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98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28MB 文档页数:305
本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第1版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修订后全书内容包括:绪论、流体力学基础、能源装置及辅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密封件、基本回路、系统应用与分析、系统设计与计算和附录。每章都有习题,书末附有习题参考答案(部分)本书的特点是:将液压部分与气动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编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书中列举了大量工程实例;除一般机械工业外,适当扩大所涉及的工业领域范围;重视先进技术,突出比例控制系统和集成化元件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6.02KB 文档页数:5
针对冷轧带钢生产现场常见的板形翘曲缺陷,应用辛弹性力学方法对因材料纵向延伸在厚度方向上出现不均匀而导致带钢翘曲变形的现象及过程进行了解析研究,通过建立和求解带钢翘曲变形力学模型,推导获得带钢翘曲度大小和不均匀纵向延伸的关系.在选择通用有限元软件验证了基于辛弹性力学方法的带钢翘曲变形力学模型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各个影响因素对翘曲变形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带钢翘曲度大小随着带钢上下表面纵向延伸差和横向与纵向延伸差比值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大,随着带钢厚度增大而减小,随着带钢宽度增大而呈二次关系增大.最后,应用辛弹性力学方法带钢翘曲变形模型,研究了C翘向L翘的转化现象,建立了C翘转化为L翘的力学模型,获得其转化关系公式,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转化公式的准确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9MB 文档页数:410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阐述了燃烧的概念、基础理论、燃烧装置及燃烧技术。书中既着重于系统地阐述与燃料燃烧过程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又重点介绍固、液和气体燃料燃烧技术和控制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及排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书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燃气轮机技术、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和“西气东送”的政策和大趋势,充分反映能源与动力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力求使读者获得适应21世纪能源动力学科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知识和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8.65KB 文档页数:6
对淤泥沙原料中Fe3O4及其中间产物Fe O和Fe可能参与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合绘制的不同CO分压下Fe-Si体系在C和SiO2过量下的优势区相图及Fe-O-N体系热力学参数状态图,得出体系中Fe元素最终以Fe3Si形式存在,为淤泥沙合成O'-Sialon-SiC-Fe3Si(即Fe-Sialon)复合材料提供了热力学理论依据.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淤泥沙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Fe-Sialon复合材料,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结体的物相和显微形貌进行了表征,得出产物的主晶相为O'-Sialon,还含有少量的SiC和Fe3Si相,晶粒呈现为纤维状、絮状或短柱状,与热力学分析结果(Fe元素最终以Fe3Si存在)吻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4MB 文档页数:7
为了获得钢渣制备陶瓷过程中,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规律及实现样品的致密化,在传统研究关于配方试制及性能检测的基础上,以钢渣、黏土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钢渣陶瓷,针对低镁样品和高镁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样品烧结性能的影响及致密化规律.基于烧结速率方程建立了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样品线性收缩率的函数关系.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烧结激活能,分析认为不同Mg含量下陶瓷样品的致密化方式为扩散控制,低镁样品烧结温度为1000℃时,物质迁移由表面扩散控制,1100℃时,以体积扩散为主;高镁样品在1110℃以上烧结时,主要由液相烧结过程的扩散控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58
固体表面接触是研究摩擦磨损的基础,了解固体表面接触是认识摩擦磨损实质的前提,摩擦表面上微凸体的相互作用是摩擦、磨损与润滑分析计算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外载荷的大小或变形是否可逆,固体表面的接触分为弹性接触和塑性接触。当两个物体在载荷作用下相互靠近、接触时,最先接触的是两表面上对应的微凸体高度之和最大的部位。随着载荷的增加,其他微凸体也相继对应地进入接触,开始是弹性变形,随着两表面靠得更近,微凸体将发生塑性变形。而靠近基体的材料仍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这样在表面层内就形成弹、塑性变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15
本文将湍流运动方程和k—ε湍流双方程模型结合,提出了顶吹气体射流冲击下熔池中液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并采用Spalding等人提出的方法解这一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同时,还用激光测速方法得到实验测定的流场速度分布。在计算结果及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流场的性质和特点。由于用k—ε湍流模型代替k—ι模型以及在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上的一些改进,使数学模型预报的结果比前人的相应结果更符合实际。而且,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适用于大气体流量射流冲击下液体流场的计算,这是对前人工作的一个突破。总之,我们的工作可以认为是Szekely和李有章等人相应研究的继续和深入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4.5KB 文档页数:107
第一章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概论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推动社会信息化 第二节 电子政务 第三节 电子商务 第二章 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 第一节 高新的信息记录技术 第二节 档案管理的变革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档案学 第三章 电子档案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相关术语 第二节 电子文件特性 第三节 电子邮件的档案功能 第四节 电子文件保管系统与电子档案管理 第四章 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第一节 电子档案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电子档案形成机构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传统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第五章 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第一节 电子档案的存储和保管 第二节 电子档案的利用和销毁 第三节 管理电子档案的设备与技术 第六章 电子档案全文检索工具 第一节 EAD概述 第二节 EAD属性 第三节 EAD元素 第四节 EAD范例 第七章 数字档案馆系统工程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功能实现方式 第二节 数字档案馆概述 第三节 数字档案馆解决方案 第四节 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4.51KB 文档页数:6
同步充填留矿法因柔性隔离层的存在,其散体矿岩流动规律突破传统放矿理论的描述范围,因此开展柔性隔离层下单漏斗散体矿岩流动规律研究对于丰富放矿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相似原理建立物理试验模型,以标记颗粒刻画出放出体和松动体形态,采用高清摄像机记录试验基础数据.基于试验数据,对柔性隔离层下单漏斗放矿放出体、松动体、空腔等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最高层位矿石未放出前,放出体呈完整封闭的近似椭球体形态;放出后,放出体呈现为陀螺体.最高层位矿石产生沉降前,松动体为完整封闭的近似椭球体形态;产生沉降后,松动体形态整体上呈喇叭状,喇叭状松动体上部为指数曲线,下部为近似部分椭球体.空腔在最高层位矿石产生沉降瞬间开始形成;隔离层边界与矿石层边界相切于空腔边界,切角随着隔离层下降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至散体自然安息角后保持不变,切点位置随着隔离层下沉由中间逐渐向两侧发展至放矿终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7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系统研究了碱土元素Sr和Ca加入Mg-4Al基合金后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其抗蠕变性能.实验合金的铸态组织均由α-Mg和沿枝晶界分布的第二相组成.2%Sr加入基体合金中能观察到沿晶界的离异共晶和层片共晶Al4Sr相及块状三元τ相.2%Ca的加入则形成了晶界层片Mg2Ca共晶和晶内的Al2Ca颗粒.而在Mg-4Al-2Sr-1Ca中,晶界相为块状τ相和层片状Mg2Ca共晶,晶内也析出Al2Ca颗粒.在Mg-4Al-2Sr-1Ca基础上提高Al含量,粗大不规则共晶(Mg,Al)2Ca相在晶界处形成并不断增多,Mg2Ca及τ相逐渐减少,当Al含量到7%时,出现了新的细小层片状Al4Sr相.Sr、Ca元素加入Mg-Al合金,改善了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其中Mg-5Al-2Sr-1Ca和Mg-6Al-2Sr-1Ca合金显示所有实验合金中最好的蠕变抗力.根据Power-law公式,在175℃/50~80MPa和70MPa/150~200℃蠕变下,Mg-4Al-2Sr合金在较低应力(<60MPa)下蠕变表现为扩散控制的位错攀移机制,而在高应力下出现Power-law公式的失效;Mg-4Al-2Sr-1Ca合金蠕变则受到了扩散控制的位错机制和晶界滑移机制的共同作用
首页上页19219319419519619719819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98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