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67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3.88KB 文档页数:6
基于鲁棒二次稳定性理论,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研究了具有时变状态时滞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H∞控制问题,给出了对所有允许不确定性,被控对象满足H∞范数界γ约束下鲁棒二次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通过求解一个线性矩阵不等式,即可获得H∞状态反馈控制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0.99KB 文档页数:6
通过津西钢铁公司H型钢冶炼过程中全氧和氮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其对H型钢质量的影响,钢中的大型夹杂物和显微夹杂物的类型、形态等.利用体积率法计算了钢中各类型夹杂物的分布情况.钢水一次脱氧不彻底,钢中T[O]高,造成夹杂物多,夹杂含量波动为裂纹的形成埋下隐患;由中间包到铸坯,夹杂物的去除率约为40%左右;大部分夹杂物来源并不单一;铸坯中显微夹杂粒径较小,0~10μm的夹杂占64%以上,而大于20μm的夹杂约占2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1.27KB 文档页数:6
为了抑制机电振动,保证对干扰有良好的动态抑制作用且无静态扰动误差,针对轧机主传动系统,建立了基于模型匹配二自由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将轧机主传动系统机电振动控制设计问题归结为标准的H∞控制问题;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法得到输出反馈H∞控制器,以保证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改善了轧机主传动系统的跟踪性能,抑制了系统的机电振动现象,同时减小了轧制负荷扰动引起的动态速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88.5KB 文档页数:27
3.4.1 BJT的小信号建模 3.4.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 • H参数的引出 • H参数小信号模型 • 模型的简化 • H参数的确定 • 利用直流通路求Q点 • 画小信号等效电路 • 求放大电路动态指标 3.4.0 放大电路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7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实验方法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等表面分析技术对20#碳钢在不同H2S质量浓度(0,95.61,103.22,224.16 mg·L-1)、不同温度(25,35,45℃)下的NACE溶液(含CO2)中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环境下腐蚀产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在含有CO2的NACE溶液中,加入少量H2S,能加剧碳钢腐蚀,加速阳极铁的溶解和阴极氢气的析出.随着H2S质量浓度的增加,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碳钢腐蚀加剧.温度升高,腐蚀极化电阻变小,腐蚀也会加剧.腐蚀试样外层絮状腐蚀产物主要是铁碳化物,接近基体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铁硫化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3MB 文档页数:8
以半连续铸造713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 以铸态组织分析为基础, 采用双级均匀化. 结果表明: 与其他7×××系铝合金相比, 7136铝合金铸态组织没有明显的层片状α(Al)+T共晶相的特征, 也没有发现S相的存在. 基体中的弥散相为微米级的圆形或棒状MgZn2相, Mg元素和Zn元素随着液态合金的凝固, 在Al基体中以MgZn2相的形式析出, 为了平衡Mg元素和Zn元素的分配系数, Mg元素和Zn元素从液态向固态迁移, 这也是使得晶内Zn元素和Mg元素偏高的原因. 经过462℃, 24 h单级均匀化, 残留相大致消除. 随着均匀化时间的延长, 残留相有减少的趋势, 但作用相对较小. 经过450℃, 24 h+470℃, 24 h双级均匀化, 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取的峰值非常小, 晶间除了少量高熔点Al7Cu2Fe相残留, Al2Cu等其他相已基本消除, 均匀化效果显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9.02KB 文档页数:8
1.设f(x1,……,xn)是数域K上的m元齐次多项式 证明:如果存在数域K上的n元多项式g(x1,…,xn)与h(x1,…,xn),使 f(x1,…,xn)=g(x1,…,xn)h(x1,…,xn) 则g(x1,…,xn)与h(x1,…,xn)也都是齐次多项式 证明设degf=m,degg=k,degh=l.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7.48KB 文档页数:7
对Na2O-V2O5-H2O系和Na2O-Ga2O3-H2O5系的饱和溶解度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理论计算,论证了含V、Ca元素NaOH水溶液中V与Ga分离的可能性,并估算出分离的温度、碱度(溶液中Na2O质量/溶液中H2O质量)范围分别为<40℃和0.3~0.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24
铁磁质 一、铁磁质及其磁化 铁磁质B>B铁、镍、钴、铁氧体 对于顺磁质与抗磁质,B与H有线性关系, 磁导率μ为一常量。即: B= 对于铁磁质,B与H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磁导率μ不是一个常量。 由实验所测定的B与H之间的关系曲线 称为磁化特性曲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5.05KB 文档页数:8
根据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基木原理以及大量实验,在原子态溶液体系范围内证明了溶液混合焓△${\\rm{H}}\\frac{{\\rm{E}}}{{{\\rm{mix}}}}$与混合超额熵△${\\rm{S}}\\frac{{\\rm{E}}}{{{\\rm{mix}}}}$具有符号一致性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种判断实验数据△${\\rm{S}}\\frac{{\\rm{E}}}{{{\\rm{mix}}}}$,△${\\rm{H}}\\frac{{\\rm{E}}}{{{\\rm{mix}}}}$,△${\\rm{G}}\\frac{{\\rm{E}}}{{{\\rm{mix}}}}$可靠性的极限方法
首页上页131415161718192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67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