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56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9.37KB 文档页数:5
以鱼体运动行波方程为动力学基础,参照鱼体尾部运动函数方程设计了\BLRF-I\系列仿鲹科机器鱼.在该系列机器鱼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可以方便地更改尾部驱动舵机的数量,形成仅有驱动舵机数量不同、其他机制完全相同的单关节、两关节和三关节仿生机器鱼.对\BLRF-I\系列机器鱼的巡游速度与最小转弯半径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BLRF-I\系列机器鱼尾部驱动舵机数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巡游速度,最小转弯半径在舵机数量为2时达到最小.进而论证了仿生机器鱼关节数目对机器鱼游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仿生机器鱼关节数目和巡游速度的关系方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10
将甲烷以低能耗的方式直接转化为甲醇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一直是可持续化工产业的重要目标和重大挑战。本文制备了三维(3D)ZnO/CdS/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核/壳/分层纳米线阵列(NWAs)结构材料并将其用于室温、模拟阳光照射下甲烷的光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3D ZnO/CdS/NiFe-LDH具有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及催化活性,甲烷气氛下的光电流密度达到了6.57 mA·cm?2(0.9 V vs RHE),其催化甲烷生成甲醇及甲酸产量分别是纯ZnO的5.0和6.3倍,两种主要产物的总法拉第效率达到54.87%。CdS 纳米颗粒(NPs)的沉积显著提升了复合物对可见光的吸收,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而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NiFe-LDH纳米片的引入改善了甲烷氧化表面反应动力学,起到了优异的助催化作用;并且有效抑制了O2?-的产生,防止O2?-进一步将甲醇及甲酸氧化为CO2,提高了甲醇及甲酸的选择性。最后,提出了三维ZnO/CdS/NiFe-LDH复合材料光电催化甲烷转化为甲醇及甲酸的机理,为甲烷低能耗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提供了新思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9.76KB 文档页数:9
热轧双金属复合板由于其优良性质而得到广泛使用,而如何改善其结合性能也成为业界内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尝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316L/Q345R双金属板的高温结合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在建立316L/Q345R体系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使用MD模拟方法对316L/Q345R体系的热压复合过程进行模拟,其中采用嵌入原子势函数来描述Fe、Cr和Ni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温度与压缩应变率对热压复合变形机制以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添加金属层对界面结合性能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较厚的扩散层,当双金属热压复合温度接近熔点时,此时在双金属复合界面获得的扩散层厚度远大于在较低温度复合时的扩散层厚度;应变率的提高会降低扩散层厚度,这主要因为在达到相同的压缩应变时,随着应变率增大和压缩时间缩短,原子的扩散时间缩短;在双金属之间添加一个晶格厚度的Ni层后,复合界面扩散层厚度比不含Ni复合时增加了134.5%,表明添加镍层能够明显提高扩散层厚度,但添加铬层对提高扩散层厚度的影响不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7.42KB 文档页数:7
为进一步揭示深部岩体受到开挖爆破等动力作用时的破坏机理,利用基于SHPB装置的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首次对中高应变率下矽卡岩在高静应力和频繁动力扰动共同作用时的变形特性、能量规律、破坏模式等进行了研究.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岩石的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而每次冲击时的最大应变整体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后一次冲击时弹性模量骤降,最大应变突增,岩石试样发生破坏.单位体积岩石能耗为负值,说明在冲击动载的作用下岩石试样表现出释放能量的特性,这是由于高静应力作用产生的弹性应变能受动力冲击作用诱导而释放;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单位体积岩石释放的能量先增大后减小.结构致密、强度较高的矽卡岩试样随冲击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劈裂破坏模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0.4KB 文档页数:5
通过气体雾化技术研究了Cu100-XFeX(X=15,20,30和40)合金的凝固行为.考虑少量相液滴形核、扩散长大、空间迁移、凝固界面与液滴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体积分数等共同影响因素,建立了能描述该类合金凝固组织演变动力学模型.将数学模型与雾化液滴飞行过程中运动、传热和传质的控制方程相耦合,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模拟计算了Cu基亚稳难混溶合金液-液相分离过程.结果表明:富Fe粒子的平均尺寸随着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少量相液滴形核发生在基体熔体过饱和度峰值附近;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雾化液滴中少量相液滴的形核率增大,但平均半径减小;少量相液滴在Marangoni迁移和与固/液界面相互排斥共同作用下,向雾化液滴中心迁移,使雾化粉末最终形成壳型组织结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4.13KB 文档页数:5
提出了一种三冗余传动系统设计方案,采用三组动力单元并行输入并互为备份,通过机械式复合轮系传动系统实现对各输入轴运动和动力的传动和耦合,保障系统在部分输入单元发生故障时自动完成切换,维持连续稳定的动力输出.对传动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布局方案,导出了为达到三路传动等效作用需满足的配齿关系.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建立了三冗余传动系统的优化模型,将其划分为差动轮系和定轴轮系两个并行子系统,采用基于离散变量的多学科变量耦合优化方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满足配齿关系、强度要求和动力学要求的最优设计方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8MB 文档页数:15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汽车用钢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抗拉强度超过1000 MPa的第二、三代汽车用钢往往是复相组织,通过固溶、析出、变形、细晶强化等各种强化方式,在基体中形成大量缺陷,导致钢材服役过程中对氢更加敏感,容易在很小的氢溶解条件下发生氢脆。Fe?Mn?C系、Fe?Mn?Al?C系等含Mn量高的汽车结构用钢因层错能较高,不仅直接决定了其强韧性机制,还对其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在Fe?Mn?C系TWIP钢的成分基础上,添加少量Al元素,形成Fe?Mn?(Al)?C钢,不仅能降低钢材密度,提高钢材的强韧性,也因Al元素改变了钢材的微观组织构成,一定程度上令氢脆得到缓解。但当Al含量较高时,形成低密度钢,其组织构成更加复杂,析出物更多,导致氢脆敏感性更显著。本文从Fe?Mn?(Al)?C高强韧性钢的组织构成、第二相、晶体缺陷等特征出发,综述了H在Fe?Mn?(Al)?C钢中的渗透、溶解和扩散行为,H与基体组织、析出相、晶格缺陷的交互作用,H在钢中的作用模型、氢脆机制、氢脆评价手段和方法等。并评述了Fe?Mn?(Al)?C高强韧性钢氢脆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借助氢原子微印技术、三维原子探针等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是从微观层面揭示高强韧性钢氢脆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5KB 文档页数:6
宏观经济模型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行的全面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 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可用来进行宏观 经济的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决策研究和发展预测。本章主要讨论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 定理论,并对中西方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综述。 本章学习的一个重点是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理论。首先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分类,可 以按建模方法分类,分为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模型、优化模型、经济控制论模型、系 统动力学模型等;可以按建模目的分类,分为预测模型、决策模型、专门模型;可以建模范 围分类,分为国家模型、地区模型、国家间模型等;可以按时间长度分类,分为季度模型、 年度模型和中长期模型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6MB 文档页数:601
车辆工程专业 《工程制图(1)(2)》 《工科化学》 《汽车概论》 《专业认知实践》 《理论力学》 《制图专用周》 《材料力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机械设计》 《机械控制工程》 《工程热力学》 《汽车构造》 《发动机原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结构拆装综合实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单片机应用技术》 《液压与液力传动》 《汽车理论》 《汽车设计》 《汽车电子学》 《汽车工程测试基础》 《车辆专业英语》 《汽车车身设计》 《汽车 CAD/CAM》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电动汽车电驱动技术》 《汽车运用工程》 《汽车营销与保险》 《汽车电子控制开放实验》 《汽车生产实习》 《现代工程软件实训》 《汽车产品实物制作》 《学科竞赛》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汽车制造工艺学》 《汽车结构有限元》 《汽车系统动力学与仿真》 《汽车车载网络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电器》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设计》 《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 《汽车检测与诊断模拟实训》 《车险理赔估损模拟实训》 《毕业设计(论文)》 工业设计专业 《工程制图》 《专业导论》 《设计初步》 《设计素描》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设计表现 1》 《设计初步课程设计(设计色彩)》 《机械设计基础》 《设计表现 2》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1》 《平面基础设计》 《立体构成(立体形态研究)》 《创意思维与现代设计方法》 《立体基础设计》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2》 《设计史》 《交互设计》 《设计心理学》 《交互设计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 《设计程序与方法》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设计(模型制作)》 《视觉传达设计 1(标志、版式与字体设计)》 《多媒体设计 1》 《专业英语》 《中外美术简史》 《动画与视频设计》 《设计欣赏》 《广告策划(+影视广告)》 《产品设计 1》 《展示设计基础》 《生产实习(设计实习、设计考察)》 《设计材料与工艺》 《视觉传达设计 2(包装与书籍设计)》 《多媒体设计 2》 《设计管理》 《设计研究与实验》 《造型结构设计(+ProE)》 《智能硬件创意设计实践》 《专业前沿讲座》 《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2MB 文档页数:339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容涉及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各个领域,包括平面问题、空间问题、杆系结构、平板结构、壳体结构以及结构动力学问题、材料非线性问题、几何非线性问题、边界非线性问题。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结构物中的热传导、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以及在吸收有限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边界单元法、有限条法、有限元线法、无网格法。本书适宜用于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机械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继续学习的材料,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首页上页12131415161718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56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