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4安全认识论 The Theory of safety Knowledge 人类对安全、安全科学的不断认识深化后,形成当今的安全观: 1.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五对范畴(原因结果、必然偶然、可能观点、内容形式、现实本 质)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安全的本质和规律(生存规律、构成规律、发展规律)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理 4.安全的价值观 5.大安全观 §4-1安全的属性 、安全的自然属性 1.安全条件,尤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 安全科学是 2.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有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门跨门类、跨学 3.安全管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 科,综合性很强 的横断、交叉学 二、安全的社会属性 科 安全机制:与思维科学有关 2.安全管理: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密切相关 3.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走向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 会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但人类社会活动,例如政治、军事、文化 社交等,有的对社会直接起破坏作用,有的间接影响着安全,人类的 经济活动,例如生产(职业)灾害、高技术灾害(化学品致灾、核事 故隐患、电磁环境公害、航空事故等)、交通灾害、环境恶化等,则是 自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存在的突出的安全问题 §4-2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八个字。 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了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某一 安全性在特定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在其他条件下就不一定会是安全的
Chap 4 安全认识论 The Theory of Safety Knowledge 人类对安全、安全科学的不断认识深化后,形成当今的安全观: 1.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五对范畴(原因结果、必然偶然、可能观点、内容形式、现实本 质)对安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安全的本质和规律(生存规律、构成规律、发展规律) 3.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理。 4. 安全的价值观。 5. 大安全观。 §4-1 安全的属性 一、安全的自然属性 1. 安全条件,尤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 2. 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有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3. 安全管理,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 法 二、安全的社会属性 1. 安全机制:与思维科学有关 2. 安全管理: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密切相关 3.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走向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安全,这是社 会促进安全的主动因素。但人类社会活动,例如政治、军事、文化、 社交等,有的对社会直接起破坏作用,有的间接影响着安全,人类的 经济活动,例如生产(职业)灾害、高技术灾害(化学品致灾、核事 故隐患、电磁环境公害、航空事故等)、交通灾害、环境恶化等,则是 自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存在的突出的安全问题。 §4-2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一.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八个字。 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有了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某一 安全性在特定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在其他条件下就不一定会是安全的, 安全科学是一 门跨门类、跨学 科,综合性很强 的横断、交叉学 科
甚至可能很危险。绝对的安全,既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最大值 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实 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 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与这一水平 则认为是危险的。 安全与事故的表现特征 1.安全的极向性 a,0,or突变 b∑M4→M量变 :S=1-H(harmfuL ess) 三层含义①.0→∞事件 ②安全与危险互补:S=1-H ③人的本愿: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 安全的有限性:避免事故或危险的有限性 两层含义:①事故或危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难以完全避免 ②各种事故或危害事件的不良作用、后果及影响可能 避免,但难以完全避免。 所以为了安全,就必须了解事故(特征、原理、致因理论、预防 原则),与安全的基本特征相对应 §4-3事故的基本特征 事故的因果性 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1.偶然性:随机事件,较难预测(时间、地点、状况、后果) 安全的随机性 2.必然性:规律性,来自于因果性 3.规律性:较难掌握,但用一定的仪器手段可找出近似规律 4.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 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 三.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1.潜在性:发生前的隐患或潜在危险 安全的潜隐性 2.再现性:不追查原因,不采取措施将再现 3.预测性:不断的总结、认识,并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 可预测的
甚至可能很危险。绝对的安全,既 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最大值, 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实 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 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与这一水平, 则认为是危险的。 二. 安全与事故的表现特征 1. 安全的极向性 = − → = 1 ( ln ) , ,0, 1 cS H harmfu ess b A M a or i i 量变 突变 三层含义 ①.0→∞事件 ②安全与危险互补:S=1-H ③人的本愿: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安全 2. 安全的有限性:避免事故或危险的有限性 两层含义:①事故或危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难以完全避免; ②各种事故或危害事件的不良作用、后果及影响可能 避免,但难以完全避免。 所以为了安全,就必须了解事故(特征、原理、致因理论、预防 原则),与安全的基本特征相对应。 §4-3 事故的基本特征 一. 事故的因果性 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 二.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1. 偶然性:随机事件,较难预测(时间、地点、状况、后果) 2. 必然性:规律性,来自于因果性 3.规律性:较难掌握,但用一定的仪器手段可找出近似规律 4.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 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 三.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1.潜在性:发生前的隐患或潜在危险 2.再现性:不追查原因,不采取措施将再现 3.预测性:不断的总结、认识,并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 可预测的。 安全的随机性 安全的潜隐性
4.复杂性:形成人(总体)——机(对象)——环境(条件) 运转系统(自然和社会结合的开放性系统),因而具有复杂性 §4-4事故影响因素及其致因理论 事故的定义及其类别 1.事故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 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2.生产事故 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 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3.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又称因工伤亡事故。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其定义为 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区域内,由于受生产 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 于企业的环境、设备和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 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成为工伤事故 伤害部位 伤害种类 ①共生事故构成要素 死亡 伤害程度重伤 轻伤 ②工伤事故类别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原劳动部发出的通知,按照伤害原因和状况, 可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击伤等伤害, 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 (3)机器工具伤害(包括绞、碾、碰、割、戮等) (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5)触电(包括雷电伤害) (6)淹溺 (7)灼烫;
4.复杂性:形成人(总体)----机(对象)----环境(条件), 运转系统(自然和社会结合的开放性系统),因而具有复杂性。 §4-4 事故影响因素及其致因理论 一. 事故的定义及其类别 1.事故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 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2.生产事故 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 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3.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又称因工伤亡事故。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其定义为: 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区域内,由于受生产 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 于企业的环境、设备和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 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成为工伤事故。 伤害部位 伤害种类 ①共生事故构成要素 死亡 伤害程度 重伤 轻伤 ②工伤事故类别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原劳动部发出的通知,按照伤害原因和状况, 可将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击伤等伤害, 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 (3)机器工具伤害(包括绞、碾、碰、割、戮等); (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 (5)触电(包括雷电伤害);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刺割(指工具伤害以外的刺害,如钉子扎脚、尖刃物划破等); (10)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坠落以及平地上坠入地 坑等 (1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方石倒塌等) (12)冒顶片帮 (13)透水 (14)放炮 (15)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16)瓦斯爆炸(包括煤芬爆炸) (17)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爆炸等) (19)中毒(煤气、汽油、沥青、化学、一氧化碳中毒等)和室 (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指人为的非自然界的因素所致的工伤事故 a:人的原因:4种人8种不安全行为7个原因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 有关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 8种不安全行为指: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④使用不安全设 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⑤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 合物体: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 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⑧注意力 分散,嬉闹、恐吓等 引起这些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或 不知道有危险;②生理缺陷或生病、迟钝、忧伤、体力不足;③过度 疲劳、睡眠不足:④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⑤劳动态度不 端正;⑥酒醉:⑦不懂装懂,满不在乎 b:物的原因:7种物7种不安全状态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有: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 零部件磨损和老化;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 或有其他缺陷: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
(9)刺割(指工具伤害以外的刺害,如钉子扎脚、尖刃物划破等); (10)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顶上坠落以及平地上坠入地 坑等); (1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方石倒塌等); (12)冒顶片帮; (13)透水; (14)放炮; (15)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16)瓦斯爆炸(包括煤芬爆炸); (17)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爆炸等); (19)中毒(煤气、汽油、沥青、化学、一氧化碳中毒等)和窒 息; (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二、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指人为的非自然界的因素所致的工伤事故。 a::人的原因:4 种人 8 种不安全行为 7 个原因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干部、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 有关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 8 种不安全行为指:①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②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③人为地使安全装置失效;④使用不安全设 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⑤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 合物体;⑥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⑦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 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⑧注意力 分散,嬉闹、恐吓等。 引起这些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或 不知道有危险;②生理缺陷或生病、迟钝、忧伤、体力不足;③过度 疲劳、睡眠不足;④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⑤劳动态度不 端正;⑥酒醉;⑦不懂装懂,满不在乎。 b:物的原因:7 种物 7 种不安全状态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有:①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 零部件磨损和老化;②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③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 或有其他缺陷;④安全防护装置失灵;⑤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防护
用具存在缺陷: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 业方法不安全。 c.管理的原因:6个方面的管理缺陷 管理的缺陷主要有:①技术缺陷。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 仪器仪表等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流 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②劳动组织不合理:③对现场工作缺乏 检查指导,或检査指导失误: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 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⑤教 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 d.环境的原因: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两方面 e.事故的处置情况 事故的处置情况指①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反应;②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 恶化和扩大事故:③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当。 三、事故致因理论(模式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 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 其目的在于:①认识事故本质:②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③提出 事故预防措施 所以说,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做的逻辑抽象和数学 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 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国内外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有10多种,而适合我国情况的主要有 四种: ①事故因果类型(连锁论) ②多米诺骨牌理论( The dominoes theory) ③系统理论 ④轨迹交叉论 1.事故因果类型 三种(1)连锁型(2)集中型(3)复合型 (1)连锁型:美国安全工程师( WH Heinrich)将事故原因分为 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2)集中型: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用具存在缺陷;⑥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⑦工艺过程不合理,作 业方法不安全。 c. 管理的原因:6 个方面的管理缺陷 管理的缺陷主要有:①技术缺陷。指工业建、构筑物及机械设备、 仪器仪表等的设计、选材、安装、布置、维护维修有缺陷,或工艺流 程、操作方法方面存在问题;②劳动组织不合理;③对现场工作缺乏 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挪用安 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⑤教 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 ⑥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 d. 环境的原因: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两方面 e. 事故的处置情况: 事故的处置情况指①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反应;②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 恶化和扩大事故;③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当。 三、事故致因理论(模式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 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 其目的在于:①认识事故本质;②指导事故调查与分析;③提出 事故预防措施。 所以说,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做的逻辑抽象和数学 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 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国内外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有 10 多种,而适合我国情况的主要有 四种: ① 事故因果类型(连锁论) ② 多米诺骨牌理论(The dominoes theory) ③ 系统理论 ④ 轨迹交叉论 1.事故因果类型 三种(1) 连锁型 (2)集中型 (3)复合型 (1)连锁型:美国安全工程师(W.H.Herinrich)将事故原因分为 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2)集中型;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3)复合型:连锁、交叉、集中 2、多米诺骨牌理论( The dominoes theory) 用概率理论分析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理论: Ao=A1·A2·A3·A4·A5(与门事件,逻辑乘) P[Ao=P[A]·P[A2]·P[A3]·P[A4l·P[As]<l 若A=0,则P[Ao=P[A1]·P[A2]·0·P[A4·P[As=0 Ao则为不可能事件,伤亡事故就不可能发生了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把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过于绝 对化了。事实上,各块骨牌之间的连锁不是绝对的,而是随机的。前 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可见,这一理论对 于全面的解释事故致因过于简单化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失配和不 协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系统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之间相互作 用、反馈和调整,从而找出事故致因、揭示预防途径。 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机械的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 否正常:人的特性(生理、心理、知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人对 系统中危险信号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应如何:机械的特性与人 的特性是否相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容 等。其中特别关注人的特性研究包括:人对机械和环境状态变化信息 的感觉和察觉怎样;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怎样;对起理解怎样;采取适 当响应行动的知识怎样;面临危险时的决策怎样:响应行动的速度和 准确性怎样等。 系统理论典型的模型有两种。 A:瑟利(莎莉)模型( Surry model) 由两个阶段构成:①危险的构成或出现②出现危险紧急时期(危 险释放 每组问题的构成: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感觉 感觉到了这些警告吗?
(3)复合型:连锁、交叉、集中 2、多米诺骨牌理论(The dominoes theory) 用概率理论分析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理论: A0=A1·A2·A3·A4·A5 (与门事件,逻辑乘) P[A0]=P[A1] ·P[A2] ·P[A3] ·P[A4] ·P[A5]<<1 若 A3=0,则 P[A0]=P[A1] ·P[A2] ·0·P[A4] ·P[A5]=0 A0 则为不可能事件,伤亡事故就不可能发生了。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把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过于绝 对化了。事实上,各块骨牌之间的连锁不是绝对的,而是随机的。前 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可见,这一理论对 于全面的解释事故致因过于简单化。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来自人的行为与机械特性失配和不 协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系统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之间相互作 用、反馈和调整,从而找出事故致因、揭示预防途径。 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机械的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 否正常;人的特性(生理、心理、知识技能)如何,是否正常;人对 系统中危险信号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应如何;机械的特性与人 的特性是否相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是否相容 等。其中特别关注人的特性研究包括:人对机械和环境状态变化信息 的感觉和察觉怎样;对这些信息的认识怎样;对起理解怎样;采取适 当响应行动的知识怎样;面临危险时的决策怎样;响应行动的速度和 准确性怎样等。 系统理论典型的模型有两种。 A:瑟利(莎莉)模型(Surry model) 由两个阶段构成:①危险的构成或出现②出现危险紧急时期(危 险释放) 每组问题的构成: 感觉 感觉到了这些警告吗? 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
认识到了这些危险吗?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认识 决定采取行动吗? 能够避免吗? 行为响应 B:安德森模型 瑟利模型研究的是客观已经存在的潜在危险,没有探索何以产生 潜在危险,没有涉及机械及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 安德森模型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问题,即:危险的来 源几可观察性,运行系统内的波动,以及控制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 人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 企业目标、兼略 社会:市场、法律、政茉 工作过程 1.过程是可控制的吗? 2.过程是可观察的吗? 3.寮觉是可能的吗 4.对信息的理智处理是可能吗? 5.系统产生行为波动吗? 6.系统对波动给出足够的时和空日吗马 7.能把系统修改成另一个更安全的等价系统吗? 8.属于人的决荣范围吗? 系统良好 多观的危险 瑟利模型 4、轨迹交叉论 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包括人和物两 个系列: ①二者并不完全独立,大多数情况同时相关 ②人的失误占绝对地位 ③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表面的直接原
认识 决定采取行动吗?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认识到了这些危险吗? 能够避免吗? 行为响应 B:安德森模型 瑟利模型研究的是客观已经存在的潜在危险,没有探索何以产生 潜在危险,没有涉及机械及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 安德森模型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问题,即:危险的来 源几可观察性,运行系统内的波动,以及控制或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 人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 4、轨迹交叉论 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包括人和物两 个系列: ①二者并不完全独立,大多数情况同时相关; ②人的失误占绝对地位; ③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表面的直接原 因
§4-5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①孕育阶段:②生长阶段:③损 失阶段 、事故法则 既事故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 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事故的预防原则 1、技术原则 ①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②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③闭锁原则 ④能量屏蔽原则 ⑤距离保护原则 ⑥个体保护原则 ⑦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2、组织管理原则 ①系统整体性原则 ②计划性原则 ③效果性原则 ④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 ⑤责任制原则 本章作业 1.事故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应用? 2.何谓事故?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4-5 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阶段:①孕育阶段;②生长阶段;③损 失阶段 一、事故法则 既事故统计规律,又称 1:29:300 法则。 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二、事故的预防原则 1、技术原则 ① 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② 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③ 闭锁原则 ④ 能量屏蔽原则 ⑤ 距离保护原则 ⑥ 个体保护原则 ⑦ 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2、组织管理原则 ①系统整体性原则 ②计划性原则 ③效果性原则 ④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 ⑤责任制原则 本章作业 1. 事故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应用? 2. 何谓事故?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