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固体物理 Solid State Physics》课程讲义:第六章 固体的磁性 Magnesium of Solid Magnesium of Solid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2,文件大小:896.46KB,团购合买
￾ 磁性材料及固体磁性的历史 ￾ 原子的磁性 ￾ 磁性的分类及基本物质方程 ￾ 交换作用及磁畴 ￾ 铁磁物质的技术磁化 主要内容 学习提示 ￾ 重点掌握基本物理概念 ￾ 理解和掌握交换作用 ￾ 磁性的分类及基本物质方程 ￾ 交换作用及磁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固体的磁性 Magnesium of Solid

固体的磁性 Magnesium of Solid Magnesium of Solid

61引言 主要内容 囗磁性材料及固体磁性的历史 原子的磁性 磁性的分类及基本物质方程 交换作用及磁畴 铁磁物质的技术磁化 学习提示 重点掌握基本物理概念 理解和掌握交换作用 磁性的分类及基本物质方程 交换作用及磁畴

6.1 引言 ￾ 磁性材料及固体磁性的历史 ￾ 原子的磁性 ￾ 磁性的分类及基本物质方程 ￾ 交换作用及磁畴 ￾ 铁磁物质的技术磁化 主要内容 学习提示 ￾ 重点掌握基本物理概念 ￾ 理解和掌握交换作用 ￾ 磁性的分类及基本物质方程 ￾ 交换作用及磁畴

磁性材料及磁性的研究历史 19世纪前 指南针司马迁《史记》描述黄帝作战用 1086年宋朝沈括《梦溪笔谈》指南针的制造方法等 119年宋朝朱或《萍洲可谈》磁石罗盘用于航海的记载 最早的著作《 De magnete》 W Gibert 18世纪奥斯特电流产生磁场 19世纪法拉弟效应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产生电流 安培定律 电磁学基础 电动机、发电机等开创现代电气工业

磁性材料及磁性的研究历史 指南针 司马迁《史记》描述黄帝作战用 1086年 宋朝沈括《梦溪笔谈》指南针的制造方法等 1119年 宋朝朱或《萍洲可谈》磁石罗盘 用于航海的记载 最早的著作《De Magnete 》 W.Gibert 18世纪 奥斯特 电流产生磁场 19世纪 法拉弟效应 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产生电流 安培定律 电磁学基础 电动机、发电机等开创现代电气工业 19世纪前

磁性材料及磁性的研究历史 20世纪后 1907年 P Weiss的磁畴和分子场假说 1919年巴克豪森效应 1928年海森堡模型,用量子力学解释分子场起源 1931年 Bitter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磁畴 1933年加藤与武井发现含Co的永磁铁氧体 1935年荷兰 Snoek发明软磁铁氧体 1935年 Landau和ish考虑退磁场,理论上预言了磁畴结构 1946年 Bloembergen发现NMR效应 1948年Ne建立亚铁磁理论 1957年RKY相互作用的建立 1958年M6 ssbauer效应的发现 1965年Made和 Nowick制备了CoP铁磁非晶态合金 1970年SmC05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 1984年 NdFeB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 Sagawa(佐 1986年高温超导体, Bednortz-muller 1988年巨磁电阻GMR的发现, MN Baibich 1994年CMR庞磁电阻的发现,Jn等 LacaMnO3 1995年隧道磁电阻TMR的发现 T Miyazaki

磁性材料及磁性的研究历史 1907 年 P.Weiss的磁畴和分子场假说 1919年 巴克豪森效应 1928年 海森堡模型,用量子力学解释分子场起源 1931 年 Bitter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磁畴 1933年 加藤与武井发现含Co的永磁铁氧体 1935年 荷兰Snoek发明软磁铁氧体 1935 年 Landau 和Lifshitz考虑退磁场, 理论上预言了磁畴结构 1946 年 Bioembergen发现NMR效应 1948 年 Neel建立亚铁磁理论 1957 年 RKKY相互作用的建立 1958 年 Mössbauer效应的发现 1965 年 Mader 和Nowick制备了CoP铁磁非晶态合金 1970 年 SmCo5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 1984 年 NdFeB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 Sagawa(佐川) 1986年 高温超导体,Bednortz-muller 1988年 巨磁电阻GMR的发现, M.N.Baibich 1994 年 CMR庞磁电阻的发现,Jin 等LaCaMnO3 1995年 隧道磁电阻TMR的发现,T.Miyazaki 20世纪后

62原子的磁性 角动量与磁矩 e L 2m 电子轨道磁矩电子自旋磁矩 1+1) 2m (+1) 磁矩m 电子自旋磁矩 ·电子轨道磁矩 s(g≈2) 角动量磁矩 H,=2ys(s+1 若原子只有一个未满壳层电子 e (+2) B 2m j=l+sj为电子的总角动量

6.2 原子的磁性 m 磁矩m: • 电子自旋磁矩 • 电子轨道磁矩 q 角动量 磁矩 若原子只有一个未满壳层电子 ( 2) ( ) 2 2 e e m m = − + =− + = + μ l s j s jls j 为电子的总角动量 电 子 轨 道 磁 矩 电 子 自 旋 磁 矩 2 ( 1) 2 ( 1) l l B e m e l l m l l μ μ = − = + = + μ L h ( 2) 2 2 ( 1) s s B e g m μ μ s s = − ≈ = + μ s g 角动量与磁矩 2 B e m μ = h

62原子的磁性 多电子原子的角动量 ρ在一个填满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为零。 C在一个未填满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轨道和自旋磁矩将形成 个原子总磁矩。 总自旋角动量: 总轨道角动量: L=∑L 总角动量J

6.2 原子的磁性 总自旋角动量: S=∑si 总轨道角动量: L=∑li l 在一个填满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为零。 l 在一个未填满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轨道和自旋磁矩将形成一 个原子总磁矩。 多电子原子的角动量 多电子原子的角动量 L S ? 总角动量J

62原子的磁性 泡利原理与洪德法则 泡利原理:同一个量子数n,,m,s表征的量子状态只能有一个电子占据。 库仑相互作用:n,m表征的一个轨道上若有两个电子,库仑排斥势使系统能量提高 →因而一个空间勃道倾向只有一个电子占据。 洪德法则: (1)未满壳层的电子自旋s排列,泡利原理倾向一个轨道只被一个电子占据,而 原子内的自旋自旋间的相互作用使自旋平行排列,从而总自旋S取最大值。 (2)每个电子的轨道矢量l的排列,电子倾向于同样的方向绕核旋转,以避免靠 近而增加库仑排斥能,使总的轨道角动量L取最大值。(如3d电子,m-2时该轨道 磁矩在外场方向上的分量最大,轨道磁矩与外磁场平行能量最低,最稳定)。 (3)采用L和S间耦合计算原子总角动量 电子数n小于半满时J=LS 电子数n大于半满时J=L+S (洪德法则一般的描述只有()和2)项)

泡利原理: 同一个量子数n,l,m,s表征的量子状态只能有一个电子占据。 库仑相互作用:n,l,m 表征的一个轨道上若有两个电子,库仑排斥势使系统能量提高 →因而一个空间轨道倾向只有一个电子占据。 洪德法则: (1) 未满壳层的电子自旋si排列,泡利原理倾向一个轨道只被一个电子占据,而 原子内的自旋-自旋间的相互作用使自旋平行排列,从而总自旋S取最大值。 (2) 每个电子的轨道矢量li的排列,电子倾向于同样的方向绕核旋转,以避免靠 近而增加库仑排斥能,使总的轨道角动量L取 最大值。(如3d电子,m=2时该轨道 磁矩在外场方向上的分量最大,轨道磁矩与外磁场平行能量最低,最稳定)。 (3) 采用L和S间耦合计算原子总角动量 电子数n小于半满时 J= L-S, 电子数n大于半满时 J= L+S。 (洪德法则一般的描述只有(1)和(2)项) 6.2 原子的磁性 泡利原理与洪德法则 泡利原理与洪德法则

62原子的磁性 角动量L一S耦合举例 m H S个个个个个 个3 个√2 个个个 S L+S J=L-S J=L+S 图37 Russell- Saunders耦合 =1s=+

6.2 原子的磁性 S S m ⎯↑⎯⎯ ⎯↑⎯↓⎯ 3 ⎯↑⎯⎯ ⎯↑⎯↓⎯ 2 ⎯↑⎯⎯ ⎯↑⎯⎯ 1 ⎯↑⎯⎯ ⎯↑⎯⎯ 0 ⎯↑⎯⎯ ⎯↑⎯⎯ -1 ———— ⎯↑⎯⎯ -2 ———— ⎯↑⎯⎯ -3 L- S L+S µ=µL-µs µ=µL+µs J=L-S J=L+S 角动量L-S耦合举例

62原子的磁性 原子的有效磁矩及朗德g因子 =2m (L+2S S J=L+s e H=-8~J 2m 此 A g=1+ J(J+1)+S(S+1)-L(L+1) 2J/(+1)

6.2 原子的磁性 ( 2) 2 2 e m e g m =− + = + J = − μ L S J LS μ J 原子的有效磁矩及朗德 原子的有效磁矩及朗德g因子 ( 1) ( 1) ( 1) 1 2 ( 1) J J J J SS LL g J J μ ⋅ = ++ +− + = + + μ J S L J μL μS μJ μ

6.2原子的磁性 轨道角动量冻结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实验现象 在晶场中的3d过渡金属的磁性离子的原子磁矩仅等于电子自旋磁 矩,而电子的轨道磁矩没有贡献。此现象称为轨道角动量冻结。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物理机制 过渡金属的3d电子轨道暴露在外面,受晶场的控制。晶场的 值为102-10(cm-)大于自旋轨道耦合能(λ)10cm) 〗晶场对电子轨道的作用是库仑相互作用,因而对电子自旋不 起作用。随着3d电子的轨道能级在晶场作用下劈裂,轨道角 动量消失

6.2 原子的磁性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实验现象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实验现象 在晶场中的3d过渡金属的磁性离子的原子磁矩仅等于电子自旋磁 矩,而电子的轨道磁矩没有贡献。此现象称为轨道角动量冻结。 轨道角动量冻结 轨道角动量冻结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物理机制 轨道角动量冻结的物理机制 ￾ 过渡金属的3d电子轨道暴露在外面,受晶场的控制。晶场的 值为102-104(cm-1)大于自旋-轨道耦合能(λ)102(cm-1). ￾ 晶场对电子轨道的作用是库仑相互作用,因而对电子自旋不 起作用。随着3d电子的轨道能级在晶场作用下劈裂,轨道角 动量消失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2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