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4.5KB 文档页数:11
在讨论了状态方程的描述、标准形和模型转换后,本章将讨论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运动 分析,即线性状态方程的求解。对于线性定常系统,为保证状态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 性,系统矩阵A和输入矩阵B中各元必须有界。一般来说,在实际工程中,这个条件是一 定满足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72
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操作机设计和动态性能分 析的基础。特别是动力学分析,它还是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动态仿真的基础。 机器人静力学研究机器人静止或缓慢运动式,作用在机器 人上的力和力矩问题。特别是当手端与环境接触时,各关节 力(矩)与接触力的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1MB 文档页数:239
本章讨论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 主要介绍 •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求解、 • 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和计算以及 • 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 本章最后介绍基于Matlab的状态空间模型求解与 控制系统的运动仿真问题的程序设计与仿真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6MB 文档页数:7
提出一种脑-机接口系统实现多旋翼飞行器室内二维空间目标搜索.系统由半自主导航与决策子系统组成.半自主导航子系统用于为决策子系统提供可行飞行方向并实现多旋翼飞行器半自主避障.决策子系统采用互相关方法与逻辑回归方法完成运动想象的脑电特征提取与分类.实际的室内目标搜索实验验证了使用该系统是可行且有效的.相比其他方法,减少了被试者负担,降低控制难度,控制精度约提高±10 c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5MB 文档页数:42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概念 二、反射弧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二)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五、中枢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 (二)突触前抑制 六、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二、丘脑 三、感觉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二)体表感觉 (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 (四)内脏感觉 (五)视觉 (六)听觉 (七)嗅觉和味觉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一)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 (二)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休克 (二)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三)牵张反射 (四)节间反射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一)去大脑僵直 (二)α僵直和γ僵直 三、姿势反射 (一)状态反射 (二)翻正反射 四、小脑 (一)前庭小脑 (二)脊髓小脑 (三)皮层小脑 (四)小脑内局部神经元回路 五、基底神经节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二)锥体系 (三)锥体外系 (四)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下丘脑 (一)体温调节 (二)摄食行为调节 (三)水平衡调节 (四)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五)对情绪生理反应的影响 (六)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一)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三)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四)免疫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新皮层 (二)边缘叶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2MB 文档页数:46
3.1 流体动力学的两个研究途径 3.2 雷诺输运定理 3.3 连续方程 3.4 流函数 • 速度势 (velocity potential) —— 针对无旋运动流体。 • 流函数 (stream function) —— 针对不可压缩流体。 3.5 流体运动基本控制方程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2.21MB 文档页数:133
一、流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三、迹线 流线 四、流管 流束 流量 水力半径 二、流动的分类 六、连续方程 五、系统 控制体 输运公式 七、动量方程 动量矩方程 八、能量方程 九、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十、沿流线主法线方向压强和速度的变化 十一、粘性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8.5KB 文档页数:7
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是机器人操作机设计和动态性能分 析的基础。特别是动力学分析,它还是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动态仿真的基础。 机器人静力学研究机器人静止或缓慢运动式,作用在机器 人上的力和力矩问题。特别是当手端与环境接触时,各关节 力(矩)与接触力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4KB 文档页数:7
一、风的概念: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空气流动受到气温的控制) 由于地球上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的幅射量不同,出现大气温差,温差导致 了各处大气密度的变化。高纬地区气温低,密度大,气团下降,并沿地面向 低纬方向运动;低纬地带气温高,密度小的气团上升,并向高续地区运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4KB 文档页数:7
一、风的概念: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空气流动受到气温的控制), 由于地球上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的幅射量不同,出现大气温差,温差导致 了各处大气密度的变化。高纬地区气温低,密度大,气团下降,并沿地面向 低纬方向运动;低纬地带气温高,密度小的气团上升,并向高续地区运动
首页上页9101112131415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