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7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1.55KB 文档页数:37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 189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 189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方式. 189 二、氧化还原电位及自由能 . 191 三、高能磷酸化合物 . 194 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 199 一、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及其功能 . 199 二、电子传递链及其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202 三、电子传递体复合物的组成 . 203 四、电子传递抑制剂 . 205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 206 一、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类型 . 206 二、氧化磷酸化的细胞结构基础 . 207 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和 P/O 比 . 208 四、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 . 210 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 213 六、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 216 七、能荷 . 218 第四节 其它末端氧化酶系统 . 219 一、多酚氧化酶系统 . 219 二、抗坏血酸氧化酶系统 . 220 三、细胞色素 P450系统. 221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系统. 222 五、植物抗氰氧化酶系统 . 22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7MB 文档页数:74
代谢总论要讲三个内容:第一节、新陈代谢;1、合成代谢、2、分解代谢;3、能量在代谢中的传递作用。第二节,生物能学;1、热力学的几个关键概念;2、高能磷酸化合物;第三节,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2、氧化一还原电势;3、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4、氧化磷酸化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0.94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方法制备氧化铬耐磨镀层的技术和薄膜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金属靶材进行射频反应溅射时,由于靶材与反应气体的反应,会出现两种溅射模式,即金属态溅射和非金属态溅射,非金属态溅射模式的沉积速率很低.氧化铬薄膜的硬度主要决定于薄膜中Cr2O3含量,在供氧量不足时会生成低硬度的CrO,制备高硬度氧化铬薄膜需要采用尽可能高的氧流量进行溅射.采用在基片附近局域供氧,可以实现高溅射速率下制备出高硬度的氧化铬薄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4KB 文档页数:49
5.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5.4.1 高锰酸钾法 5.4.2 重铬酸钾法 5.4.3 碘量法 5.4.4 溴酸钾法及铈量法 5.5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8.98KB 文档页数:3
油田污水中的S2-,Fe2+及细菌等可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产生降解,使聚合物溶液粘度大幅度下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过渡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多相催化氧化处理油田污水.结果表明,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性能高效、稳定;与未处理的模拟污水相比,经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后的模拟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提高54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2.08KB 文档页数:5
采用石灰系熔剂处理低硅、高锰,中磷铁水,以研究锰和磷的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在1573~1623K,铁水中﹝%Mn﹞>0.32时,锰比磷优先发生氧化;当﹝%Mn﹞<0.32时,磷比锰优先发生氧化。为了能顺利地进行脱磷,必须将铁水中的锰脱除到0.3%以下。通过热力学计算,从理论上也证实了上述锰和磷的氧化规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90KB 文档页数:86
概述 氧化还原平衡和反应速率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高锰酸钾法 碘量法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5.5KB 文档页数:49
5.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5.4.1 高锰酸钾法 5.4.2 重铬酸钾法 5.4.3 碘量法 5.4.4 溴酸钾法及铈量法 5.5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52
1.了解条件电势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类型及应用。 3.熟悉各种副反应对条件电势的影响。 4.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条件及应用。 11.1 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电势 Conditional electric potential of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11.2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 Titration curve and indicator 11.3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Important 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2MB 文档页数:7
运用循环伏安曲线、稳态极化曲线和Tafel曲线等电化学手段以及X射线光电能谱(XPS)法研究了辉铜矿在有菌和无菌体系下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验证了辉铜矿在有菌体系和无菌体系下的两步氧化溶解机理,第一步氧化反应为辉铜矿不断氧化生成缺铜的中间产物CuxS(1≤x<2),直至生成CuS,在较低电位下即可进行;第二步反应为中间产物CuS的氧化,需要在较高电位下才可进行,反应速率较慢,是整个氧化反应的限制性步骤.循环伏安实验显示有菌体系电流密度明显大于无菌体系,表明细菌加快了辉铜矿的氧化速率.稳态极化实验显示辉铜矿点蚀电位较低,无菌体系第一段反应活化区电位范围小于有菌体系,表明辉铜矿氧化过程生成的中间产物硫膜具有钝化效应,细菌可以通过自身氧化作用破坏硫膜,减弱辉铜矿表面的钝化效果,加快辉铜矿的氧化溶解速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电极表面钝化层物质组成复杂,包含了CuS、多硫化物(Sn2-)、(S0)和含(SO42-)的氧化中间产物等多种物质,其中主要的钝化物为CuS,表明辉铜矿的氧化遵循多硫化物途径
首页上页141516171819202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7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