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文言文阅读 2011全国Ⅱ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 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 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徳凊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 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 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 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 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 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 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遁,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 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 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 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 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 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2011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文言文阅读 2011 全国Ⅱ卷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 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 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 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 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 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 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 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 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 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 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 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 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 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 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査 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 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 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安徽卷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 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 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 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 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岀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 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 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 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 不读,而识大者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 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 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 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 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四、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安徽卷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 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 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 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 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 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 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 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 不读,而识大者
康煕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 史》,昆山徐学土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土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 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 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 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 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 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待郎银请先生谝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 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日万先生,而 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日“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 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 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 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倦 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溢日贞文 (选自钱 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 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 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 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市区人身自由 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 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 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 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 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 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 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 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 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 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 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 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 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溢曰贞文。 (选自钱 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 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 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 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市区人身自由 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江苏卷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土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 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 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 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 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 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 士持满无得发。土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日:“初不知公官 军也。”吏土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 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土方自疑不安。 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 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岀按斩元 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亨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江苏卷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 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 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 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 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 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 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 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 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 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 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 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中学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3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 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 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 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 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山东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③。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 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 “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 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中学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 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 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 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 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山东卷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 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 “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
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 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 而可?”管子对日:“始于爱民公日:“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日:公修公族家修家 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 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 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 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 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 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日:“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 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 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日:“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 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日:“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 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 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 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 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 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 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 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 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 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 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 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 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 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 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 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 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 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 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 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 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 百姓的拥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四川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到10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 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 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 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 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日 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 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 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 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 百姓的拥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四川卷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到 10 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 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 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 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 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 “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间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日:“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遺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 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 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 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 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 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日:“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 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 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日:“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 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 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己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扣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四、(23分)
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 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 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 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 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 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 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 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 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握手若平 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 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已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扣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四、(23 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日,携禇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 浙江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 子无为嫌。若某,尢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 束。若孑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 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 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 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 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 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孑无为嫌。若某,宄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 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 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 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 “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 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干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 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③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 分)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 浙江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 “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 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 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 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 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 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 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 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 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 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 “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 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 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
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 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日往共筹之。日:“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 第:考取 B.吾所不及 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 俾: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 B.因极推引 公之逮所由使也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以康 D.保邦于未危 醉则更相枕以卧 室西连于中闺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 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冋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 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 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 法公允、深得人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3分)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广东卷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 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 第:考取。 B.吾所.不及 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 B.因.极推引 公之逮所.由使也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以.康 D.保邦于.未危 醉则更相枕以.卧 室西连于.中闺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 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 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 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 法公允、深得人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广东卷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