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高中200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150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 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劲敌唾弃/唾手可得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B.古刹/刹车症结/对症下药数见不鲜/寡廉鲜耻 C.诱哄/起哄巷道/万人空巷前合后偃/偃旗息鼓 D.影片/片断粮囤/囤积居奇横生枝节/老气横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录像揆情度理天伦之乐留连忘返 B.偶尔山青水秀不平则鸣闪烁其辞 C.赋与左右逢源待价而估矢口抵赖 D.座落妄费心机相辅相承风云变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于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 国际社会仍然需要韬光养晦,而不是显山露水 B.国内的一些“分析师”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回顾昨天头头是道,展望明天模棱两可,却还自诩为老师、 专家、权威什么的,中国股民醒醒吧 C.孩子在年幼时,把和大人一起干活儿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极想参与,这时,如果家长 因材施教。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绵阳市高中 2009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全卷 150 分。第 I 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 II 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4B 或 5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4B 或 5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劲.敌 唾.弃/唾.手可得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B.古刹./刹.车 症.结/对症.下药 数见不鲜./寡廉鲜.耻 C.诱哄./起哄. 巷.道/万人空巷. 前合后偃./偃.旗息鼓 D.影片./片.断 粮囤./囤.积居奇 横.生枝节/老气横.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录像 揆情度理 天伦之乐 留连忘返 B.偶尔 山青水秀 不平则鸣 闪烁其辞 C.赋与 左右逢源 待价而估 矢口抵赖 D.座落 妄费心机 相辅相承 风云变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过于膨胀的心态并不符合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来自于冷静的理性,而不是膨胀的情绪,中国在当今 国际社会仍然需要韬光养晦 ....,而不是显山露水。 B.国内的一些“分析师”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回顾昨天头头是道,展望明天模棱两可 ....,却还自诩为老师、 专家、权威什么的,中国股民醒醒吧! C.孩子在年幼时,把和大人一起干活儿看得像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有趣,极想参与,这时,如果家长 因材施教 ....。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D.俄罗斯军队8日开始行动,10日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翼战场,11日完成对格的切割,其闪电攻 势迫使想先发制人的格鲁吉亚接受停火建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大陆网友这样评价尹乃菁:“她总是以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她明晰干练的语言来传递给 观众脉络清楚的事实和观点。” B.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无不以 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金融风暴面前,世界主要经济自顾不暇,甚至陷入困境,金融风暴结束后,各国金融政策会有新的 调整,世界金融格局也将有所变化 D.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天,杜丽黯然下场,至此,连续七届奧运会,东道主都没能夺得首金,“东道主 大腕失常”的预言再次被验证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真有“地震云”吗? 地震云真会是地震的天然预报者”吗?地震与气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睛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ˆ的 记载。但是,“地震云并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的定义,甚至这一名称本身也不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提出来的。 地震云一般是指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岀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 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 傍晚居多,而且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 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根据气象观测,人们把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条带状的云, 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第二种是呈 波浪状或辐射状的云,若云呈辐射状,一般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 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 我国有学者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
D.俄罗斯军队 8 日开始行动,10 日开辟了格鲁吉亚东西两翼战场,11 日完成对格的切割,其闪电攻 势迫使想先发制人 ....的格鲁吉亚接受停火建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大陆网友这样评价尹乃菁:“她总是以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她明晰干练的语言来传递给 观众脉络清楚的事实和观点。” B.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无不以 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金融风暴面前,世界主要经济自顾不暇,甚至陷入困境,金融风暴结束后,各国金融政策会有新的 调整,世界金融格局也将有所变化。 D.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天,杜丽黯然下场,至此,连续七届奥运会,东道主都没能夺得首金,“东道主 大腕失常”的预言再次被验证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真有“地震云”吗? 地震云真会是地震的天然“预报者”吗?地震与气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早在 17 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 记载。但是,“地震云”并没有一个严谨的科学的定义,甚至这一名称本身也不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提出来的。 地震云一般是指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 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预兆当地将可能发生有感地震。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 傍晚居多,而且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 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根据气象观测,人们把“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条带状的云, 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第二种是呈 波浪状或辐射状的云,若云呈辐射状,一般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 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 我国有学者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
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 生挤压磨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岀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由于断裂 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这个 观点能解释为什么反倒是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但仍有疑点无法解释,比如,对于那些相隔半个 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应力很难传过去。 目前,关于地震云的形成,以及它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联系仍是带推测性质的,还缺乏实验依据。因为 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谜 5.根据原文,下列对“地震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云一般出现在某些中强地震前,但目前它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定义。 B.地震云的形状各异,实验证明,它们与地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的断裂带上空 D.地震云是地壳在变动中产生的地下热流逸出地面,升至高空而形成的。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地震云,其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 地 B.远震地震云离不开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但这又不能解释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现象 C.条带状地震云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的观点可以解释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的现象 D.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迷,因此,地震与地震云之间的联系仍带有推测的性 质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云的记载,说明古人对地震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B.地震云的颜色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C.地震云可分为四种,根据地震云的形状,人们可判断地震所发生的区域。 D.随着科学家对地震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科学认知地震云是有可能的
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 生挤压磨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由于断裂 带大多垂直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地震云也是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这个 观点能解释为什么反倒是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但仍有疑点无法解释,比如,对于那些相隔半个 地球的远震地震云来说,应力很难传过去。 目前,关于地震云的形成,以及它与地震发生之间的联系仍是带推测性质的,还缺乏实验依据。因为 地震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谜。 5.根据原文,下列对“地震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震云一般出现在某些中强地震前,但目前它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定义。 B.地震云的形状各异,实验证明,它们与地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的断裂带上空。 D.地震云是地壳在变动中产生的地下热流逸出地面,升至高空而形成的。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地震云,其与地面的交点就是震中所在 地。 B.远震地震云离不开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但这又不能解释那些相隔半个地球的远震地震云现象。 C.条带状地震云垂直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的观点可以解释在远离震区的地方发现地震云的现象。 D.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尚有许多待解之迷,因此,地震与地震云之间的联系仍带有推测的性 质。 7.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云的记载,说明古人对地震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B.地震云的颜色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C.地震云可分为四种,根据地震云的形状,人们可判断地震所发生的区域。 D.随着科学家对地震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科学认知地震云是有可能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封常清細瘰目貘(1e,毛病),脚短而跛。高仙芝为夫蒙灵察都知兵马使,常渏为仙芝慊(qia,侍 从)。会达览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趋碎叶。使仙芝以骑二千邀截之。常渏于幕中潜作捷书,仙芝所 欲言,无不周悉。仙兰丹之。军回,仙芝见判官刘眺、孤峻等,遂问曰:“前者捷书,何人所作?副大使 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谦人封常清也,见在门外马边。"眺等择仙芝,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 后仙堂为安西节度,秦常清为节度判官,仙垂出征讨常今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 仙芝乳母子郑德銓已为郎将,威望动三军。德銓见常渏出其门,耋易之,走马突常渏 常清至使院, 命左右密引至厅,經數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預中丞慊,中丞再不 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叱之,命勒回,即杖 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宮。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 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頻战不 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节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达览部落皆叛 会:恰逢 B.仙芝异之 异:认为奇异 C.对中使相陵 陵:通“凌”,凌辱 D.常清亦不之谢 谢:感谢,道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常清为仙芝慊 因叱之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 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当上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因.叱之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常清为.仙芝傔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命左右密引至厅,經數重门,皆随后闭之。常清案后起谓之曰:常清起自细微,預中丞傔,中丞再不 纳,郎将岂不知乎?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因.叱之,命勒回,即杖 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后充安西节度使。天宝十四载,朝于华清宮。玄宗问以凶逆之事,计将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 意曰:“臣请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首,悬于.阙下。”玄宗忧而壮其言。至东都,旬朔,召募六万。頻战不 利,遂与.高仙芝退守潼关。 ——(节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将帅一》)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达览部落皆叛 会:恰逢 B.仙芝异.之 异:认为……奇异 C.对中使相陵. 陵:通“凌”,凌辱 D.常清亦不之谢. 谢:感谢,道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其貌不扬,但很有才学,处事果断,从一个侍从起家,最后当上了可上朝议事的国家重臣
B.高仙芝得胜回朝,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C.德铨仗恃自己是名门之后,常对常淸无礼,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棍,维护了自已的 尊严。 D.封常清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囻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 应的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5分) (2)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慊,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zhu):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段。③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 ,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B.高仙芝得胜回朝,判官刘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贺,并且对封常清所写的文书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C.德铨仗恃自己是名门之后,常对常清无礼,常清将其秘密引入宅院内,打了六十棍,维护了自己的 尊严。 D.封常清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请战抗敌,并立下军令状,但屡遭挫败,最后与高仙芝退守潼 关。 第 II 卷(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答第 I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 应的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德铨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走马突常清而去。(5 分) (2)常清起自细微,预中丞傔,中丞再不纳,郎将岂不知乎?(5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zhǔ):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③谢将军: 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 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 13.填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于是饮酒乐甚, 歌曰:“桂棹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盘飧市远无兼味 。肯与邻翁相对饮, (杜甫《客至》)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柳 ①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 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 ②历来的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 ③《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树状 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多不胜举。 ④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干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 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 ⑤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 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雄浑恢弘令人神志飞扬,再看伊水岸 边,几处细柳低垂婷婷袅袅;水中柳影摇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动影随,好像对镜凝睇的少女,又 如舞袖飘飘的仙子,这轻盈柔美的风姿,为山河增添了多少妩媚! ⑥但是,轻柔并不是柳树的全部特点,柳树的性格,还有坚韧不屈的一面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 13.填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 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于是饮酒乐甚, 。歌曰:“桂棹兮兰桨, , ,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盘飧市远无兼味 。肯与邻翁相对饮, 。 (杜甫《客至》)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柳 ①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 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 ②历来的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 ③《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树状 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多不胜举。 ④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 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 ⑤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 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雄浑恢弘令人神志飞扬,再看伊水岸 边,几处细柳低垂婷婷袅袅;水中柳影摇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动影随,好像对镜凝睇的少女,又 如舞袖飘飘的仙子,这轻盈柔美的风姿,为山河增添了多少妩媚! ⑥但是,轻柔并不是柳树的全部特点,柳树的性格,还有坚韧不屈的一面
⑦说来也许荒唐,树木有时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别的时刻,方才显现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 春之交,时序更替,寒暖骤变,正是自然界大动荡、大变迁的特别时刻。在北京,这种变化尤其显得急促。 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塞外寒风像冲破牢笼的猛兽,狂呼怒啸,狼 奔豕突而来,自然界顿时陷入一场无情的洗劫,真个是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许多看上去比柳树 坚实、强壮得多的树木,顷刻间都变得枝残叶凋,褪下葱茏的装束,现岀摧败的模样,没有胆量与风霜较 高下。倒是姿质荏弱的柳树,身处逆境,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昋力支撑。历来被视 为弱者的柳树这时却成了临危不惧的强者。虽然比不得经冬不凋的松柏,却也表现了以弱御强的精神。树 木中如果也流行着各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话,那么难免会有一些树木,要讥笑柳树枉作徒劳的努力,不知 变通之道,是老实疙瘩死心眼儿。果真如此,那一定会有另一些树木,赞美柳树在风云变色的时刻,坚贞 不屈,临难从容,值得景仰和仿效。 ⑧有句农谚,说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五九、六九在北京,还是相当寒冷的,冬将尽而未 尽,春欲来而未来,加上寒潮不时南袭,河面一片冰封。这时候,许多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杈,过着冬眠 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静观时局的变化。直到春晖溶溶,冬寒尽消,大局已定,万无一失,才肯发 嫩条,吐新芽,铺叙锦绣文章。这些迟迟不肯发芽的树木,又大抵是落叶甚早的树木,退不为人后,进不 为人先,它们倒真够得上精明练达,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的时节,就早早地 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切地率先吐翠,淡淡 地披起娇黄嫰绿的新装。沿河望去,枝梢间烟纱雾彀,一片生机,这情景仿佛一首动人的歌,一首热烈向 往春天的歌,一首报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称作报春花 么,柳树可不可以叫作报春树呢? ⑨春来了,万千柳枝在春风中袅袅舞动。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 14.“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简要赏析本文第⑤段画线的文字。(6分) 16.请分条概括文中所言树木的“处世哲学”。(6分)
⑦说来也许荒唐,树木有时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别的时刻,方才显现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 春之交,时序更替,寒暖骤变,正是自然界大动荡、大变迁的特别时刻。在北京,这种变化尤其显得急促。 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塞外寒风像冲破牢笼的猛兽,狂呼怒啸,狼 奔豕突而来,自然界顿时陷入一场无情的洗劫,真个是“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许多看上去比柳树 坚实、强壮得多的树木,顷刻间都变得枝残叶凋,褪下葱茏的装束,现出摧败的模样,没有胆量与风霜较 高下。倒是姿质荏弱的柳树,身处逆境,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奋力支撑。历来被视 为弱者的柳树这时却成了临危不惧的强者。虽然比不得经冬不凋的松柏,却也表现了以弱御强的精神。树 木中如果也流行着各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话,那么难免会有一些树木,要讥笑柳树枉作徒劳的努力,不知 变通之道,是老实疙瘩死心眼儿。果真如此,那一定会有另一些树木,赞美柳树在风云变色的时刻,坚贞 不屈,临难从容,值得景仰和仿效。 ⑧有句农谚,说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五九、六九在北京,还是相当寒冷的,冬将尽而未 尽,春欲来而未来,加上寒潮不时南袭,河面一片冰封。这时候,许多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杈,过着“冬眠” 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静观时局的变化。直到春晖溶溶,冬寒尽消,大局已定,万无一失,才肯发 嫩条,吐新芽,铺叙锦绣文章。这些迟迟不肯发芽的树木,又大抵是落叶甚早的树木,退不为人后,进不 为人先,它们倒真够得上精明练达,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的时节,就早早地 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 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沿河望去,枝梢间烟纱雾彀,一片生机,这情景仿佛一首动人的歌,一首热烈向 往春天的歌,一首报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称作报春花,那 么,柳树可不可以叫作报春树呢? ⑨春来了,万千柳枝在春风中袅袅舞动。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 14.“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5.简要赏析本文第⑤段画线的文字。(6 分) 16.请分条概括文中所言树木的“处世哲学”。(6 分)
17.作者为什么说:“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6分) 六、(15分) 1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生态文明”作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0 字以内。)(3分) ①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作为行为准则。 ②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文化成果的总和。 ③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④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 19.阅读下面一则简讯,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本报北京9月28日讯为表彰神舟七号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①,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拼搏精 神②,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天作出决定③,授予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④,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全 国五一劳动奖状、17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⑤。 (1)这则简讯语言上存在问题,请按要求修改。 a.指出指代不明的句子。(只写番号) b.指出(只写番号)并修改语言不简洁的句子 (2)把这则简讯改为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20.某中学高三(6)班于11月6日召开一次以“家校共建”为主题的家长会。请你以该班班长的身份,写 篇欢迎辞。要求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有文采。80字左右。(不需写称呼,直接写内容)(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飞翔是鸟 类的生命形式
17.作者为什么说:“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6 分) 六、(15 分) 1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生态文明”作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0 字以内。)(3 分) ①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作为行为准则。 ②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文化成果的总和。 ③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④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 19.阅读下面一则简讯,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本报北京 9 月 28 日讯 为表彰神舟七号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①,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拼搏精 神②,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天作出决定③,授予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④,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全 国五一劳动奖状、17 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⑤。 (1)这则简讯语言上存在问题,请按要求修改。 a.指出指代不明的句子。(只写番号) b.指出(只写番号)并修改语言不简洁的句子。 (2)把这则简讯改为一句话新闻。(20 字以内) 20.某中学高三(6)班于 11 月 6 日召开一次以“家校共建”为主题的家长会。请你以该班班长的身份,写一 篇欢迎辞。要求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有文采。80 字左右。(不需写称呼,直接写内容)(6 分)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人说,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飞翔是鸟 类的生命形式
请以“我的飞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请以“我的飞翔”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 字
绵阳市高中2009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B.(cha/shd、 zheng/ zheng、xian/xian。A.jln/jng、tuo/tuo、 qiang/ qiang. C.hong/hong、hang/ xiang、yan/yan。D.pin/pian、 dun/tn、heng/ hengo) 2.A.(B.青一清C.与一予、估一沽D.座一坐、妄一枉、承一成) 3.C.(A.“韬光养晦”比喻隐蔽自己的锋芒或才能,隐蔽自己的踪迹,暂不使 外露。B.“模棱两可”:对对立的两个方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形容态度 含混、不明确。C.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能力、特点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 的教育。不合语境,应用“因势利导”。D.“先发制人”:原来是说战争中 的以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来也泛指先下手争取 主动。) 4.D(A.用词不当,第一个“以”改为“从”,“干练”改为“简练”;配搭不当, 脉络清楚的……观点”,B.主客颠倒,将“为……所”改为“使”。C.残 缺,应为“世界主要经济国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5.B(“实验证明”有误) 6.A(张冠李戴) 7.C根据地震云的形状判断震区只是 语文试题答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