、张鹏禹 当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便利自由浏览阅读免费、快捷、海量的网络信息时,网络暴力、人 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行为也在污染着网络生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0 年3月1日起施行,旨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 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网络暴力是“毒瘤
此外,司法部还通过开展专项督察、加大行政复议案件监督纠错力度等方式,倒逼各省 部级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司法,新选任人民陪 审员 17 万余人。 2019 年,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目前,我国已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网 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模式,建成省、地(市)、县(区)、乡(镇) 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4.1 万余个,常驻实体平台法律服务人员 8.1 万余人。各地共建立商 会人民调解组织 1100 余个、个人调解工作室 6780 个、人民调解中心 953 个,2019 年全 国共排查矛盾纠纷 405.6 万次,调解矛盾纠纷 931.5 万件。 根据会议部署,2020 年,司法行政系统工作将重点推动依法治国顶层设计落地落实, 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全面履行司法行政职责。特别是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和公共 法律服务。 拔除网络生态“杂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01-15 11:24 作者:刘泽溪、张鹏禹 当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便利自由浏览阅读免费、快捷、海量的网络信息时,网络暴力、人 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行为也在污染着网络生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 2020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旨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 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网络暴力是“毒瘤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青少年在 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889%。其中,暴力辱骂以“网络嘲笑和讽刺 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74.71%和77.01%;其次为“恶意图片 或者动态图”(53.87%)和“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4549%) 由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特征,网络暴力已成为威胁互联网环境的一大毒瘤。许 多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 言论,对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造成严重损害。 人肉搜索更是网络暴力的升级版。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在泳池里与两个男孩发生争执,事 后安医生在网络上遭到人肉搜索,给当事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领域的种种乱象都是网络信息发布者责任意识缺乏的体现,此次网 信办出台相关规定,对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实行问责制,未来或对网络生态治理带来更积极影 响。 给网络空间“洗洗澡”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建立健 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需要;二是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需要。而《规定》中的生态治理, 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 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 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需要率先承 担责任,规范自身行为。网络内容生产者应当保证所发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应该有积 极的导向性;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9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青少年在 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 28.89%。其中,暴力辱骂以“网络嘲笑和讽刺” 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 74.71%和 77.01%;其次为“恶意图片 或者动态图”(53.87%)和“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45.49%)。 由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特征,网络暴力已成为威胁互联网环境的一大毒瘤。许 多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 言论,对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造成严重损害。 人肉搜索更是网络暴力的升级版。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在泳池里与两个男孩发生争执,事 后安医生在网络上遭到人肉搜索,给当事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领域的种种乱象都是网络信息发布者责任意识缺乏的体现,此次网 信办出台相关规定,对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实行问责制,未来或对网络生态治理带来更积极影 响。 给网络空间“洗洗澡”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建立健 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需要;二是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需要。而《规定》中的生态治理, 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 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 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需要率先承 担责任,规范自身行为。网络内容生产者应当保证所发布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应该有积 极的导向性;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
态治理机制。在网络出现“夸夸群”之后,“互怼群”“互喷群”也相继出现,群友之间毫 无理性地谩骂指责,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环境,也成为网络语言暴力滋生的土壤。 网民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 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大学学历以上占9.9%,而初中学历以下网民占比569%数 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包括青少年网民,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做到文明上网。青少年在 中国网民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树立,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的 行为屡见不鲜。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使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 同时,针对网络技术发展催生出的网络直播等媒介样态,用户在用弹幕、评论等多种形式参 与网络互动时,应意识到这些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 打好网络治理“攻坚战 《规定》的出台,有利于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 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规定》的出台对于新时代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是一个良好开端。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单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是实现互联网良性生态治理的根本举措。目 前,《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数据安全法》两部关于完善互联网领域治理的法律也正在制 定中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对于违法违规的帖子、评论、回复等 内容要依法删除。”单勇认为,当前的互联网是一个以平台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强调 平台社会、平台治理。在未来的互联网生态治理中,要努力实现社会整体安全与个人权利保 护之间的平衡在为个人信息与数据权利提供法律保护的同时实现网络总体安全的最大化。 网络监管部门也要拓宽治理思维,在互联网生态领域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态治理机制。在网络出现“夸夸群”之后,“互怼群”“互喷群”也相继出现,群友之间毫 无理性地谩骂指责,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环境,也成为网络语言暴力滋生的土壤。 网民自律也必不可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中 国网民规模达 8.54 亿,其中大学学历以上占 9.9%,而初中学历以下网民占比 56.9%。数 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包括青少年网民,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做到文明上网。青少年在 中国网民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树立,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的 行为屡见不鲜。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使其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 同时,针对网络技术发展催生出的网络直播等媒介样态,用户在用弹幕、评论等多种形式参 与网络互动时,应意识到这些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 打好网络治理“攻坚战” 《规定》的出台,有利于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 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规定》的出台对于新时代中国互联网生态治理是一个良好开端。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单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法可依、依法治理是实现互联网良性生态治理的根本举措。目 前,《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数据安全法》两部关于完善互联网领域治理的法律也正在制 定中。”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对于违法违规的帖子、评论、回复等 内容要依法删除。”单勇认为,当前的互联网是一个以平台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强调 平台社会、平台治理。在未来的互联网生态治理中,要努力实现社会整体安全与个人权利保 护之间的平衡,在为个人信息与数据权利提供法律保护的同时,实现网络总体安全的最大化。 网络监管部门也要拓宽治理思维,在互联网生态领域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网络生态治理是一场攻坚战,包括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以及网 络服务使用者等多个主体都应该参与其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努力赢 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刘泽溪、张鹏禹) 【中国稳健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来源:求是网2020-01-1511:05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 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 的,不仅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人类社 会发展增添更多色调、更多范式、更多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 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以下简称《决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 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 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 的基本依据。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 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今天在 求是网推出第27篇,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 治理体系。”实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一目标,要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构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导向和核心价值导向建设人民 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就必须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有力、市场 监管有效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精到、公共服
网络生态治理是一场攻坚战,包括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以及网 络服务使用者等多个主体都应该参与其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努力赢 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刘泽溪、张鹏禹) 【中国稳健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来源:求是网 2020-01-15 11:05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 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 的,不仅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人类社 会发展增添更多色调、更多范式、更多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 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以下简称《决定》),从 13 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 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 “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 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 的基本依据。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 “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今天在 求是网推出第 27 篇,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 治理体系。”实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一目标,要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构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导向和核心价值导向,建设人民 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就必须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有力、市场 监管有效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精到、公共服
务精细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完善权责界限清晰、运行渠道 顺畅的政府治理体系。 政府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行政载体和行政实现形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这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决 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还强调,“必须坚持 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基本要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 方向,其核心价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行 政机构及其运行的角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行政制度支撑和强大的行政运行动力, 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最重要最关键的 就是要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构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的根本目标导向和核心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必须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结构多样化和社会发展全面性的需要,进一 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有力、市场监管有效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 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精到、公共服务精细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厘 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完善权责界限清晰、运行渠道顺畅的政府治理体系。这三个方面, 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之举和重中之重。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和完善宏观调控有力、市场监管有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贯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的 一个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把社会主义制度和
务精细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完善权责界限清晰、运行渠道 顺畅的政府治理体系。 政府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行政载体和行政实现形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这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决 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还强调,“必须坚持 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基本要求,其核心要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 方向,其核心价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行 政机构及其运行的角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行政制度支撑和强大的行政运行动力。 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最重要最关键的, 就是要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构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的根本目标导向和核心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必须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结构多样化和社会发展全面性的需要,进一 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有力、市场监管有效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 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精到、公共服务精细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厘 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完善权责界限清晰、运行渠道顺畅的政府治理体系。这三个方面, 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之举和重中之重。 一、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和完善宏观调控有力、市场监管有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贯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的 一个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把社会主义制度和
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成功经验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 制度性障碍,明确作岀重大创新和重大决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市场决定資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 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实践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着更高目标推进和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 在一些领域和部门,仍然既存在着市场体系不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不健全等“市场运作失灵 的问题,也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等“政府管理失灵"的问题。“市场运作失灵 既表现为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表现为一些领域公平竞争秩 序受到干扰和市场秩序遭到破坏;“"政府管理失灵”,既表现为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执法人 员对市场和企业干预过多,又表现为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从乱作为到不作为、从庸 政到懒政等悖离政府公共性的现象。这两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是当前市场经济改革中 的制度性短板,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必须加以深入解决,推动我国经济朝 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化方向顺利推进。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 经济稳定;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 优质公共产品,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竞争之外的社会群体 福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这些职责和作用的实现,需要健全的体制和制度,需要 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制度优势,这无疑是当前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点和方向。 二、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构建和完善社会治理精到、公共服务精细的政府治理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成功经验,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 制度性障碍,明确作出重大创新和重大决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 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实践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着更高目标推进和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 在一些领域和部门,仍然既存在着市场体系不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不健全等“市场运作失灵” 的问题,也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等“政府管理失灵”的问题。“市场运作失灵”, 既表现为市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表现为一些领域公平竞争秩 序受到干扰和市场秩序遭到破坏;“政府管理失灵”,既表现为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执法人 员对市场和企业干预过多,又表现为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从乱作为到不作为、从庸 政到懒政等悖离政府公共性的现象。这两个方面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是当前市场经济改革中 的制度性短板,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必须加以深入解决,推动我国经济朝 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化方向顺利推进。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完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 经济稳定;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 优质公共产品,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竞争之外的社会群体 福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这些职责和作用的实现,需要健全的体制和制度,需要 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制度优势,这无疑是当前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点和方向。 二、厘清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构建和完善社会治理精到、公共服务精细的政府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