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0.92KB 文档页数:4
采用了变分法原理,对异型材拉拔模具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初步实践表明,拉拔模具设计采用变分的方法可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是简便、易行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梅花轴形件的拉拔模具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7.14KB 文档页数:4
建立了板坯连铸结晶器二维导热数学模型,计算了在正常拉坯状态下结晶器铜版的温度场及铸坯发生拉漏时结晶器温度场的变化.通过对粘结型漏钢过程的模拟和拉漏时结晶器温度场的分析,提出了对粘结型拉漏进行预报的预测参数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38.5KB 文档页数:8
7问答题 1.试说明为什么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区分只与轴向力的作用位置有关,与配筋率无关? 2.怎样区别偏心受拉构件所属的类型? 3.怎样计算小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5.79KB 文档页数:8
利用CMT5105电子万能试验机和HTM 16020电液伺服高速试验机对超高强热成形钢进行拉伸试验,应变速率范围为10-3~103 s-1,模拟热成形零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碰撞情况.结果表明:在低应变速率阶段(10-3~10-1 s-1)实验钢的应变速率敏感性不高,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实验钢的强度和延伸率变化不大;在高应变速率阶段(100~103 s-1)实验钢具有高的应变速率敏感性,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实验钢的强度和延伸率都呈增大的趋势,并且抗拉强度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要大于屈服强度.这主要是由于在高应变速率阶段拉伸时产生的绝热温升现象和应变硬化现象共同作用造成的.实验钢颈缩后的延伸率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主要是由于高应变速率下马氏体局部变形不均匀造成的.实验钢吸收冲击功的能力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实验钢达到均匀延伸率时吸收冲击功的大小对应变速率更敏感.与低应变速率阶段相比,实验钢在高应变速率阶段的断口韧窝的平均直径更小,韧窝的深度更深,这与高应变速率阶段部分马氏体晶粒的碎化有关.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高应变速率拉伸时晶粒有明显的拉长趋势,并且在应力集中的地方有一些微空洞的存在,应变速率为103 s-1时部分区域有碎化的现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5.5KB 文档页数:7
一、欧拉方程 形如 n1,(n) x\y+px\y+…++pny=f(x) 的方程(其中P1,P2Pn为常数)叫欧拉方程 特点:各项未知函数导数的阶数与乘积因子自 变量的方次数相同 解法:欧拉方程是特殊的变系数方程,通过变 量代换可化为常系数微分方程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12
拉氏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有时域函数f(t)则(s)f(dt 也可表示成F(s)=[f(t)] 拉氏反变换f(t)=-[F(s)] 其中s=o+jo是复数,f(t)称原函数F(s)称象函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1MB 文档页数:12
从细观角度、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开展了预制裂隙花岗岩循环加卸载的数值模拟试验。首先,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识别花岗岩中的不同细观组分、结合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对细观力学参数进行了标定。然后,通过编制颗粒流代码追踪裂隙的类型和扩展过程,分析岩石破坏过程中裂隙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倾角裂隙岩石的新生裂隙走向与预制裂隙贯通方向基本一致;根据新生裂隙的优势倾向分组得到裂隙起裂角与预制裂隙倾角的关系:倾角β≤45°时剪切和张拉裂隙的起裂角单调递减,倾角β≥60°时剪切和张拉裂隙的起裂角单调递增;循环扰动荷载增加了裂隙岩体的轴向变形,轴向累积残余应变曲线呈反S形、提高扰动荷载应力上限促使曲线进入加速阶段;试件峰值强度随裂隙倾角增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峰值强度为实验室完整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63% ~ 89%,反映了较为明显的劣化现象;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剪切裂隙和张拉裂隙增长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点,在裂隙不稳定扩展阶段中张拉裂隙数目增长速率显著大于剪切裂隙,对分析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6.2KB 文档页数:5
针对1000t浮动轴式剪切机上的大拉杆,使用计算精度较高的20节点等参单元,按接触载荷在大拉杆两端孔的厚度方向上成均匀和梯形这两种不同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大拉杆在不同载荷分布规律时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情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MB 文档页数:19
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轴力图 的绘制,截面上的应力,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9KB 文档页数:24
§2-5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2-6 拉(压)杆内的应变能
首页上页141516171819202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