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2013.01 (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答题纸共4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驰骋 矫蹂造作 迸(beng) 发 谙(yin)习 B.羁拌 刚愎自用 哺(p) 育 稗(bai)史 C.狭隘 忧心忡忡 粗糙 鞭笞( D.商贾 相形见拙 瞠(chen) 裨(bi)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方可卫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 命运休戚相关,始终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 B.《中国好声音》作为2012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人气节节攀升。优秀学员纷纷 走上商业舞台,小魔女吴莫愁更是炙手可热 C.面对中日两国历史,日本理应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从不屈服的坚强意志有 深刻认识,理应知晓礼尚往来的多重含义 D.“限塑令”实施4年有余,但以“限塑”来减少白色污染的作用微乎其微。 之前已“死掉”的超薄塑料袋厂家又卷土重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 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 的平台,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3年1月1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 制险自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D.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 支持青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巴尔扎克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 间喜剧》;其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一面镜子
北京市丰台区 2013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3.01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本试卷共 8 页。答题纸共 4 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驰骋 矫蹂造作 迸(bèng) 发 谙(yīn)习 B.羁拌 刚愎自用 哺(pǔ) 育 稗(bài)史 C.狭隘 忧心忡忡 粗糙 (cāo) 鞭笞 (chī) D.商贾 相形见拙 瞠(chēn) 目 裨(bì )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方可卫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 命运休戚相关,始终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 B.《中国好声音》作为 2012 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人气节节攀升。优秀学员纷纷 走上商业舞台,小魔女吴莫愁更是炙手可热。 C.面对中日两国历史,日本理应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从不屈服的坚强意志有 深刻认识,理应知晓礼尚往来的多重含义。 D.“限塑令”实施 4 年有余,但以“限塑”来减少白色污染的作用微乎其微。 之前已“死掉”的超薄塑料袋厂家又卷土重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 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 的平台,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3 年 1 月 1 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 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 制险自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D.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 支持青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 间喜剧》;其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一面镜子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 等;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C.钱钟书的代表作《边城》塑造了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为主角的群体形象,表 现了“抗战”环境下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空虚彷徨。 D.郭沫若,中国新诗奠基人;其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 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代诗风”。 5.根据下面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写,要有动力,那是情意。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前要情动于 中 至于像“感时花溅泪”,“惟有长江 水,无语东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类的情动于中,至少 我看,是读过书本之后才有,或才生长、凝结并变为鲜明的。这样说,熟读诗词, 我们的所学,就不只是表达情意的方法,而且是培养情意的路径。 1但又不尽然。这要看动的是什么情,怎样动 2如果竟是这样,当然可以归入本能一类 3动情,也许是纯本能的吧 4见美食想吃,求之不得,馋涎欲滴,是情动于中,甚至扩张为行,像是不学而 能 B.423 D.3142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题 1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 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煕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 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 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2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 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 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 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 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 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 势 3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遺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 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 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 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 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 等;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C.钱钟书的代表作《边城》塑造了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为主角的群体形象,表 现了“抗战”环境下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空虚彷徨。 D.郭沫若,中国新诗奠基人;其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 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代诗风”。 5.根据下面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写,要有动力,那是情意。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前要情动于 中。 至于像“感时花溅泪”,“惟有长江 水,无语东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类的情动于中,至少 我看,是读过书本之后才有,或才生长、凝结并变为鲜明的。这样说,熟读诗词, 我们的所学,就不只是表达情意的方法,而且是培养情意的路径。 1 但又不尽然。这要看动的是什么情,怎样动 2 如果竟是这样,当然可以归入本能一类 3 动情,也许是纯本能的吧 4 见美食想吃,求之不得,馋涎欲滴,是情动于中,甚至扩张为行,像是不学而 能 A.4 3 1 2 B.4 2 3 1 C.3 4 2 1 D.3 1 4 2 二、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1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 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 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 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2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 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 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 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 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 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 势。 3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 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 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 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 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4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5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 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 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6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 辟:杀害 B.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 裁:通“才”,仅仅 C.吴人大佃皖城 佃:耕作,引申 “屯田 D.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 绥:安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监淮北诸军事 并破诸别屯 B.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 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C.崇重旧臣,乃加浑兵 持兵乃吏属绛衣 D.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咸熙中(浑)为越骑校尉 B.数陈损益,(意见)多见纳用。 C.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于)横江 D.皆令(军士)皂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 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 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 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 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叶子肃诗序》(徐渭)后,按要求完成1011题。(8分) 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 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
4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5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 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 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6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 辟:杀害 B. 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 裁:通“才”,仅仅 C. 吴人大佃皖城 佃:耕作,引申 “屯田” D.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 绥:安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监淮北诸军事 并破诸别屯 B. 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 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C. 崇重旧臣,乃加浑兵 持兵乃吏属绛衣 D. 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咸熙中(浑)为越骑校尉 B.数陈损益, (意见) 多见纳用。 C.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于)横江 D.皆令(军士)皂服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 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 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 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 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第二部分(123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叶子肃诗序》(徐渭)后,按要求完成 10—11 题。(8 分) 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 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不出于己之所
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 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 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故语无拘; 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其情好髙而耻下,故语虽俭而实丰。盖所谓 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 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注释: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叶子肃,徐渭的朋友。,衡, 标准、尺度。∫散以博:散,自由,不受格律约束;博,广博开阔。 10.上面文言文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文写作观念?请简要概括(3分) 11.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或翻译(5分) 1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3分) 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 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翻译: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1少无适俗韵, 去三十年 渊明《归园田居》)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卷起千堆 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⑤“肉食者谋之, ?”刿曰:“肉食者鄙 (《左 传·曹刿论战》
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 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若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 ƒ,故语无拘; 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俭而实丰。盖所谓 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 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注释: 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叶子肃,徐渭的朋友。‚衡, 标准、尺度。ƒ 散以博:散,自由,不受格律约束;博,广博开阔。 10.上面文言文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诗文写作观念?请简要概括(3 分) 11.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或翻译(5 分) 1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3 分) 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 其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翻译: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8 分) 1 少无适俗韵,_________。_________,一去三十年。 (陶 渊明《归园田居》)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③____ 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 雪。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④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 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⑤“肉食者谋之,________?”刿曰:“肉食者鄙,_________。” (《左 传•曹刿论战》)
⑥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 汉江临泛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释】1汉江:即汉水,在武汉流入长江。②楚塞:楚地疆界。三湘, 漓湘、蒸湘、潇湘的总称。③荆门:山名,在今湖北荆门南。九派:九条支流, 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④山翁:指山简,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勾勒出汉水雄浑开阔景象,奔涌的三湘水在苍茫楚地上滔滔汇入长江九派 水 B.颔联写汉水好像要奔流到天地之外,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 若无 C.尾联说诗人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意,想与曾在此地为官的晋人山简共谋一醉,借 酒消愁。 D.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格调高远、意境壮美的水墨山水画,乐观喜悦之情融 于景中。 ②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中哪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你结合诗境说一 说。(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①人因礼乐而成人,社会则因礼乐而联结繁荣。无礼乐,则无秩序,也就无文明。 ②人需借助外物而生存,如衣、食、住、行。欲望若没有节制,人必将成为外物 的奴隶。若此种行为模式普遍化,则人间将进入弱肉强食的丛林状态,人人处于 恐惧、焦虑、不安中,既无秩序,也无幸福,更无文明可言。社会欲进入和维持 文明状态,就必须以规则节制各人物欲,协调人际关系。这样的规则,古人称为 “礼乐”。礼乐之大用,就在于稳定个体生命与人类共同体的命运。 ③然则,何为礼?何为乐? ④古代之礼无所不包,无往不在,大体可分两类:经礼、仪礼。用现代话来说 前者为规范特定关系中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则体系;后者则是日常性的,是 内容极为繁富的礼仪、礼俗。然而,不管何种礼,其基本功能都是“别”,即确
⑥ 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8 分) 汉 江 临 泛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释】1 汉江:即汉水,在武汉流入长江。②楚塞:楚地疆界。三湘, 漓湘、蒸湘、潇湘的总称。 ③荆门:山名,在今湖北荆门南。九派:九条支流, 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④山翁:指山简,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勾勒出汉水雄浑开阔景象,奔涌的三湘水在苍茫楚地上滔滔汇入长江九派 水中。 B.颔联写汉水好像要奔流到天地之外,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 若无。 C.尾联说诗人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意,想与曾在此地为官的晋人山简共谋一醉,借 酒消愁。 D.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格调高远、意境壮美的水墨山水画,乐观喜悦之情融 于景中。 ②颈联“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中哪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你结合诗境说一 说。(5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 ①人因礼乐而成人,社会则因礼乐而联结繁荣。无礼乐,则无秩序,也就无文明。 ②人需借助外物而生存,如衣、食、住、行。欲望若没有节制,人必将成为外物 的奴隶。若此种行为模式普遍化,则人间将进入弱肉强食的丛林状态,人人处于 恐惧、焦虑、不安中,既无秩序,也无幸福,更无文明可言。社会欲进入和维持 文明状态,就必须以规则节制各人物欲,协调人际关系。这样的规则,古人称为 “礼乐”。礼乐之大用,就在于稳定个体生命与人类共同体的命运。 ③然则,何为礼?何为乐? ④古代之礼无所不包,无往不在,大体可分两类:经礼、仪礼。用现代话来说, 前者为规范特定关系中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规则体系;后者则是日常性的,是 内容极为繁富的礼仪、礼俗。然而,不管何种礼,其基本功能都是“别”,即确
定公、私生活不同场合中各人的角色、地位、义务及权利,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行 为模式。礼的目的是“定分止争”:若每个人都明晓自己的本分,尽上自己的本 分,即可不争而和。《论语·学而篇》曰“礼之用,和为贵”,说明礼分别人际 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处在不同地位、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相互协调,以最低合作成 本,享最高合作收益。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礼胜则离”,若只有礼之分别,则 人必倾向于疏离生分,斤斤计较,逐渐丧失斯密所说的“通情能力”,蜕化为“理 性经济人”。如此,则人人相互防范,导致合作成本不断上升,以至于社会共同 体无法维持而瓦解,此所谓“离”。故“礼”之外还需“乐”。乐主同,主亲, 诉诸人之情感,拉近人际距离。如此,人才能产生和保持合作的情感意向。故礼 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乐记》云:“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⑤由此看来,礼乐就是塑造和维系人际间合宜关系的规则、纽带,礼乐就是健全 优美的生活形式。人总在生活,但有时蝇营狗苟,没有尊严可言;有时则相互伤 害,人人焦虑不安。礼乐则“本乎天道,依乎人心”,人人精心维护,而形成优 雅高贵、美好和谐的生活方式 ⑥孔子曰:“富而好礼。”然而,现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却常常缺少礼乐。在全 球化时代,部分国人之无礼,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现象。而缺礼少乐,就难以 享有优美、得体、宁静的生活,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故在当代中国,礼乐重 建乃是大势所趋。完成礼乐重建,社会秩序才可能稳定,中华文明才可言复兴, 中国人也才有资本赢得世人尊敬 取材于《重新思考礼乐社会》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古代的“礼”即相当于现代的法律规则体系,其目的是“定分止争”,维持 良好的社会秩序。 B.“礼之用,和为贵”,这里说明,“礼”分别人际的目的正是为了协调人际 关系,降低合作成本 C.“礼”之功能在于明确人际界限,“乐”的功用则是拉近人际距离,二者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 D.个体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都离不开礼乐。因为礼乐是保障秩 序、文明的前提 15.你认为下列重建“礼乐”文明的措施不适宜的一项是( )(3分) A.建立国家荣誉制度,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树立道德楷模。 B.将“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设定为公共假日,弘扬传统文化 C.重兴“汉服”、“唐装”,恢复祭孔、拜孟之仪,恢复古代成人礼 D.设计好人生成长各个阶段仪式,并制作各类人员正式场合的礼服 16.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为什么要重建“礼乐”。(5分) 五、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佛鼓
定公、私生活不同场合中各人的角色、地位、义务及权利,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行 为模式。礼的目的是“定分止争”:若每个人都明晓自己的本分,尽上自己的本 分,即可不争而和。《论语·学而篇》曰“礼之用,和为贵”,说明礼分别人际 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处在不同地位、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相互协调,以最低合作成 本,享最高合作收益。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礼胜则离”,若只有礼之分别,则 人必倾向于疏离生分,斤斤计较,逐渐丧失斯密所说的“通情能力”,蜕化为“理 性经济人”。如此,则人人相互防范,导致合作成本不断上升,以至于社会共同 体无法维持而瓦解,此所谓“离”。故“礼”之外还需“乐”。乐主同,主亲, 诉诸人之情感,拉近人际距离。如此,人才能产生和保持合作的情感意向。故礼、 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乐记》云:“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⑤由此看来,礼乐就是塑造和维系人际间合宜关系的规则、纽带,礼乐就是健全 优美的生活形式。人总在生活,但有时蝇营狗苟,没有尊严可言;有时则相互伤 害,人人焦虑不安。礼乐则“本乎天道,依乎人心”,人人精心维护,而形成优 雅高贵、美好和谐的生活方式。 ⑥孔子曰:“富而好礼。”然而,现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却常常缺少礼乐。在全 球化时代,部分国人之无礼,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现象。而缺礼少乐,就难以 享有优美、得体、宁静的生活,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故在当代中国,礼乐重 建乃是大势所趋。完成礼乐重建,社会秩序才可能稳定,中华文明才可言复兴, 中国人也才有资本赢得世人尊敬。 ——取材于《重新思考礼乐社会》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的“礼”即相当于现代的法律规则体系,其目的是“定分止争”,维持 良好的社会秩序。 B.“礼之用,和为贵”,这里说明,“礼”分别人际的目的正是为了协调人际 关系,降低合作成本。 C.“礼”之功能在于明确人际界限,“乐”的功用则是拉近人际距离,二者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 D.个体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都离不开礼乐。因为礼乐是保障秩 序、文明的前提。 15.你认为下列重建“礼乐”文明的措施不适宜的一项是( )(3 分) A.建立国家荣誉制度,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树立道德楷模。 B.将“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设定为公共假日,弘扬传统文化。 C.重兴“汉服”、“唐装”,恢复祭孔、拜孟之仪,恢复古代成人礼。 D.设计好人生成长各个阶段仪式,并制作各类人员正式场合的礼服。 16.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为什么要重建“礼乐”。(5 分) 五、本大题共 4 道小题,共 2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0 题。 佛 鼓
林清玄 1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 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 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 道了 2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 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3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的 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濛的清晨 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 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 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4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 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ˉ 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 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 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5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 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 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6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 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7然后钟声响了。 8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 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 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 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9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 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10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 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 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 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 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11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 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 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 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 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12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 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 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 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 真入不二法门
林清玄 1 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 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 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 道了。 2 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 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3 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的 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濛的清晨 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 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 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4 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 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 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 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 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5 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 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 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6 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 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7 然后钟声响了。 8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 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 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 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9 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 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10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 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 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 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 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11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 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 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 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 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12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 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 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 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 真入不二法门
13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 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 响雷的境界了 14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 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 涌而来。 15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第④段描写菩提树,并非只是一般的写景,它象征一种静默而坚强的精神, 历经寒冬,守候春天,在沉默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B.本文描写女尼击鼓时,以她那“小小的身影”“细致的手掌”与佛鼓形成“不 成比例”的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了作者此时心灵的震撼。 C.作者在文中多次出色地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比如用鸟低哑的叫声来衬托了 出家人的身心清净,用极轻的醒板声衬托清晨的宁静。 D.作者虽然细致记述了听佛鼓的过程,赞美了佛鼓的丰富意蕴,但都是为了突出 晨钟给自己留下的更深刻的印象和拂之不去的影响 E.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晨景,听醒板,听钟声,听佛鼓,每次内容的转 换都衔接自然,文章最后以燕子细语作结,意味深长。 18.结合具体文意,说说你对下列两句中加点的“雄辩”和“感觉”的理解。(6 分) ①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②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 19.本文题目为《佛鼓》,作者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肃穆”的晨景图。请 谈谈这样写的用意。(6分) 20.本文第13段画线的“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一句,写 的是怎样一种 境界?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 字,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近日,某大学一名被导师称为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了教师。 导师对此深表困惑和惋惜,而当事学生则表示:已对科研厌倦,对中学教学产生 兴趣
13 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 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 响雷的境界了。 14 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 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 涌而来。 15 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第④段描写菩提树,并非只是一般的写景,它象征一种静默而坚强的精神, 历经寒冬,守候春天,在沉默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B.本文描写女尼击鼓时,以她那“小小的身影”“细致的手掌”与佛鼓形成“不 成比例”的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了作者此时心灵的震撼。 C.作者在文中多次出色地运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比如用鸟低哑的叫声来衬托了 出家人的身心清净,用极轻的醒板声衬托清晨的宁静。 D.作者虽然细致记述了听佛鼓的过程,赞美了佛鼓的丰富意蕴,但都是为了突出 晨钟给自己留下的更深刻的印象和拂之不去的影响。 E.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晨景,听醒板,听钟声,听佛鼓,每次内容的转 换都衔接自然,文章最后以燕子细语作结,意味深长。 18.结合具体文意,说说你对下列两句中加点的“雄辩”和“感觉”的理解。(6 分) ①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 ②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 19.本文题目为《佛鼓》,作者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静谧肃穆”的晨景图。请 谈谈这样写的用意。(6 分) 20.本文第 13 段画线的“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一句,写 的是怎样一种 境界?请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自己获得的启示。(不少于 200 字,12 分)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近日,某大学一名被导师称为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了教师。 导师对此深表困惑和惋惜,而当事学生则表示:已对科研厌倦,对中学教学产生 兴趣
博士“逃离”科研,一时成为网上热门话题,各方观点不 有的人认为,让优秀博士去教中学,是人才浪费,是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有的人批评现在年轻人过于讲究实惠,没有更高远的学术追求 有的人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有了自己主动选择职业的权利 还有的人认为 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在这一话题范围内,自定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矫蹂(揉)造作;谙(an)习。B.羁拌(绊);哺(b)育。D.相 形见拙(绌);瞠( cheng)目】 2.B(A.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B.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权势 盛。C.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现在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 样。D.卷土重来: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3.A(B.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是世界 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 C.“近1%左右”逻辑不通,应删掉“近”或 “左右”:D.成分残缺,“形成”缺宾语,应在“支持青年干事业”后加上“的 风尚”之类的名词) 4.C(《边城》应为《围城》) 5.D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辟:征召) 7.A(A.诸:两个均表多数,众多,各。B.而:前一个表事理承接 因而;后一个表并列,并且。C.乃:前一个表顺接,于是,就;后一个表肯 定,就是。D.以:前一个是介词,因:后一个是动词,认为) 8.D (联系上文语境可知,补出的内容应为“吏属”。) 9.D (王浑并没有“认为皇上……非常不妥”,文章此处主要表现王浑为 人低调) 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博士“逃离”科研,一时成为网上热门话题,各方观点不一。 有的人认为,让优秀博士去教中学,是人才浪费,是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有的人批评现在年轻人过于讲究实惠,没有更高远的学术追求; 有的人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年轻人有了自己主动选择职业的权利; 还有的人认为…… 这件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在这一话题范围内,自定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2~2013 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C 【A.矫蹂(揉)造作;谙(ān )习。 B.羁拌(绊);哺(bǔ)育。D.相 形见拙(绌); 瞠(chēng)目】 2.B (A.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B.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大,权势 盛。C.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现在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 样。D.卷土重来: 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3.A (B.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也是世界 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 C.“近 1%左右”逻辑不通,应删掉“近”或 “左右”;D.成分残缺,“形成”缺宾语,应在“支持青年干事业”后加上“的 风尚”之类的名词) 4.C (《边城》应为《围城》) 5.D 二、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6.A (辟:征召) 7.A (A. 诸:两个均表多数,众多,各。 B.而:前一个表事理承接, 因而;后一个表并列,并且。 C.乃:前一个表顺接,于是,就;后一个表肯 定,就是。D.以:前一个是介词,因;后一个是动词,认为)。 8.D (联系上文语境可知,补出的内容应为“吏属”。) 9.D (王浑并没有“认为皇上……非常不妥”,文章此处主要表现王浑为 人低调) 三、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 分
10.写作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只是重复别人曾经说过了的东西。(或“写 作重在写出自我,切忌模仿他人”之类;3分,意思符合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 字句) 1.①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 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评分标准】在“/”三处断句,其余处不断或在“//”处断句,得3分;“/” 处一次不断扣1分,直到扣完3分为止;在“/”和“//”之外断句,每断一处 扣1分,扣完3分为止;不得负分。 ②译文示例: 这样的作品即使模仿得极其精妙逼真,还是免不了象鸟在学人说话一样。 (共2分,一个小分句1分,意思符合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字句) 12.(8分)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 园田居》) ⑨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牛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渣,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 勃《滕王阁序》)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薏?”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 传·曹刿论战》 ⑥郁孤台下漬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沮?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评分标准】①每句全对得1分,句中有错字或多字或漏字该句均不得分。②回 答超出4小题者,只判前4小题 13.(8分) ①(3分)C.(诗中没有“怀才不遇、借酒浇愁”之意) ②(5分)答案示例 最有表现力的是“动”字。颈联写出了江水激荡、波澜壮阔的宏大景象 动”字则极传神地写出奔涌的波涛似乎把髙远的天空振荡都起来。明明只有波 涛在涌动,诗人却写出了动与静的错觉,感到静止的天空也在摇动;从而渲染出 气冲云天的磅礴水势,抒发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之情。一个“动”字,使整个景 象飞扬灵动起来
10.写作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只是重复别人曾经说过了的东西。(或“写 作重在写出自我,切忌模仿他人”之类;3 分,意思符合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 字句) 11. ①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其所自得//以论其 所自鸣/规其微疵//而约于至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 【评分标准】在“/”三处断句,其余处不断或在“//”处断句,得 3 分;“/” 处一次不断扣 1 分,直到扣完 3 分为止;在“/”和“//”之外断句,每断一处 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不得负分。 ②译文示例: 这样的作品即使模仿得极其精妙逼真,还是免不了象鸟在学人说话一样。 (共 2 分,一个小分句 1 分,意思符合即可,不必拘泥于具体字句) 12.(8 分)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 园田居》)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 勃《滕王阁序》)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 传•曹刿论战》) ⑥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评分标准】①每句全对得 1 分,句中有错字或多字或漏字该句均不得分。②回 答超出 4 小题者,只判前 4 小题。 13.(8 分) ①(3 分)C.(诗中没有“怀才不遇、借酒浇愁”之意) ②(5 分)答案示例: 最有表现力的是“动”字。颈联写出了江水激荡、波澜壮阔的宏大景象, “动”字则极传神地写出奔涌的波涛似乎把高远的天空振荡都起来。明明只有波 涛在涌动,诗人却写出了动与静的错觉,感到静止的天空也在摇动;从而渲染出 气冲云天的磅礴水势,抒发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之情。一个“动”字,使整个景 象飞扬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