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1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15MB 文档页数:23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附加应力,从而引起地基(主要是竖向变形),建筑 物基础亦随之沉降。如果沉降超过容许范围,就会导致建筑物发裂或影响其正 常使用,严重者还会威胁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时,必 须重视地基变形问题;如果地基不均匀或上部结构荷载差异较大,还应考虑不 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8MB 文档页数:143
1地震工程学概述 1.1地震灾害简述 1.2地震工程学的发展概况 1.3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1.4地震工程学的特点 1.5地震工程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2.5KB 文档页数:6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是物种保护的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 物实施保护;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自从开展生物保 护工作以来,人们都知道对栖息地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对物种来说,野 生状态下的保护才能真正维持其种群的生存力、繁殖力和竞争力,这也是人们长期致力于就 地保护的原因。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长,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越来越多的野生生 物需要人类的协助才能生存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7.32MB 文档页数:41
一、理解测量科学技术在土木工程的意义 二、掌握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三、理解测量定位概念与技术过程。 四、把握绪论对于学习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导向 第一节 测量学与土木工程 第二节 地球体的有关概念 第三节 坐标系统的概念 • 一、大地坐标系统 •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 三、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四节 高程系统的概念 • 一、高程系统的一般概念 • 二、实际应用中的地面点高程的概念 第五节 地面点定位的概念 • 一、地面点定位的技术过程 • 二、地面点定位元素 • 三、地面点定位的工作原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7MB 文档页数:251
第6章网络互连 *6.1路由器在网际互连中的作用 6.1.1路由器的构成 6.1.2交换构件 6.1.3互联网与因特网 *6.2因特网的网际协议P 6.2.1分类的P地址 6.2.2P地址与硬件地址 6.2.3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6.2.4P数据报的格式 6.2.5P层处理数据报的流程 *6.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6.3.1 划分子网 6.3.2 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 6.3.3 无分类编址 CIDR *6.4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6.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6.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6.5.2 内部网关协议 RIP 6.5.3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6.5.4 外部网关协议 BGP 6.6 IP 多播和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 6.6.1 IP 多播的基本概念 6.6.2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 6.6.3 多播路由选择 *6.7 虚拟专用网 VPN 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 6.8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 IPv6 (IPng) *6.8.1 解决 IP 地址耗尽的措施 *6.8.2 IPv6 的基本首部 6.8.3 IPv6 的扩展首部 6.8.4 IPv6 的地址空间 6.8.5 从 IPv4 到 IPv6 的过渡 6.8.6 ICMPv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9.4KB 文档页数:6
从矿山工程数字化及可视化的角度,将地下矿山看作是一包含多种几何量、属性量、参数量和状态量的动态量场,称之为地下矿复合场.通过分析各类空间场量的几何特性、分布特性、矢量特性和时空顺序特性,给出了各类空间场量及其相互关系的表征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体素的一体化数字模型.经空间场量体素化、定量化、场量化及一体化处理,形成了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模型构建技术.以国内某典型矿山的实际数据为例,实现了地表地形、断层和井巷工程等几何特性、矿石品位的空间分布特性、井下通风系统的矢量特性的三维可视化仿真及火灾蔓延的动态仿真,进而验证了地下矿复合场一体化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5.24KB 文档页数:3
采空区上部预留矿柱的回采工作影响到整个矿山的安全生产、采矿方法及其实施.为正确评价上覆岩层和围岩的稳定性情况,采用实现完全温度补偿的空心包体应变技术的套孔应力解除法对三山岛金矿进行地应力测量.建立了矿区地应力场分布模型,获得了三山岛金矿地应力状态和矿区的地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三山岛地区地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符合我国地壳运动的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10
为了研究桩土相互作用下大跨度钢拱桥的地震反应特点以及塑性铰的形成部位和发展过程,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比研究了在多组地震输入条件下,考虑基础固结和桩土相互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及在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并探讨了层状场地土对桩基以及上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固结模型相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体现了土的特性对结构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且对高阶振型周期影响显著;同时结构各部位的内力响应呈下降趋势,位移响应被放大,但受边界假定的影响,其总体反应趋势未发生改变,其中在主梁1/4处、梁拱结合处以及柱底处均出现塑性铰,且柱底处率先屈服,各塑性铰区的变形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桩身则未出现塑性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9.15KB 文档页数:8
以1996年、2002年、2005年及2007年四期SPOT卫星影像为材料,配合相关图籍数字化台湾花莲地区寿丰溪集水区与秀姑峦溪集水区的崩塌地图层,透过植生回复率(VRR)、新增崩塌率(ICR)及崩塌地重心位移的计算,探讨这两个集水区崩塌地变迁情形,并分析其环境因子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期卫星影像数据可有效进行崩塌地长期监测,并获知其变动情形;另突发暴雨可使崩塌大量发生,显为事件直接影响因子;而VRR、ICR与重心位移的计算,可有效量化植生恢复情形及新增崩塌状况;至于地理环境特征方面,崩塌发生概率随高程增加而增加,也与坡度呈正相关,因此未来在开发上应特别留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7
基于地热水输送过程中金属管道材料出现的腐蚀结垢问题,研究了模拟地热水(我国中部平原地热水的环境条件)中304不锈钢管材的结垢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管在模拟地热水环境中的结垢过程分为结晶成核和晶核生长两个阶段,结晶成核阶段消耗结垢离子的速度比晶核生长阶段更快,304不锈钢管道表面结垢层的微观形貌为不规则的\稻草\状,地热水温度的变化促进了304不锈钢材料在模拟地热水中的点蚀敏感性,其表面钝化膜的保护性也随地热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首页上页1711721731741751761771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1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