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5.5KB 文档页数:35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 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 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 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6MB 文档页数:88
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微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丙 酮、苯等)的重要有机化合物。脂类主要有脂肪(三酰甘油)磷脂、糖脂、固 醇等,这些脂类不但化学结构有差异,而且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三酰甘油占 动植物脂类的99%。根据在室温下的存在状态,习惯上将固体状态的三酰甘油 称为脂肪,液体状态称为油,它们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存能量的形式。在机体 表面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作用。磷脂、糖脂、固醇等是构 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1MB 文档页数:44
一、自然美 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动 致用---是否对人有实用价值作为美的标准 比德--将自然物、自然现象同人的社会生活、风格习惯、精神活动、 道德观念等联系起来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KB 文档页数:10
(1)习惯命名法: 根据其催化底物来命名(蛋白酶;淀粉酶) 根据所催化反应的性质来命名(水解酶;转氨酶 裂解酶等) 结合上述两个原则来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有时在这些命名基础上加上酶的来源或其它特点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硷性磷酸脂酶和酸性磷 酸脂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5KB 文档页数:9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六十年的创作历程和众多优秀 的作品为自己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第一流的位置。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生于图拉省 克拉皮县雅斯纳雅·波良纳一个贵族之家,但幼年不幸,两岁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监护长 大。幼失父母呵护使托尔斯泰养成了沉思默想的习惯。1844~年,托尔斯泰入喀山大学,选读 东方语文(阿拉伯、土耳其语)系,次年转入法学系,深受卢梭和伏尔泰学说的影响。1847 年,因厌恶官方法律,申请退学,回到了世袭的庄园。在庄园里,他致力于农事改革,试图改 善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但均遭失败。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他曾混迹于莫斯科的上流社会,像 觉醒前的多余人一样过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但他不甘沉沦,向往着道德的纯洁和完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KB 文档页数:2
绪论 一、肉、肉制品与肉制品加工 我们通常所说的“肉”,是指动物体的可食部分,不仅包括动物的肌肉组织,而且还包括像心、肝、肾、 肠、脑等器官在内的所有可食部分。由于世界各的动物品来源及食用习惯不同,食用动物的品种也有 一定的差异,不过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肉类来源主要有牛、猪、羊、鸡、鱼等。由于鱼类是水产品的一个 大的类别,所以,一般把它们归为水产品类。因此我们这里所指的肉,主要指牛肉、猪肉、羊肉、鸡肉 等品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8KB 文档页数:17
一、经济制度 1、经济体制(economic system)一是指各种安排经济活动的制度与行为模式,是满足消费需要及资源配置的各种运作方式,如一国的法律、习惯、风俗、价值准则等即反映各种运作的方式。 2、经济体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历史、文化、宗教的背景; (2)人口、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条件; (3)领袖人物所倡导的思想意识; (4)追求理想与达到目的的各种主张; (5)追求经济目标时,人民的尝试过的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2.5KB 文档页数:15
网络连接设备用于将一个网络的几个网段( segments)连接起来,或将几个网络(lan-lan, WAN-WAN,LAN-WAN)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联网络(interwork or internet)习惯上,将它们分成 五类:中继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3MB 文档页数:27
水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天然组成物质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生产的最重要的自然 资源,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繁荣昌盛的最重要的依赖因素。人类习惯于把水看作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最廉价的自然资源,但随着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正在很 多地区相继出现,水污染及其所带来的危害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并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 态平衡,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切实防治水污染、保护水 资源已成为当今人类的迫切任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KB 文档页数:2
一、编发的基础知识 编辫技术是盘发中最基础的技巧,它包括两股,三股以及三股以上的发束进行交叉编织。发辫的起源早在几千年以前的古代,妇女们就有编辫的习惯。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美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辫的编织不断的创新变化,再度受到女性的青眯
首页上页12131415161718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