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2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8.6KB 文档页数:4
在轧制27SiMn液压支架用无缝钢管的过程中,管体出现局部开裂,对管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微观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存在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钢基体组织的连续性,在轧制过程中,该部位的金属受力不均产生显微裂纹.再加热过程的快速升温,增大钢管沿壁厚方向的温度梯度,外表面由于相变收缩而产生切向拉应力,显微裂纹进一步扩展从而导致局部开裂.对夹杂物做定性分析,找出其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5.91KB 文档页数:7
膏体触变性是一种复杂的流变现象,涉及到膏体的搅拌制备、管道输送、采场流动等多方面,但是对膏体的触变性机理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对全尾砂膏体处置技术中出现的各种与触变性相关现象还难以解释.针对全尾砂膏体搅拌剪切过程中的触变行为,对某尾矿全尾砂膏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流变测试,研究全尾砂粒级、膏体中固相质量分数、水泥添加量、静置时间等因素对膏体触变的影响规律,分析全尾砂膏体触变行为及其对全尾砂膏体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尾砂颗粒以三维网状结构弥散于浆体空间,其触变性与屈服应力及膏体料浆稳定性相关,受到料浆中超细成分、灰砂比、固相质量分数等影响,膏体触变特征可划分为剪切破坏及静置恢复两个过程,其流变特性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9.59KB 文档页数:7
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在氮气氛下炭化和水蒸气活化得到纤维素基炭。采用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低温N2吸附测试手段研究了纤维素的炭化和活化过程以及过程中炭微晶结构和比表面积的变化。纤维素分子结构中的C-OH、C-O-C、C-H等基团在280~380℃之间大量分解,380℃后少量裂解产生的小分子碎片或基团持续分解,同时碳元素发生结构重排,形成石墨微晶。炭化温度是影响纤维素基活性炭微晶结构及孔结构的关键因素,随炭化温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尺寸变大,孔结构得到发育,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当炭化温度为600℃时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炭化时间对炭微晶结构及比表面积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先是炭结构中的非微晶碳被氧化,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变大,然后微晶碳被氧化,微晶结构被破坏,炭中部分微孔变成中孔或大孔,导致比表面积及总孔容积变小,当微晶间的非微晶碳被充分氧化而又不破坏原微晶结构时得到的炭孔隙最丰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7.83KB 文档页数:7
以氯化氨水溶液的凝固模拟了钢锭的凝固过程。通过NH4Cl-H2O系模拟凝固试验,研究了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分布和凝固规律,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用着色方法直接观测了模拟模内液流运动型式和宏观偏析沟槽的形成过程,同时指出采用模内吹氩气措施可以影响两相区的结构和偏析沟槽的形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3.67KB 文档页数:6
在升温速率分别为10、15、20和25℃·min-1的条件下,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红土镍矿非自由水脱除过程进行了测试.针对测试数据,分别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胡荣祖-高红旭-张海(Hu GZ)法、Boswell法、Starink法、Friedman-Reich-Levi(Friedman)法等不同的转化率法计算其活化能,利用Malek法计算指前因子(A)以及确定机理函数,最后利用所得的动力学公式推导出等温下反应进度与时间的关系并对不同温度下的能耗进行分析比较.红土镍矿非自由水脱除过程的平均活化能为181.50 k J·mol-1;指前因子ln A为21.95 min-1;机理函数符合Z-L-T方程,即脱除过程为三维扩散控制机制;干燥温度越高所需的平均功率越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0.5KB 文档页数:13
化学直发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主要用于控制过度卷 曲的头发。最早的直发剂是用钾碱(草木灰)、碱液、马铃薯 和猪油制成的。拉直的过程也被称为“直发”。这些成份混合 到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很粗糙的混合物,功效之强足以使过 幻灯片2度卷曲的头发产生化学变化而变为直发。灰汁在单纯形态下 是一种有腐蚀性的化学物,酸碱度为14。它能够腐蚀头发的 表皮层,使之变软、变直,从而更易控制。由于这种混合物 是由家庭物质成份自制而成,所以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公式, 产生的效果也不可预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0.5KB 文档页数:13
化学直发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主要用于控制过度卷 曲的头发。最早的直发剂是用钾碱(草木灰)、碱液、马铃薯 和猪油制成的。拉直的过程也被称为“直发”。这些成份混合 到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很粗糙的混合物,功效之强足以使过 幻灯片2度卷曲的头发产生化学变化而变为直发。灰汁在单纯形态下 是一种有腐蚀性的化学物,酸碱度为14。它能够腐蚀头发的 表皮层,使之变软、变直,从而更易控制。由于这种混合物 是由家庭物质成份自制而成,所以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公式, 产生的效果也不可预测。常常会因为它的功效太强而导致脱 发及严重的头皮灼伤。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愿意冒此 风险大胆使用,只为获得理想中的效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5MB 文档页数:38
2-1内燃机理想循环 在热机中,确定工质所经历的过程称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热力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多个过程所组成的,循环中工质存在着质和量的变化,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1.5KB 文档页数:19
7-11案例分析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 一个“扬弃”的过程。大公司在E转型的过程中, 也应该遵循这一思路,因为它们在多年的发展 中,积淀了很多成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 在运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改造自身时,大企业要 继续发扬这种优势,并利用互联网使这种优势 更加突出。另外,E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硬要揠苗助长,必将 失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3.49KB 文档页数:5
以氧气高炉循环煤气加热工艺为背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O和H2体积分数较高的煤气加热时的析碳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CO2体积分数是影响析碳反应的重要因素。在300-700℃范围内,当温度低于500℃时,析碳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高于此温度时,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析碳反应包括CO分解析碳反应以及CO和H2的混合析碳反应。对比热力学理论与实验现象分析了析碳过程中以上两个反应可能起到的作用。采用扫描电镜,从微观结构上观察了500~700℃时加热过程中析出碳的形态并研究了析碳行为。另外,随着CO2体积分数的增加,析碳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在500℃和600℃时,CO2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析碳行为有较大抑制作用,尤其在500℃时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首页上页989910010110210310410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2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