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渤海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48KB,团购合买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 评价方式 第四部分 主要阅读书目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评价方式 第四部分主要阅读书目 渤海大学中文系 2004年8月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它用比较和描写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 共同规律,在学科分类中属于普通语言学。作为一门课程,它所介绍的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通过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分析语言现象的 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语言学方面继续深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正确把握语言学学科教育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仼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 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数不多的理论课之一,它对 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和科学的研究能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语言学橛论课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 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语言调査、社会用语调査以及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等,以此培 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 的课程内容陈旧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的现状,使教学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人才培养。例如为使人才 培养适应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内容,从而使 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增强语言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3.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及时引进语言学学科前沿成果,教学内容不落后于学科研究 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要与语言学学科发展相适应,及时反映语言学 科领域的前沿成果,体现新时期国家和辽宁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与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相适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语言学概论的学习特点,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 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5.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用多媒 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枃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 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 二、课程的教学建议 1.教材每一章节内容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由前向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 评价方式 第四部分 主要阅读书目 渤海大学中文系 2004 年 8 月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与教学建议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它用比较和描写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 共同规律,在学科分类中属于普通语言学。作为一门课程,它所介绍的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通过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理论解释分析语言现象的 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或在语言学方面继续深造奠定理论基础。 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正确把握语言学学科教育的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研究对象 等,对课程的体系及内容有总体的认知。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数不多的理论课之一,它对 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和科学的研究能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语言学概论课的自身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教学内容和 教学环节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语言调查、社会用语调查以及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等,以此培 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 的课程内容陈旧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的现状,使教学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人才培养。例如为使人才 培养适应蓬勃发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内容,从而使 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增强语言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3.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及时引进语言学学科前沿成果,教学内容不落后于学科研究。 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要与语言学学科发展相适应,及时反映语言学 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体现新时期国家和辽宁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与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相适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语言学概论的学习特点,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 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并以此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5.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用多媒 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助学课件等辅助教学,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 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 生机。 二、 课程的教学建议 1.教材每一章节内容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由前向

后逐步推进,努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掌握语言学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教程至少安排4次讨论。在讨论前两周布置题目、推荐 参考文献,学生根据题目搜集资料、阅读文献。 3.强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调突出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通过实践 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每个教程都要有部分章节由学生自学,教师只对自学章节的要点和难点部分进 行点拨、指导。 5.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这门课程应在个别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之后开设。 6.用于教师讲授54学时。第一章引言4学时:第二章语言的本质7学时;第三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8学时 第四章语音8学时:第五章语义6学时:第六章词汇6学时:第七章语法9学时;第八章语用2学时:第九 章应用语言学2学时:第十章文字2学时 第八章语用和第十章应用语言学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只在重点难点方面作必要的讲解。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 论课安排在讲授学时之外,每个教程不得少于4次讨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语言学 [教学目的] 要讲解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发展、语言学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学生对语言学的学科属性 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及语言学的分支等问题有初步认知 第一节语言学及其地位 把语言作为专门对象的科学是语言学。它的任务是描述并研究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 用语言 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是领先学科和关键学科 第二节语言学学科发展 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阶段,包括中国的“小学”、国外的语法研究和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其 特点是局限于母语、书面语的研究,它通过考证、注释和评注等形式为阅读古文献服务,其方法零散、静止且片 面。19世纪初至中叶的语言研究为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其特点是用历史比较法研究亲属语言,是真正的语言 学研究,它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内容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是对语言学系统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着重探讨语言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外部社会功能:口语和 书面语并重:把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研究程序体现出整体性和有序性。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五大趋势:1.从语言系统研究到语言使用研究。2.从偏重形式研究到重视意义研究。3.从 家独尊到诸说纷呈。4.从本体研究到边缘学科的建立。5.语言学的重心从结构转入构建。 第三节语言学学科分类 本体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自身的结构,可细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微观语言 学和宏观语言学等。 应用语言学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两种:狭义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研究对象:广义应用语 言学是把语言学研究成果和边缘学科研究结合起来,以解决语言学本身和相关学科的语言应用问题 语言学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生理语言学 第四节语言学研究方法 语言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和静态描写法两种

后逐步推进,努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掌握语言学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教程至少安排 4 次讨论。在讨论前两周布置题目、推荐 参考文献,学生根据题目搜集资料、阅读文献。 3.强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强调突出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通过实践 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每个教程都要有部分章节由学生自学,教师只对自学章节的要点和难点部分进 行点拨、指导。 5.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这门课程应在个别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之后开设。 6. 用于教师讲授 54 学时。第一章引言 4 学时;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7 学时;第三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8 学时; 第四章语音 8 学时;第五章语义 6 学时;第六章词汇 6 学时;第七章语法 9 学时;第八章语用 2 学时;第九 章应用语言学 2 学时;第十章文字 2 学时。 第八章语用和第十章应用语言学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只在重点难点方面作必要的讲解。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 讨论课安排在讲授学时之外,每个教程不得少于 4 次讨论。 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语言学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发展、语言学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学生对语言学的学科属性、 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及语言学的分支等问题有初步认知。 第一节 语言学及其地位 把语言作为专门对象的科学是语言学。它的任务是描述并研究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 用语言。 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是领先学科和关键学科。 第二节 语言学学科发展 19 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阶段,包括中国的“小学”、国外的语法研究和 19 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其 特点是局限于母语、书面语的研究,它通过考证、注释和评注等形式为阅读古文献服务,其方法零散、静止且片 面。19 世纪初至中叶的语言研究为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其特点是用历史比较法研究亲属语言,是真正的语言 学研究,它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内容。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是对语言学系统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着重探讨语言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外部社会功能;口语和 书面语并重;把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研究程序体现出整体性和有序性。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五大趋势:1.从语言系统研究到语言使用研究。2.从偏重形式研究到重视意义研究。3.从 一家独尊到诸说纷呈。4.从本体研究到边缘学科的建立。5.语言学的重心从结构转入构建。 第三节 语言学学科分类 本体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自身的结构,可细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微观语言 学和宏观语言学等。 应用语言学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两种:狭义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研究对象;广义应用语 言学是把语言学研究成果和边缘学科研究结合起来,以解决语言学本身和相关学科的语言应用问题。 语言学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生理语言学 等。 第四节 语言学研究方法 语言学的特殊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和静态描写法两种

第二章语言的本质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言的本质,从语言与言语、语言的结构特征、功能特征、社会属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使学生对语 言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能用语言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第一节语言和言语 言是一种语言和方言中词汇及语法规则的总和。言语是个人对语言中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具体运用。二者存在着 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客观和主观、稳定和灵活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语言的社会属性 语言不是自然和个人现象,而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以社会为存在的基础,又是社会的粘合剂 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社会性中,包含了自然和个人的成分,是一种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 第三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全民的交际工具;作为思维工具,它是思维的依托、思维 的结果。语言和思维的区别在于所属范畴、社会功用、适用范围、关系等方面都不相 作为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记录文化的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反过来,文化又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对语言的结 第四节语言的结构特征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语言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要素构成,以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为基础,形成层级体系和组合与聚合关 第三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介绍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同时评介其他语言起源学说,分析语 言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总结语言发展规律,使学生从历时的角度对语言起源和发展及相关问题有相应程度的 第一节语言的起源 语言的起源指的是人类从什么时候和怎样开始说话的。 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语言起源与人类起源是分不开的:劳动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原始语言从一开始就是有声音的 其他有关语言起源的学说。 第二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语言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社会的发展、统一和分化、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等都会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还 有其内部原因,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平衡一打破一平衡过程的循环往复。 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特点 第三节语言的分化和统 语言因社会的分化而形成方言和亲属语言。方言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阶层、不同地 域的变体 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可以对世界语言进行谱系分类。世界语言大致可以分为汉藏、印欧等九大谱系。我国境内以 汉藏语系为主。 语言统一的标志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共同语是指在统一的社会中全体或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用作交际工具的语 第四节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言的本质,从语言与言语、语言的结构特征、功能特征、社会属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使学生对语 言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能用语言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一种语言和方言中词汇及语法规则的总和。言语是个人对语言中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具体运用。二者存在着 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客观和主观、稳定和灵活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属性 语言不是自然和个人现象,而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以社会为存在的基础,又是社会的粘合剂。 它的特殊性体现在社会性中,包含了自然和个人的成分,是一种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 第三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全民的交际工具;作为思维工具,它是思维的依托、思维 的结果。语言和思维的区别在于所属范畴、社会功用、适用范围、关系等方面都不相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记录文化的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反过来,文化又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对语言的结 构产生影响。 第四节 语言的结构特征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语言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要素构成,以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为基础,形成层级体系和组合与聚合关 系。 第三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介绍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同时评介其他语言起源学说,分析语 言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总结语言发展规律,使学生从历时的角度对语言起源和发展及相关问题有相应程度的 掌握。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 语言的起源指的是人类从什么时候和怎样开始说话的。 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语言起源与人类起源是分不开的;劳动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需要和可能; 原始语言从一开始就是有声音的。 其他有关语言起源的学说。 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语言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社会的发展、统一和分化、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等都会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还 有其内部原因,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平衡—打破—平衡过程的循环往复。 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特点。 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语言因社会的分化而形成方言和亲属语言。方言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阶层、不同地 域的变体。 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可以对世界语言进行谱系分类。世界语言大致可以分为汉藏、印欧等九大谱系。我国境内以 汉藏语系为主。 语言统一的标志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共同语是指在统一的社会中全体或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用作交际工具的语 言。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语言的接触促使语言产生变异,其中语音、词语和规则的借用为语言的借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成为统一社会的共 同语的现象为语言的兼用:在语言交际中,语音、词汇属于一种语言,语法基本上属于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为语言 的混合: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语的现象为语言的融合:人工语言是为特定交际目的而设计 出来的超地域、超社会的语言,以世界语为代表。 第五节文字产生后语言的发展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产生促使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它使书面语趋于严密,并能和口语一道传之久远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语言规划是从宏观上对语言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岀理论指导和规范措施,语言政策是确保规划实施的法令、法规。 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共同语,确保文字规范和翻译科技术语 语言规范是从理论上界定语言现象、推广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纠正不合规律的:语言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语 言规范化 第四章语音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音学问题,从语音的特征、分类、音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使学生掌握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掌握语言调查的方法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成分、结构及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的科学 在语音的生理、物理和社会特征中,社会特征是本质特征 语音单位有音素、音位和音节 国际音标的特点及标音方法 第二节语音的分类 元音是发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鼻腔不受阻碍的音素: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鼻腔受到阻碍的音素。 元音可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及唇形的圆展进行再分类:辅音可根据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再分类 第三节语音的组合 音节是听觉上能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音节的划分依据是肌肉紧张度说 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并列组合叫复元音: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并列组合叫复辅音 第四节韵律特征 声调是贯穿于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声调有辨义、构形和分界功能。调值和调类是声调的两个要素。 相连音节中发音突出的现象叫重音,发音较弱的现象叫轻声 在有的语言和方言中,音的长短也有辨义作用 整句话或一个语流片断的抑扬顿挫现象叫语调,包括句调、停顿和逻辑重音等。 第五节音位 音位是一种语言中有辨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属于同一单位的各音素是该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具有区别意 义的作用,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 音位变体分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种。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互补分布和语音相似是归纳音位的 重要标准 从音素角度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音素以外的角度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音位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以一定的方式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从而形成音位系统。音位系统的内容包括:一种语言的全部音质音位和 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常见变体及其出现条件:音位的对立关系:音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 第六节语音的发展变化

语言的接触促使语言产生变异,其中语音、词语和规则的借用为语言的借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成为统一社会的共 同语的现象为语言的兼用;在语言交际中,语音、词汇属于一种语言,语法基本上属于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为语言 的混合;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语的现象为语言的融合;人工语言是为特定交际目的而设计 出来的超地域、超社会的语言,以世界语为代表。 第五节 文字产生后语言的发展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产生促使口语和书面语的分化,它使书面语趋于严密,并能和口语一道传之久远。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语言规划是从宏观上对语言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理论指导和规范措施,语言政策是确保规划实施的法令、法规。 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共同语,确保文字规范和翻译科技术语。 语言规范是从理论上界定语言现象、推广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纠正不合规律的;语言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语 言规范化。 第四章 语音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音学问题,从语音的特征、分类、音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发,使学生掌握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掌握语言调查的方法。 第一节 语音概说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学是研究语音成分、结构及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的科学。 在语音的生理、物理和社会特征中,社会特征是本质特征。 语音单位有音素、音位和音节。 国际音标的特点及标音方法。 第二节 语音的分类 元音是发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鼻腔不受阻碍的音素;辅音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鼻腔受到阻碍的音素。 元音可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及唇形的圆展进行再分类;辅音可根据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再分类。 第三节 语音的组合 音节是听觉上能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音节的划分依据是肌肉紧张度说。 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并列组合叫复元音;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并列组合叫复辅音。 第四节 韵律特征 声调是贯穿于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声调有辨义、构形和分界功能。调值和调类是声调的两个要素。 相连音节中发音突出的现象叫重音,发音较弱的现象叫轻声。 在有的语言和方言中,音的长短也有辨义作用。 整句话或一个语流片断的抑扬顿挫现象叫语调,包括句调、停顿和逻辑重音等。 第五节 音位 音位是一种语言中有辨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属于同一单位的各音素是该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具有区别意 义的作用,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 音位变体分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种。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互补分布和语音相似是归纳音位的 重要标准。 从音素角度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音素以外的角度归纳出来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音位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以一定的方式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从而形成音位系统。音位系统的内容包括:一种语言的全部音质音位和 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常见变体及其出现条件;音位的对立关系;音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 第六节 语音的发展变化

语流音变是指语流中的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发音变化。它 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换位等内容。 历时音变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发生的有规律的音变现象。它包括: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转化、分化与合并 等内容 第七节语音调查 语音调査是指利用记音符号把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整理,使人们对该语言的语音具有感 性和理性的认识 珸音调査的意义是描写语音系统,了解语音的内部差异:发现语音的演变规律,发展语音理论:抢救濒于消亡的 语言 进行语音调査需要做好调查类型、调查方式、记音和调查大纲等准备工作, 第五章语义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言的意义问题,包括语义橛说、词义、义素及其分析、语义关系、语境和语义的发展等内容。使学生 掌握语义方面的相关基础理论,并熟练使用义素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语义概 语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在语素义、词义、词组义、句义、句群义、段落义、篇章义等各级语义单位 中,句义是最重要的。 第二节词义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的特点,它由理性义和色彩义组成 第三节义素 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后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 义素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对比的方法 第四节语义关系 语义场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处于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一群词的聚合 同义和反义。单义和多义 珸义组合是将语义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按一定条件进行搭配,它具有潜藏性特征。词语搭配既受制于语法规则,也 受制于语义规则,词语搭配首先要在义项上能够表示现实内容,义项之间也存在选择与限制的关系 句义结构及其分析。话语结构及其分析 第五节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语境具有制约、补衬、解释和判定语义的作用。语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会出现反义、转义、言外之意等变化形式 第六节语义的发展变化 语义的发展变化有社会的、心理的和语言自身的三方面原 语义发展变化的结果有深化、扩大、缩小、转移等。 语义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增加新义,也可能消失旧义 第六章词汇 [教学目的] 主要讲述词汇学问题,阐述词汇的性质、构成、分类及发展变化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词汇及词汇学的相关内容, 熟练掌握词汇的分类及分类标准,认识词汇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语流音变是指语流中的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发音变化。它 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换位等内容。 历时音变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发生的有规律的音变现象。它包括: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转化、分化与合并 等内容。 第七节 语音调查 语音调查是指利用记音符号把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整理,使人们对该语言的语音具有感 性和理性的认识。 语音调查的意义是描写语音系统,了解语音的内部差异;发现语音的演变规律,发展语音理论;抢救濒于消亡的 语言。 进行语音调查需要做好调查类型、调查方式、记音和调查大纲等准备工作。 第五章 语义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语言的意义问题,包括语义概说、词义、义素及其分析、语义关系、语境和语义的发展等内容。使学生 掌握语义方面的相关基础理论,并熟练使用义素分析的方法。 第一节 语义概说 语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信息内容。在语素义、词义、词组义、句义、句群义、段落义、篇章义等各级语义单位 中,句义是最重要的。 第二节 词义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的特点,它由理性义和色彩义组成。 第三节 义素 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后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 义素分析的方法一般采用对比的方法。 第四节 语义关系 语义场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处于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一群词的聚合。 同义和反义。单义和多义。 语义组合是将语义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按一定条件进行搭配,它具有潜藏性特征。词语搭配既受制于语法规则,也 受制于语义规则,词语搭配首先要在义项上能够表示现实内容,义项之间也存在选择与限制的关系。 句义结构及其分析。话语结构及其分析。 第五节 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语境具有制约、补衬、解释和判定语义的作用。语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会出现反义、转义、言外之意等变化形式。 第六节 语义的发展变化 语义的发展变化有社会的、心理的和语言自身的三方面原因。 语义发展变化的结果有深化、扩大、缩小、转移等。 语义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增加新义,也可能消失旧义。 第六章 词汇 [教学目的] 主要讲述词汇学问题,阐述词汇的性质、构成、分类及发展变化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词汇及词汇学的相关内容, 熟练掌握词汇的分类及分类标准,认识词汇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第一节词汇概说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词及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具有音义结合特征和变化特征。 以词汇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词汇学。可根据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进行再分类 第二节词汇的构成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比词小的单位是语素,区分词和语素主要看能否独立运用和能否 单独回答问题;比词大的单位是词组,区分词和词组一般用“扩展法” 固定词组是特殊的词汇单位,它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的特点。作用相当于词 第三节词汇的分类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全体基本词的总汇。它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能产性的特点。一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弱 发展变化速度快、构词能力不强等特点。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词汇还可以分为新词和旧词、文言词和历史词、外来词和方言词、通用词和专业词等类别 第四节词汇的发展变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有社会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 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产生的途径有:造词、借词、旧词新用、词义分化等。 第七章语法 [教学目的] 要讲述语法及语法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语法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和语法意 义的主要范畴,基本掌握语法单位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初步具有观察、辨识和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 第一节语法概说 语法是语言中词、词组和句子的结枃规则。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内容。词法指词的枃成和变化规则,句法指 组词成句的规则。 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特点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律的科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再分类。语法体系是语法事实和规律的系统性。也指语法 研究中建立起来的体系 第二节语法的内容和形式 语法意义是语法成分的内容。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 把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别叫语法范畴,包括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级等内容 语法手段是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的类型,可分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两大类,综合性手段包括附 加、内部屈折、重叠、异根、重音移位、辅助词等,分析性手段包括词序和虚词等。 语言的结构分类可以从词法的角度分析,有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四类,也可以从句法角度分析, 有综合语和分析语两类 第三节词法 构词法和构形法是词法中的常用手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是构词的材料 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型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有形态和功能两个标准。 第四节句法 句法中有词组和句子两级语言单位 句法结构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和联合五种基本类型 语序、虚词、形态、语调等是句法中常用的手段 句法分析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两种 第五节句式转换 句式转换是把一个个孤立的句型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语法结构中对立统一关系的一种手段

第一节 词汇概说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词及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具有音义结合特征和变化特征。 以词汇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词汇学。可根据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进行再分类。 第二节 词汇的构成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比词小的单位是语素,区分词和语素主要看能否独立运用和能否 单独回答问题;比词大的单位是词组,区分词和词组一般用“扩展法”。 固定词组是特殊的词汇单位,它具有结构上的凝固性和意义上的整体性的特点。作用相当于词。 第三节 词汇的分类 基本词汇是语言中全体基本词的总汇。它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能产性的特点。一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弱、 发展变化速度快、构词能力不强等特点。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词汇还可以分为新词和旧词、文言词和历史词、外来词和方言词、通用词和专业词等类别。 第四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有社会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 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产生的途径有:造词、借词、旧词新用、词义分化等。 第七章 语法 [教学目的] 主要讲述语法及语法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语法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和语法意 义的主要范畴,基本掌握语法单位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初步具有观察、辨识和分析语法现象的能力。 第一节 语法概说 语法是语言中词、词组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内容。词法指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句法指 组词成句的规则。 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特点。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律的科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再分类。语法体系是语法事实和规律的系统性。也指语法 研究中建立起来的体系。 第二节 语法的内容和形式 语法意义是语法成分的内容。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 把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意义概括而成的类别叫语法范畴,包括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级等内容。 语法手段是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的类型,可分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两大类,综合性手段包括附 加、内部屈折、重叠、异根、重音移位、辅助词等,分析性手段包括词序和虚词等。 语言的结构分类可以从词法的角度分析,有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多式综合语四类,也可以从句法角度分析, 有综合语和分析语两类。 第三节 词法 构词法和构形法是词法中的常用手段。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是构词的材料。 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型。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有形态和功能两个标准。 第四节 句法 句法中有词组和句子两级语言单位。 句法结构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和联合五种基本类型。 语序、虚词、形态、语调等是句法中常用的手段。 句法分析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两种。 第五节 句式转换 句式转换是把一个个孤立的句型有机地联系起来,揭示语法结构中对立统一关系的一种手段

句式转换有移位、添加、删除、复写和替换等五个方法 句式转换的内容包括同义转换和多义转换 第六节语法发展的类化和异化 语法发展的类化是指语法成分中不统一趋向统一,形成表现一致的语法类别 语法发展的异化是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某一语法形式在其他形式的影响下发生形式上的分化 语法发展有三种现象:一些语法意义的消失:新的语法意义的产生:语法结枃的变化。 语法发展的特点是:1.语法发展的各种变化都是缓慢的。2.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日趋精密、完善的。3.语法的 发展和语音、词汇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第八章语用 [教学目的] 主要讲述语用和语用学的相关问题。对语用、语用学及当前公认的语用学的内容进行阐发。使学生对语言学的新 发展和语言学的前沿问题有相应的了解和掌握。并能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语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语用概说 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语用学是研 究语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起源于20世纪,分为形式、描写和应用语用学等三种类型 第二节指示和指示语 指示所反映的是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用以反映话语和语境之间关系所表示的信息的词语是指示语。指示语可 分为人称、时间、空间、语篇和社交等类型 第三节语用行为 语用行为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语用行为可分为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三种类型 种言外语用行为通过另一种言外行为的表达方式间接实现的语用行为叫间接语用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 性和非规约性两种类型 第四节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指的是谈话中不直接表达自己意思的言语行为。它具有可撤销性、不可分离性、不确定性、可推导性和 非规约性等特点。 语用含义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具体的话语意味着什么,一个词语可能同时具有几个可能的意义,有助于组成广 义的同义结构群、丰富词语的释义。语用具有合作的原则和礼貌的原则 第五节语用前提 语用前提指的是推导语用含义的一种已知信息。它具有合适性、共知性和可撤销性的特点 分析语用前提可以从逻辑一语义角度和语用角度进行。 对话中可以标明语用前提的词语习惯上称为触发语。触发语主要有动词、限定性和描写性词语、短语或分句 第六节会话结构 会话结构指的是会话的构成形式。会话结构通常由会话建立、持续、结束三部分组成。 信息结构指在构成对话时、话语成分之间表现出的不同的交际值。可分为新知和旧知、共知和单知两种类型 信息结构的分析。 第九章应用语言学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认识语言学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语言学的边缘学科 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 应用语用学是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各种不同应用的总称

句式转换有移位、添加、删除、复写和替换等五个方法。 句式转换的内容包括同义转换和多义转换。 第六节 语法发展的类化和异化 语法发展的类化是指语法成分中不统一趋向统一,形成表现一致的语法类别。 语法发展的异化是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某一语法形式在其他形式的影响下发生形式上的分化。 语法发展有三种现象:一些语法意义的消失;新的语法意义的产生;语法结构的变化。 语法发展的特点是:1.语法发展的各种变化都是缓慢的。2.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日趋精密、完善的。3.语法的 发展和语音、词汇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第八章 语用 [教学目的] 主要讲述语用和语用学的相关问题。对语用、语用学及当前公认的语用学的内容进行阐发。使学生对语言学 的新 发展和语言学的前沿问题有相应的了解和掌握。并能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解决语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 语用概说 语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语用学是研 究语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起源于 20 世纪,分为形式、描写和应用语用学等三种类型。 第二节 指示和指示语 指示所反映的是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用以反映话语和语境之间关系所表示的信息的词语是指示语。指示语可 分为人称、时间、空间、语篇和社交等类型。 第三节 语用行为 语用行为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语用行为可分为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三种类型。 一种言外语用行为通过另一种言外行为的表达方式间接实现的语用行为叫间接语用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 性和非规约性两种类型。 第四节 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指的是谈话中不直接表达自己意思的言语行为。它具有可撤销性、不可分离性、不确定性、可推导性和 非规约性等特点。 语用含义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具体的话语意味着什么,一个词语可能同时具有几个可能的意义,有助于组成广 义的同义结构群、丰富词语的释义。语用具有合作的原则和礼貌的原则。 第五节 语用前提 语用前提指的是推导语用含义的一种已知信息。它具有合适性、共知性和可撤销性的特点。 分析语用前提可以从逻辑—语义角度和语用角度进行。 对话中可以标明语用前提的词语习惯上称为触发语。触发语主要有动词、限定性和描写性词语、短语或分句。 第六节 会话结构 会话结构指的是会话的构成形式。会话结构通常由会话建立、持续、结束三部分组成。 信息结构指在构成对话时、话语成分之间表现出的不同的交际值。可分为新知和旧知、共知和单知两种类型。 信息结构的分析。 第九章 应用语言学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认识语言学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语言学的边缘学科, 掌握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 应用语用学是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各种不同应用的总称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 学的研究成果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解决有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应用问题 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也属于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及基本理论,语言认知理论、中介语理论、迁移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三节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中兼用母语和某一外语 双语教学的源起、适应的学科环境及其要求 双语教学的探讨及其争议 第四节母语教学的研究 儿童语言获得能力及过程的研究和探索 文教学法: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争论: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议: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 的地位的探索 语感教学 第十章文字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文字的性质、作用、起源、发展及借用、改革等问题,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文字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第三节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文字弥补了语言受制于时空的不足,给语言带来了新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是学习语言的有利工具, 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文字依附于语言,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 第三节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文字起源于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是在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文字发展的原因是为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说它向体系完善化、构形符号化、笔划简 便化和体制表音化方向发展 文字的类型可以用不同标准去分,比较通行的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种类型。 第三节文字的借用和改革 文字的借用指的是借用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文字的改革有两种:一是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增减数量、改变写法以及改变书写顺序等:二是体系更换 第三部分评价方式 、考核方法 生学习状况的考核由平时作业、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三个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主要内容,重在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期中考査以学科前沿和热点课题为主要内容,也可以主讲教师在研课题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撰写学科论文,文 中至少列出5篇参考文献,并有3处引文,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风、文风 期末考试要涵盖课程的所有内容,主要题型包括论述、分析、简答、填空、选择、判断等 填空题。一题一空或一题多空。主要考査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情况。答案应该明确、肯定不允许含糊其词,摸棱 选择题。一般为单项选择。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情况,要求学生对知识要准确理解,并能融会贯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 学的研究成果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解决有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应用问题。 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也属于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及基本理论,语言认知理论、中介语理论、迁移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三节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中兼用母语和某一外语。 双语教学的源起、适应的学科环境及其要求。 双语教学的探讨及其争议。 第四节 母语教学的研究 儿童语言获得能力及过程的研究和探索。 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争论;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议;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 的地位的探索。 语感教学。 第十章 文字 [教学目的] 主要讲解文字的性质、作用、起源、发展及借用、改革等问题,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文字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第三节 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文字弥补了语言受制于时空的不足,给语言带来了新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是学习语言的有利工具, 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文字依附于语言,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文字起源于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是在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文字发展的原因是为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说它向体系完善化、构形符号化、笔划简 便化和体制表音化方向发展。 文字的类型可以用不同标准去分,比较通行的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种类型。 第三节 文字的借用和改革 文字的借用指的是借用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文字的改革有两种:一是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增减数量、改变写法以及改变书写顺序等;二是体系更换。 第三部分 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法 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核由平时作业、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三个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主要内容,重在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期中考查以学科前沿和热点课题为主要内容,也可以主讲教师在研课题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撰写学科论文,文 中至少列出 5 篇参考文献,并有 3 处引文,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风、文风。 期末考试要涵盖课程的所有内容,主要题型包括论述、分析、简答、填空、选择、判断等。 填空题。一题一空或一题多空。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情况。答案应该明确、肯定不允许含糊其词,摸棱 两可。 选择题。一般为单项选择。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情况,要求学生对知识要准确理解,并能融会贯

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情况,大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要求学生对知识要准确理解, 并能融会贯通 概念题。这是用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识记情况的题型,属于“死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回答,尤其是关键词不 能更改或遗漏 分析题。主要考査学生语言学方法分析具体语言材料的能力,也就是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理论思辨能力, 而且具有实际动手能力。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论述题。综合考査学生的各种能力,既有识记、理解、归纳能力,也有语言的组织与表述能力。要求学生紧扣论 题,论述全面而深入,表达清晰而有条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占30%,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占70% 二、命题要求 1.考核命题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基础知识包括课程的所有知识,特别是语音、语义、词汇 法、语用以及语言的本质、起源和发展等。实践能力主要指运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给出的语言材料和 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2.试题覆盖面要广。每套试卷覆盖100%的章,85%的节。课程内容在考核中各部分比例大致如下:引言占 5%:语言的本质占10%: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占10%;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共占70%:文字占5% 应用语言学占10%。 3.考核的能力层次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相应程度的认知,一般以填空、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考核: ●“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能够清楚掌握,能对类似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解释,一般以选择、判断和简 答的形式进行考核 ●“应用”层次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清晰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种。一般以分析 论述的形式进行考核 能力层次在考核中各部分比例大致如下:识记占10%:理解占20%:应用占70% 4.考核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在考核中的比例以2:3:3:2为宜 5.教材内与教材外兼顾,要求学生能用教材的理论和知识解释教材外的语言现象。 第四部分主要阅读书目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 [美国]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 [美国]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国]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法国]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 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王德春语言学橛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 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许嘉璐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通。 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情况,大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要求学生对知识要准确理解, 并能融会贯通。 概念题。这是用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识记情况的题型,属于“死题”要求学生能准确回答,尤其是关键词不 能更改或遗漏。 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学方法分析具体语言材料的能力,也就是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理论思辨能力, 而且具有实际动手能力。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论述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既有识记、理解、归纳能力,也有语言的组织与表述能力。要求学生紧扣论 题,论述全面而深入,表达清晰而有条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占 30%,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占 70%。 二、命题要求 1.考核命题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基础知识包括课程的所有知识,特别是语音、语义、词汇、 语法、语用以及语言的本质、起源和发展等。实践能力主要指运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对给出的语言材料和 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2.试题覆盖面要广。每套试卷覆盖 100%的章,85%的节。课程内容在考核中各部分比例大致如下:引言占 5%;语言的本质占 10%;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占 10%;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共占 70%;文字占 5%; 应用语言学占 10%。 3.考核的能力层次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识记”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相应程度的认知,一般以填空、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考核; ●“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能够清楚掌握,能对类似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解释,一般以选择、判断和简 答的形式进行考核; ●“应用”层次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清晰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种。一般以分析、 论述的形式进行考核。 能力层次在考核中各部分比例大致如下:识记占 10%;理解占 20%;应用占 70%。 4.考核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层次,在考核中的比例以 2:3:3:2 为宜。 5. 教材内与教材外兼顾,要求学生能用教材的理论和知识解释教材外的语言现象。 第四部分 主要阅读书目 [瑞士]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 1980 [美国]布龙菲尔德 语言论 商务印书馆 1985 [美国]霍凯特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美国]乔姆斯基 句法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法国]格雷马斯 结构语义学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高名凯 石安石 语言学概论 中华书局 1963 叶蜚声 徐通锵主编 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徐通锵 基础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吴为章 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赵元任 语言问题 商务印书馆 1980 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冯志伟 现代语言学流派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 胡明扬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许嘉璐 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刘坚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纲要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夏中华语言与语言应用问题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79 张玉金夏中华汉字学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郭熙著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夏中华交际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戚雨春等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王力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刘 坚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于根元 应用语言学纲要 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9 夏中华 语言与语言应用问题研究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9 林焘 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贾彦德 汉语语义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商务印书馆 1979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1979 张玉金 夏中华 汉字学概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郭熙著 中国社会语言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邢福义 文化语言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夏中华 交际语言学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0 戚雨春等 语言学百科词典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王力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