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82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5.71KB 文档页数:6
针对 Fe-C二元合金,建立了描述反向凝固器内伴随相变的湍流流动和传热过程的二维稳态数学模型.应用连续统一方程模拟固液相变过程,并假设两相区为疏松介质,对其中的流动应用Darcy法则.湍流现象则通过Launder-Sharma的к-ε双方程低雷诺数修正模型描述.采用Simple算法对凝固器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讨论了母带的厚度、入口温度和补充钢液的过热度等操作参数对相变过程的影响.分析表明母带停留时间是影响新生相生长的关键参数,即反向凝固器高度与母带拉速的比值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7.63KB 文档页数:3
研究了同一成分的钢经过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和再加热淬火RQ两种工艺处理后在500到700℃同火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演变.经过RPC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不明显.在600到650℃温度回火时硬度还有所回升: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同火前硬度虽然较低,但软化速度非常快.回火前两种钢板组织均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复合组织,经RPC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提高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只是一些板条出现合并现象,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很快消失最终演变成多边形铁素体,硬度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微细非平衡组织的热稳定性与其热历史密切相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9MB 文档页数:410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阐述了燃烧的概念、基础理论、燃烧装置及燃烧技术。书中既着重于系统地阐述与燃料燃烧过程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又重点介绍固、液和气体燃料燃烧技术和控制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书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燃气轮机技术、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和“西气东送”的政策和大趋势,充分反映能源与动力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力求使读者获得适应21世纪能源动力学科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5
为提高武钢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集装箱钢水洁净度,通过工业试验考察了LF精炼过程炉渣成分、软吹氩以及钙处理工艺对钢中T[O]和夹杂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CaO+MgO)/SiO2有利于降低钢中T[O],但同时要考虑(CaO+MgO)/Al2O3的比值,适当增加钙处理前后软吹氩时间可明显提高钢水洁净度;将炉渣中(CaO+MgO)/SiO2和(CaO+MgO)/Al2O3控制在合适范围不仅有利于提高钢水洁净度,而且有利于钢中低熔点CaO-MgO-Al2O3系夹杂物的生成.根据相关热力学数据给出了实际生产钢中生成不同液态铝酸钙时[Ca]-[Al]平衡热力学计算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10
为了研究桩土相互作用下大跨度钢拱桥的地震反应特点以及塑性铰的形成部位和发展过程,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比研究了在多组地震输入条件下,考虑基础固结和桩土相互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及在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并探讨了层状场地土对桩基以及上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固结模型相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体现了土的特性对结构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且对高阶振型周期影响显著;同时结构各部位的内力响应呈下降趋势,位移响应被放大,但受边界假定的影响,其总体反应趋势未发生改变,其中在主梁1/4处、梁拱结合处以及柱底处均出现塑性铰,且柱底处率先屈服,各塑性铰区的变形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桩身则未出现塑性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4.78KB 文档页数:7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05A和6082铝合金进行高温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在变形温度为450~550℃和应变速率为0.005~10 s-1条件下两种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行为.6005A铝合金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不同变形温度时的流变曲线均呈现波浪形特征,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硬化和软化接近平衡,表现为稳态流变特征;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硬化过程占据主导地位,回复和硬化过程的竞争使流变曲线呈现波浪形上升的趋势.6082铝合金在低应变速率情况下,不同变形温度时的流变曲线未出现周期性波动;在中等应变速率条件下也表现为稳态流变特征;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出现波浪形特征.两种铝合金均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其热变形是受热激活控制.最后给出了铝合金热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9MB 文档页数:80
3.1 信息保障体系的基本概念 3.2 信息保障体系的构成 3.2.1 国家信息保障体系的构成 3.2.2 信息保障体系模型 3.2.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3.2.4 信息保障体系设计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3.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3.3.1 等级保护建设的相关国际标准 3.3.2 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分级 3.3.3 等级保护技术分级 3.3.4 等级保护要素与实施过程  4.1 计算机硬件安全缺陷及环境威胁  4.2 计算机硬件安全技术 4.2.1 硬件访问控制技术 4.2.2 防拷贝技术 4.2.3 硬件防辐射技术(电磁泄露)  4.3 环境安全技术 4.3.1 机房安全等级 4.3.2 机房环境基本要求 4.3.3 机房场地环境  4.4 基于物理方法的安全策略 物理隔离、远程灾备和双机热备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7.05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不同料层高度下烧结过程中尾气成分(O2、CO2、SO2和NO)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烧结历程的推进,尾气中O2含量降低而CO2含量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固体燃料燃烧量逐渐增多;尾气中SO2、NO的含量亦呈升高趋势,但幅度很小,这主要是因为烧结料层对SO2有吸收作用,而燃烧带的CO气体则可以还原使部分NO分解;在临近烧结终点时,因料层对SO2的吸收作用消失而使析出作用强化,导致尾气中SO2含量急剧升高.另外,随着料层高度的增加,因固体燃料配比相应减小,尾气中CO2、SO2和NO的含量降低,而O2含量增加.因此,控制高温区宽度的厚料层烧结技术是我国开展减少烧结尾气中气体污染物(CO2、SO2和NO)的有效措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1MB 文档页数:64
11.1 质量管理概述 11.1.1 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的概念 11.1.2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11.1.3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11.1.4 PDCA循环 11.1.4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的原则 11.2 建筑企业质量体系 11.2.1 质量管理体系定义 11.2.2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1.2.3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1.3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11.3.1 质量统计数据 11.3.2 质量控制常用统计的分析方法 11.4 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11.4.1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概况 14.4.2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概况 11.4.3 OHS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概况 11.4.4 建筑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2.68MB 文档页数:119
Ø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Ø医疗卫生领域的特点 Ø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Ø医疗保险系统和主要模式比较 Ø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思路 Ø了解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Ø掌握医疗卫生领域的特点 Ø掌握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方式、分担方式和费用控制方式 Ø了解四个典型医疗保障模式及比较 Ø了解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Ø能够运用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与探讨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Ø掌握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内容
首页上页13013113213313413513613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82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