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1.5KB 文档页数:4
近来关于交叉科学的讨论越来越多,中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建立了多处交叉科学研究 中心。人们谈论着“一级学科”的交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交叉”、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的“联盟”甚至“融合”。其实,学科交叉并非新话题。在1984年中国科学院拟 议设立支持基础研究的“院内”科学基金时,笔者就参与起草过“大交叉”的申请指南。 多年来,笔者对自然科学内部某些角落的交叉,有过一点实践,对“大交叉”时有所思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38
1.地球科学的目标 2.为什么学习“地球科学概论” 3.地球科学的科学位置与框架 4.应用地球科学 5.地学发展简史 6.地球科学发展趋势 7.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 8.环境科学 9.“十五”期间优先资助领域 10.极地科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3.5KB 文档页数:28
一 科学共同体 科学活动的社会形式:科学共同体和无形学院。 1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由科学专业的实际工作者组成的。他们由共同的教育和师徒关系联系在一起,他们自视为、别人也视为是要实现一组共同目标(其中包括训练他们的接班人)的一些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7.62KB 文档页数:4
食品感官科学是专门研究食品的感官品质及其评定方法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现代食品 科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门学科,理论性、实践性及技能性并重,作为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及食品 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食品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对食品感官科学领域有一 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能够掌握食品感官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能够具有充分利 用感官科学手段去解决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3MB 文档页数:13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16
关于科学的定义 现代汉语中的“科学”系西文 science的翻译。 最初译为“格致”。1897年康有为在《日本书 志》首先采用日本人的译法“科学”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定 义: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 分科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 包括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 生理学、数学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5KB 文档页数:1
试论述科学假说试如何发展和演化的。 1、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对说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 的解释吓推理。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科学理论为前提,在资料不甚充足、检验条件不 甚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对于同一种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由于研究问题的方法吓知识背景不同,可能提 出多种假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KB 文档页数:5
1概述科学知识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别说明在不同阶段所完成的任务。 2主要概念:科学事实、科学理论 3科学问题与有人说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0.5KB 文档页数:23
§1 系统科学论 1.1 系统科学的对象和特点 1.2 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系统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 系统科学的背景和产生 1.5 系统科学的意义和地位 1.6 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 §2 系统的一般理论 2.1 系统、元素、非系统 2.2 整体突现原理 2.3 系统的结构 2.4 等级层次原理 2.5 系统的环境 2.6 系统的行为和功能 2.7 系统的环境互塑共生原理 2.8 系统的秩序 2.9 系统的演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6.5KB 文档页数:5
一、编写说明: 本课程是理工科博士生的学位课程,3学分,总课时:45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首要推动力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经济发 展的方式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性发展趋势,从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科学技术 革命天然的亲和性出发,分析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科技基础和时代特征,深刻 理解当代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汇流的必然性,并从分析现代科技巨大的物质功能、经济功 能和精神功能、文化功能入手,了解科学技术论、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当 代新科技革命以来的经济、文化、思想变革,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的深刻变革与丰富内涵,增强博士生的科 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参与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紧迫感、责任感 和献身祖国改革开放建设事业的自觉性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