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1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23
1传热概述 4-1三种类型换热器 (1)直接混合式—将热流体与冷流体直接混合的一种传热方式。很多人看过电影“洗 澡”吧,老式澡堂中水池的水,是将水蒸汽直接通人冷水中,使冷水加热,此即直接混合式。 如图2-1所示。北方许多工厂的澡堂,仍然采用这种办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5.62KB 文档页数:18
第四章传热 传热概述 4-1三种类型换热器 (1)直接混合式——将热流体与冷流体直接混合的一种传热方式很多人看过电影“洗 澡”吧,老式澡堂中水池的水,是将水蒸汽直接通人冷水中,使冷水加热,此即直接混合 式。如图41所示。北方许多工厂的澡堂,仍然采用这种办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1.35KB 文档页数:5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制备的铌钒微合金化C-Mn-Si系热轧TRIP钢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并分析了与其对应的力学性能.奥氏体轧制过程中的热变形及随后的冷却工艺对最终各相组织的形貌、大小和分布都有直接影响,并决定TRIP钢最终的力学性能.对TRIP钢卷取温度的模拟结果显示,与450和350℃模拟卷取温度相比,400℃模拟卷取温度能使该钢获得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18
8.热处理炉 8.1概述 熟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落国内,经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相变:钢的热处理是基于铁碳合金在加热和冷却时,具有相变的特点来实现的。所谓“相变”是指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其组织状态会发生变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4.74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合金成分和显微组织对连续退火冷轧双相钢板屈服点延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轧双相钢板的屈服点延伸随着钢中的锰当量和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而减小。为了不发生屈服点延伸,合金中的锰当量必须超过1.61%,马氏体体积分数的门槛值为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6.23KB 文档页数:7
聚合物的结晶受温度及温度历史影响较大,同时发生结晶又会对聚合物材料温度场产生影响.为了准确模拟冷却过程中温度场和结晶情况,将半结晶性聚合物熔体冷却过程及其结晶过程耦合起来分析,把宏观温度场结果作为介观模拟的输入,再把介观模拟的球晶生长情况作为宏观温度场模拟的输入,可同时得到宏观与介观二个尺度的模拟结果.由于该耦合建立在一定的物理基础上,模拟得到的结果较为合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5.8KB 文档页数:7
钢材轧后控冷中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终轧温度调节冷却水量以达到预定自回火温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唐钢小型厂棒材轧后控冷计算构控制系统的分析、硬件与软件系统的构成、数学模型的推导和自学习的实现,并给出了控制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7
利用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的初始显微组织结合冷轧和连续退火的方法达到了细化晶粒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制备的双相钢中有63.8%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分布于0.5~1μm,有53%的马氏体晶粒尺寸分布于0.5~1μm.针对该现象研究了基于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初始显微组织含钒超细晶双相钢的晶粒细化机制.分析认为,细化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形变对显微组织的细化,包括为了得到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的初始显微组织而进行的热轧和冷轧;第二是冷轧态显微组织的再结晶和快速奥氏体化;第三是钒的析出物阻碍奥氏体的长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2.68KB 文档页数:4
采用CIT-M型红外测温线性化传感器,测定马钢SS400异型坯在连铸过程中的表面温度;Gleeble-2000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SS400的高温塑性.结果表明:SS400异型坯表面温度在二冷区和矫直时大部分处于低温脆性区760-880℃,铸坯的表面塑性较差;同时,由于二冷2段支撑辊间间隔喷水,铸坯表面温度回复大,远大于连铸二冷配水冶金规则所允许的最大幅度100℃·m-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9.32KB 文档页数:6
基于金属体积非压缩性原理建立了锥形管连续无模拉拔速度控制模型,分析了无模拉拔变形过程中拉拔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变形区体积以及锥形管形状和尺寸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拉拔速度不仅与进料速度、坯料尺寸、拉拔后锥形管的形状和尺寸有关,还与冷热源距离等工艺参数有关;拉拔速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增加;随着拉拔速度的增大,变形区的体积减小;冷热源距离越长、进料速度越大,变形区体积变化越大;当速比一定时,减小进料速度、增大冷热源距离,可以减小锥形管形状和尺寸误差、提高控制精度
首页上页789101112131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1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