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141)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95MB 文档页数:162
❖ 信号的描述 ❖ 信号的自变量变换 ❖ 基本信号 ❖ 系统及其数学模型 ❖ 系统的性质 1.0 引言 ( Introduction ) 1.1 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信号 (Continuous-Time and Discrete-Time Signals) 1.2 自变量变换 (Transformations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1.3 复指数信号与正弦信号 (Exponential and Sinusoidal Signals ) 1.4 单位冲激与单位阶跃 (The Unit Impulse and Unit Step Functions) 1.5 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系统 (Continuous-Time and Discrete-Time Systems) 1.6 系统的基本性质 ( Basic System Properties )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0KB 文档页数:15
7.3增量总和(△-)调制 1.简单增量调制的缺陷临界过载条件:f△=Ax与信号频率有关;信号频率越高,越容易产生过载; 2.增量总和(△-)△M基本原理编码时,对信号作“积分”变换:A(a)>A()/jo临界过载条件:(A(a)/jo)->A(a),仅由信号幅度确定,与信号频率“无关”解码时,对信号作相反的(“微分”)变换,恢复原信号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4KB 文档页数:16
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前面所讲到 的商品包装、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商 品装卸等)有关的一切信息。物流信息 是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的发生而产生 的,企业如果希望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 地控制就必须及时掌握准确的物流信息 的情况。由于物流信息贯穿于物流活动 的整个过程中。并通过其自身对整体物 流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因此,我们称 物流信息为物流的中枢神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5KB 文档页数:2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信息。 A.文字B.图形C.曲线D.图细 2、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 A.确认信息质量B.评估信息的收益 C.估计信息获取成本D.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 3、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 A.确定是否存在一个能被信息系统处理的机会 B.产生一个运行系统 C.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 D.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62KB 文档页数:63
1.1 绪 言 一、信号的概念 二、系统的概念 1.2 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一、信号的描述 二、信号的分类 1.3 信号的基本运算 一、加法和乘法 二、时间变换 1.4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一、阶跃函数 二、冲激函数 三、冲激函数的性质 四、序列δ(k)和ε(k) 1.5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 一、系统的定义 二、系统的分类及性质 1.6 系统的描述 一、连续系统 二、离散系统 1.7 LTI系统分析方法概 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8.5KB 文档页数:28
第三章信用 一、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关系 2 高利贷信用 3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及其作用 4 现代信用的形式 5 信用与股份公司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29KB 文档页数:49
注意:由于信号的傅里叶分解是信号的正交分解 的一个特例,在讨论第三章傅里叶变换之前,我 们先讨论第六章有关信号正交分解的某些概念。 (先讨论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信号的正交分解 2.矢量的正交分解 3.信号的正交分解与矢量正交分解的类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62KB 文档页数:63
1.1 绪 言 一、信号的概念 二、系统的概念 1.2 信号的描述与分类 一、信号的描述 二、信号的分类 1.3 信号的基本运算 一、加法和乘法 二、时间变换 1.4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一、阶跃函数 二、冲激函数 三、冲激函数的性质 四、序列δ(k)和ε(k) 1.5 系统的性质及分类 一、系统的定义 二、系统的分类及性质 1.6 系统的描述 一、连续系统 二、离散系统 1.7 LTI系统分析方法概 述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31
在正弦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响应是电路理 论中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正弦信号比较容 易产生和获得,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 许多电气设备和仪器都是以正弦波为基本信 号的。 根据富里叶级数和富里叶积分的数学理论, 周期信号都能够分解为一系列正弦信号的迭 加。利用线性电路的迭加性,可以把正弦稳 态分析的方法推广到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的 线性电路中去。因此也可以说,知道了正弦 稳态响应后,原则上就知道了任何周期信号 激励下的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46KB 文档页数:51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2.了解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首页上页19019119219319419519619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14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