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考生须知: ①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②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③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④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 语言知识及运用(30分)内容均为原创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醅(bei) 啮齿(nie) 颔(han)首低眉 B.谮(zen)害 干瘪(bie) 叱咤风云(cha) C.荫庇(yin) 倒塌(ta) 吹毛求疵(ci) D.晾( liang)晒 吞噬(shi) 箪食壶浆(si)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慰籍 波光粼粼撤销出人头地 B.布置 费尽心机斑斓共商国事 C.发愣 眼花缭乱赌博直截了当 D.纨绔 筹莫展 告罄挺而走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分) A.这件事己经过去多年了,但是,至今想起来,内心深处还感到歉疚。(内疚) B.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效益) C.伟大的人物从来就藐视困难。(蔑视) D.这幅壁挂上,苍山如屏,大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终于,我摸到了窗台 窗外是茅舍、田野 不远处便是连绵的群山。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山的遐想。 ①玻璃是托人从县城买来的,路上打碎了两次,装的时候又碎了一次,到第四次才装上。 ②这是我的眼睛,我最初就在这儿开始打量世界。 ③母亲怜惜地看着成日扒在窗口的儿子,下决心卸去沉重的窗板,换上两推拉玻璃。 ④从此,这间屋子和我的眼睛一起明亮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凤凰卫视于2009年诚邀余秋雨现身电视屏幕,在《秋雨时分》内带领观众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 文化的各个课题,担当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B.他们在迷人的夜色中,在凤凰山下、在农舍旁边,用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心中的理想。 C.“这根水管可能不是自来水管,是一根中水管,直径约150毫米。”抢修工人说, “如果确定是中水管就不归我们管,我们也没办法维修。” D.他带来不少东西,有什么木耳呀,蘑菇呀,白果呀,茶叶呀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得道多助,失盗寡助》)
2010 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卷 考生须知: ①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② 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③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④ 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30 分) 内容均为原创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家醅(bēi) 啮齿 (niè ) 颔(hàn)首低眉 B. 谮(zèn)害 干瘪(biě) 叱咤风云(chà) C. 荫庇(yīn) 倒塌(tā) 吹毛求疵( cī ) D. 晾(liàng)晒 吞噬(shì) 箪食壶浆(s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慰籍 波光粼粼 撤销 出人头地 B.布置 费尽心机 斑斓 共商国事 C.发愣 眼花缭乱 赌博 直截了当 D.纨绔 一筹莫展 告罄 挺而走险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3 分) A.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至今想起来,内心深处还感到歉疚。(内疚) B.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效益) C.伟大的人物从来就藐视困难。(蔑视) D.这幅壁挂上,苍山如屏,大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终于,我摸到了窗台。 窗外是茅舍、田野, 不远处便是连绵的群山。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山的遐想。 ①玻璃是托人从县城买来的,路上打碎了两次,装的时候又碎了一次,到第四次才装上。 ②这是我的眼睛,我最初就在这儿开始打量世界。 ③母亲怜惜地看着成日扒在窗口的儿子,下决心卸去沉重的窗板,换上两推拉玻璃。 ④从此,这间屋子和我的眼睛一起明亮。 A. ②④③①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②① 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凤凰卫视于 2009 年诚邀余秋雨现身电视屏幕,在《秋雨时分》内带领观众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 文化的各个课题,担当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B. 他们在迷人的夜色中,在凤凰山下、在农舍旁边,用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心中的理想。 C.“这根水管可能不是自来水管,是一根中水管,直径约 150 毫米。”抢修工人说, “如果确定是中水管就不归我们管,我们也没办法维修。” D. 他带来不少东西,有什么木耳呀,蘑菇呀,白果呀,茶叶呀。 6.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 分) ①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 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得道多助,失盗寡助》)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关雎》和《蒹葭》选自《 》,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背影》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的作品,文章质朴平淡,却充满了 父子深情。 ③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 在困境中坚强勇敢、保持尊严地活着,他的事迹 令无数的读者成为生活中不怕困难与挫折的强者。 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 但不改变原意)(3分) ①有最好的衣食住行,如果没有民主的权利,人类的人格就不完整 ②民主是实现其它目标的工具 ③是契合人类自身固有的本性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2日从八一大楼出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 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②他强调,全军和武警部队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军队思 想政治建设。③人民军队要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强大力量保障和支撑 10.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并用一句话加以归纳,15字以内。 2010年3月9日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印度达兰萨拉接受记者采访,高调自辩,声称“有三个理由使我 自认为是‘印度之子 达赖的第一个理由是:“我是个佛教徒,我所有的佛教知识和人类价值观 都来自印度,我一直把印度视为我的师长,我们藏传佛教弟子都是印度的学生”。达赖的第二个理由 是:“我这身肉躯是靠印度的食物存活了51年。印度的食物和学说抚养了我,为此我有理由说我是‘印 度之子 达赖的第三个理由是:“我的宗教和谐与非暴力思想来源于印度。非暴力和宗教和谐都 是印度传统,无论我去哪里,我都带着这个传统,这是我自称是‘印度之子的第三个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根据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第三题改编,(二)内容均为原创 树犹如此 树有整整四季的风景,它的美任何时候都没有空缺 从一棵破土而出的小苗开始吧,它的枝叶新鲜柔嫩。在阳光雨露下一天一个姿态地生长,给人无限的 希望。苗圃里的树都细细的,看见它们你就懂得什么叫苗条。那时小绿叶子铺着白绒,微微风来也让它们 欢迎摇曳,摇曳得苗圃成了一片绿海 树慢慢长大后,可以很世俗,在万丈红尘里充当旁观者。密层层排列在高速公路两边,大片大片地绿 化着公园,小小庭院里一棵两棵的,往往是全家人的爱宠,也有一不留神成为哲人之物的,犹如冯友兰之 堂前二松,还有鲁迅的两棵枣树 斜风细雨,杨柳堆烟,为重重帘幕后的思念再添离愁。人们赞赏这种诗意,从古至今无数优美的诗词 传诵着因树而起的细致情怀。树好象并不在乎这些,它只会沉静地站着,听从人们的安排,在道路两旁, 在亭榭一角,不过,树长着长着就自然长出了自己的个性,任何两棵树都不会完全相同。 整整齐齐成排栽种的树林吸引来鸟儿做巢。鸟儿的巢可没有社区规划,它们高高低低地坐落在不同的 树权上,或大或小。 花也很美,但是任何花都有周期,花期再长也有凋谢的一天,花一旦凋谢,就从世上彻底消失了,变 成了另外的形态一一譬如果实,也可能只是一地残花委身泥土。欣赏花的人具有艺术心肠,因为开花的过 程虽然完美,唤起的美却是断片的,开花的辉煌似乎为了落花的伤感而存在 树呢,没有关系,它永远地生长,绿叶满枝是一种状态,黄叶翻飞是一种状态,玉树琼枝又是一种状态;
7. 文学常识填空(3 分) ①《关雎》和《蒹葭》选自《 》,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背影》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的作品,文章质朴平淡,却充满了 父子深情。 ③ 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 在困境中坚强勇敢、保持尊严地活着,他的事迹 令无数的读者成为生活中不怕困难与挫折的强者。 8.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语意贯通;可以增删和调换词语, 但不改变原意)(3 分) ①有最好的衣食住行,如果没有民主的权利,人类的人格就不完整。 ②民主是实现其它目标的工具。 ③是契合人类自身固有的本性。 9.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 分) 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12 日从八一大楼出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 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②他强调,全军和武警部队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军队思 想政治建设。③人民军队要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强大力量保障和支撑。 ① ② ③ 10.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并用一句话加以归纳,15 字以内。 2010 年 3 月 9 日十四世达赖喇嘛在印度达兰萨拉接受记者采访,高调自辩,声称“有三个理由使我 自认为是‘印度之子’”。 达赖的第一个理由是:“我是个佛教徒,我所有的佛教知识和人类价值观 都来自印度,我一直把印度视为我的师长,我们藏传佛教弟子都是印度的学生”。 达赖的第二个理由 是:“我这身肉躯是靠印度的食物存活了 51 年。印度的食物和学说抚养了我,为此我有理由说我是‘印 度之子’”。 达赖的第三个理由是:“我的宗教和谐与非暴力思想来源于印度。非暴力和宗教和谐都 是印度传统,无论我去哪里,我都带着这个传统,这是我自称是‘印度之子’的第三个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一)根据 2009 年中考模拟试卷第三题改编,(二)内容均为原创 (一) 树犹如此 树有整整四季的风景,它的美任何时候都没有空缺。 从一棵破土而出的小苗开始吧,它的枝叶新鲜柔嫩。在阳光雨露下一天一个姿态地生长,给人无限的 希望。苗圃里的树都细细的,看见它们你就懂得什么叫苗条。那时小绿叶子铺着白绒,微微风来也让它们 欢迎摇曳,摇曳得苗圃成了一片绿海。 树慢慢长大后,可以很世俗,在万丈红尘里充当旁观者。密层层排列在高速公路两边,大片大片地绿 化着公园,小小庭院里一棵两棵的,往往是全家人的爱宠,也有一不留神成为哲人之物的,犹如冯友兰之 堂前二松,还有鲁迅的两棵枣树。 斜风细雨,杨柳堆烟,为重重帘幕后的思念再添离愁。人们赞赏这种诗意,从古至今无数优美的诗词 传诵着因树而起的细致情怀。树好象并不在乎这些,它只会沉静地站着,听从人们的安排,在道路两旁, 在亭榭一角,不过,树长着长着就自然长出了自己的个性,任何两棵树都不会完全相同。 整整齐齐成排栽种的树林吸引来鸟儿做巢。鸟儿的巢可没有社区规划,它们高高低低地坐落在不同的 树杈上,或大或小。 花也很美,但是任何花都有周期,花期再长也有凋谢的一天,花一旦凋谢,就从世上彻底消失了,变 成了另外的形态——譬如果实,也可能只是一地残花委身泥土。欣赏花的人具有艺术心肠,因为开花的过 程虽然完美,唤起的美却是断片的,开花的辉煌似乎为了落花的伤感而存在。 树呢,没有关系,它永远地生长,绿叶满枝是一种状态,黄叶翻飞是一种状态,玉树琼枝又是一种状态;
无叶也无雪时,旁生逸出的小树枝也成了天空的装饰画,谁又能说开花不是树的一种状态呢? 树的美的确在于它们的姿态,不管是整齐的,还是散乱的,没有一棵树是雷同的。树的每一根枝条在 尽可能地向上生长,一棵苗儿让人联想到的是整个生长季节。即便树的生命终止,它的状态却不会终止 西部荒漠里的胡杨林会大片地死去,但树干屹立不倒。立体的死亡凝固住一段时光,展示着无边的壮烈, 令观者震撼。 因此,无所谓盛,也无所谓衰,欣赏树犹如欣赏生命本身,在无限轮回中前进。 以树比人原有传统。庭前阶下的子弟若堪比芝兰玉树,怎么不令门楣生辉?而老树堪比有德者,所以 孔林中的柏树森森,丞相神祠堂也有黛色参天 毕竟,树犹如此 11.通观全文,分点概括作者笔下的树有哪些特点。(4分) 1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4分) ①树有整整四季的风景,它的美任何时候都没有空缺。 ②立体的死亡凝固住一段时光,展示着无边的壮烈,令观者震撼 1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那时小绿叶子铺着白绒,微微风来也让它们欢迎摇曳,摇曳得苗圃成了一片绿海 ②树的每一根枝条在尽可能地向上生长,一棵苗儿让人联想到的是整个生长季节。 14.请结合文句“因此,无所谓盛,也无所谓衰,欣赏树犹如欣赏生命本身,在无限轮回中前进”,说说 你对“人生”的认识。(4分) 干旱为何“赖”着不走 自去年以来,云南遭受了严重的旱情威胁。据3月6日云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目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15.07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22%。其中,重旱面积112.3万亩,轻旱 面积191.8万亩,干枯面积10.93万亩。90.66万人和19.4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云南作为一个丰水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旱情? 近期云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 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云南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云南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为云南旱季,降水量 只占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干旱多发。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云南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 气候背景下,这也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 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 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 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云南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 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 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2010年伊始,猛烈的寒潮、几十年未见的暴雪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云南大部地区 却依然艳阳高照。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频出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其中气候变暖造成的天气异变 对云南的旱情影响十分突出。尤其是2009年7月1日-2010年1月20日,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 偏少2%%,打破了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全省平均最高气温为24.0℃,打破了有气 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全省平均降雨日数65.9天,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纪录。根据云南省气象 台的“气象综合干旱监测预警及影响评估”系统的监测,截至2010年1月21日,云南省除2个站无旱情 外,其余123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全省91%的站点出现重旱:73%的站点达到了特别干旱等级 根据云南省气候中心对2010年年度气候的初步预测,虽然去年冬气温较常年偏高,但影响云南冬季的 阶段性冷空气依然活跃,在偏暖状态下一遇冷空气影响,极易岀现严重低温及重霜冻,对农业造成较大伤 害和损失。因此气象部门提醒近期云南各地及各有关部门在做好抗旱的同时,还应做好小春作物的防寒防
无叶也无雪时,旁生逸出的小树枝也成了天空的装饰画,谁又能说开花不是树的一种状态呢? 树的美的确在于它们的姿态,不管是整齐的,还是散乱的,没有一棵树是雷同的。树的每一根枝条在 尽可能地向上生长,一棵苗儿让人联想到的是整个生长季节。即便树的生命终止,它的状态却不会终止。 西部荒漠里的胡杨林会大片地死去,但树干屹立不倒。立体的死亡凝固住一段时光,展示着无边的壮烈, 令观者震撼。 因此,无所谓盛,也无所谓衰,欣赏树犹如欣赏生命本身,在无限轮回中前进。 以树比人原有传统。庭前阶下的子弟若堪比芝兰玉树,怎么不令门楣生辉?而老树堪比有德者,所以 孔林中的柏树森森,丞相神祠堂也有黛色参天。 毕竟,树犹如此! 11.通观全文,分点概括作者笔下的树有哪些特点。(4 分) 1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4 分) ①树有整整四季的风景 .....,它的美任何时候都没有空缺。 ②立体的死亡 .....凝固住一段时光,展示着无边的壮烈,令观者震撼。 1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 分) ①那时小绿叶子铺着白绒,微微风来也让它们欢迎摇曳,摇曳得苗圃成了一片绿海。 ②树的每一根枝条在尽可能地向上生长,一棵苗儿让人联想到的是整个生长季节。 14.请结合文句“因此,无所谓盛,也无所谓衰,欣赏树犹如欣赏生命本身,在无限轮回中前进”,说说 你对“人生”的认识。(4 分) (二) 干旱为何“赖”着不走 自去年以来,云南遭受了严重的旱情威胁。据 3 月 6 日云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目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 315.075 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 50.22%。其中,重旱面积 112.3 万亩,轻旱 面积 191.8 万亩,干枯面积 10.93 万亩。90.66 万人和 19.4 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云南作为一个丰水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旱情? 近期云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 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云南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云南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的冬春季为云南旱季,降水量 只占全年的 10%至 20%,冬春季干旱多发。特别是从 2002 年以来,云南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 气候背景下,这也为 2009 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 监测显示,2009 年 7 月 1 日至 2010 年 2 月 23 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 521.6 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 少 30%,打破了 1959 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 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 2.0℃,打破了 1959 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 年 7 月至 12 月,云南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 822.5 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 12%;2009 年 9 月 1 日至今年 2 月 23 日,云南省平均降雨日数为 31 天,比多 年同期平均偏少 44%,打破了 1959 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2010 年伊始,猛烈的寒潮、几十年未见的暴雪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云南大部地区 却依然艳阳高照。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频出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其中气候变暖造成的天气异变 对云南的旱情影响十分突出。尤其是 2009 年 7 月 1 日-2010 年 1 月 20 日,云南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 偏少 29%,打破了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全省平均最高气温为 24.0℃,打破了有气 象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全省平均降雨日数 65.9 天,打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纪录。根据云南省气象 台的“气象综合干旱监测预警及影响评估”系统的监测,截至 2010 年 1 月 21 日,云南省除 2 个站无旱情 外,其余 123 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全省 91%的站点出现重旱;73%的站点达到了特别干旱等级。 根据云南省气候中心对 2010 年年度气候的初步预测,虽然去年冬气温较常年偏高,但影响云南冬季的 阶段性冷空气依然活跃,在偏暖状态下一遇冷空气影响,极易出现严重低温及重霜冻,对农业造成较大伤 害和损失。因此气象部门提醒近期云南各地及各有关部门在做好抗旱的同时,还应做好小春作物的防寒防
冻工作 云南是多种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环流影响的过渡交叉地带,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 候区,干湿季分明。季风气候形成了云南干早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不稳定的季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 害发生的随机性。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南干旱出现频率更加频繁,严重程度有所加剧。云南省气象局科研人 员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 的响应,结论表明:云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90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年以 来出现13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尤 其进入21世纪以后,高温干旱事件由2-3年一遇变为1-2年一遇。而这次干旱,又有客观的异常 原本,每年的5月至10月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雨季。然而,自去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降水量与常 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少。其中,云南省尤为明显。 此外,西南地区冬季降雨主要受孟加拉湾风暴的影响。而去年冬季孟加拉湾风暴活动较少也是造成z 南、西藏等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当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已承受干旱之灾多时的楚雄时,干旱是否引起地震的讨论,在汶川地震之后 再一次引起关注。 中国地震专家耿庆国对“旱震关系”研究多年,他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 如震前一至三年半往往是旱期,如果一年内震,那是小震,如果两三年内震,就极有可能是大震 但此理论在学术界争议依然很大,此前,云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谷一山面对疑问也解释:“多 年来气象专家一直在研究干旱、水涝等气象和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也未获得明确的关系 摘自<<云南信息报》〉(有改动。2010年3月9日) 15.造成云南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3分) 16.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①与此同时,云南大部地区却依然艳阳高照。 ②但此理论在学术界争议依然很大 17.文章第(1)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8.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请根据文义指出其错误所在。(4分) ①今后一段时间,云南干旱出现频率将更加频繁,严重程度将有所加剧,其原因是汶川地震 ②高原气候形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不稳定的动南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随 机性 三、古诗文阅读(20分)根据2009年中考模拟试卷第三题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汉董永,千乘①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 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 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③,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④百匹。”于 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 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⑤,以给公养。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 孙,减馔⑥,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⑦,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 釜,以用赐汝。”于是名振天下。 【注释】:①千乘:地名,今山东省高青县。②肆力:尽力。田亩:农事。③必尔
冻工作。 云南是多种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环流影响的过渡交叉地带,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 候区,干湿季分明。季风气候形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不稳定的季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 害发生的随机性。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南干旱出现频率更加频繁,严重程度有所加剧。云南省气象局科研人 员利用云南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强降水极端天气和高温干旱事件对全球气候变暖 的响应,结论表明:云南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增暖现象,以 90 年代后期增温最明显。1986 年以 来出现 13 年暖冬,大部分地区冬春季降霜日数减少,全省降雨日数逐渐减少,高温干旱事件频率增加,尤 其进入 21 世纪以后,高温干旱事件由 2-3 年一遇变为 1-2 年一遇。而这次干旱,又有客观的异常。 原本,每年的 5 月至 10 月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雨季。然而,自去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降水量与常 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少。其中,云南省尤为明显。 此外,西南地区冬季降雨主要受孟加拉湾风暴的影响。而去年冬季孟加拉湾风暴活动较少也是造成云 南、西藏等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当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已承受干旱之灾多时的楚雄时,干旱是否引起地震的讨论,在汶川地震之后, 再一次引起关注。 中国地震专家耿庆国对“旱震关系”研究多年,他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 如震前一至三年半往往是旱期,如果一年内震,那是小震,如果两三年内震,就极有可能是大震。 但此理论在学术界争议依然很大,此前,云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谷一山面对疑问也解释:“多 年来气象专家一直在研究干旱、水涝等气象和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也未获得明确的关系。” 摘自>(有改动。2010 年 3 月 9 日) 15.造成云南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3 分) 16. 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4 分) ①与此.同时,云南大部地区却依然艳阳高照。 ②但此理论 ...在学术界争议依然很大。 17.文章第(1)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 分) 18.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请根据文义指出其错误所在。(4 分) ① 今后一段时间,云南干旱出现频率将更加频繁,严重程度将有所加剧,其原因是汶川地震。 ② 高原气候形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不稳定的动南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随 机性。 三、古诗文阅读(20 分)根据 2009 年中考模拟试卷第三题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22 题。 (一) 汉董永,千乘①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 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 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③,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④百匹。”于 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二) 郭巨,隆虑人也,一云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 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⑤,以给公养。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 孙,减馔⑥,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⑦,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 一釜,以用赐汝。”于是名振天下。 【注释】:①千乘:地名,今山东省高青县。 ②肆力;尽力。田亩:农事。③ 必尔
者:必定要象你所说的那样。④缣(jian兼):细绢。⑤佣赁:以劳力换钱,即打工。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行三年丧毕(完,结束)B.父亡,无以葬(逃亡) C.中有丹书(写) D.喜分儿孙,减馔(吃饭)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遂与之俱行道之人不受 B.凌空而去笑而应曰 C.以报厚德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于野凿地躬耕于南阳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2)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 2.文章叙述了董永和郭巨的故事,你认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请选择其 并结合文中材料阐述说明。(4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2)两题。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①丁丁:计时的漏壶发出的声音。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秋夜怎样的特点?(2分) (2)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请作赏析(3分) 四、(40分)内容均为原创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 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和错误信息一样, 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 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摘自《读者》(卷首语)(2010年第6期) 请以“删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 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际姓名 学校: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命题人:施柏明
者: 必定要象你所说的那样。④缣(jiān 兼):细绢。⑤佣赁:以劳力换钱,即打工。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永行三年丧毕.(完,结束) B.父亡,无以葬.(逃亡) C.中有丹书.(写) D.喜分儿孙,减馔 (吃饭)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4 分) A.遂与之.俱 行道之.人不受 B.凌空而.去 笑而.应曰 C.以.报厚德 先帝不以.臣卑鄙 ... D.乃于.野凿地 躬耕于.南阳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2)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佣赁,以给公养。 22.文章叙述了董永和郭巨的故事,你认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请选择其 一,并结合文中材料阐述说明。(4 分) 2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2)两题。(5 分)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①丁丁:计时的漏壶发出的声音。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秋夜怎样的特点?(2 分) (2)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请作赏析(3 分) 四、(40 分) 内容均为原创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 分)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 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和错误信息一样, 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 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摘自《读者》(卷首语)(2010 年第 6 期) 请以“删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一篇 600 至 800 字的 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 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的 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际姓名。 学校: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 命题人:施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