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考试调研三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 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 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 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 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 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 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 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 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 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 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 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 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 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 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 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 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一一核 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 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 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 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 为外方
2019 高考语文考试调研三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 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 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 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 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 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 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 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 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 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 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 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 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带有瓣膜的细胞壁, 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 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 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 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 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 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 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 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 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 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 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 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 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 无关。 D.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 治因素。 B.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如第四段用“细胞壁”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 深入浅出 C.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关于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 补充论据。 D.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 B.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 C.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 D.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与中原政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 【答案】1.B2.D3.B 【解析】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 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 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 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 落。 B.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 理区位优势有关。 C. 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 无关。 D. 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对东南亚等地区影响深远,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亚、东南亚地 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分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原因入手,阐述了中原核心区崛起的独特的经济、政 治因素。 B.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如第四段用“细胞壁”比喻半月带所起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 深入浅出。 C. 文章引用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的观点,作为文章关于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 补充论据。 D. 文章以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分明,逻辑 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原文明战胜长江流域文明,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谐、适应环境的文明更有生命力。 B. 半月带从欧亚贸易的媒介转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形成。 C. 如果中原夏商周三代的先进技术和政治观念没有被禁止西传,可以缩小东西文化的差异。 D. 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与中原政权对东西方的亲疏观念有密切关系。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 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信息不全,还应包括中原核心区的崛起等。C项,“中国史 前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表述绝对化。D项,“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 亚、东南亚地区”于文无据。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 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 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 细分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 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文章以青铜时 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错,青铜时代的全球化是文章提到的一个概念。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 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项,“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 心形成”推断不成立,从原文信息看,应是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后,半月带才成 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晩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 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髙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 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 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 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 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信息不全,还应包括中原核心区的崛起等。C 项,“中国史 前文化格局的彻底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表述绝对化。D 项,“阻挡了西方文化进入东 亚、东南亚地区”于文无据。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 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 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 细分析。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 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 项,“文章以青铜时 代的全球化为立论的前提”错,青铜时代的全球化是文章提到的一个概念。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 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B 项,“使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 心形成”推断不成立,从原文信息看,应是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后,半月带才成 为东西方自由交流的障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 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 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 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 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
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 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 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 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 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 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 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 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 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 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 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 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 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 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 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 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 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 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 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 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 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
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 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 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 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 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 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 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 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 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 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 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 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 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 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 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 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 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 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 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 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 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
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 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 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也暗示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 B.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 魅力 C.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曾在“我”的戏台上上 演精彩曲目 D.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文章题为“旧戏台”,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哪些戏台 【答案】4.D5.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② 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6.①实际的戏台。文中写了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② 生活的戏台。文中写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③人生的戏台。文中 写了外婆的戏台,实则是写了外婆的一生,是一种人生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 间举步皆戏台。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 是综合考査题,既考査语言技巧,也考查思想情感。首先应浏览文本,明确文章所写的对象, 是人,还是景,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相应的点进行比较。D项, “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时间线索清晰”有误,文章第一段说“这座戏台,在 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晩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 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 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
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 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 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也暗示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 B. 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 魅力。 C. 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曾在“我”的戏台上上 演精彩曲目。 D. 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 文章题为“旧戏台”,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哪些戏台。 【答案】4. D 5. 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② 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6. ①实际的戏台。文中写了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② 生活的戏台。文中写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③人生的戏台。文中 写了外婆的戏台,实则是写了外婆的一生,是一种人生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 间举步皆戏台。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 是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语言技巧,也考查思想情感。首先应浏览文本,明确文章所写的对象, 是人,还是景,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相应的点进行比较。D 项, “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时间线索清晰”有误,文章第一段说“这座戏台,在 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 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 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
手拋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这是现在所见的情形,第二段说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由此可见,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 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且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这是考查句子含义。解答 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 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 眼前的戏台”,关键词是“辜负”,考生需要到文本找出“辜负”的表现,如前文所说“ 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 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我们被现代化流光 溢彩的剧场诱惑,远离了戏台,荒废了戏台:如下文所说“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 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 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 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根据这些内容理解该句的含义即可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 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 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比如本句中的“辜负”,所 谓“辜负”是指“亏负,错误地对待”,那么考生就应到这句话的上下文寻找亏负旧戏台的 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 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几类‘戏台’”,且明确指出“文章题为‘旧 戏台’”,这是考査散文标题的内涵。此类题目一般按照由实到虚的顺序理解,先到文中圈 出写“戏台”的句子,明确其表面的意思,如“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 这说的是实际的戏台,是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如 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 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 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生活中的戏台,观众们在戏 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如“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去不复返的
手拋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这是现在所见的情形,第二段说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由此可见,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 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且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这是考查句子含义。解答 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 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 眼前的戏台”,关键词是“辜负”,考生需要到文本找出“辜负”的表现,如前文所说“从 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 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我们被现代化流光 溢彩的剧场诱惑,远离了戏台,荒废了戏台;如下文所说“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 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 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 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根据这些内容理解该句的含义即可。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 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 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比如本句中的“辜负”,所 谓“辜负”是指“亏负,错误地对待”,那么考生就应到这句话的上下文寻找亏负旧戏台的 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 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几类‘戏台’”,且明确指出“文章题为‘旧 戏台’”,这是考查散文标题的内涵。此类题目一般按照由实到虚的顺序理解,先到文中圈 出写“戏台”的句子,明确其表面的意思,如“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 这说的是实际的戏台,是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如“台 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 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 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生活中的戏台,观众们在戏 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如“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去不复返的
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 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 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 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 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 是悲欣交集的呢”,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人生的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 举步皆戏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 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 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 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 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87000% 5000% 第300(某8页 3000% 20.00% 1000% 000% 2014201520162017E2010E2019E2020E ■用户规樱:亿人一网比增长% 材料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
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 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 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 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 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 是悲欣交集的呢”,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人生的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 举步皆戏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 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 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 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 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 材料二: 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
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 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 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 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 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 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 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 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 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 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 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 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 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 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 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
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 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 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 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 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 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 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 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 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 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 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 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 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 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 年将是 2015 年的两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
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 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 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 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答案】7.B 9.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 验钞和找零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④改用 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枃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预 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 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 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 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8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在 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 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 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 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 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 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题详解】
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 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 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 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 9.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答案】7. B 8. B 9. 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 验钞和找零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④改用 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预 计 2020 年比 2015 年同比增长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 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 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 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在 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 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由数据来 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 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 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 500 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D 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 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 【9 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 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注意根据文中的 重点句子“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 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 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概括 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 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 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 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 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 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 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 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 “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 弟斌没,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荳张说被窺慝陈氐 以免令惹迢技下進敢庇魇公乘扁舟遁去事及患不恋羡妥陟慨然貝命尔其敢逃刑因谢 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 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 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 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 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注意根据文中的 重点句子“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 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概括 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 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 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 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 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 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 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 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 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 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 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 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 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 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 ....,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 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 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