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大多数的农村,作为经济问题的“三农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农民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与文化供给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风衰敗”问题严重。农村老年人赌博现象和 非法宗教活动等都是其表现。通过乡村文明建设,搞好农民的精神生活,是乡村社会问题, 尤其是“乡风衰败”同题的治本之道。 客观而言,“乡风衰败”并非单純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导致 家庭难再满足留守农民的精神生活。家庭成员的分离,公共生活的缺乏,使部分留守老人容 易自怨自艾。二是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衰敗。过去,村民间通常有着较为密集的社会交往, “走家串户”闲聊以及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也都有助于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需求。 但近些年来,乡村“走家串户”变少了,人情异化日趋严重,人情往来变成负担。三是现有 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需求错位,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文化、科技下乡力度,但农村公共 文化服务总体上难以满足需求。不少“文化下乡”项目存在单向性问题,如电影下乡、农家 书屋等,没能照顾到留守农民需求,难与农民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基于以上原因,农村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乡风衰败”。回应农民精神生活需求,有针 对性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具有急迫性 一是要促进农民自我组织发育,提高农民自我安置跟生活的能力。乡风文明建设与农民 日常生产生活,尤其与闲暇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深入到农民生活的逻辑中才能有效。比 如,老年人是当前农村中最大的留守群体,也是精神生活最匱乏的群体。全国已有多地成立 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红白理事会,湖北洪湖、沙洋等地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这些尝试都取得了 不错的效果,二是探索新型“文化下乡”。“文化下乡”要与农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慣等 紧密结合,真正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例如成都农村推行村庄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各村庄可 依据自身实际在清单中勾选,这大大提高了公共品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同理,相关部 门也可考虑建立“文化下乡清单”制度。三是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当前的农村,村里老 人种地已经不仅是为获得物质资源,也是打发闲暇时间、填充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继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为需要种地的农民尤其老人留出空间, 使他们能继续通过种地填充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邢台市 2018~2019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大多数的农村,作为经济问题的“三农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农民日益增长的 精神需求与文化供给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风衰敗”问题严重。农村老年人赌博现象和 非法宗教活动等都是其表现。通过乡村文明建设,搞好农民的精神生活,是乡村社会问题, 尤其是“乡风衰败”同题的治本之道。 客观而言,“乡风衰败”并非单純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导致 家庭难再满足留守农民的精神生活。家庭成员的分离,公共生活的缺乏,使部分留守老人容 易自怨自艾。二是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衰敗。过去,村民间通常有着较为密集的社会交往, “走家串户”闲聊以及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也都有助于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需求。 但近些年来,乡村“走家串户”变少了,人情异化日趋严重,人情往来变成负担。三是现有 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需求错位,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文化、科技下乡力度,但农村公共 文化服务总体上难以满足需求。不少“文化下乡”项目存在单向性问题,如电影下乡、农家 书屋等,没能照顾到留守农民需求,难与农民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基于以上原因,农村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乡风衰败”。回应农民精神生活需求,有针 对性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具有急迫性。 一是要促进农民自我组织发育,提高农民自我安置跟生活的能力。乡风文明建设与农民 日常生产生活,尤其与闲暇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深入到农民生活的逻辑中才能有效。比 如,老年人是当前农村中最大的留守群体,也是精神生活最匱乏的群体。全国已有多地成立 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红白理事会,湖北洪湖、沙洋等地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这些尝试都取得了 不错的效果,二是探索新型“文化下乡”。“文化下乡”要与农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慣等 紧密结合,真正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例如成都农村推行村庄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各村庄可 依据自身实际在清单中勾选,这大大提高了公共品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同理,相关部 门也可考虑建立“文化下乡清单”制度。三是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当前的农村,村里老 人种地已经不仅是为获得物质资源,也是打发闲暇时间、填充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继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为需要种地的农民尤其老人留出空间, 使他们能继续通过种地填充自已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吕德文《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暴出了乡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导致“乡风衰败”。 B.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心理问题,必须禁止。 C.近年来农村的“乡风衰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出来的,是乡村农民伦理道德的滑坡 D.虽然农村的“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乡村文明建设,作者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最后给出解决的方法。 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角度层层递进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D.作者以乡风衰败的问题为着眼点,为我们剖析了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就要恢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 B.“文化下乡”等帮扶活动,如果不能与农民的需求紧密贴合,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C.一些老年理事会、协会等效果较好,这说明乡风文明建设应深入农村生活的逻辑中 D.因地制宜,让农村老人们有地种,有事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答案】1.D2.B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査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 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赌博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是乡风衰败的现象, 不是导致问题的原因:选项B,“必须禁止”于文无据,“半工半耕”生计模式虽然导致很 多负面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禁止就能解决的;选项C,根据原文“乡风衰败并非单纯 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可知,此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B,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三个角度都是并列 的,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答案选B
(摘编自吕德文《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暴出了乡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导致“乡风衰败”。 B. 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心理问题,必须禁止。 C. 近年来农村的“乡风衰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出来的,是乡村农民伦理道德的滑坡。 D. 虽然农村的“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对于乡村文明建设,作者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最后给出解决的方法。 B. 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角度层层递进。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D. 作者以乡风衰败的问题为着眼点,为我们剖析了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就要恢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 B. “文化下乡”等帮扶活动,如果不能与农民的需求紧密贴合,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C. 一些老年理事会、协会等效果较好,这说明乡风文明建设应深入农村生活的逻辑中。 D. 因地制宜,让农村老人们有地种,有事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 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赌博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是乡风衰败的现象, 不是导致问题的原因;选项 B,“必须禁止”于文无据,“半工半耕”生计模式虽然导致很 多负面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禁止就能解决的;选项 C,根据原文“乡风衰败并非单纯 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可知,此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 B,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三个角度都是并列 的,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答案选 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 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选项A,“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 公共活动,属于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内容,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不一定要也不太可能恢 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故答案选A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 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 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 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土地谣袁省梅 小院子,一条细长的帽辫子在一双苍老的手上悉悉索索地编着。金黄色的麦秆细溜溜, 嚓嚓嚓,如蚕啮桑叶般,清脆细小的声音不断从那双手上飞出,麦秆也就一根一根地续接起 来。早晨的阳光清清淡淡地泄了一地,慢慢地爬上了编帽辫子的女人身上,温暖地铺展开来。 你忽然觉得,挑在檐角上的那个太阳是女人编出来的。用手上细长的麦秆,嚓嚓嚓,嚓嚓嚓, 上来下去,一点一点编出来的 老头蹲在菜地边,擦铁锨擦锄头。用一块青石把铁锨锄头擦的清亮清亮,亮的映出了 张苍老默默的脸来。青石和铁锨摩擦发出的脆响,叮当叮当,一声一声都揉碎在这朝霞的慈 祥里了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让女人停了手,她担心地抬起头说,不要擦了,没用了。 你编那有用啊。老头停下手,看眼前的菜地。狠狠的,硬硬的话语锼头般,锼在金黄的 阳光上 再看它也是鸡屁股子大。女人不屑地扁扁嘴。 鸡屁股子大我也爱看。老头不回头,秃鹫般蹲在地头,你编那干啥,现在谁还戴,又不 是要到地里去。 没人戴,挂我眼眉前,我看。我看着爽快。女人气呼呼的。细碎的声音霎时响亮了,叮 叮叮。 就是这鸡屁股子大的土地,常常让老头看成三亩五亩。老头的两块地,南门前一块老牛 坡一块,都是好地。地不欺人,种啥收啥。犁镂耙磨,老头一点不耽搁,该做啥做啥。小麦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 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选项 A,“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 公共活动,属于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内容,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不一定要也不太可能恢 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故答案选 A。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 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 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 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土地谣 袁省梅 小院子,一条细长的帽辫子在一双苍老的手上悉悉索索地编着。金黄色的麦秆细溜溜, 嚓嚓嚓,如蚕啮桑叶般,清脆细小的声音不断从那双手上飞出,麦秆也就一根一根地续接起 来。早晨的阳光清清淡淡地泄了一地,慢慢地爬上了编帽辫子的女人身上,温暖地铺展开来。 你忽然觉得,挑在檐角上的那个太阳是女人编出来的。用手上细长的麦秆,嚓嚓嚓,嚓嚓嚓, 上来下去,一点一点编出来的。 老头蹲在菜地边,擦铁锨擦锄头。用一块青石把铁锨锄头擦的清亮清亮,亮的映出了一 张苍老默默的脸来。青石和铁锨摩擦发出的脆响,叮当叮当,一声一声都揉碎在这朝霞的慈 祥里了。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让女人停了手,她担心地抬起头说,不要擦了,没用了。 你编那有用啊。老头停下手,看眼前的菜地。狠狠的,硬硬的话语 头般, 在金黄的 阳光上。 再看它也是鸡屁股子大。女人不屑地扁扁嘴。 鸡屁股子大我也爱看。老头不回头,秃鹫般蹲在地头,你编那干啥,现在谁还戴,又不 是要到地里去。 没人戴,挂我眼眉前,我看。我看着爽快。女人气呼呼的。细碎的声音霎时响亮了,叮 叮叮。 就是这鸡屁股子大的土地,常常让老头看成三亩五亩。老头的两块地,南门前一块老牛 坡一块,都是好地。地不欺人,种啥收啥。犁镂耙磨,老头一点不耽搁,该做啥做啥。小麦
玉米豆子花生,老头跟着节气一步一步地走,收了一料又忙着种下一料。忙,老头也欢喜 有地,就有粮食,有了粮食,还有啥愁心的。 可是有一天突然没了地,院子没了,菜园子也没了。村里的土地被一家企业征收了,村 子迁到了城市的小楼里。一家挤着一家,一家一小块豆腐块院子。老头的土地也就剩下眼前 这块鸡屁股子大了。再小也是土地,哪能荒了。翻地施肥浇水,老头把鸡尻子大的土地打理 的细致、松软。老头忙完自己的土地,又忙邻居家的。左邻右舍都是年轻人,谁种过地啊? 谁有心思花在土地上啊?邻居看老头帮他们把地种的郁郁葱葱,茄子辣椒西红柿,初夏吃到 深秋了,地里又长满了菠菜芫荽。邻居髙兴从地里揪个黄瓜,咔嚓咔嚓吃着,笑眯眯地对老 头说,叔,亏得你帮我们种菜啊。老头摇着头说,不要亏了地才好。 看着自己种的一块一块的菜地长得繁茂,老头欢喜的好像又看见了南门前老牛坡的地 老头像从前一样,撵着节气走,收了油菜韭菜,又种下南瓜豆子。从前的日子又回到了 老头的眼前,一天天让老头塞满了各样菜蔬,新鲜又饱满。 也不知是哪一天,邻居家砌起了院墙。一家砌了院墙,家家都砌了院墙。老头踅在巷里, 停在一家院墙前,又停在一家院墙前。老头看不见院里的土地。老头不知道圈在髙髙院墙里 的土地都种了什么。老头心想,再小也是地啊,可别荒了。砌院墙是因为有一家丢了东西。 大白天的,防盗门被人撬了。老头天天都在巷里,拔了这家菜地的草,又给那家的菜地浇水。 老头没看见小偷。听人这么说,老头的心里很不得劲。老头的心跳的脱脱的,没言语,蹲在 自家的菜地前,一根旱烟管吃得吧唧响。 老头家的院墙也让儿子给砌了起来。老头说,砌了院墙,太阳进不来,菜也长不好。儿 子说,菜是小事,安全是大事。 夏天的时候,邻居都从院子出来,嚷嚷着,热死了,一点风都进不来。邻居从老头家门 前走过,突然就想起了以前的茄子辣椒,想起了以前从菜地里摘个西红柿拽个黄瓜,不用洗, 随便一擦就咔嚓咔嚓的吃。 叔呢?多久没见着叔了 是啊,都是这院墙隔的。 高高的院墙投下了浓深的黑影,老头蹲在黑影里,听见墙外人们的话,看着眼前的菜地, 吧唧吧唧地吸烟。女人编完了麦秆,没有麦秆了。女人说,过年收麦时,裁些麦秆子。老头 头也不回地说,到哪给你裁麦秆子啊。现在都是收割机收。嚓嚓嚓过去,哪还有麦秆子。停 了一下又说,还编啥啊编,谁还戴你那草帽子。女人赌气地说,我戴。 老头不吭气了,蹲在菜地边,小小的菜地在老头的眼里又一幻一幻地变成了三亩五亩
玉米豆子花生,老头跟着节气一步一步地走,收了一料又忙着种下一料。忙,老头也欢喜。 有地,就有粮食,有了粮食,还有啥愁心的。 可是有一天突然没了地,院子没了,菜园子也没了。村里的土地被一家企业征收了,村 子迁到了城市的小楼里。一家挤着一家,一家一小块豆腐块院子。老头的土地也就剩下眼前 这块鸡屁股子大了。再小也是土地,哪能荒了。翻地施肥浇水,老头把鸡尻子大的土地打理 的细致、松软。老头忙完自己的土地,又忙邻居家的。左邻右舍都是年轻人,谁种过地啊? 谁有心思花在土地上啊?邻居看老头帮他们把地种的郁郁葱葱,茄子辣椒西红柿,初夏吃到 深秋了,地里又长满了菠菜芫荽。邻居高兴从地里揪个黄瓜,咔嚓咔嚓吃着,笑眯眯地对老 头说,叔,亏得你帮我们种菜啊。老头摇着头说,不要亏了地才好。 看着自己种的一块一块的菜地长得繁茂,老头欢喜的好像又看见了南门前老牛坡的地 了。老头像从前一样,撵着节气走,收了油菜韭菜,又种下南瓜豆子。从前的日子又回到了 老头的眼前,一天天让老头塞满了各样菜蔬,新鲜又饱满。 也不知是哪一天,邻居家砌起了院墙。一家砌了院墙,家家都砌了院墙。老头踅在巷里, 停在一家院墙前,又停在一家院墙前。老头看不见院里的土地。老头不知道圈在高高院墙里 的土地都种了什么。老头心想,再小也是地啊,可别荒了。砌院墙是因为有一家丢了东西。 大白天的,防盗门被人撬了。老头天天都在巷里,拔了这家菜地的草,又给那家的菜地浇水。 老头没看见小偷。听人这么说,老头的心里很不得劲。老头的心跳的脱脱的,没言语,蹲在 自家的菜地前,一根旱烟管吃得吧唧响。 老头家的院墙也让儿子给砌了起来。老头说,砌了院墙,太阳进不来,菜也长不好。儿 子说,菜是小事,安全是大事。 夏天的时候,邻居都从院子出来,嚷嚷着,热死了,一点风都进不来。邻居从老头家门 前走过,突然就想起了以前的茄子辣椒,想起了以前从菜地里摘个西红柿拽个黄瓜,不用洗, 随便一擦就咔嚓咔嚓的吃。 叔呢?多久没见着叔了。 是啊,都是这院墙隔的。 高高的院墙投下了浓深的黑影,老头蹲在黑影里,听见墙外人们的话,看着眼前的菜地, 吧唧吧唧地吸烟。女人编完了麦秆,没有麦秆了。女人说,过年收麦时,裁些麦秆子。老头 头也不回地说,到哪给你裁麦秆子啊。现在都是收割机收。嚓嚓嚓过去,哪还有麦秆子。停 了一下又说,还编啥啊编,谁还戴你那草帽子。女人赌气地说,我戴。 老头不吭气了,蹲在菜地边,小小的菜地在老头的眼里又一幻一幻地变成了三亩五亩
变成了好大一块地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女人在院中编草帽的场景,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 生动,富有诗意。 B.小说关注时代,直面当下。如小说写老头为邻居种菜和获得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城里 人漠视劳动的批评。 C.小说写人叙事多处运用拟声词语,如“咔嚓咔嚓”“吧唧吧唧”,贴切传神地表达了人 物的内心感受。 D.小说善于设置矛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如叙写老头与女人拌嘴,以及 5.小说中“老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土地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B5.(1)热爱土地:从“鸡屁股大我也爱看”“不要亏了土地”等可以看 出他对土地的珍视、爱惜。(2)勤劳肯干:从“一点不耽误该做啥做啥”“跟着节气一步一 步地走,收了一料又忙着种下一料”等可以看出他的勤劳用功。(3)淳朴厚道:从“老头忙 完自己的土地,又忙邻居家的”“叔,亏得你帮我们种菜啊”等可以看出他为人朴实、古道 热肠,与邻里相处和睦。 6.(1)总领故事情节。小说主要围绕老头、女人与土地的关系展开。一对农村老夫妻在他 们的土地被企业征用后,住到格局统一的城市新家中去,靠编草帽、种菜延续着对土地的眷 恋。小说主要叙写他们在丧失土地后的劳动生活和心理感受。(2)暗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 过描述老头与女人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的生活方式变化及不适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 现实环境制约下所产生的错位与失重感,引起读者深思。(3)增强抒情意味。题中的“谣” 意为“歌谣”,表达了老头对土地的眷恋和向往之情。以“土地谣”为题,具有咏叹的味道 增添了小说的抒情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和赏析写作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 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 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表达了对城里人漠视劳动的批评 错,根据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应该是变现老头对土地的热爱,不忍土地荒废,已经对邻居之
变成了好大一块地。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女人在院中编草帽的场景,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 生动,富有诗意。 B. 小说关注时代,直面当下。如小说写老头为邻居种菜和获得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城里 人漠视劳动的批评。 C. 小说写人叙事多处运用拟声词语,如“咔嚓咔嚓”“吧唧吧唧”,贴切传神地表达了人 物的内心感受。 D. 小说善于设置矛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如叙写老头与女人拌嘴,以及 5. 小说中“老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土地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1)热爱土地:从“鸡屁股大我也爱看”“不要亏了土地”等可以看 出他对土地的珍视、爱惜。(2)勤劳肯干:从“一点不耽误该做啥做啥”“跟着节气一步一 步地走,收了一料又忙着种下一料”等可以看出他的勤劳用功。(3)淳朴厚道:从“老头忙 完自己的土地,又忙邻居家的”“叔,亏得你帮我们种菜啊”等可以看出他为人朴实、古道 热肠,与邻里相处和睦。 6. (1)总领故事情节。小说主要围绕老头、女人与土地的关系展开。一对农村老夫妻在他 们的土地被企业征用后,住到格局统一的城市新家中去,靠编草帽、种菜延续着对土地的眷 恋。小说主要叙写他们在丧失土地后的劳动生活和心理感受。(2)暗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 过描述老头与女人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的生活方式变化及不适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 现实环境制约下所产生的错位与失重感,引起读者深思。(3)增强抒情意味。题中的“谣” 意为“歌谣”,表达了老头对土地的眷恋和向往之情。以“土地谣”为题,具有咏叹的味道, 增添了小说的抒情性。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和赏析写作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 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 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B,“表达了对城里人漠视劳动的批评” 错,根据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应该是变现老头对土地的热爱,不忍土地荒废,已经对邻居之
间的友好情感的重视。故本题答案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 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本题题干是这样问的:小说中“老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 要分析。考生要从描写老头的动作、语言、情节等角度加以分析其人物性格特点。例如:就 是这鸡屁股子大的土地,常常让老头看成三亩五亩。小麦玉米豆子花生,老头跟着节气一步 一步地走,收了一料又忙着种下一料。忙,老头也欢喜。有地,就有粮食,有了粮食,还有 啥愁心的。以上原文的情节,说明了“老头”对土地的挚爱。从原文:老头的土地也就剩下 眼前这块鸡屁股子大了。再小也是土地,哪能荒了。翻地施肥浇水,老头把鸡尻子大的土地 打理的细致、松软。老头忙完自己的土地,又忙邻居家的。以上的情节可以看出老头的勤劳 和质朴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小说标题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 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 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 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 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本题可以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本文以土地为线索展开 小说的情节,从失去土地到对土地的挚爱整篇都是围绕老头热爱土地来写的。从人物形象的 角度:“土地谣”是老头内心的歌谣,充分的塑造了老头热爱土地和质朴勤劳的劳动者的形 象。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本文标题“土地谣”旨在揭示小说的主题,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土 地对农民的意义、发展不能以一味的侵占耕地为代价等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
间的友好情感的重视。故本题答案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 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本题题干是这样问的:小说中“老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 要分析。考生要从描写老头的动作、语言、情节等角度加以分析其人物性格特点。例如:就 是这鸡屁股子大的土地,常常让老头看成三亩五亩。小麦玉米豆子花生,老头跟着节气一步 一步地走,收了一料又忙着种下一料。忙,老头也欢喜。有地,就有粮食,有了粮食,还有 啥愁心的。以上原文的情节,说明了“老头”对土地的挚爱。从原文:老头的土地也就剩下 眼前这块鸡屁股子大了。再小也是土地,哪能荒了。翻地施肥浇水,老头把鸡尻子大的土地 打理的细致、松软。老头忙完自己的土地,又忙邻居家的。以上的情节可以看出老头的勤劳 和质朴。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小说标题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 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 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 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 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本题可以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本文以土地为线索展开 小说的情节,从失去土地到对土地的挚爱整篇都是围绕老头热爱土地来写的。从人物形象的 角度:“土地谣”是老头内心的歌谣,充分的塑造了老头热爱土地和质朴勤劳的劳动者的形 象。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本文标题“土地谣”旨在揭示小说的主题,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土 地对农民的意义、发展不能以一味的侵占耕地为代价等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 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7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 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40年:面向未来,到2020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情况 脱贫人数 1650万 脱贫人数 1232 脱贫人数 1442万脱砧人数 1240万 1000)以L 2012年 2013年2014年 2015 2016年 2017年 贫发生 2012年底到2016年底,从10.2%下降到4.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4335万人, 农村贫困发生率(指的是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下降到4.5%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 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续 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归功于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 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 当下,广西正蹄疾步稳行进在精准扶贫路上:2016年投入160多亿元发展产业:建成2 万多公里通达村屯的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富民兴业;金融措施激发贫困 户致富内生动力… 2016年,广西全区减少贫困人口111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25%,列全国 第二,943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 介绍,全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755万人减少至2016年末的34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8%降至7.9%
中国社科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2016》公布了一组数据, 意味着“十三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回看历史,以 7 亿多贫困人口为起点,中国在这场战 役中已经艰苦奋战将近 40 年;面向未来,到 2020 年,中国现存几千万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 有目标、有思路,有举措,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脱贫战争中,中国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7 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16 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 4335 万人, 农村贫困发生率(指的是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下降到 4.5%。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快,这么大规模的减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极端贫困 人口的大幅减少主要应归功于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赫芬顿邮报》则指出,世界减贫成续 “最大的功劳来自中国,归功于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在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当下,广西正蹄疾步稳行进在精准扶贫路上:2016 年投入 160 多亿元发展产业;建成 2 万多公里通达村屯的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富民兴业;金融措施激发贫困 户致富内生动力…… 2016 年,广西全区减少贫困人口 111 万人,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减贫速度 25%,列全国 第二,943 个贫困村和 4 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 介绍,全区贫困人口从 2012 年末的 755 万人减少至 2016 年末的 34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8%降至 7.9%
2017年,广西立下军令状:70万贫困人口、90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县计划脱贫摘帽。 (摘编自《精准脱贫路越走越宽》)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未来5 年,我们将使中国現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他说,我国坚持分类施策 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 手段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 坚强的决心,还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全民都必须参与其中的“战 斗”。但是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区,还有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或是每天“靠着墙根 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或是自身没有技 术、资源、劳动力等,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补贴或者一些好心人、慈善机构的救济,这严 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减缓了脱贫的速度。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文化贫困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必须要除去文化贫困这条“拦路虎”。 文化贫困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塑造人、改变人的作用,它 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在文化贫困的地方由于信息闭塞、思想守 旧、不了解时代的发展,他们大都视野狭窄、观念滞后,或觉得生活本就是这样,或觉得自 己无须奋斗政府会帮自己,或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此贫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文化 贫困造成年轻人没有闯劲,年长者不能正确教育好下一代,因此造成恶性循环,使该地区更 加贫困,这也是造成很多地区不能脱贫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激起 贫困地区人民想要探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摘编自王显琴《脱贫攻坚也须脱文化的“贫”》) 7.下列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农村脱贫人数逐年增加,每年脱贫人数均在1000万以上,2017 年脱贫人数也预计在1000万以上。 B.2016年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4.5%,剩余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其中集“老、少、边 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2017 年,广西立下军令状:70 万贫困人口、900 个贫困村和 6 个贫困县计划脱贫摘帽。 (摘编自《精准脱贫路越走越宽》)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未来 5 年,我们将使中国現有标准下 7000 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他说,我国坚持分类施策 原则,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并特别指出了“五个一批”脱贫 手段。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多贵认为,消除贫困在于执政者的责任感和决心。中国政府不仅有 坚强的决心,还能够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全民都必须参与其中的“战 斗”。但是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区,还有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或是每天“靠着墙根 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或是自身没有技 术、资源、劳动力等,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补贴或者一些好心人、慈善机构的救济,这严 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减缓了脱贫的速度。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文化贫困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必须要除去文化贫困这条“拦路虎”。 文化贫困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塑造人、改变人的作用,它 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人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在文化贫困的地方由于信息闭塞、思想守 旧、不了解时代的发展,他们大都视野狭窄、观念滞后,或觉得生活本就是这样,或觉得自 己无须奋斗政府会帮自己,或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此贫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文化 贫困造成年轻人没有闯劲,年长者不能正确教育好下一代,因此造成恶性循环,使该地区更 加贫困,这也是造成很多地区不能脱贫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激起 贫困地区人民想要探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摘编自王显琴《脱贫攻坚也须脱文化的“贫”》) 7. 下列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 2013 年至 2016 年我国农村脱贫人数逐年增加,每年脱贫人数均在 1000 万以上,2017 年脱贫人数也预计在 1000 万以上。 B. 2016 年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 4.5%,剩余农村贫困人口 4335 万,其中集“老、少、边、 山、穷”于一体的广西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
C.广西在精准扶贫路上取得可喜成绩,2016年有111万贫困人口脱贫,减贫人数全国第一, 减贫速度全国第二。 D.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区,很多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没有完 全意识到脱贫需要全民参与。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曾经有7亿多贫困人口,预计到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其中2016年是 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年。 B.2016年广西采取政府投入发展产业,建设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金 融激励等措施进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C.《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是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赫芬顿邮 报》则不同意这一说法 D.贫困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障碍,这是因为贫困地区的人没有想要摆脱贫困 的内生动力。 我国在脱贫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思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A8.B 9.举措:(1)国家确立扶贫攻坚目标,坚持分类施策原则,采用“五个一批”脱贫手段。 (2)实施精准扶贫,地方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思路:(1)制定脱贫工作计划,逐步消除贫苦。(2)进行文化扶贫,改变文化落后地区贫苦 人口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想要脱贫的内生产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内容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从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农村脱贫人数逐 年增加”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并非逐年增加。故答案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和推断文意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选项A,“期中2016年是 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年”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的理解从现在至2020年要彻底摘除贫困 的帽子,所以说这期间的几年都属于关键的年头:选项C。“《赫芬顿邮报》则不同意这
C. 广西在精准扶贫路上取得可喜成绩,2016 年有 111 万贫困人口脱贫,减贫人数全国第一, 减贫速度全国第二。 D. 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地区,很多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没有完 全意识到脱贫需要全民参与。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曾经有 7 亿多贫困人口,预计到 2020 年我国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其中 2016 年是 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年。 B. 2016 年广西采取政府投入发展产业,建设道路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扶贫,特色种养,金 融激励等措施进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C.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取得的经济进步是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赫芬顿邮 报》则不同意这一说法。 D. 贫困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障碍,这是因为贫困地区的人没有想要摆脱贫困 的内生动力。 9. 我国在脱贫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思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A 8. B 9. 举措:(1)国家确立扶贫攻坚目标,坚持分类施策原则,采用“五个一批”脱贫手段。 (2)实施精准扶贫,地方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思路:(1)制定脱贫工作计划,逐步消除贫苦。(2)进行文化扶贫,改变文化落后地区贫苦 人口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想要脱贫的内生产力。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扶贫脱贫攻坚内容的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从 2013 年至 2016 年我国农村脱贫人数逐 年增加”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并非逐年增加。故答案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和推断文意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选项 A,“期中 2016 年是 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一年”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的理解从现在至 2020 年要彻底摘除贫困 的帽子,所以说这期间的几年都属于关键的年头;选项 C。“《赫芬顿邮报》则不同意这一
说法”错误,从原文中可以知道《赫芬顿邮报》与《纽约时报》的看法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选项D“贫困地区的人没有想要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说法错误,扩大了原文的范围。故答 案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査的是归纳原文的内容要点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 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 我国在脱贫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思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从题干上看要从“举措”和“思 路”两个角度回答。举措:主要是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筛选作答,材料二主要是地方政府的 资金的支持,材料三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或计划层面的指导。思路:主要是从材料三和材料四 中筛选,从材料三中可以筛选出中国政府在脱贫中的逐步脱贫的建议和指导,从材料四中可 以筛选为,对贫困地区进行有必要的文化的指导,从文化的内动力角度进行彻底脱贫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 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 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硏读作品内容,然后将 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 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 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 在州被命远下念受頃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气为标碣槌木”凿齿问其故,星人曰 “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 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 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 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 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 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 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 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说法”错误,从原文中可以知道《赫芬顿邮报》与《纽约时报》的看法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选项 D“贫困地区的人没有想要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说法错误,扩大了原文的范围。故答 案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原文的内容要点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 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 我国在脱贫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思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从题干上看要从“举措”和“思 路”两个角度回答。举措:主要是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筛选作答,材料二主要是地方政府的 资金的支持,材料三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或计划层面的指导。思路:主要是从材料三和材料四 中筛选,从材料三中可以筛选出中国政府在脱贫中的逐步脱贫的建议和指导,从材料四中可 以筛选为,对贫困地区进行有必要的文化的指导,从文化的内动力角度进行彻底脱贫。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 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 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 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 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 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 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 “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 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 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 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 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 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 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 凿齿。”时人以为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