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一)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学时60 授课对象 任课教师:王云波 教师职称:讲师 教师所在学院:水利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 水利学院 全课程教案 编写人:王云波 课程名称 水质工程学(一) 课程编 004716 学分 3 号 授课对象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年级 06 班级 1.2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与本课程关 先修课 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泵与泵站 联课程 后续课 水质工程学(二)、课程设计、城市水工程仪表与控制 本课程学时 总学时 60 理论课 实验课 上机课 与分配 时 时 时 授课时间:第1-15周 周学时
教 案 学年 第 学期 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一)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授课学时:60 授课对象: 任课教师:王云波 教师职称:讲师 教师所在学院:水利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 水利学院 全课程教案 编写人:王云波 课程名称 水质工程学(一) 课程编 号 004716 学分 3 授课对象 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 年级 06 班级 1.2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与本课程关 联课程 先修课 水分析化学、水力学、泵与泵站 后续课 水质工程学(二)、课程设计、城市水工程仪表与控制 本课程学时 与分配 总学时 60 理论课 时 52 实验课 时 8 上机课 时 0 授课时间:第 1-15 周 周学时 4
考核方式与 考核方式 考试 成绩评定 考核成绩 80%平时成 10% 实验成绩 10% 绩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 学 的了解水的性质、 水质指标和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较扎实的掌握水处理的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掌握各种水处理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 的与 条件和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给水处理各种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 步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理论和应用基 教 重点掌握水质处理方法中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 学 构和构造特点以及不同构筑物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掌握给水厂设 重 计的方法步骤,能选择出合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进行水厂平面布置 点 和水处理构筑物主要尺寸的计算。 难点是反应器的计算,各处理方式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分析,各处理构筑物的 难 设计计算。 点 教 材 教材: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范谨初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高等学校推荐教材 与 主要参考书: 参 1水质工程学李白、 张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考 2.给水处理理论及设计许保玖、安鼎年(著/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3.水处理理论基础乃忠、滕兰珍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给水净化新工艺陈培康等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目 5.水处理理论与应用(日)井出哲夫张自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章节内容教案 编写人:王云波 章次与名称 绪论 学时数 主 水循环与水资源 以 水危机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教 给排水工程专业改革与水质工程学 课程学习内容、参考书、要求 内排 容列 了解水循环和水资源现状,具备水资源的危机感,明确课程任务及重要意 义,奠定课程学习的兴趣
考核方式与 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核成绩 80% 平时成 绩 10% 实验成绩 10% 教 学 目 的 与 要 求 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 的了解水的性质、水质指标和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较扎实的掌握水处理的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掌握各种水处理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 条件和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给水处理各种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 步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理论和应用基 础。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掌握水质处理方法中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 构和构造特点以及不同构筑物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掌握给水厂设 计的方法步骤,能选择出合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进行水厂平面布置 和水处理构筑物主要尺寸的计算。 难点是反应器的计算,各处理方式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分析,各处理构筑物的 设计计算。 教 材 与 参 考 书 目 教材: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范谨初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高等学校推荐教材 主要参考书: 1. 水质工程学 李圭白、张杰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给水处理理论及设计 许保玖、安鼎年(著/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3. 水处理理论基础 乃忠、滕兰珍 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 给水净化新工艺 陈培康等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水处理理论与应用 (日)井出哲夫 张自杰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章节内容教案 编写人:王云波 章次与名称 绪论 学时数 2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1. 水循环与水资源 2. 水危机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给排水工程专业改革与水质工程学 4. 课程学习内容、参考书、要求 了解水循环和水资源现状,具备水资源的危机感,明确课程任务及重要意 义,奠定课程学习的兴趣
与 无。 章节 难点 重 与 教 1大量采用图片、数据等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学 2提出要求和学习方法。 法改 与革 手措 段施 处 理 课动置 1.大家觉得我们的专业和水利工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 堂题 循环的角度引出水利工程和水质工程学。 互设 作思设 业考置 与题 备 章次与名称 第14章水处理概论 学时数 4 1水源水质 要以 水质标准 教节 水处理方法概述 学次 反应器 内排 了解水的水源水质情况、常用的水处理方法。熟悉我国水质标准,了解世 容列 界水处理现状。掌握物料衡算和质量方程,理想反应器的物料衡算方程和在水 质工程学中的具体应用,了解非理想反应器。 求 本 重点掌握水源水质的特点和反应器的计算
与 要 求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无。 教 学 方 与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理 1.大量采用图片、数据等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2.提出要求和学习方法。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1.大家觉得我们的专业和水利工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 循环的角度引出水利工程和水质工程学。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无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4章 水处理概论 学时数 4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水源水质 2. 水质标准 3. 水处理方法概述 4. 反应器 了解水的水源水质情况、常用的水处理方法。熟悉我国水质标准,了解世 界水处理现状。掌握物料衡算和质量方程,理想反应器的物料衡算方程和在水 质工程学中的具体应用,了解非理想反应器。 本 重点掌握水源水质的特点和反应器的计算
难 难点为反应器理论。 节 点 教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增加给水工程发展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方与 3.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述归 法改 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与革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手措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段施 6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处 理 课动置 给水处理方法有哪些? 堂题 互设 作思设 作业:习题2、4 业考置 思考题:P252的思考题 与题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5章混凝 学时数 8 主 混凝机理掌握胶体稳定性、混凝机理 以 2 混凝剂和助凝剂了解常用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类型、机理,熟悉使用条件。 教 混凝动力学掌握混凝动力学和混凝控制指标 次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掌握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及烧杯试验确定最佳混 内排 条件 容列 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掌握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方法 6混合和絮凝设备熟悉常见的混合设备和絮凝设备的特点,掌握设计和计 算方法。 要 本 重点是混凝处理方法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以及不 章 同构筑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节点 难点是各处理方式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重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难点为反应器理论。 教 学 方 与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理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增加给水工程发展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述归 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6.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给水处理方法有哪些?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作业:习题2、4 思考题:P252的思考题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5章 混凝 学时数 8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混凝机理 掌握胶体稳定性、混凝机理 2. 混凝剂和助凝剂 了解常用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类型、机理,熟悉使用条件。 3. 混凝动力学 掌握混凝动力学和混凝控制指标 4.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掌握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及烧杯试验确定最佳混 凝条件。 5. 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 掌握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方法 6. 混合和絮凝设备 熟悉常见的混合设备和絮凝设备的特点,掌握设计和计 算方法。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重点是混凝处理方法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以及不 同构筑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难点是各处理方式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点容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学 2.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与 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法改 4.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与 5.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述 手措 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段施 处 理 课动置 在衣村中,有时候会遇到水混浊的情况,这时候会在水中加一些明矾,过 堂题 会儿水就变得干净了,这是什么原因? 互设 作思设 作业:习题1、4、5 业考置 思考题:P286的思考题 与题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6章沉淀和澄清 学时数 主 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掌握悬浮颗粒的自由沉淀、拥挤沉淀,掌握 要以 由沉淀曲线求下沉速度的方法。 教节 2. 平流式沉淀池掌握理想沉淀池的条件及去除率的计算 凝聚性颗粒的 学次 沉淀过程和去除率的计算。理解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掌握平流式沉淀 内排 池的结构设计计算。 3.斜板与斜管沉淀池掌握浅池理论,斜管斜板沉淀池的结构及计算。 容列 4.澄清池掌握澄清池的特点、设计方法,熟悉其虹作过程。 要 求 重点是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以 章难 及不同构筑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节点 难点是各处理方式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分析,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和去 重内 除率的计算,由沉淀曲线求下沉速度。 容 与 教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水厂图片
点 容 与 教 学 方 与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理 1. 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3.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4.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5. 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述 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在农村中,有时候会遇到水混浊的情况,这时候会在水中加一些明矾,过一 会儿水就变得干净了,这是什么原因?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作业:习题1、4、5 思考题:P286的思考题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6章 沉淀和澄清 学时数 8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 掌握悬浮颗粒的自由沉淀、拥挤沉淀,掌握 由沉淀曲线求下沉速度的方法。 2. 平流式沉淀池 掌握理想沉淀池的条件及去除率的计算,凝聚性颗粒的 沉淀过程和去除率的计算。理解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掌握平流式沉淀 池的结构设计计算。 3. 斜板与斜管沉淀池 掌握浅池理论,斜管斜板沉淀池的结构及计算。 4. 澄清池 掌握澄清池的特点、设计方法,熟悉其工作过程。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重点是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以 及不同构筑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难点是各处理方式的作用机理及动力学分析,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和去 除率的计算,由沉淀曲线求下沉速度。 教 学 1. 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水厂图片
方与 2.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述 法改 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每章或海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手措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施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处 理 课动置 沉淀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 堂题 互设 作思设 作业:习题1、2 业考置 思考题:P314的思考题 与题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7漳过滤 学时数 8 多 过滤概述了解过滤发展历史,掌握快滤池的构造、工作过程。 以 过滤理论掌握过滤机理和过滤水力学。 滤料和承托层掌握滤料颗粒级配的计算,熟悉滤料的控制参数,承托层作用, 次 滤池冲洗掌握滤池冲洗方式、控制参数 掌握配水系统的两种类型和冲洗水供 给和排除的方式 容列 普通快滤池掌握普通快滤池的设计算。 无阀滤池熟悉无阀滤池的特点、工作过程。 其它形式滤池熟悉其它滤池的特点、工作过程, 求 本 重点是掌握各种过滤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以及不 章难 同构筑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节点 难点是过滤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重内 容 与 教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方与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方 与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理 2. 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述 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 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沉淀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作业:习题1、2 思考题:P314的思考题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7章 过滤 学时数 8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过滤概述 了解过滤发展历史,掌握快滤池的构造、工作过程。 2. 过滤理论 掌握过滤机理和过滤水力学。 3. 滤料和承托层 掌握滤料颗粒级配的计算,熟悉滤料的控制参数,承托层作用。 4. 滤池冲洗 掌握滤池冲洗方式、控制参数。掌握配水系统的两种类型和冲洗水供 给和排除的方式 5. 普通快滤池 掌握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 6. 无阀滤池 熟悉无阀滤池的特点、工作过程。 7. 其它形式滤池 熟悉其它滤池的特点、工作过程。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重点是掌握各种过滤的去除机理、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以及不 同构筑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难点是过滤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教 学 方 与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 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改 3.每章或海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与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段 处 理 课动置 由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为什么地下抽出的水比地表水要清澈? 堂题 互设 作思设 作业:习题4 业考置 思考题:P357的思考题 与题 备 章次与名称 第18章消毒 学时数 2 氯消毒掌握氯消毒法的作用机理、投加方式。 要 以 其它消毒方法熟悉其它消毒方法的作用原理,各种消毒方法的特点, 学 排 容列 要 求 本 重点掌握氯消毒法的作用机理、投加方式、加氯点。 章难 难点是加氯量的确定。 节点 重内 点容 与 教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方与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法改 3.扩展氯消毒的历史及消毒的重要作用,扩展讲述消毒副产物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理 3. 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由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为什么地下抽出的水比地表水要清澈?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作业:习题4 思考题:P357的思考题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8章 消毒 学时数 2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氯消毒 掌握氯消毒法的作用机理、投加方式。 2. 其它消毒方法 熟悉其它消毒方法的作用原理,各种消毒方法的特点。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重点掌握氯消毒法的作用机理、投加方式、加氯点。 难点是加氯量的确定。 教 学 方 与 法 改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 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 扩展氯消毒的历史及消毒的重要作用,扩展讲述消毒副产物
革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手措 5. 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段施 6 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处 理 课动置 什么叫消毒? 堂题 互设 作思设 作业:无 业考置 思考题:P368的思考题 与题 章次与名称 第19章水的其他处理方法 学时数 4 地下水除铁除锰掌握地下水除铁、除锰的方法, 要 以 活性炭吸附掌握活性炭吸附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 水的除氟掌握水除氟的方法。 学 内排 容列 求 本 重点掌握水除氟、除铁、除锰的方法、活性炭吸附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 章难 难点是活性炭吸附的静态吸附性能表示。 节点 重内 点容 与 教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学 2.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4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理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6.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什么叫消毒?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作业:无 思考题:P368的思考题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19章 水的其他处理方法 学时数 4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地下水除铁除锰 掌握地下水除铁、除锰的方法, 2. 活性炭吸附 掌握活性炭吸附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 3. 水的除氟 掌握水除氟的方法。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重点掌握水除氟、除铁、除锰的方法、活性炭吸附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 难点是活性炭吸附的静态吸附性能表示。 教 学 方 与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 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 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4.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施 处 课动置 无 堂题 互设 作思设 作业:习题2 业考置 思考题:P382的思考题 与题 必 章次与名称 第20章水厂设计 学时数 2 多 水厂设计步骤、要求和设计原则 厂 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选择 平面酥和高程布置 学次 生产过程检测和自动控制 内排 全面掌握水厂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的问题,并结合课程设计讲解。 容列 与 要 求 本 重点全面掌握水厂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的问题。 章难 难点是工艺流程的选择和高程布置。 节点 重内 点容 教 采用板书教学,结合课程设计和实习内容、图片 2.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与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法改 3.结合具体水厂讲解设计内容,结合以往学生设计中的问题讲解。 与手 革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施 6 每章或海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段 施 处 理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无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作业:习题2 思考题:P382的思考题 备 注 章次与名称 第20章 水厂设计 学时数 2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水厂设计步骤、要求和设计原则 2. 厂址、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选择 3. 平面和高程布置 4. 生产过程检测和自动控制 全面掌握水厂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的问题,并结合课程设计讲解。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重点全面掌握水厂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的问题。 难点是工艺流程的选择和高程布置。 教 学 方 与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1.采用板书教学,结合课程设计和实习内容、图片 2. 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 结合具体水厂讲解设计内容,结合以往学生设计中的问题讲解。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6.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课动置 如何设计水厂? 堂题 互设 作思设 作业:无 业考置 思考题:P391的思考题 与题 此章内容结合课程设计进行讲解,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布置时讲解,不占用本 课程课时。(由于国庆假期占用了2个课时,故作此调整) 章次与名称第21章水的软化 学时数 4 主 1. 水的软化目的与方法概述了解水的软化目的与方法。 2.水的药剂软化法掌握药剂软化法原理。 3.离子交换基本原理掌握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4.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掌握不同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特点、工作过 内 程,熟悉其附属设备 要 求 本 重点掌握药剂软化法原理、离子交换基本原理、不同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 章难 特 点 难点是不同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特点 重内 点容 与 黎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方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动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段施
理 课 动 置 堂 题 互 设 如何设计水厂? 作 思 设 业 考 置 与 题 作业:无 思考题:P391的思考题 备 注 此章内容结合课程设计进行讲解,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布置时讲解,不占用本 课程课时。(由于国庆假期占用了2个课时,故作此调整) 章次与名称 第21章 水的软化 学时数 4 主 要 以 教 节 学 次 内 排 容 列 与 要 求 1. 水的软化目的与方法概述 了解水的软化目的与方法。 2. 水的药剂软化法 掌握药剂软化法原理。 3.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掌握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4. 离子交换软化方法与系统 掌握不同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特点、工作过 程,熟悉其附属设备 本 章 难 节 点 重 内 点 容 与 重点掌握药剂软化法原理、离子交换基本原理、不同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 特点。 难点是不同离子交换软化系统的特点 教 学 方 与 法 改 与 革 手 措 段 施 处 理 1.采用板书教学,辅助现场认识实习及图片。 2. 课前五分钟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所学重点内容,课后两分钟复 述、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3.每章或每大部分内容进行小结。 4.加强对个别不认真学生的督导,采用经常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督促。 5.理论联系实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