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11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 令人叹为观止。《周礼·春官》所载“九祭”中,第三祭“炮祭”,这种烧柴祭 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爆竹的起源。爆竹的流行,始于唐而兴于宋。南宋时,开始 用火药制作烟火。至于其功能,依然延续驱鬼避邪的旧俗,其后,烟火延伸为敬 神拜祖之祭祀以及检阅军队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明清,烟火除祭祀功 能外,更多用于节庆、典礼、娱乐、婚丧嫁娶等礼仪。及至我们这一代,烟火原 初的驱邪、祭祀功能逐渐淡出,差不多蜕变为纯娱乐工具。 对烟火的质疑,来自于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相比起来,烟火与都市文明在实践 层面上的冲撞、矛盾关系,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关系。的确如此,烟火爆 竹的四处散放,给都市留下自娱的快乐,也带来各种问题。都市为此付出巨大的、 难以承受的代价。因此,有学者将此现象谑称为恶俗、恶习,虽刻薄了些,却也 道出了由烟火燃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压力下,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便 成为都市文明发展的必然。 如何既存护烟火所固有的习俗与记忆,又使其在与都市空间的结合中,转型为当 代艺术形态,日益成为时代课题。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 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最佳方案。烟火作为 公共艺术,不仅以全新的视觉景观呈现出都市的活力,也准确地表达了时代的精 神诉求,更为重要的,它还将爆破有效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有效避免了散放 时可能带来的危害。烟火作为公共艺术的范例极多,在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 等国际性的音乐烟火大赛及各类庆典上,以某一主题为旨归的大型烟火燃放与爆 破,已然成为常态。 就艺术创作而言,烟火是一个具有无限开拓空间的新领域。在艺术家手中,烟火 被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突破原有局限,一跃成为大型的爆破艺术新形态。它带 给观者的,是视觉、听觉复合为一的现场震撼与艺术感受。虽然烟火在天空转瞬 即逝,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们留下恒久的审美记忆。在这里,值得确信的是,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自我重生。 当然,仅仅在视觉审美层面理解烟火的公共艺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艺术家 的烟火艺术创作,往往是围绕某一时代主题而展开的。以时代精神、文明进步 科学理念等主题有效地置换炮祭中的旧习俗、旧观念,是烟火由炮祭转向大型公 共艺术的关键一环。另一个事实在于,观者只有与时代主题心有所感,意有所通 将视听觉震撼转化为内心感应,方能带来心灵的快乐。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 上,当燃放起烟火时,人们能够从绚烂的烟火中,感受到一个国家成长的节奏, 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烟火公共艺术之教化,和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 瑟乐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准确地标志出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 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裂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 也让我们脚下的道路熠熠生辉 (节选自张晓凌《烟火:从炮祭到大型公共艺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烟火”一词源于《周礼·春官》中的记载,其功能是通过烧柴祭天来驱鬼 辟邪或者进行祭祀
四川省绵阳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11 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 令人叹为观止。《周礼·春官》所载“九祭”中,第三祭“炮祭”,这种烧柴祭 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爆竹的起源。爆竹的流行,始于唐而兴于宋。南宋时,开始 用火药制作烟火。至于其功能,依然延续驱鬼避邪的旧俗,其后,烟火延伸为敬 神拜祖之祭祀以及检阅军队等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明清,烟火除祭祀功 能外,更多用于节庆、典礼、娱乐、婚丧嫁娶等礼仪。及至我们这一代,烟火原 初的驱邪、祭祀功能逐渐淡出,差不多蜕变为纯娱乐工具。 对烟火的质疑,来自于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相比起来,烟火与都市文明在实践 层面上的冲撞、矛盾关系,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关系。的确如此,烟火爆 竹的四处散放,给都市留下自娱的快乐,也带来各种问题。都市为此付出巨大的、 难以承受的代价。因此,有学者将此现象谑称为恶俗、恶习,虽刻薄了些,却也 道出了由烟火燃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压力下,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便 成为都市文明发展的必然。 如何既存护烟火所固有的习俗与记忆,又使其在与都市空间的结合中,转型为当 代艺术形态,日益成为时代课题。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 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最佳方案。烟火作为 公共艺术,不仅以全新的视觉景观呈现出都市的活力,也准确地表达了时代的精 神诉求,更为重要的,它还将爆破有效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有效避免了散放 时可能带来的危害。烟火作为公共艺术的范例极多,在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 等国际性的音乐烟火大赛及各类庆典上,以某一主题为旨归的大型烟火燃放与爆 破,已然成为常态。 就艺术创作而言,烟火是一个具有无限开拓空间的新领域。在艺术家手中,烟火 被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突破原有局限,一跃成为大型的爆破艺术新形态。它带 给观者的,是视觉、听觉复合为一的现场震撼与艺术感受。虽然烟火在天空转瞬 即逝,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们留下恒久的审美记忆。在这里,值得确信的是,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自我重生。 当然,仅仅在视觉审美层面理解烟火的公共艺术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艺术家 的烟火艺术创作,往往是围绕某一时代主题而展开的。以时代精神、文明进步、 科学理念等主题有效地置换炮祭中的旧习俗、旧观念,是烟火由炮祭转向大型公 共艺术的关键一环。另一个事实在于,观者只有与时代主题心有所感,意有所通, 将视听觉震撼转化为内心感应,方能带来心灵的快乐。比如,在 2008 年奥运会 上,当燃放起烟火时,人们能够从绚烂的烟火中,感受到一个国家成长的节奏, 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烟火公共艺术之教化,和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 瑟乐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炮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准确地标志出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 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裂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 也让我们脚下的道路熠熠生辉。 (节选自张晓凌《烟火:从炮祭到大型公共艺术》,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烟火”一词源于《周礼·春官》中的记载,其功能是通过烧柴祭天来驱鬼 辟邪或者进行祭祀
B.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燃放烟花爆竹逐渐变成了一种恶俗、恶习,带来 了很多社会问题。 C.烟火转型为公共艺术后能够与都市空间很好地结含,由此解决了传统烟火与 都市文明的矛盾。 D.烟火转型后,不纯粹是娱乐的工具.也是可以让观者在视觉和心灵层面都可 得到满足的艺术。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烟火的起源、发展和当今烟火燃放存在的问题,这些是烟火需要 转型的前提。 B.大型公共烟火艺术表演在国际上已成常态,进一步证明了烟火转型为公共艺 术的正确性。 C.以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烟火为例,意在表明观烟火者要得到心灵快乐需理解其 中的时代主题。 D.作者从烟火及其与都市文明的冲突谈到烟火转型,最后突出烟火转型后的意, 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让烟火更适合时代的发展,就应该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使之适合都市文 明的发展。 B.将传统烟火转变为大型的公共艺术,这是保存与发展民俗文化道路上一个较 成功的案例。 C.如果毫没有现代科技,烟火很难成为一种大型的爆破艺术。也很难在艺术与 审美层面上重生。 D.烟火由“炮祭”转型为公共艺术并被大众普遍接受,成功的核心是用新主题 代替旧风俗。 【答案】1.D2.A3.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 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烟火’一词源于《周礼 春官》中的记载”错,偷换概念,原文是“这种烧柴祭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爆竹 的起源”;B项,“变成了一种恶俗、恶习”错,这是学者谑称;C项,“解决 了矛盾”错,原文无据且过于绝对,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这些是……前 提”表述不当,文中只是提到烟火燃放会带来问题,而并没有介绍具体存在哪些 问题。故选A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 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D项,“成功的核 心”错,原文表述为“关键一环”。故选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
B. 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燃放烟花爆竹逐渐变成了一种恶俗、恶习,带来 了很多社会问题。 C. 烟火转型为公共艺术后能够与都市空间很好地结含,由此解决了传统烟火与 都市文明的矛盾。 D. 烟火转型后,不纯粹是娱乐的工具.也是可以让观者在视觉和心灵层面都可 得到满足的艺术。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烟火的起源、发展和当今烟火燃放存在的问题,这些是烟火需要 转型的前提。 B. 大型公共烟火艺术表演在国际上已成常态,进一步证明了烟火转型为公共艺 术的正确性。 C. 以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烟火为例,意在表明观烟火者要得到心灵快乐需理解其 中的时代主题。 D. 作者从烟火及其与都市文明的冲突谈到烟火转型,最后突出烟火转型后的意, 条理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让烟火更适合时代的发展,就应该改变烟火的燃放方式,使之适合都市文 明的发展。 B. 将传统烟火转变为大型的公共艺术,这是保存与发展民俗文化道路上一个较 成功的案例。 C. 如果毫没有现代科技,烟火很难成为一种大型的爆破艺术。也很难在艺术与 审美层面上重生。 D. 烟火由“炮祭”转型为公共艺术并被大众普遍接受,成功的核心是用新主题 代替旧风俗。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 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烟火’一词源于《周礼• 春官》中的记载”错,偷换概念,原文是“这种烧柴祭天的仪式,被认为是爆竹 的起源”;B 项,“变成了一种恶俗、恶习”错,这是学者谑称;C 项,“解决 了矛盾”错,原文无据且过于绝对,故选 D。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A 项,“这些是……前 提”表述不当,文中只是提到烟火燃放会带来问题,而并没有介绍具体存在哪些 问题。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 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D 项,“成功的核 心”错,原文表述为“关键一环”。故选 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 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
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 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 杨梅烧酒 病了半年,足迹不曾出病房一步,新近起床,自然想上什么地方去走走。我首先 想到的,是北戴河、青岛等避暑的处所。但是衣衫槛褛,不许我有这一种阔绰的 行为。最终觉得还是到杭州去好些,究竟是到杭州去的路费来得省一点,此外我 还有一位旧友在那里住着。 下定决心以后的第二天午后,我已经在湖上的一家小饭馆里和这位多年不见的老 朋友在吃应时的杨梅烧酒了 屋外头是刺眼的阳光,湖面上满泛着微温的泥水和从这些泥水里蒸发出来的略带 腥臭的汽层儿。饭馆的灰尘积得很厚的许多桌子中间,也只坐有我们这两位点菜 要先问一问价钱的顾客。 他一一我这一位旧友一一和我已经有七八年不见了。直到最近,似乎有一位不良 少年,在假了我得病的名义向各处募款。我这一位旧友,不知从什么地方,也听 到了这一个消息,居然也从他的血汗的收人里割出了两块钱来,慎重其事地汇寄 到了上海的XX病院。而这一出滑稽的小悲剧,现在却成了我们两个旧友的再见 的因缘。 他穿的是肩头上有补缀的一件夏布长衫,进饭馆之后,这件长衫却被两个纽扣吊 起,挂在墙上去了。所以他和我都只剩了一件汗衫,一条短裤。当然他的那件汗 衫比我的来得黑,而且背脊里已经有两个小孔了 在饭馆里坐下,点了几盘价廉可口的小菜,杨梅烧酒也喝了几口之后,我们才开 始细细的谈起别后的天来 你近来的生活怎么样?”开始头一句,他就问起了我的职业 “职业虽没有,穷虽也穷到可观的地步,但是吃饭穿衣,总也勉强支持过去。 你呢?” “我么?学校里教一个月书,倒也有十六块大洋的进款。说你病倒在上海的养 老院里的这件事情,虽然是人家的假冒,但是这假冒者何以偏又要来使用像你我 这样的人的名义哩?” 大约因为他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有了一点知识而没有正当的地方去用 “暧,暧,说起来知识的正当的用处。我的应用化学的知识,回国以后虽还没 有用到过一天,但是,但是,我想这一次总可以成功的 谈到了这里,他的颜面转换了方向,不再向我看了,而转眼看向了外边的太阳光 里 “暧,这一回我想总可以成功的 他简直是忘记了我,似乎在一个人独语的样子 机械二千元,工厂建筑一千五百元,一千元买石英等材料和石炭,一千元广 告。共五千五百元的资本。以后就可以烧制出品,算它只出一百块的制品一天, 一年么三万六千块,打一个八折,总也还有两万五千八百块。把一万块钱来造它 所住宅,暧,住宅,当然公司里的人是都可以来住的。那么,那么,只教一年, 年之后,就可以了……” 我只听他计算得起劲,所以又轻轻地问他:“你在计算的是什么?” 他像是没有听见,仍然自语着
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 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 杨梅烧酒 病了半年,足迹不曾出病房一步,新近起床,自然想上什么地方去走走。我首先 想到的,是北戴河、青岛等避暑的处所。但是衣衫槛褛,不许我有这一种阔绰的 行为。最终觉得还是到杭州去好些,究竟是到杭州去的路费来得省一点,此外我 还有一位旧友在那里住着。 下定决心以后的第二天午后,我已经在湖上的一家小饭馆里和这位多年不见的老 朋友在吃应时的杨梅烧酒了。 屋外头是刺眼的阳光,湖面上满泛着微温的泥水和从这些泥水里蒸发出来的略带 腥臭的汽层儿。饭馆的灰尘积得很厚的许多桌子中间,也只坐有我们这两位点菜 要先问一问价钱的顾客。 他——我这一位旧友——和我已经有七八年不见了。直到最近,似乎有一位不良 少年,在假了我得病的名义向各处募款。我这一位旧友,不知从什么地方,也听 到了这一个消息,居然也从他的血汗的收人里割出了两块钱来,慎重其事地汇寄 到了上海的 XX 病院。而这一出滑稽的小悲剧,现在却成了我们两个旧友的再见 的因缘。 他穿的是肩头上有补缀的一件夏布长衫,进饭馆之后,这件长衫却被两个纽扣吊 起,挂在墙上去了。所以他和我都只剩了一件汗衫,一条短裤。当然他的那件汗 衫比我的来得黑,而且背脊里已经有两个小孔了。 在饭馆里坐下,点了几盘价廉可口的小菜,杨梅烧酒也喝了几口之后,我们才开 始细细的谈起别后的天来。 “你近来的生活怎么样?”开始头一句,他就问起了我的职业。 “职业虽没有,穷虽也穷到可观的地步,但是吃饭穿衣,总也勉强支持过去。 你呢?” “我么?学校里教一个月书,倒也有十六块大洋的进款。说你病倒在上海的养 老院里的这件事情,虽然是人家的假冒,但是这假冒者何以偏又要来使用像你我 这样的人的名义哩?” “大约因为他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有了一点知识而没有正当的地方去用。” “暧,暧,说起来知识的正当的用处。我的应用化学的知识,回国以后虽还没 有用到过一天,但是,但是,我想这一次总可以成功的。” 谈到了这里,他的颜面转换了方向,不再向我看了,而转眼看向了外边的太阳光 里。 “暧,这一回我想总可以成功的。” 他简直是忘记了我,似乎在一个人独语的样子。 “机械二千元,工厂建筑一千五百元,一千元买石英等材料和石炭,一千元广 告。共五千五百元的资本。以后就可以烧制出品,算它只出一百块的制品一天, 一年么三万六千块,打一个八折,总也还有两万五千八百块。把一万块钱来造它 一所住宅,暧,住宅,当然公司里的人是都可以来住的。那么,那么,只教一年, 一年之后,就可以了……” 我只听他计算得起劲,所以又轻轻地问他:“你在计算的是什么?” 他像是没有听见,仍然自语着
玻璃工厂,一年之后,本利偿清,又可以拿出一万块钱来造一所共同的住宅 这一所住宅,造好之后,你还可以来住哩,来住着写书,好不好,干杯,干杯, 干了它这一杯烧酒 莫名其妙,他把酒杯擎起来了,我也只得和他一道,把一杯烧酒干了。他干下了 那半杯烧酒,紧闭着嘴,又把眼睛闭上,陶然地静止了一分钟。随后又张开那双 红肿的眼睛。大声叫着茶房说:“堂倌,再来两杯!” 两杯新的杨梅烧酒来后,他紧闭着眼,一只手尽是一个一个的拿着杨梅在对嘴里 送。嚼着,眼睛闭着,尽在哼哼地独自说着:“暧,暧,玻璃厂,造一间住宅, 万块钱,一万块大洋。 这样的哼了一阵,吃杨梅吃了一阵了,他又忽而把酒杯举起,睁开眼叫我说:“喂, 老同学,朋友,再干一杯!” 我这时候也有点喝得醺醺地醉了,只是沉默着在桌上将两手叉住了头打瞌睡,只 听见同蜜蜂叫似的他仍独自在哼着说:“啊,真痛快,痛快,玻璃厂,一万块钱! 所湖滨的住宅 我因为被他这样的在那里叫着,终睡不舒服。就叫堂倌过来算帐。他看见我要付 帐,就同发了疯似的,一只手叉住了我那只捏着纸币的右手,一只手尽在裤腰的 皮袋里乱摸;等堂倌把找我的铜元拿来摆在桌上的时候,他脸上一青,红肿的眼 睛一吊,顺手就把桌上的铜元抓起,掷上了我的面部。“扑搭”地一响,这时候 我也被酒精激刺着发了作,呆视住他,大声地喝了一声:“喂,你发了疯了么。 他那一张满脸青色的面上,涨溢着一层杀气。 “操你的,我要打倒你们这些资本家,打倒你们这些不劳而食的畜生。要你来 付钱,你算在卖富么?” 他眉毛一竖,牙齿咬得紧紧,捏起两个拳头,狠命的就扑上了我的身边 “丁当,扑落扑落”,桌椅杯盘都倒翻在地上了,我和他两个就也滚跌到了店 门的外头。两个人打到了如何的地步,我简直不晓得了。 等我由第二几警署的大门口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被晓风一吹,头脑 清醒了一点,我却想起了昨天午后的事情全部,同时在心坎里竟同触了电似地起 了一层淡淡的忧郁的微波。 “啊啊,大约这就是人生吧!” 我一边慢慢地向前走着,一边不知不觉地从嘴里却念出了这样的一句独白来 九三○年八月作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朋友只是用人称代词“他”来称谓,而没有实写其名,是想用“他” 泛指旧社会的知识分子,由“他”的悲剧人生揭示“他们”的悲剧人生。 B.“杨梅烧酒”是江淅一带非常盛行的价格低廉的酒,小说以此为题,一方面 它符合“我”和朋友的身份,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和朋友消愁的工具。 C.作者在第三段对饭店的环境进行了描写,突出了饭店环境的狼藉,“我”和 朋友选在这样一个饭店叙旧,侧面写出了“我”和朋友的生活都较窘迫 大约因为他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有了一点知识而没有正当的地方去用 写出“我"对假冒“我”名字骗钱的不良少年的不满及与他同命相怜的悲苦。 5.小说多次写到“他”自言自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本是朋友间的一场聚会,却演变成了一场冲突,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玻璃工厂,一年之后,本利偿清,又可以拿出一万块钱来造一所共同的住宅, 这一所住宅,造好之后,你还可以来住哩,来住着写书,好不好,干杯,干杯, 干了它这一杯烧酒。” 莫名其妙,他把酒杯擎起来了,我也只得和他一道,把一杯烧酒干了。他干下了 那半杯烧酒,紧闭着嘴,又把眼睛闭上,陶然地静止了一分钟。随后又张开那双 红肿的眼睛。大声叫着茶房说:“堂倌,再来两杯!” 两杯新的杨梅烧酒来后,他紧闭着眼,一只手尽是一个一个的拿着杨梅在对嘴里 送。嚼着,眼睛闭着,尽在哼哼地独自说着:“暧,暧,玻璃厂,造一间住宅, 一万块钱,一万块大洋。” 这样的哼了一阵,吃杨梅吃了一阵了,他又忽而把酒杯举起,睁开眼叫我说:“喂, 老同学,朋友,再干一杯!” 我这时候也有点喝得醺醺地醉了,只是沉默着在桌上将两手叉住了头打瞌睡,只 听见同蜜蜂叫似的他仍独自在哼着说:“啊,真痛快,痛快,玻璃厂,一万块钱! 一所湖滨的住宅!” 我因为被他这样的在那里叫着,终睡不舒服。就叫堂倌过来算帐。他看见我要付 帐,就同发了疯似的,一只手叉住了我那只捏着纸币的右手,一只手尽在裤腰的 皮袋里乱摸;等堂倌把找我的铜元拿来摆在桌上的时候,他脸上一青,红肿的眼 睛一吊,顺手就把桌上的铜元抓起,掷上了我的面部。“扑搭”地一响,这时候 我也被酒精激刺着发了作,呆视住他,大声地喝了一声:“喂,你发了疯了么。” 他那一张满脸青色的面上,涨溢着一层杀气。 “操你的,我要打倒你们这些资本家,打倒你们这些不劳而食的畜生。要你来 付钱,你算在卖富么?” 他眉毛一竖,牙齿咬得紧紧,捏起两个拳头,狠命的就扑上了我的身边。 “丁当,扑落扑落”,桌椅杯盘都倒翻在地上了,我和他两个就也滚跌到了店 门的外头。两个人打到了如何的地步,我简直不晓得了。 等我由第二几警署的大门口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被晓风一吹,头脑 清醒了一点,我却想起了昨天午后的事情全部,同时在心坎里竟同触了电似地起 了一层淡淡的忧郁的微波。 “啊啊,大约这就是人生吧!” 我一边慢慢地向前走着,一边不知不觉地从嘴里却念出了这样的一句独白来。 一九三○年八月作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将朋友只是用人称代词“他”来称谓,而没有实写其名,是想用“他” 泛指旧社会的知识分子,由“他”的悲剧人生揭示“他们”的悲剧人生。 B. “杨梅烧酒”是江浙一带非常盛行的价格低廉的酒,小说以此为题,一方面 它符合“我”和朋友的身份,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和朋友消愁的工具。 C. 作者在第三段对饭店的环境进行了描写,突出了饭店环境的狼藉,“我”和 朋友选在这样一个饭店叙旧,侧面写出了“我”和朋友的生活都较窘迫。 D. “大约因为他也是和你我一样的,有了一点知识而没有正当的地方去用”, 写出“我"对假冒“我”名字骗钱的不良少年的不满及与他同命相怜的悲苦。 5. 小说多次写到“他”自言自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 本是朋友间的一场聚会,却演变成了一场冲突,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4.D 5.①在一次次自言自语中,友人的情绪逐步发酵,为后文 他的爆发和我们之间发生冲突做铺垫;②突出友人内心对实现梦想的渴望;③表 现出当时知识分子才华无处施展的悲哀 6.①“酒”对我与友人情绪的催化:②我去付酒钱,刺激了友人,导致他把对 资本家的怨气迁移到我的身上:③朋友间不再掩饰,流露真性情的同时也可宣泄 内心的苦闷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 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D项,“与他同命相怜的悲 苦”不当,这应该是“我”的自嘲。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赏析小说多次写到“他”自言自语的 作用,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情节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 以及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此题从情节看,在一次次自言自语中,友人的情绪 逐步发酵,为后文他的爆发和我们之间发生冲突做铺垫;从人物的塑造的角度看, 突出友人内心对实现梦想的渴望;从主旨的角度看,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才华无 处施展的悲哀 【6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 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 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 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 点词语。此题注意从“酒”酒的作用,情节的巧合以及人物的心理状态的角度作 【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 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 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 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 感和文章的主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 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 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齐王冏建义,越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前黄门郎弘 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疏救焉,并见宥。后为中护军、太子詹 事,封晋昌公。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纳好奕棋 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奕忘忧耳。”隐曰;“盖闻 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应仲远作《风 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 于世,便成没而不朽。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 也。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必围棋然后忘忧也!”纳喟然叹曰:“非 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国犹有史官,况于大府,安
【答案】4. D 5. ①在一次次自言自语中,友人的情绪逐步发酵,为后文 他的爆发和我们之间发生冲突做铺垫;②突出友人内心对实现梦想的渴望;③表 现出当时知识分子才华无处施展的悲哀。 6. ①“酒”对我与友人情绪的催化;②我去付酒钱,刺激了友人,导致他把对 资本家的怨气迁移到我的身上;③朋友间不再掩饰,流露真性情的同时也可宣泄 内心的苦闷。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 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D 项,“与他同命相怜的悲 苦”不当,这应该是“我”的自嘲。故选 D。 【5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文中的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要求赏析小说多次写到“他”自言自语的 作用,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情节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 以及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此题从情节看,在一次次自言自语中,友人的情绪 逐步发酵,为后文他的爆发和我们之间发生冲突做铺垫;从人物的塑造的角度看, 突出友人内心对实现梦想的渴望;从主旨的角度看,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才华无 处施展的悲哀。 【6 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概括的题目是小说常见的题目,注意有直接 要求概括情节,通过哪些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过程怎样 等提问方式,答题时注意分清题干的要求概括的什么情节,是关于哪个人物的情 节。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段落的划分,重点注意文中表现情感变化的重 点词语。此题注意从“酒”酒的作用,情节的巧合以及人物的心理状态的角度作 答。 【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 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 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 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 感和文章的主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 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 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齐王冏建义,越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前黄门郎弘 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疏救焉,并见宥。后为中护军、太子詹 事,封晋昌公。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纳好奕棋, 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奕忘忧耳。”隐曰;“盖闻 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应仲远作《风 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 于世,便成没而不朽。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 也。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必围棋然后忘忧也!”纳喟然叹曰:“非 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国犹有史官,况于大府,安
可不置。”因举隐,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 立也。”事遂停。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 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 将为乱阶”。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约憎纳如仇,朝廷 因此弃纳。纳既闲居,但清谈、披阅文史而已。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 温峤以纳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以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峤既为 时用,盛言纳有名理,除光禄大夫。卒于家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 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B.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 下大乱/旧事荡灭 C.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 大乱/旧事荡灭/ D.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 大乱/旧事荡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属于 议论文范畴。如《谏太宗十恩疏》 B.公,古代贵族封号,被封为“公”的贵族可以享受俸禄和管理封地,如晋昌 公就可掌管晋吕郡的军政等事务。 C.史官是我田古代朝廷中专门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本朝史实的官 职名,主要分为记录类和编纂类。 D.清淡是指在魏晋时期.士大夫等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 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 A.祖纳颇受赏识,能匡正时弊。祖纳曾任尚书三公郎、太子中庶子等职,被封 晋昌公;在任职期间,他能对不好的政事进行驳斥或纠正。 B.祖纳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齐王司马冏等人竖起义旗,都将遭到杀害, 祖纳此时不惧牵连,上疏解救,他们最后都得到了赦免。 C.祖纳心有块垒,爱好下棋。祖纳心怀忧愁,他下棋以解脱,王隐对此有所不 满,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作为,祖纳以能力不足予以推辞。 D.祖纳举贤荐能,推动职官设置。祖纳力陈史官设立的重要意义,并顺势举荐 史才,他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史官之立却从此开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2)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答案】10.C1.B12.B 13.(1)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担心自己(在) 这个时代湮没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 2)祖约怀有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予他权势,(这) 将成为祸乱的根源 【解析】 【10题详解】
可不置。”因举隐,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 立也。”事遂停。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 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 将为乱阶”。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约憎纳如仇,朝廷 因此弃纳。纳既闲居,但清谈、披阅文史而已。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 温峤以纳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以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峤既为 时用,盛言纳有名理,除光禄大夫。卒于家。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 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B.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 下大乱/旧事荡灭/ C.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 大乱/旧事荡灭/ D. 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 大乱/旧事荡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属于 议论文范畴。如《谏太宗十恩疏》。 B. 公,古代贵族封号,被封为“公”的贵族可以享受俸禄和管理封地,如晋昌 公就可掌管晋吕郡的军政等事务。 C. 史官是我田古代朝廷中专门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本朝史实的官 职名,主要分为记录类和编纂类。 D. 清淡是指在魏晋时期.士大夫等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 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 A. 祖纳颇受赏识,能匡正时弊。祖纳曾任尚书三公郎、太子中庶子等职,被封 晋昌公;在任职期间,他能对不好的政事进行驳斥或纠正。 B. 祖纳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齐王司马冏等人竖起义旗,都将遭到杀害, 祖纳此时不惧牵连,上疏解救,他们最后都得到了赦免。 C. 祖纳心有块垒,爱好下棋。祖纳心怀忧愁,他下棋以解脱,王隐对此有所不 满,认为大丈夫应有所作为,祖纳以能力不足予以推辞。 D. 祖纳举贤荐能,推动职官设置。祖纳力陈史官设立的重要意义,并顺势举荐 史才,他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史官之立却从此开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2)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担心自己(在) 这个时代湮没而没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 (2)祖约怀有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予他权势,(这) 将成为祸乱的根源。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 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 中“遭逢”作“古人”的谓语,不要断开;“其道”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 “则以言达其道”与前文的“则以功达其道”结构的对称。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 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B项,“晋昌公就可掌管晋昌郡的军政等事务”错,本文中“公”是贵族封 号。故选B。 【12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 司马冏讨伐的是司马伦,司马伦抓捕了与司马冏共同起事的司马实和董艾,因此 祖纳从司马伦手中解救的是司马实和董艾。故选B。 【13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 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重点注意,仆:我;虽:虽然;故:所以; 疾:担心;所以:表原因;陵上:凌驾国君;显侍左右:状语后置句;假:给予 阶:根源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祖纳,字士言,极有操行,善于清谈,文章的内容值得观赏。他性 情非常孝顺,少年丧父生活贫困,他常自己做饭来赡养母亲。平北将军王敦听说 了他的情况,送给他两个婢女,征召他任从事中郎。他后来转任尚书三公郎,多 次升官任太子中庶子。他在官任上经常驳错纠正,很多都对时政有利。齐王司马 冏树起义旗(讨伐赵王),赵王司马伦逮捕了司马冏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实以及前 黄门郎弘农董祚的弟弟董艾,(司马实和董艾)与司马冏共同起事,司马伦想要 将他们都杀掉,祖纳上疏解救他們,(他们)都被赦免。祖纳后来担任中护军、 太子詹事,被封晋昌公。他认为洛阳一带即将发生战乱,就到东南一带避难。元 帝任丞相时,召他任军谘祭酒。祖纳喜欢下棋,王隐对他说:“禹珍惜每一寸光阴, 未尝听说他下棋。”祖纳回答说:“我也是以此忘记忧愁。”王隐说:“我听说古 人如果受到任用,就用功绩来实现他的志向,如果怀才不遇,就用言论来表达他 的志向。晋还没有一部史书,如果天下大乱,旧事将消失湮灭。你年轻时在五都 长大,在四方游历,华夏后裔的成败,你都应当有所见闻,为什么不把史实记述 下来并且剪裁定稿?惠仲速写《风俗通》,崔子真写《政论》,蔡伯喈作《劝学 篇》,史游作《急就章》,尚且都流行于世,成为身后的不朽之作。我虽然没有 才能,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痛心自己在这个时代湮没而没有人知道 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何况国家的历史表明政事得失的情况,这能够兼济天下, 为什么一定要下棋然后忘忧呢!”祖纳感叹说:“我并非不欣赏你的主张,只是力 量不足罢了。”于是对元帝说:“自古小国尚有史官,何况大朝,怎么能不设置史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 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 中“遭逢”作“古人”的谓语,不要断开;“其道”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 “则以言达其道”与前文的“则以功达其道”结构的对称。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 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 B 项,“晋昌公就可掌管晋昌郡的军政等事务”错,本文中“公”是贵族封 号。故选 B。 【12 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 项, 司马冏讨伐的是司马伦,司马伦抓捕了与司马冏共同起事的司马实和董艾,因此 祖纳从司马伦手中解救的是司马实和董艾。故选 B。 【13 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 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重点注意,仆:我;虽:虽然;故:所以; 疾:担心;所以:表原因;陵上:凌驾国君;显侍左右:状语后置句;假:给予; 阶:根源。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 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祖纳,字士言,极有操行,善于清谈,文章的内容值得观赏。他性 情非常孝顺,少年丧父生活贫困,他常自己做饭来赡养母亲。平北将军王敦听说 了他的情况,送给他两个婢女,征召他任从事中郎。他后来转任尚书三公郎,多 次升官任太子中庶子。他在官任上经常驳错纠正,很多都对时政有利。齐王司马 冏树起义旗(讨伐赵王),赵王司马伦逮捕了司马冏的弟弟北海王司马实以及前 黄门郎弘农董祚的弟弟董艾,(司马实和董艾)与司马冏共同起事,司马伦想要 将他们都杀掉,祖纳上疏解救他們,(他们)都被赦免。祖纳后来担任中护军、 太子詹事,被封晋昌公。他认为洛阳一带即将发生战乱,就到东南一带避难。元 帝任丞相时,召他任军谘祭酒。祖纳喜欢下棋,王隐对他说:“禹珍惜每一寸光阴, 未尝听说他下棋。”祖纳回答说:“我也是以此忘记忧愁。”王隐说:“我听说古 人如果受到任用,就用功绩来实现他的志向,如果怀才不遇,就用言论来表达他 的志向。晋还没有一部史书,如果天下大乱,旧事将消失湮灭。你年轻时在五都 长大,在四方游历,华夏后裔的成败,你都应当有所见闻,为什么不把史实记述 下来并且剪裁定稿?惠仲速写《风俗通》,崔子真写《政论》,蔡伯喈作《劝学 篇》,史游作《急就章》,尚且都流行于世,成为身后的不朽之作。我虽然没有 才能,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痛心自己在这个时代湮没而没有人知道, 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何况国家的历史表明政事得失的情况,这能够兼济天下, 为什么一定要下棋然后忘忧呢!”祖纳感叹说:“我并非不欣赏你的主张,只是力 量不足罢了。”于是对元帝说:“自古小国尚有史官,何况大朝,怎么能不设置史
官呢。”于是举荐王隐。元帝拿这件事寻问记室参军钟雅,钟雅说:“祖纳举荐 的人才虽然有历史方面的才能,但现在尚不能任用。”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但是 晋立史官一事,是从祖纳开始的。原先,祖纳的弟弟祖约与祖逖是同母所生,祖 约与祖逖更加亲近,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心中不满,就秘密报告元帝,说“祖 约怀着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了他权势,将成为祸乱的 根源”。旁人认为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他忌恨祖约受到宠幸,就拿祖纳的奏 表给祖约看,祖约像憎恨仇人一样憎恨祖纳,朝廷因此不再任用祖纳。祖纳闲居 后,只是清谈、阅读文史典籍罢了。等到祖约叛逆,朝野人士都称赞祖纳有鉴别 识人的眼光。温峤因为是祖纳州里父党,恭敬地任用他。温峤被当世重用后,盛 赞祖纳能够分辨事理,任光禄大夫。祖納最终死于家中, 古代诗歌阅读 郡斋 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金虎署,指刑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 失意之情。 B.“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 人情淡薄 C.本诗的第三联诗人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 独与渺小。 D.作为咏怀诗,本诗用语率真质朴,自然流畅,情感亦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 伤等情感。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远离官场:诗人因病或假借生病,不再关心官场之事;② 皈依道家(或归隐之心):“拟草玄经”表明了其皈依道家的心迹;③未能完全 解脱的无奈:“还未成”透露出诗人仕宦之心已无,但还没有完全解脱的无奈。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 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渺小”不当,诗 中重点表现的是“孤单”。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中的句子含义的题目,实际是分析诗歌的情感,答题时要先简单 的复述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分析诗句表达得到情感,此题由“病起少吏 事”分析“远离官场”;通过“拟草玄经”分析“皈依道家”;根据“还未成” 分析“未能完全解脱的无奈”等情感
官呢。”于是举荐王隐。元帝拿这件事寻问记室参军钟雅,钟雅说:“祖纳举荐 的人才虽然有历史方面的才能,但现在尚不能任用。”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但是 晋立史官一事,是从祖纳开始的。原先,祖纳的弟弟祖约与祖逖是同母所生,祖 约与祖逖更加亲近,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心中不满,就秘密报告元帝,说“祖 约怀着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了他权势,将成为祸乱的 根源”。旁人认为祖纳与祖约是异母兄弟,他忌恨祖约受到宠幸,就拿祖纳的奏 表给祖约看,祖约像憎恨仇人一样憎恨祖纳,朝廷因此不再任用祖纳。祖纳闲居 后,只是清谈、阅读文史典籍罢了。等到祖约叛逆,朝野人士都称赞祖纳有鉴别 识人的眼光。温峤因为是祖纳州里父党,恭敬地任用他。温峤被当世重用后,盛 赞祖纳能够分辨事理,任光禄大夫。祖納最终死于家中。 古代诗歌阅读 郡斋 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金虎署,指刑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 失意之情。 B. “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 人情淡薄。 C. 本诗的第三联诗人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 独与渺小。 D. 作为咏怀诗,本诗用语率真质朴,自然流畅,情感亦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 伤等情感。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远离官场:诗人因病或假借生病,不再关心官场之事;② 皈依道家(或归隐之心):“拟草玄经”表明了其皈依道家的心迹;③未能完全 解脱的无奈:“还未成”透露出诗人仕宦之心已无,但还没有完全解脱的无奈。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 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渺小”不当,诗 中重点表现的是“孤单”。故选 C。 【15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中的句子含义的题目,实际是分析诗歌的情感,答题时要先简单 的复述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分析诗句表达得到情感,此题由“病起少吏 事”分析“远离官场”;通过“拟草玄经”分析“皈依道家”;根据“还未成” 分析“未能完全解脱的无奈”等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 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 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 ”;描写沙漠冰 封景象的句子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末文帝刘义隆之所以北伐是想取 得 的功绩,但是其结局却是“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 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答案】(1).(1)千树万树梨花开(2).瀚海阑干百丈冰(3).(2)封狼居 胥(4).赢得仓皇北顾(5).(3)犹且从师而问焉(6).而耻学于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 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 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 瀚”“阑”“胥”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它原名清漪园.最初只是帝后宫妃们休闲避暑 的场所,雍正帝继位后,开始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中,这里逐渐成为了政治和娱 乐的双中心。除了紫禁城,晩清统治者把这里当成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 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 在造园艺术中.尽显皇家园林的,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的生趣盎然。亭台、殿堂、 庙宇和小桥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傲然 伫立的两座狮子,()。走进古老的颐和园,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景点建筑百 余应,院落20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后人必游的景 点。从一个景点跨入另一个景点,便是从一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这里景点之 多,。每当游人踏出颐和园的门槛,总是会不由得回眸。世事无常,虽然历经, 颐和园依然屹立于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对中国 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B.除了紫禁城,晚精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也作为对中 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C.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中国近 代史的重要见证 D.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也作为中国 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富丽堂皇交相辉映数不胜数沧海桑田 B.富丽堂皇相得益彰数不胜数风云变幻 C.金碧辉煌相得益彰不胜枚举风云变幻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 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 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______ ”;描写沙漠冰 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之所以北伐是想取 得“_____ ”的功绩,但是其结局却是“ _____ ” 。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今之众人 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答案】 (1). (1)千树万树梨花开 (2). 瀚海阑干百丈冰 (3). (2)封狼居 胥 (4). 赢得仓皇北顾 (5). (3)犹且从师而问焉 (6). 而耻学于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 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 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 “瀚”“阑”“胥”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它原名清漪园.最初只是帝后宫妃们休闲避暑 的场所,雍正帝继位后,开始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中,这里逐渐成为了政治和娱 乐的双中心。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当成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 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 在造园艺术中.尽显皇家园林的,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的生趣盎然。亭台、殿堂、 庙宇和小桥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傲然 伫立的两座狮子,( )。走进古老的颐和园,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景点建筑百 余应,院落 20 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后人必游的景 点。从一个景点跨入另一个景点,便是从一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这里景点之 多,。每当游人踏出颐和园的门槛,总是会不由得回眸。世事无常,虽然历经, 颐和园依然屹立于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对中国 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B. 除了紫禁城,晚精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也作为对中 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C. 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也是中国近 代史的重要见证。 D. 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也作为中国 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富丽堂皇 交相辉映 数不胜数 沧海桑田 B. 富丽堂皇 相得益彰 数不胜数 风云变幻 C. 金碧辉煌 相得益彰 不胜枚举 风云变幻
D.金碧辉煌交相辉映不胜枚举沧海桑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雄伟的气势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游人 B.游人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深深地感染 C.游人就己因它雄伟的气势而深深地感染 D.它雄伟的气劈就已经把游人深深地感染 【答案】17.C18.B19.B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 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对”成分 赘余;B项,“对”成分赘余,“这”和“见证”主宾搭配不当:D项,前后分 句主语不一致,暗换主语。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 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文意突出“华丽”用“富丽堂 皇”。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 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语境是“山峦、湖水”,用“相得益彰”。数不胜 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 的人和事很多;语境“这里景点之多”,用“数不胜数”。沧海桑田:形容世事 变化很大;风云变幻: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语境 是“虽然历经”,用“风云变幻”。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 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 的角度选取。题中前文“未进颐和园”的主语是“游人”根据主语承接的原则, 用“游人”开头的句子,排除AD,“因它雄伟的气势而深深地感染”句子不通 顺,由此排除C。故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 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 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 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 角度选取。 20.下面是某小区针对高空抛物现象给全体业主的倡议书正文.其中有五处用语 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近日来,小区物业多次接到投诉,大伙儿反映小区存在高空抛物的现象,而且这 现象已习以为常。抛下的垃圾不仅肮脏了小区的环境.同时也威胁着楼下行人 的人身安全。我们希望业主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要有公德心,不要乱 扔垃圾,并警告家人和亲朋不要髙空抛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髙空抛物, 共建美好家园。 【答案】①“大伙儿”改为“不少业主”或“大家”②“习以为常”改为“多 次发生”“屡次发生”③“肮脏”改为“污染”④“做人”删去⑤“警告 改为“提醒
D. 金碧辉煌 交相辉映 不胜枚举 沧海桑田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雄伟的气势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游人 B. 游人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深深地感染 C. 游人就己因它雄伟的气势而深深地感染 D. 它雄伟的气劈就已经把游人深深地感染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 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 A 项,“对”成分 赘余;B 项,“对”成分赘余,“这”和“见证”主宾搭配不当;D 项,前后分 句主语不一致,暗换主语。故选 C。 【18 题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 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文意突出“华丽”用“富丽堂 皇”。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 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语境是“山峦、湖水”,用“相得益彰”。数不胜 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 的人和事很多;语境“这里景点之多”,用“数不胜数”。沧海桑田:形容世事 变化很大;风云变幻: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语境 是“虽然历经”,用“风云变幻”。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 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 的角度选取。题中前文“未进颐和园”的主语是“游人”根据主语承接的原则, 用“游人”开头的句子,排除 AD,“因它雄伟的气势而深深地感染”句子不通 顺,由此排除 C。故选 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 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 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 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 角度选取。 20.下面是某小区针对高空抛物现象给全体业主的倡议书正文.其中有五处用语 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近日来,小区物业多次接到投诉,大伙儿反映小区存在高空抛物的现象,而且这 一现象已习以为常。抛下的垃圾不仅肮脏了小区的环境.同时也威胁着楼下行人 的人身安全。我们希望业主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要有公德心,不要乱 扔垃圾,并警告家人和亲朋不要高空抛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高空抛物, 共建美好家园。 【答案】①“大伙儿”改为“不少业主”或“大家” ②“习以为常”改为“多 次发生”“屡次发生” ③“肮脏”改为“污染” ④“做人”删去 ⑤“警告” 改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