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语文科试题 命题人吴秀贤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 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 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 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 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 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 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 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 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一至少是 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 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 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 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 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 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 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 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 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 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 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 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一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 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 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 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 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 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 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 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 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 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 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 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 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 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 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 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 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 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 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 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 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 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 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 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 年 8 月 5 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 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
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 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 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 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 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 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 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 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 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 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 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 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世界皆叛之。怀 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 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谗言 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 C、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谦词,私下里 5、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意思,以下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吾客与俱 剑切而啖之 刂与斗卮酒 拜谢,起,立而饮之 两个“与”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 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 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 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 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 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 分)(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 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 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 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 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 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 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世界皆叛之。怀 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 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谗言 B、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C、又前而为歌曰: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谦词,私下里 5、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意思,以下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待吾客与俱 拔剑切而啖之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而”字相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而”字不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6、下列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柏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译文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二)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8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6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桑之未落, (《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 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 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s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 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茶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 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 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 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 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 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 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 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
6、下列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柏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11 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8 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6 分) 9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纵一苇之所如,___ 。(《赤壁赋》)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___ ,___ 。(《短歌行》) (4)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桑之未落,___ 。(《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父子之间的怯意 韩 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 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 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 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茶壶,下地回来,泡上壶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 ”,是因 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 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 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 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 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 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 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
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 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 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 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 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 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 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 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 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 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 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 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工作。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 第Ⅱ卷表达题 11.下列对这篇作品的赏析,不止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牵选取了人生中沉淀于心的、感人肺而又鮮活生动的几个生活片断,给读着以 人生的沦桑的真切感受。 B.作品中不乏个性化的语言搦写,如“亲我喝荼”一节,仅寥廖教语,就把一个 既慈爱又威严的父亲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C.作品通过“看庙”时“父亲惊奇”“我也惊奇”,父亲“长叹”“我也惊叹”的描 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怯意” D.从“亲”杜撰的“看庙”一词,可看出“父亲”文化程度不高,语言朴实“看 庙”的做法虽然幼稚,但对“我”毕竟起到了艺术启蒙的效果 E.成功的细节写,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色。慧如,“背粪筐”这-细节,真实而自 然地表现了父亲勒劳俭朴的传统农民本色 12.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13.作者在“唱戏”和“看庙”两部分的描述中,突出表现了“父亲”的些特点? 请分点作答(每点用序马标明)(6分) 14.探究“父亲”对“我”产生“怯意”的原因。(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7月28日,广东省江门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数十名工人讨要公 司拖欠的工资,不料老板纠集20多名打手,对“讨薪积极工人”一一扇耳光后,才将工资发 给工人
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 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 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 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 好好记住。” ⑦我 12 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 15 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 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 10 公里开外 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 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 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 1960 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 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 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 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山东聊城人,1931 年生,1948 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美术编辑、创作、教学工作。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名誉主席。 第 II 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2010 年 7 月 28 日,广东省江门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数十名工人讨要公 司拖欠的工资,不料老板纠集 20 多名打手,对“讨薪积极工人”一一扇耳光后,才将工资发 给工人
B.有些地方对群众的诉求,要么保持畏惧,采取回避推诿的“鸵鸟政策”,要么简单粗 暴地把群众的诉求当成“不稳定因素”,甚至动用警力压制打击,结果只能是扬汤止沸, C.那次在沈阳,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 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D.药家鑫的行为让人惋惜,当理智不在,弹钢琴的手指也变得冰冷而缺乏人性。有才 华的大学生和可怕的杀人犯之间仅仅是一念之差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来,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 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 B.学生如果看不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一味盲目模仿“考场满分作文”,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C.北京时间9月15日,中国排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原中国女排助理教练俞觉敏 接替王宝泉,执掌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 D.针对西南丰水地区今年为何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一问题,水利部负责人分析指出 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 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8.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张局长: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③! 小李: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李:不客气!不客气! (1)解释上文中三个“意思”的含义。(3分) (2)说出加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 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及修辞手法,另外写一个你所欣赏的文人。(5分) (柳永)他婉约,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多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执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B.有些地方对群众的诉求,要么保持畏惧,采取回避推诿的“鸵鸟政策”,要么简单粗 暴地把群众的诉求当成“不稳定因素”,甚至动用警力压制打击,结果只能是扬汤止沸。 C.那次在沈阳,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 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D.药家鑫的行为让人惋惜,当理智不在,弹钢琴的手指也变得冰冷而缺乏人性。有才 华的大学生和可怕的杀人犯之间仅仅是一念之差。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近来,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 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 B.学生如果看不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一味盲目模仿“考场满分作文”,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C.北京时间 9 月 15 日,中国排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原中国女排助理教练俞觉敏 接替王宝泉,执掌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 D.针对西南丰水地区今年为何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一问题,水利部负责人分析指出, 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 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8.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张局长:呵,你这人还真有意思③! 小李: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李:不客气!不客气! (1)解释上文中三个“意思”的含义。(3 分) ① ② ③ (2)说出加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及修辞手法,另外写一个你所欣赏的文人。(5 分) (柳永)他婉约,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多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执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古代有位将军率部打仗,但他的人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众将信心不足。将军就到一座庙 里求神问卜,他拿出一枚铜钱,对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如果抛 落的铜钱正面朝上,神灵让我们战无不胜:正面向下,是要失败。”接着,他连抛三次,铜 钱均正面朝上。全军欢腾雀跃,出战大胜。凯旋后,将军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 两面都是正面。 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2011—2012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语文科试题 参考答案 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 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 3.A(文中没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某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 先报道 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讦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 4B举:尽 5C与:(介词,跟,同/动词,给) 6C定语后置句,其余是判断句) 7(1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 (2)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8初春。这是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眚草长岀橄芽,花朵含苞待放,万物充满生 机,所以初春的时节最美好 9.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 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
五、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古代有位将军率部打仗,但他的人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众将信心不足。将军就到一座庙 里求神问卜,他拿出一枚铜钱,对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如果抛 落的铜钱正面朝上,神灵让我们战无不胜;正面向下,是要失败。”接着,他连抛三次,铜 钱均正面朝上。全军欢腾雀跃,出战大胜。凯旋后,将军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 两面都是正面。 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700 字。 2011—2012 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语文科试题 参考答案 9.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 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
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10(1)怅寥廓 (2)凌万顷之茫然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其叶沃若 11.CD(C不是表现“我”对父亲的怯意。而是表现了“我”对父亲指点的领悟。D“父亲” “看庙”的做法“竞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可见“幼稚”不妥。)(对一个给3分) 12①第一自然段写“我怕我父亲”,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②为文末写父亲对 我”的怯意作铺垫(1分)③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13.①乐观(开朗)的性格②富有生活情趣③热爱(敬重)民间艺术④煞费苦心地培养儿子学习 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或“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 14提示:①父子之间感情有隔膜②父子之间文化教养存在差异③父子之间生活环境有差异 ④父子之间的年龄发生变化⑤父子之间地位发生变化(“父亲”对“我”“怯意”是出于对文 化人(干部)的敬重和自感卑微的心理。) 16.D(A成分残缺,由于句首的状语淹没了主语,导致谓语“引起”缺失了陈述的对象:B 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学生”,后一句的主语却暗换成了“考场满分作文”:C搭配不当, 执掌”与“主教练”不搭配) 18.(1)①目的、意图;②表示心意:③趣味(礼貌) 2)那我就收下了。(或“张局长准备收下礼物的客气说法”) 19示例:(苏轼)他豪迈,唱“大江东去”;他狂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多情,“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5分。得分点:运用排比,诗人特点与其诗句相对应,诗句默写正确。) 20.写作:略
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10(1)怅寥廓 (2)凌万顷之茫然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 风萧萧兮易水寒 (5)其叶沃若 11.CD(C 不是表现“我”对父亲的怯意。而是表现了“我”对父亲指点的领悟。D“父亲” “看庙”的做法“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可见“幼稚”不妥。)(对一个给 3 分) 12①第一自然段写“我怕我父亲”,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②为文末写父亲对 “我”的怯意作铺垫(1 分)③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13.①乐观(开朗)的性格②富有生活情趣③热爱(敬重)民间艺术④煞费苦心地培养儿子学习 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或“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 14 提示:①父子之间感情有隔膜②父子之间文化教养存在差异③父子之间生活环境有差异 ④父子之间的年龄发生变化⑤父子之间地位发生变化(“父亲”对“我”“怯意”是出于对文 化人(干部)的敬重和自感卑微的心理。) 15.C. 16.D(A 成分残缺,由于句首的状语淹没了主语,导致谓语“引起”缺失了陈述的对象;B 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学生”,后一句的主语却暗换成了“考场满分作文” ;C 搭配不当, “执掌”与“主教练”不搭配) 17.D 18. (1)①目的、意图;②表示心意;③趣味(礼貌) (2)那我就收下了。(或“张局长准备收下礼物的客气说法”) 19 示例: (苏轼)他豪迈,唱“大江东去”;他狂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多情,“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5 分。得分点:运用排比,诗人特点与其诗句相对应,诗句默写正确。) 20. 写作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