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提“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被称为我国公元前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前后相 距不过五十年,但这两次改革又是不同的。在形式上,“商鞅变法”类似“对内 搞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胡服骑射”的首创者是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07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 在当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 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任何改革的推行,都会遇到阻力。当时,草民们对于“国是”,无论改良还是改 革,没有任何话语权,改革的阻力来自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他刚提出“吾欲胡 服”,就遭到群臣的反对,最大的阻力则来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一一王叔公子 成 既得利益和固有观念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神圣律条与既得利益结盟,其所构成 的阻力,更加冠冕堂皇,难以逾越。华夷之辨,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自 古以来,都是“用夏变夷”,倘若主动“以夷变夏”,难免会触犯某些人的心理 禁忌。“胡服骑射”式的改革只是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从表面看,赵雍引进的只 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但却涉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与作战制度。这样的改革 阻力之大,是可以预料的。 为反对改革,公子成竟称病不朝。作为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批评赵雍是“舍 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在他眼里,“远方之服”与“古来之 道”,是不共戴天的,“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远方之服”是灭国亡 身之祸源。 蹈常袭故,抱残守缺,是公子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不适于进步。对外来的器 物、典制、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渐次抵抗、无奈接受的完整的 历史链条。今人已经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乘坐美国飞机、使用日本电器、喷洒法 国香水了,但在典制、文化层面,仍然留下了“中体西用”的尾巴。这也是近代 中国步履蹒跚的原因之所在。近代尚且如此,何况两千三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 “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坟?看镜 有感》)由于公子成辈只有权力与利益的算计,根本没有“要进步或不退步”的 追求,“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自然就谈不到了 在这点上,赵雍的观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 便事也。”“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由此,他确立了自己的 价值取向:“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史记?赵 世家》)他的观念,不“循法”,不“法古”,“随时制法,因事制礼”,一切 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体现了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 近代史上,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将其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他在谈 到“胡服骑射”时写道:“王(赵武灵王)以其远大之政策,英鸷之材略,冒万 险、犯万难……卒能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十年之间,四征八讨,使赵为 当时一等国,扬我民俗声威于域 外
河北省邯郸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重提“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被称为我国公元前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前后相 距不过五十年,但这两次改革又是不同的。在形式上,“商鞅变法”类似“对内 搞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胡服骑射”的首创者是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 307 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 在当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 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任何改革的推行,都会遇到阻力。当时,草民们对于“国是”,无论改良还是改 革,没有任何话语权,改革的阻力来自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他刚提出“吾欲胡 服”,就遭到群臣的反对,最大的阻力则来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王叔公子 成。 既得利益和固有观念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神圣律条与既得利益结盟,其所构成 的阻力,更加冠冕堂皇,难以逾越。华夷之辨,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自 古以来,都是“用夏变夷”,倘若主动“以夷变夏”,难免会触犯某些人的心理 禁忌。“胡服骑射”式的改革只是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从表面看,赵雍引进的只 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但却涉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与作战制度。这样的改革, 阻力之大,是可以预料的。 为反对改革,公子成竟称病不朝。作为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批评赵雍是“舍 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在他眼里,“远方之服”与“古来之 道”,是不共戴天的,“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远方之服”是灭国亡 身之祸源。 蹈常袭故,抱残守缺,是公子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不适于进步。对外来的器 物、典制、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渐次抵抗、无奈接受的完整的 历史链条。今人已经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乘坐美国飞机、使用日本电器、喷洒法 国香水了,但在典制、文化层面,仍然留下了“中体西用”的尾巴。这也是近代 中国步履蹒跚的原因之所在。近代尚且如此,何况两千三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 “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坟?看镜 有感》)由于公子成辈只有权力与利益的算计,根本没有“要进步或不退步”的 追求,“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自然就谈不到了。 在这点上,赵雍的观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 便事也。”“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由此,他确立了自己的 价值取向:“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史记?赵 世家》)他的观念,不“循法”,不“法古”,“随时制法,因事制礼”,一切 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体现了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 近代史上,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将其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他在谈 到“胡服骑射”时写道:“王(赵武灵王)以其远大之政策,英鸷之材略,冒万 险、犯万难……卒能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十年之间,四征八讨,使赵为 当时一等国,扬我民俗声威于域 外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胡服骑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胡服骑射”开始于公元前307年,是我国先秦时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的两次重要改革之 B.梁启超将“胡服骑射”首创者赵武灵王赵雍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 并高度称赞“胡服骑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C.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胡 服骑射”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D.“胡服骑射”引进的虽只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却触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 与作战制度,因而受到极大的阻力。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雍的改革受到群臣和百姓的普遍反对,特别是其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的代 表人物王叔公子成的极力阻挠 B.既得利益、固有观念和神圣律条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而“华夷之辨”则是 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 C.公子成是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认为“远方之服”是立国存身之根本, 而“古来之道”乃灭国亡身之祸源。 D.一切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的改革,都能体现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因而“能 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在批判当 前改革中阻挠改革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 B.蹈常袭故、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不适于进步,因此我们对外来的器物、典制、 文化都要大胆接收,为我所用 C.对于外来的东西,我们经历了从渐次抵抗到无奈接受的过程,这正是近代中 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D.要进步就要勇于创新,只要“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就一定能进步, 至少也不会退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 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 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造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 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 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 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 不许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胡服骑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胡服骑射”开始于公元前 307 年,是我国先秦时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的两次重要改革之一。 B.梁启超将“胡服骑射”首创者赵武灵王赵雍与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相提并论, 并高度称赞“胡服骑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C.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胡 服骑射”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D.“胡服骑射”引进的 虽只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却触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 与作战制度,因而受到极大的阻力。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雍的改革受到群臣和百姓的普遍反对,特别是其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的代 表人物王叔公子成的极力阻挠。 B.既得利益、固有观念和神圣律条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而“华夷之辨”则是 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 C. 公子成是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认为“远方之服”是立国存身之根本, 而“古来之道”乃灭国亡身之祸源。 D.一切以有利于进步为原则的改革,都能体现创新与发展的辩证法,因而“能 使贵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在批判当 前改革中阻挠改革发展的既得利益集团。 B.蹈常袭故、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不适于进步,因此我们对外来的器物、典制、 文化都要大胆接收,为我所用。 C.对于外来的东西,我们经历了从渐次抵抗到无奈接受的过程,这正是近代中 国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D.要进步就要勇于创新,只要“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就一定能进步, 至少也不会退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 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近郊有淫祠,郡人 颇事之。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 吏屏迹,莫敢犯者。郡中大治,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从之。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表乞致仕。海陵 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卿 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 不许
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 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 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 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 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 言,而不能从也 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 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 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 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 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 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 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 (选自《金 史·张浩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浩以策干太祖 干:求见 B.浩进拜平章政事 拜:授与官职 C.往岁营治中都 治:治理 D.事遂寝 寝:停止,搁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浩办事干练的一组是(3分) ①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 ②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③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 ④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⑤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⑥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太祖和金太宗对张浩都很器重,先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提点等职务, 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 B.张浩先后任平章政事、蜀王、左丞相、鲁国公等职,但他以病弱不能胜任其 职为由请求退休还家,结果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 C.由于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民力没 有恢复,不宜大兴土木,但皇帝海陵王没有听张浩的劝谏。 D.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仼用儒生。 于是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5分) (2)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浩从 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 之易成也。”不听。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 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 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海陵虽喜其 言,而不能从也。 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浩欲奏事,不得见。会海陵遣 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宜求旧人练习兵者, 以为千户谋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 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 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 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 是岁,薨。上辍朝一日。谥曰文康。 (选自《金 史·张浩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浩以策干太祖 干:求见 B.浩进拜平章政事 拜:授与官职 C.往岁营治中都 治:治理 D.事遂寝 寝:停止,搁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浩办事干练的一组是(3 分) ①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 ②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③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 ④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⑤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 ⑥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太祖和金太宗对张浩都很器重,先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提点等职务, 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 B.张浩先后任平章政事、蜀王、左丞相、鲁国公等职,但他以病弱不能胜任其 职为由请求退休还家,结果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 C.由于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民力没 有恢复,不宜大兴土木,但皇帝海陵王没有听张浩的劝谏。 D.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任用儒生。 于是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 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 简要赏析。(5分) 答 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 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泥何盘 盘 ,以手抚 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 斯已 矣 (庄子《逍遥游》) (3)中通外直, ,香远益 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妈妈的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 袋里的 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1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 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 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 简要赏析。(5 分) 答: 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肠千结” 蕴 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青泥何盘 盘, 。 ,以手抚 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沮, , , 斯已 矣。 (庄子《逍遥游》) (3)中通外直, ,香远益 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妈妈的银行存款 凯瑟琳·福伯斯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 袋里的 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 1 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 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 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 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 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 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 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 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 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 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 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 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 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 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 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 “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 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快发霉的面包和 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 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晩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 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 取钱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 5 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 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 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 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 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 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 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 心翼翼地放在妈 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 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 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 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 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 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 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 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 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 “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 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的报酬是一大袋快发霉的面包和 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 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 3 夸脱(1 夸脱等于 1.14 公升) 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 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爸爸 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 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 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帐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妈妈的银行存款”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小说讲述了一个“善意的欺骗”的 故事 我”家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B.小说中的妈妈在生活上的勤劳节俭、精打细算深深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爸爸也把烟戒了,我和其他姐妹到 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C.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布局精巧,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妈妈的话解开了 我”心中的疑惑,也让读者知道了真相 D.“父亲”虽沉默寡言,却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关爱 辛劳一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E.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妈妈” 这一人物形象,彰显了主人公一家“团结”“乐观”“奋斗”“拼搏”的主题。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妈妈”的人物形象。(6分) (3)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设置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结合全文,试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用“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骗”着全家,有人认为“妈 妈”对孩子们“说谎”是不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 个问题?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悼念文化孩童丁聪 刂梦溪 文化界无人不喜欢的孩童小丁,93岁的丁聪,离我们而去了。本来不该惊异, 可还是感到突然。而几周前和几个月前,丁聪告知我他近来所受的接二连三的磨 难。一会儿跌断了这个,一会儿摔伤了那个,一会儿枢纽工程又堵塞了。然后能 工巧匠一起上来“大修”。再好的零件如果用了90年,其磨损的程度即使尚未 宣告报废,也一定到了动不动就出毛病的地步,所谓“老来无病也支离” 人类最优秀的头脑所遭遇的灵与囱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莤。一个民族一个时 期能出现几个这样的文化巨匠和孩童呢?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爸爸 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 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 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帐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妈妈的银行存款”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小说讲述了一个“善意的欺骗”的 故事, “我”家生活拮据,妈妈却一直骗家人说家里在银行有存款。 B.小说中的妈妈在生活上的勤劳节俭、精打细算深深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到副食店干活养家,爸爸也把烟戒了,我和其他姐妹到 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C.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布局精巧,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妈妈的 话解开了 “我”心中的疑惑,也让读者知道了真相。 D.“父亲”虽沉默寡言,却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关爱, 辛劳一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E.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外貌、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妈妈” 这一人物形象,彰显了主人公一家“团结”“乐观”“奋斗”“拼搏”的主题。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妈妈”的人物形象。(6 分) (3)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设置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结合全文,试作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中用“并不存在的‘银行存款’”一直“骗”着全家,有人认为“妈 妈”对孩子们“说谎”是不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 个问题?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悼念文化孩童丁聪 刘梦溪 文化界无人不喜欢的孩童小丁,93 岁的丁聪,离我们而去了。本来不该惊异, 可还是感到突然。而几周前和几个月前,丁聪告知我他近来所受的接二连三的磨 难。一会儿跌断了这个,一会儿摔伤了那个,一会儿枢纽工程又堵塞了。然后能 工巧匠一起上来“大修”。再好的零件如果用了 90 年,其磨损的程度即使尚未 宣告报废,也一定到了动不动就出毛病的地步,所谓“老来无病也支离”。 人类最优秀的头脑所遭遇的灵与肉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苦。一个民族一个时 期能出现几个这样的文化巨匠和孩童呢?
丁聪夫人沈竣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扮演的是贤妻和慈母的双重的角色。1957 年小丁40岁才结婚。一见钟情的成分不能说没有,更主要是当年艺事风华的小 丁,一见便不能须臾离开小他十余岁的沈竣。但婚后不久,丁聪不明所以地被打 成了右派,被发配到宁古塔(清代发配大都遣送到宁古塔)一带的北大荒劳动改 造。一对燕尔新婚的才子佳人,不忍分离,也得分离。 这一遗恨青史的天大误会,让我们的丁聪欠了他发妻一笔永远也不得还清的感情 债,就像《红楼梦》里绛珠仙草转世的林妹妺,一生以眼泪还神瑛侍者转世的宝 哥哥一样。所以丁聪总是喃喃地说:“她跟着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圈内人 士尽管无不以小丁的惧内称雅,却未免忽略了两情遭遇伤痛所积蓄的欠债还泪的 人性的美丽与庄严。 我结识丁聪、沈竣夫妇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已经过得不错了。上世纪90年代初 期,外省组织的一次笔会,有于光远夫妇,丁聪夫妇,诗人邵燕祥,作家池莉, 还有李辉、应红夫妇以及我和内子,亲眼目睹了丁聪的风趣和沈竣的干练。我称 沈竣有治国之才。丁聪说:“所以我受不了!一个能管理国家的人,现在只管我 一个人,你想想看。”那么小丁对沈竣以“家长”相称,就不足怪了。 其实我内人陈祖芬和丁聪还要更稔熟一些。他们一度都在政协。祖芬的童心不退, 大家都晓得的,又遇到吴祖光、丁聪这些年老的儿童,他们每次开会都玩得很开 心。下面摘录祖芬那时的文章里关于丁聪的一段一一 坐大轿车去人民大会堂开大会,我每每坐在车后座,看一车聪明而沧桑 的后脑勺在车里颠簸着,好像在向我述说他们的颠簸人生,又好像在为五千年中 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见证。 五千年文明的见证之一,是丁聪委员。有人问他怎么永远不老,是不是吃了青春 宝?小丁说:“不,我是吃了娃哈哈。”走进人民大会堂,有人招呼他一起找个 座儿歇会儿。小丁笔挺着身子说不用,说从来到人民大会堂开政协会都没在大厅 里坐过。来了,站会儿,就进会场了。而且总是高兴着,孩童般的咧开大嘴笑着 当然,孩子只能站着看大人坐着说事儿 小丁年方八十一,没有白发,只有童颜。我想,人生历尽艰难后的最美丽的境界 是童真,是用儿童的充满好奇和想象的眼睛看世界的。 丁聪始终是一个孩童。八十岁是孩童,九十岁更是孩童。当然1957年四十一岁 的时候,也是孩童。那么一个孩童说的话,为什么还被当做罪证将其打成右派呢? 不是有句俗语叫童言无忌吗? 丁聪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个对艺术始终保持敏感的孩 子,一个笑口常开的孩子,一个需要母亲爱抚的孩子,一个需要家长沈竣照料的 孩子 我们别再打右派了。即使做不到爱护,可否不要伤害那些聪明天真的孩子们呢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开头,丁聪告知作者自己的身体经常受伤痛折磨,借磨损的零件来喻 指人生, 表现了他幽默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观。 B.将屡遭磨难的丁聪和对他不离不弃的发妻沈竣分别比作《红楼梦》中神瑛侍 者转世的宝哥哥和绛珠仙草投胎的林妹妹,表现了丁聪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C.通过记叙、描写、议论及抒情的表达方式,运用外貌、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 了丁聪文化孩童的天真率直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位文化大师敬佩之 情
丁聪夫人沈竣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她扮演的是贤妻和慈母的双重的角色。1957 年小丁 40 岁才结婚。一见钟情的成分不能说没有,更主要是当年艺事风华的小 丁,一见便不能须臾离开小他十余岁的沈竣。但婚后不久,丁聪不明所以地被打 成了右派,被发配到宁古塔(清代发配大都遣送到宁古塔)一带的北大荒劳动改 造。一对燕尔新婚的才子佳人,不忍分离,也得分离。 这一遗恨青史的天大误会,让我们的丁聪欠了他发妻一笔永远也不得还清的感情 债,就像《红楼梦》里绛珠仙草转世的林妹妹,一生以眼泪还神瑛侍者转世的宝 哥哥一样。所以丁聪总是喃喃地说:“她跟着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圈内人 士尽管无不以小丁的惧内称雅,却未免忽略了两情遭遇伤痛所积蓄的欠债还泪的 人性的美丽与庄严。 我结识丁聪、沈竣夫妇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已经过得不错了。上世纪 90 年代初 期,外省组织的一次笔会,有于光远夫妇,丁聪夫妇,诗人邵燕祥,作家池莉, 还有李辉、应红夫妇以及我和内子,亲眼目睹了丁聪的风趣和沈竣的干练。我称 沈竣有治国之才。丁聪说:“所以我受不了!一个能管理国家的人,现在只管我 一个人,你想想看。”那么小丁对沈竣以“家长”相称,就不足怪了。 其实我内人陈祖芬和丁聪还要更稔熟一些。他们一度都在政协。祖芬的童心不退, 大家都晓得的,又遇到吴祖光、丁聪这些年老的儿童,他们每次开会都玩得很开 心。下面摘录祖芬那时的文章里关于丁聪的一段—— 坐大轿车去人民大会堂开大会,我每每坐在车后座,看一车聪明而沧桑 的后脑勺在车里颠簸着,好像在向我述说他们的颠簸人生,又好像在为五千年中 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见证。 五千年文明的见证之一,是丁聪委员。有人问他怎么永远不老,是不是吃了青春 宝?小丁说:“不,我是吃了娃哈哈。”走进人民大会堂,有人招呼他一起找个 座儿歇会儿。小丁笔挺着身子说不用,说从来到人民大会堂开政协会都没在大厅 里坐过。来了,站会儿,就进会场了。而且总是高兴着,孩童般的咧开大嘴笑着 ——当然,孩子只能站着看大人坐着说事儿。 小丁年方八十一,没有白发,只有童颜。我想,人生历尽艰难后的最美丽的境界 是童真,是用儿童的充满好奇和想象的眼睛看世界的。 丁聪始终是一个孩童。八十岁是孩童,九十岁更是孩童。当然 1957 年四十一岁 的时候,也是孩童。那么一个孩童说的话,为什么还被当做罪证将其打成右派呢? 不是有句俗语叫童言无忌吗? 丁聪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失去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个对艺术始终保持敏感的孩 子,一个笑口常开的孩子,一个需要母亲爱抚的孩子,一个需要家长沈竣照料的 孩子! 我们别再打右派了。即使做不到爱护,可否不要伤害那些聪明天真的孩子们呢!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的开头,丁聪告知作者自己的身体经常受伤痛折磨,借磨损的零件来喻 指人生, 表现了他幽默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观。 B.将屡遭磨难的丁聪和对他不离不弃的发妻沈竣分别比作《红楼梦》中神瑛侍 者转世的宝哥哥和绛珠仙草投胎的林妹妹,表现了丁聪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C.通过记叙、描写、议论及抒情的表达方式,运用外貌、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 了丁聪文化孩童的天真率直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位文化大师敬佩之 情
D.小说语言平实通俗,以生活化的描述表现了丁聪这样一位文化巨匠单纯天真 的本色。 “为什么还被当做罪证将其打成右派呢?不是有句话叫童言无忌吗?”这几句 话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专制的抨击 文中出现了许多“小丁”的叫法,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同时小说也 通过丁聪的言行举止直接刻画了文化孩童的特点 (2)小说中说:“人类最优秀的头脑所遭遇的灵与肉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 苦。”就文本来看,丁聪遭受了哪些痛苦?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3)作者称丁聪是“文化孩童”,并说“即使做不到爱护,可否不要伤害那些 聪明天真的孩子们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4)著名漫画家丁聪去世后,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 编者后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你认为那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 陈迹, 令人唏嘘不已。 B.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表示,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担负着领班子、带队伍、抓发 展、保 稳定等责无旁贷的职责。 C.我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澳方对中方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是完全错 误的, 中方不予接受。 D.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11月20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他已在本月早些时候 向美国 总统奥巴马提出辞职,许多人认为这是个不情之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马三立的相声往往在平淡之中显奇谲,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甩出包袱,出乎意 料之外 又存乎情理之中,形成了典型的“马派”相声的“蔫逗“风格。 B.地图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当上海的城市地图不断修订甚至达到每周均出 新版时, 它所显示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这座大都市的变化太快太大。 C.泰国反政府示威活动仍在继续,英拉27日呼吁示威者不要堵塞政府机构,让 政府官员能够为公众提供正常服务一一事实证明,这样做极端有害 D.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 空气哪 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洋垃圾”,其实并不只是那些日常的生活垃圾 ,是经济和政治综合考量的产物
D.小说语言平实通俗,以生活化的描述表现了丁聪这样一位文化巨匠单纯天真 的本色。 “为什么还被当做罪证将其打成右派呢?不是有句话叫童言无忌吗?”这几句 话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专制的抨击。 E.文中出现了许多“小丁”的叫法,流露出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同时小说也 通过丁聪的言行举止直接刻画了文化孩童的特点。 (2)小说中说:“人类最优秀的头脑所遭遇的灵与肉的痛苦,常常是加倍的痛 苦。”就文本来看,丁聪遭受了哪些痛苦?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3)作者称丁聪是“文化孩童”,并说“即使做不到爱护,可否不要伤害那些 聪明天真的孩子们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4)著名漫画家丁聪去世后,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 编者后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你认为那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 (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 陈迹, 令人唏嘘不已。 B.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表示,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担负着领班子、带队伍、抓发 展、保 稳定等责无旁贷的职责。 C.我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澳方对中方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是完全错 误的, 中方不予接受。 D.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 11 月 20 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他已在本月早些时候 向美国 总统奥巴马提出辞职,许多人认为这是个不情之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马三立的相声往往在平淡之中显奇谲,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甩出包袱,出乎意 料之外 又存乎情理之中,形成了典型的“马派”相声的“蔫逗“风格。 B.地图是城市发展的一面镜子。当上海的城市地图不断修订甚至达到每周均出 新版时, 它所显示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这座大都市的变化太快太大。 C.泰国反政府示威活动仍在继续,英拉 27 日呼吁示威者不要堵塞政府机构,让 政府官员能够为公众提供正常服务——事实证明,这样做极端有害。 D.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 空气哪 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洋垃圾”,其实并不只是那些日常的生活垃圾,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是经济和政治综合考量的产物
①这些“洋垃圾”中很大一部分是危险废弃物 ②主要指的是电子垃圾、废旧衣物、医疗垃圾等 ③跟发达国家把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样 ④它们在自然界中会慢慢释放有毒的物质,长期污染我们的环境 ⑤如含有辐射的工业废料、无法处理的油水混合物或者严重污染环境的重金属等 ⑥发达国家往往不远万里把“洋垃圾”输送到其他国家 A.④①⑤②⑥③ B.②①⑤④⑥③ C.⑥③④①②⑤ D.⑤⑥①④③② 16.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齐白石曾就“十里蛙声出山泉”这 一命题创作一幅经典画作,画面是一群群蝌蚪顺涧而下,将听觉通过视觉含蓄表 现出来,意为眼前的蝌蚪将成为明日的青蛙。 假设你是一位画家,请你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 意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你想象中的画面,并简要加以解析。(不超过100 字)(5分) 答 17.请用15个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以下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关建议 (6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191人进行 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71.0%的受访者认为“大多不适 合”孩子观看,另有18.3%的人认为“大多都适合”,10.7%的人表示“不好 说”。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看来,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为: “以恶搞、八卦为基本内容,引发青少年模仿”(76.4%)、“狂打性话题的擦边 球,促使青少年性早熟”(61.0%)、“内容低俗,不断挑战道德底线,侵蚀青少 年道德观”(60.9%)。专家提醒,青少年过多沉浸在娱乐化的环境中,不仅对其 自身有害,还可能使我们民族由深刻变浅薄,影响国家未来发展。 (1)一句话概括 分) (2)基于此,我们建议 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2年12月2日,哈尔滨环卫系统公开招聘清洁员,其中有29名研究生学历 的考生报考,原因无疑都是因为该项工作有编制。有人说,如今编制紧俏,研究
①这些“洋垃圾”中很大一部分是危险废弃物 ②主要指的是电子垃圾、废旧衣物、医疗垃圾等 ③跟发达国家把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样 ④它们在自然界中会慢慢释放有毒的物质,长期污染我们的环境 ⑤如含有辐射的工业废料、无法处理的油水混合物或者严重污染环境的重金属等 ⑥发达国家往往不远万里把“洋垃圾”输送到其他国家 A.④①⑤②⑥③ B.②①⑤④⑥③ C.⑥③④①②⑤ D.⑤⑥①④③② 16. 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齐白石曾就“十里蛙声出山泉”这 一命题创作一幅经典画作,画面是一群群蝌蚪顺涧而下,将听觉通过视觉含蓄表 现出来,意为眼前的蝌蚪将成为明日的青蛙。 假设你是一位画家,请你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 意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你想象中的画面,并简要加以解析。(不超过 100 字)(5 分) 答: 17. 请用 15 个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以下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关建议 (6 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 2191 人进行 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当下的电视娱乐节目,71 .0%的受访者认为“大多不适 合”孩子观看,另有 18.3%的人认为“大多都适合”,10.7%的人表示“不好 说”。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看来,电视娱乐节目对青少年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为: “以恶搞、八卦为基本内容,引发青少年模仿”(76.4%)、“狂打性话题的擦边 球,促使青少年性早熟”(61.0%)、“内容低俗,不断挑战道德底线,侵蚀青少 年道德观”(60.9%)。专家提醒,青少年过多沉浸在娱乐化的环境中,不仅对其 自身有害,还可能使我们民族由深刻变浅薄,影响国家未来发展。 (1)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基于此,我们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2012 年 12 月 2 日,哈尔滨环卫系统公开招聘清洁员,其中有 29 名研究生学历 的考生报考,原因无疑都是因为该项工作有编制。有人说,如今编制紧俏,研究
生做这样的选择是各取所需,也有人说为了一个编制就放弃所学,实在是大材小 用 你怎么看,试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邯郸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1.A以偏概全。文章开头将“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并称为“我国公元前的 两次重要改革”,指出它们在形式上是不同的一一“商鞅变法”类似“对内搞 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2.BA项,“受舜到群臣和百姓的普遍反对”错误。当时百姓是没有话语权的。 C项,颠倒说法。公子成认为“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而“远方之服” 是灭国亡身之祸源。D项,扩大范围,文中梁启超认为“胡服骑射”“能使贵 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 3.CA以偏概全。原文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具有的意义除了批判阻挠改革 的既得利益集团外,还有赞扬坚持改革的创新者。B.强加因果。反对因循守旧并 不等于全盘西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D.说法绝对。文中引用鲁迅的话,旨在说明公子成缺乏追求进步与创新的思想。 4.C解析:治:营造,修建 5.A解析:③是张浩官职升迁,④是海陵王对张浩建议的态度,⑥是张浩讲 究说话技巧 6.D解析:“皇帝想废除科举制”有误,原文是“近侍有欲罢科举者”,是 皇帝身边的侍者想废除科举制度 7.(1)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藏踪 迹,没有敢于违犯的。(“撤 投其像水中”省略句,“屏 各一分,句意一分) (2)赵构没有儿子,把疏远亲属(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一定会 发生变化,可以不用烦劳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树立”,“势”,“烦” “服”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用献计的方式求 见金太祖,金大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 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 平阳多盜贼,临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张浩捕住他,将他鞭笞致死,强 盗于是得以减少平息。平阳近郊有滥建的祠庙,当地人都很敬奉它。庙祝、田主 争夺香火的财利,多年得不到解决。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为 此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藏踪迹,没有敢于违犯的。郡中得到很好的治理, 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造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张浩晋升为平章政事。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 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没过多久,张浩被改 封为蜀王,晋升为左丞相。正隆二年,张浩改封为鲁国公。张浩上奏章请求退休。 金皇帝海陵王问他说:“如果皇帝不明智,劝谏没有被实行,良言听不进去,那
生做这样的选择是各取所需,也有人说为了一个编制就放弃所学,实在是大材小 用。 你怎么看,试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邯郸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1.A 以偏概全。文章开头将“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并称为“我国公元前的 两次重要改革”,指出它们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商鞅变法”类似“对内搞 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2.B A 项,“受舜到群臣和百姓的普遍反对”错误。当时百姓是没有话语权的。 C 项,颠倒说法。公子成认为“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而“远方之服” 是灭国亡身之祸源。D 项,扩大范围,文中梁启超认为“胡服骑射” “能使贵 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 3.C A 以偏概全。原文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具有的意义除了批判阻挠改革 的既得利益集团外,还有赞扬坚持改革的创新者。B.强加因果。反对因循守旧并 不等于全盘西化,对于外来文化,我们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D.说法绝对。文中引用鲁迅的话,旨在说明公子成缺乏追求进步与创新的思想。 4.C 解析:治:营造,修建 5.A 解析:③是张浩官职升迁,④是海陵王对张浩建议的态度,⑥是张浩讲 究说话技巧。 6.D 解析:“皇帝想废除科举制”有误,原文是“近侍有欲罢科举者”,是 皇帝身边的侍者想废除科举制度, 7.(1)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藏踪 迹,没有敢于违犯的。( “撤”, “投其像水中”省略句,“屏”, “莫” 各一分,句意一分) (2)赵构没有儿子,把疏远亲属(旁系亲属)中的人立为继承人,那形势一定会 发生变化,可以不用烦劳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 “树立”,“势”,“烦”, “服” 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用献计的方式求 见金太祖,金大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任提点官修缮 皇宫,被破格升为卫尉卿。 平阳多盗贼,临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妻子,张浩捕住他,将他鞭笞致死,强 盗于是得以减少平息。平阳近郊有滥建的祠庙,当地人都很敬奉它。庙祝、田主 争夺香火的财利,多年得不到解决。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为 此豪门大族、狡黠的官吏都隐藏踪迹,没有敢于违犯的。郡中得到很好的治理, 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造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张浩晋升为平章政事。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 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没过多久,张浩被改 封为蜀王,晋升为左丞相。正隆二年,张浩改封为鲁国公。张浩上奏章请求退休。 金皇帝海陵王问他说:“如果皇帝不明智,劝谏没有被实行,良言听不进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