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准河片水资源公报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 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 苏、山东五省40个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 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 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 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岀口)、淮河下游(洪 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 个水资源二级区,淮河片水资源分区见图1。 2014年淮河片年平均降水量784m,折合降水总量2587亿 比常年2767亿m3(多年平均,下同)偏少6.5%。其中,淮河流域 年平均降水量846m,折合降水总量2275亿m,比常年2353亿 m偏少3.3%;山东半岛年平均降水量511m,折合降水总量312 亿m,比常年偏少24.7% 2014年淮河片地表水资源量510亿m,较常年677亿m偏少 24.7%。其中,淮河流域471亿m,较常年595亿m偏少20.8%; 山东半岛39亿皿,较常年82亿m偏少52.4% 2014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356亿m,较常年397亿m3偏 少10.3%。其中,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315亿m,较常年338 亿m3偏少6.7%;山东半岛地下水资源量为41亿m3,较常年59亿 m3偏少30.9%
1 2014 年度淮河片水资源公报 综 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 33 万 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 27 万 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 苏、山东五省 40 个市;山东半岛面积约 6 万 km2,全部在山东省 境内,范围涉及 10 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 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 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 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 个水资源二级区,淮河片水资源分区见图 1。 2014 年淮河片年平均降水量 784mm,折合降水总量 2587 亿 m 3, 比常年 2767 亿 m 3(多年平均,下同)偏少 6.5%。其中,淮河流域 年平均降水量 846mm,折合降水总量 2275 亿 m 3,比常年 2353 亿 m 3偏少 3.3%;山东半岛年平均降水量 511mm,折合降水总量 312 亿 m 3,比常年偏少 24.7%。 2014 年淮河片地表水资源量 510 亿 m 3,较常年 677 亿 m 3偏少 24.7%。其中,淮河流域 471 亿 m 3,较常年 595 亿 m 3偏少 20.8%; 山东半岛 39 亿 m 3,较常年 82 亿 m 3偏少 52.4%。 2014 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 356 亿 m 3,较常年 397 亿 m 3偏 少 10.3%。其中,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315 亿 m 3,较常年 338 亿 m 3偏少 6.7%;山东半岛地下水资源量为 41 亿 m 3,较常年 59 亿 m 3偏少 30.9%
2014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748亿m,较常年911亿m偏少 18.4%。其中,淮河流域689亿皿,较常年794亿m3偏少13.8% 山东半岛59亿m,较常年117亿m3偏少49.3%。淮河片入海水量 280亿m,入江水量83亿m3。 对淮河片322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 2014年末蓄水总量156.1亿m3,比上年末增大11.8m亿3,比多年 末偏少7.5亿m。淮河流域大中型水库216座(含洪泽湖等大型 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42.9亿m3,比上年末增大20.9亿皿。山 东半岛大中型水库106座,年末蓄水总量13.2亿m3,比上年末减 小9.0亿m3 2014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605.4亿m,比上年减 少5.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440.6亿m3,占总供水量的72.8%; 地下水源供水156.4亿m,占25.8%;其它水源供水8.3亿m, 占1.4%。2014年淮河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36.7亿皿, 比上年减少5.8%。其中地表水源供水402.3亿m3,占总供水量的 74.9%;地下水源供水128.3亿m,占23.9%;其它水源供水6.2 亿m3,占1.2%。2014年山东半岛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68.7亿 m,比上年减少2.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38.4亿m3,占总供水 量的55.9%;地下水源供水28.10亿m,占40.9%;其它水源供 水2.2亿m,占3.2%。 2014年淮河片总用水量为605.4亿m,比上年减少5.4%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1.8%;林牧渔畜用水占7.7%;工业用 水占15.5%;城镇公共用水占2.8%;居民生活用水占10.6%; 生态环境用水占1.6%。2014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为536.7亿
2 2014 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 748 亿 m 3,较常年 911 亿 m 3 偏少 18.4%。其中,淮河流域 689 亿 m 3,较常年 794 亿 m 3偏少 13.8%; 山东半岛 59 亿 m 3,较常年 117 亿 m 3偏少 49.3%。淮河片入海水量 280 亿 m 3,入江水量 83 亿 m 3。 对淮河片 322 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 2014 年末蓄水总量 156.1 亿 m 3,比上年末增大 11.8m 亿 3,比多年 末偏少 7.5 亿 m 3。淮河流域大中型水库 216 座(含洪泽湖等大型 湖泊),年末蓄水总量 142.9 亿 m 3,比上年末增大 20.9 亿 m 3。山 东半岛大中型水库 106 座,年末蓄水总量 13.2 亿 m 3,比上年末减 小 9.0 亿 m 3。 2014 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 605.4 亿 m 3,比上年减 少 5.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 440.6 亿 m 3,占总供水量的 72.8%; 地下水源供水 156.4 亿 m 3,占 25.8%;其它水源供水 8.3 亿 m 3, 占 1.4%。2014 年淮河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 536.7 亿 m 3, 比上年减少 5.8%。其中地表水源供水 402.3 亿 m 3,占总供水量的 74.9%;地下水源供水 128.3 亿 m 3,占 23.9%;其它水源供水 6.2 亿 m 3,占 1.2%。2014 年山东半岛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 68.7 亿 m 3,比上年减少 2.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 38.4 亿 m 3,占总供水 量的 55.9%;地下水源供水 28.10 亿 m 3,占 40.9%;其它水源供 水 2.2 亿 m 3,占 3.2%。 2014 年淮河片总用水量为 605.4 亿 m 3,比上年减少 5.4%。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 61.8%;林牧渔畜用水占 7.7%;工业用 水占 15.5%;城镇公共用水占 2.8%;居民生活用水占 10.6%; 生态环境用水占 1.6%。2014 年淮河流域总用水量为 536.7 亿 m 3
比上年减少5.8%。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3.8%;林牧渔畜用水占 7.5%;工业用水占15.1%;城镇公共用水占2.4%;居民生活用 水占9.9%;生态环境用水占1.3%。2014年山东半岛总用水量 68.7亿m,比上年减少2.6%。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46.5%;林 牧渔畜用水占9.3%;工业用水占18.7%;城镇公共用水占5.9%; 居民生活用水占16.1%;生态环境用水占3.6%。 2014年淮河片实测206个城镇1456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 水排放总量为67.36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 分别为49.39万t和4.19万t。其中,淮河流域172个城镇1316 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53.59亿t,主要污染物质 COD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分别为41.30万t和3.72万t;山东半 岛34个城镇140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3.77亿 t,COD入河排放量为8.09万t,氨氮入河排放量为0.47万t 2014年淮河片全年期水质评价河长23416km,其中,Ⅰ类水 质河长21km,占0.1%;Ⅱ类水质河长3316km,占14.2%;Ⅲ类 水质河长7463km,占31.9%;Ⅳ类水质河长6205km,占26.5%; V类水质河长2245km,占9.6%;劣Ⅴ类水质河长4166km,占 17.7%。淮河流域全年期评价河长19968km,其中,Ⅰ类水质河长 为零;Ⅱ类水质河长2886km,占14.5%;Ⅲ类水质河长6429km, 占32.2%;Ⅳ类水质河长5619km,占28.1%;V类水质河长 2069km,占10.4%;劣V类水质河长2964km,占14.8%。山东半 岛全年期水质评价河长3448km,其中,Ⅰ类水质河长21km,占 0.51%;Ⅱ类水质河长430km,占12.5%,Ⅲ类水质河长1034km 占30.0%,Ⅳ类水质河长586km,占17.0%,V类水质河长170km
3 比上年减少 5.8%。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 63.8%;林牧渔畜用水占 7.5%;工业用水占 15.1%;城镇公共用水占 2.4%;居民生活用 水占 9.9%;生态环境用水占 1.3%。2014 年山东半岛总用水量 68.7 亿 m 3,比上年减少 2.6%。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 46.5%;林 牧渔畜用水占 9.3%;工业用水占 18.7%;城镇公共用水占 5.9%; 居民生活用水占 16.1%;生态环境用水占 3.6%。 2014 年淮河片实测 206 个城镇 1456 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 水排放总量为 67.36 亿 t,主要污染物质 COD 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 分别为 49.39 万 t 和 4.19 万 t。其中,淮河流域 172 个城镇 1316 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 53.59 亿 t,主要污染物质 COD 和氨氮入河排放总量分别为 41.30 万 t 和 3.72 万 t;山东半 岛 34 个城镇 140 个入河排污口,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 13.77 亿 t,COD 入河排放量为 8.09 万 t,氨氮入河排放量为 0.47 万 t。 2014 年淮河片全年期水质评价河长 23416km,其中,Ⅰ类水 质河长 21km,占 0.1%;Ⅱ类水质河长 3316km,占 14.2%;Ⅲ类 水质河长 7463km,占 31.9%;Ⅳ类水质河长 6205km,占 26.5%; Ⅴ类水质河长 2245km,占 9.6%;劣Ⅴ类水质河长 4166km,占 17.7%。淮河流域全年期评价河长 19968km,其中,Ⅰ类水质河长 为零;Ⅱ类水质河长 2886km,占 14.5%;Ⅲ类水质河长 6429km, 占 32.2%;Ⅳ类水质河长 5619km,占 28.1%;Ⅴ类水质河长 2069km,占 10.4%;劣Ⅴ类水质河长 2964km,占 14.8%。山东半 岛全年期水质评价河长 3448km,其中,Ⅰ类水质河长 21km,占 0.51%;Ⅱ类水质河长 430km,占 12.5%,Ⅲ类水质河长 1034km, 占 30.0%,Ⅳ类水质河长 586km,占 17.0%,Ⅴ类水质河长 170km
占5.1%,劣Ⅴ类水质河长1213km,占36.7% 2014年淮河流域45条跨省河流49个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 比例为50.5%。其中,湖北省1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 例为100%,河南省15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 26.8%;安徽省9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53.1%;江 苏省7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46.4%;山东省17个 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71.0%。 淮河片20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2014年水质全部达标, 取水口水质为Ⅱ~Ⅲ类。 淮河片纳入国家考核的338个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中, 2014年有209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占61.8%;水功能区评价河长 10966.2km,达标河长6785.7km,占61.9%;评价湖泊面积6031.8km2, 达标面积5286.9km2,占87.7%;评价水库蓄水量39.2亿m,达标蓄 水量37.2亿m2,占94.9% 2014年淮河片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下同)取用水量为 2.3m,比2013年减少3.8m。其中,淮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取 用水量30.3m,比上年减少6.0m;山东半岛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 水量8.3m3,比上年减少0.5m3
4 占 5.1%,劣Ⅴ类水质河长 1213km,占 36.7%。 2014 年淮河流域 45 条跨省河流 49 个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 比例为 50.5%。其中,湖北省 1 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 例为 100%,河南省 15 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 26.8%;安徽省 9 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 53.1%;江 苏省 7 个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 46.4%;山东省 17 个 出境省界断面水质达标测次比例为 71.0%。 淮河片 20 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2014 年水质全部达标, 取水口水质为Ⅱ~Ⅲ类。 淮河片纳入国家考核的338个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中, 2014年有209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占61.8%;水功能区评价河长 10966.2km,达标河长6785.7km,占61.9%;评价湖泊面积6031.8km2, 达标面积5286.9km2,占87.7%;评价水库蓄水量39.2亿m 3,达标蓄 水量37.2亿m 3,占94.9%。 2014 年淮河片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下同)取用水量为 22.3m3,比 2013 年减少 3.8m3。其中,淮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取 用水量 30.3m3,比上年减少 6.0m3 ;山东半岛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 水量 8.3m3,比上年减少 0.5m3
水资源量 (一)水资源量 2014年淮河片年降水量变幅为200~2000mm,其中,淮河流 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600~1000mm,大于1400mm的高值区在 梅山水库和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周边及其上游 地区,小于600m的低值区在平顶山市、许昌市、商丘市、济宁 市一线的以北地区 2014年山东半岛年降水量在200~1300m,大部分地区年降 水量在400~600m,青岛市和威海市东部沿海地区大于600m, 大于1000mm的高值区在青岛市城区,小于400m的低值区在小清 河流域以及潍河、弥河下游地区 2014年淮河片年平均降水量784m,折合降水总量2587亿m3 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少6.5%,比上年增大10.6%。其中淮 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846m,折合降水总量2275亿m3,比常年偏少 3.3%,比上年增大18.1%。淮河流域中,湖北省年平均降水量 1037ⅷ,比常年偏少5.0%;河南省年平均降水量794m,比常年偏 少5.8%;安徽省年平均降水量1014mm,比常年偏大7.5%;江苏省 年平均降水量940m,比常年偏少0.5%;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 592皿,比常年偏少20.8%。山东半岛年平均降水量511m,折合降 水总量312亿m,与常年偏少24.7%,比上年减小24.5%。 淮河片各分区2014年年平均降水量与2013年及常年比较见图 2014年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
5 一、水资源量 (一)水资源量 2014 年淮河片年降水量变幅为 200~2000mm,其中,淮河流 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600~1000mm,大于 1400mm 的高值区在 梅山水库和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周边及其上游 地区,小于 600mm 的低值区在平顶山市、许昌市、商丘市、济宁 市一线的以北地区。 2014 年山东半岛年降水量在 200~1300mm,大部分地区年降 水量在 400~600mm,青岛市和威海市东部沿海地区大于 600mm, 大于 1000mm 的高值区在青岛市城区,小于 400mm 的低值区在小清 河流域以及潍河、弥河下游地区。 2014年淮河片年平均降水量784mm,折合降水总量2587亿 m 3, 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少6.5%,比上年增大10.6%。其中淮 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846mm,折合降水总量2275亿 m 3,比常年偏少 3.3%,比上年增大18.1%。淮河流域中,湖北省年平均降水量 1037mm,比常年偏少5.0%;河南省年平均降水量794mm,比常年偏 少5.8%;安徽省年平均降水量1014mm,比常年偏大7.5%;江苏省 年平均降水量940mm,比常年偏少0.5%;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 592mm,比常年偏少20.8%。山东半岛年平均降水量511mm,折合降 水总量312亿 m 3,与常年偏少24.7%,比上年减小24.5%。 淮河片各分区2014年年平均降水量与2013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2014年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
l000 ■多年平均 800 降水量 00 400 淮河上游淮河中游淮河下游沂沭泗河淮河流域山东半岛淮河片 图2淮河片2014年、2013年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比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 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4年淮河 片天然年径流深155ⅷ,年径流量510亿m3,较常年偏少24.7%, 比上年增大13.0%。其中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深175ⅷ,年径流量 471亿m,较常年偏少20.8%,较上年增大24.1%。山东半岛天然 年径流深64m,年径流量39亿皿,较常年偏少52.4%,较上年减 小45.6%。从各分区年径流深分布看,山东半岛年径流深64mm为 最小,淮河下游区272mm为最大。 淮河片各分区2014年地表水资源量与2013年及常年比较见图4
6 图 2 淮河片 2014 年、2013 年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比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 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4 年淮河 片天然年径流深 155mm,年径流量 510 亿 m 3,较常年偏少 24.7%, 比上年增大 13.0%。其中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深 175mm,年径流量 471 亿 m 3,较常年偏少 20.8%,较上年增大 24.1%。山东半岛天然 年径流深 64mm,年径流量 39 亿 m 3,较常年偏少 52.4%,较上年减 小 45.6%。从各分区年径流深分布看,山东半岛年径流深 64mm 为 最小,淮河下游区 272mm 为最大。 淮河片各分区 2014 年地表水资源量与 2013 年及常年比较见图 4
700 600 地 表500 水 口2014年 资400 口2013年 口多年平均 量 300 (亿m3) 100 淮河上游淮河中游淮河下游沂沭泗河淮河流域山东半岛淮河片 图4淮河片2014年、2013年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对比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 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 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山前泉水溢涌水量、河谷地带潜水 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 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和山前侧向流入 量。在确定某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时,需扣除山丘区和平原区之间 的重复计算量 2014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356亿m,较常年偏少10.3%, 较上年增大3.0%,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73亿m。淮河 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315亿皿,较常年偏少6.7%,较上年增大 10.3%,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58亿m3。山东半岛地下水
7 图 4 淮河片 2014 年、2013 年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对比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 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 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山前泉水溢涌水量、河谷地带潜水 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 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和山前侧向流入 量。在确定某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时,需扣除山丘区和平原区之间 的重复计算量。 2014 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 356 亿 m 3,较常年偏少 10.3%, 较上年增大 3.0%,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273 亿 m 3。淮河 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315 亿 m 3,较常年偏少 6.7%,较上年增大 10.3%,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258 亿 m 3。山东半岛地下水
资源量为41亿m3,较常年偏少30.9%,较上年减小32.0%,其中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6亿m3。 淮河片各分区2014年地下水资源量与2013年及常年比较见图5 地 300 口2014年 水250 ■2013年 资 ■多年平均 (亿m3)100 淮河上游淮河中游淮河下游沂沭泗河淮河流域山东半岛淮河片 图5淮河片2014年、2013年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对比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 包括区外来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2014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为748亿m3,较常年偏少18.4%, 较上年增大11.4%,产水系数0.29,产水模数22.7万m3/km2。淮 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689亿m,较常年偏少13.8%,较上年增大 20.9%,产水系数0.30,产水模数25.6万m3/km2。山东半岛水资 源总量为59亿m3,较常年偏少49.3%,较上年减小41.8%,产水 系数0.19,产水模数9.7万m3/km2
8 资源量为 41 亿 m 3,较常年偏少 30.9%,较上年减小 32.0%,其中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16 亿 m 3。 淮河片各分区 2014 年地下水资源量与 2013 年及常年比较见图 5。 图 5 淮河片 2014 年、2013 年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对比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 包括区外来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2014 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为 748 亿 m 3,较常年偏少 18.4%, 较上年增大 11.4%,产水系数 0.29,产水模数 22.7 万 m 3/km2。淮 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689 亿 m 3,较常年偏少 13.8%,较上年增大 20.9%,产水系数 0.30,产水模数 25.6 万 m 3/km2。山东半岛水资 源总量为 59 亿 m 3,较常年偏少 49.3%,较上年减小 41.8%,产水 系数 0.19,产水模数 9.7 万 m 3/km2
淮河流域各省、山东半岛和淮河片2014年水资源量情况见表 表12014年淮河片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分区 降水量 地表水资地下水资地下与地表水资水资源总 源量 源量 源不重复量 淮河流域 2274.70470.98315.14 217.73 688.71 其中:湖北省14.52 0.42 4.52 河南省685.911.3999.48 179.74 安徽省675.451885589.29 51.34 江苏省596.76134.1380.09 70.10204.23 山东省302.0729.3945.86 60.33 山东半岛312.0839.1340.68 20.15 59.28 淮河片 2586.78510.11355.82 237.88 747.99 (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 2014年淮河片入海入江总水量364.8亿m3,比上年增加 45.7%,其中入海水量280.1亿m,比上年增加12.8%。入江水量 84.7亿m,比上年增加了82.6亿m。淮河流域入海入江水量332.3 亿m,比上年增加78.6%,其中入海水量247.6亿m,比上年增 加34.6%。山东半岛入海水量32.5亿m,比上年减少49.5% 2014年淮河片跨流域调入(引江、引黄)水量138.7亿m,比上 年增加9.3亿皿,其中引江96.3亿皿,引黄42.4亿m。淮河流 域从长江引水96.1亿m3,较上年增加7.1亿m;从黄河引水 25.3亿m3,比上年增加0.7亿m3。淮河流域引黄水量中,河南省 引黄12.3亿m,比上年增加0.4亿m,山东省引黄13.0亿m
9 淮河流域各省、山东半岛和淮河片 2014 年水资源量情况见表 1。 表 1 2014 年淮河片水资源量 单位:亿 m 3 分 区 降水量 地表水资 源量 地下水资 源量 地下与地表水资 源不重复量 水资源总 量 淮河流域 2274.70 470.98 315.14 217.73 688.71 其中:湖北省 14.52 4.52 0.42 0 4.52 河南省 685.9 114.39 99.48 65.35 179.74 安徽省 675.45 188.55 89.29 51.34 239.89 江苏省 596.76 134.13 80.09 70.10 204.23 山东省 302.07 29.39 45.86 30.94 60.33 山东半岛 312.08 39.13 40.68 20.15 59.28 淮 河 片 2586.78 510.11 355.82 237.88 747.99 (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 2014 年淮河片入海入江总水量 364.8 亿 m 3,比上年增加 45.7%,其中入海水量 280.1 亿 m 3,比上年增加 12.8%。入江水量 84.7 亿 m 3,比上年增加了 82.6 亿 m 3。淮河流域入海入江水量 332.3 亿 m 3,比上年增加 78.6%,其中入海水量 247.6 亿 m 3,比上年增 加 34.6%。山东半岛入海水量 32.5 亿 m 3,比上年减少 49.5%。 2014 年淮河片跨流域调入(引江、引黄)水量 138.7 亿 m 3,比上 年增加 9.3 亿 m 3,其中引江 96.3 亿 m 3,引黄 42.4 亿 m 3。淮河流 域从长江引水 96.1 亿 m 3,较上年增加 7.1 亿 m ;从黄河引水 25.3 亿 m 3,比上年增加 0.7 亿 m 3。淮河流域引黄水量中,河南省 引黄 12.3 亿 m 3,比上年增加 0.4 亿 m 3,山东省引黄 13.0 亿 m 3
较上年增加0.3亿皿3。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量17.0亿m3,较上年 增加1.2亿m;从长江引水量0.2亿m3
10 较上年增加 0.3 亿 m 3。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量 17.0 亿 m 3,较上年 增加 1.2 亿 m 3;从长江引水量 0.2 亿 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