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9.29KB 文档页数:7
食品化学以人和食物的关系为中心,阐述食品的化学组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与 食品质量有关的化学知识。通过食品化学的学习,掌握食品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生理功用 以及人类对它们的需要;熟悉为改善食品的营养与品质而加入的各类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的 变化及其对营养质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了解人体及新鲜食品组织的动态化学过程。是食品 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食品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学习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54KB 文档页数:66
主要有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贮运和产品销售与消费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有害物质和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督管理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各类食品的主要安全与卫生问题,特别是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控制和管理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3MB 文档页数:17
第一节 鱼的解剖学特点和鱼肉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水产品的化学组成及食用价值 第三节 鱼和鱼制品的加工卫生及保藏过程中的变化 第四节 鱼的卫生检验 第五节 贝甲类的卫生检验 第六节 有毒鱼类的鉴别及食物中毒的预防 第七节 动物性水产品卫生安全标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KB 文档页数:7
第九章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第一节概述 市场供应的加工食品,除前述的肉、乳、蛋,水产品及其制品外,还有 以植物和食品化工原料为主加工配制的食品,如食用油脂、清凉饮料、调味 品、腌制菜类、豆制品、糕点、果脯及糖果、酒类等 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经过或不需要再加工(如加热处理)就 可直接食用。这些食品种类繁多,原料来源广泛,加工生产的工厂、作坊条件 不同,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甚至导致发生食物中毒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2KB 文档页数:32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本。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 便会损害人体健康。食品从种植、养殖、收获 屠宰、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毒有害物质都有可能进入食物。简单地说食品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正常食品的过程。 按有害物质的性质可将有害物质分为三类:生物 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8MB 文档页数:619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是针对参加培训人员的专用教材,同时也是从事营养、食品专业工作人员的参考教材。它包括:基础营养、食物营养与食品卫生、人群营养、公共营养、营养缺乏与营养过量、疾病营养、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以及食品加工与烹饪等8篇。 本教材考虑到我国营养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了“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食品加工与烹饪”等篇,内容比一般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材更丰富、全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教材是按照培训营养师的需要编写的,适合于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读者。对于助理营养师的培训,需要对教材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讲授和阅读。 第一篇 基础营养 第二篇 食物营养与食品卫生 第三篇 人群营养 第四篇 公共营养 第五篇 营养缺乏与营养过量 第六篇 疾病营养 第七篇 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 第八篇 食品加工与烹饪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3
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都有那些? 答案:A:内源性污染 动植物本身所带的微生物或从环境中吸收的污染物所造成的食品污染。1.动物 的呼吸道、消化道、体表面的微生物,2.植物的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总共非 三类:一类是非致病性的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二类是致病性的微生物,三类 为产微生物毒素的。 B:外源性污染 1.通过水、空气、土壤的污染。 2.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 3.通过运输的污染 4通过保藏过程的污染 5.病媒害虫的污染 C: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1.食物传染疾病 2.食物中毒 3.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主要是微生物的毒素。 4.造成食品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6MB 文档页数:52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 二、食物链和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三、生物富集与食品残毒 四、有害化学物质的特点 第二节 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一、概述 二、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三、常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第三节 有害金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一、汞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二、铅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三、镉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四、砷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第四节 有害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一、氟及其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二、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三、多氯联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四、多环芳烃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五、杂环胺类化合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六、二噁英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及其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二、防腐剂 三、抗氧化剂 四、护色剂 五、着色剂 六、其他常用食品添加剂 第六节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及控制 一、包装材料的分类及主要卫生问题 二、塑料制品 三、橡胶制品 四、金属和含金属制品 五、玻璃容器 六、食品包装用纸和复合包装材料 第七节 动物性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控制措施 一、控制农药污染及残留 二、治理工业“三废”,加强环境监测 三、防止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污染 四、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MB 文档页数:517
第七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是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发生改变的过程。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 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第九章 食品新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四节 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五节 微波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六节 转基因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七节 酶工程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八节 新技术食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十章 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第一节 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第二节 畜、禽肉及鱼类食品的卫生与管理 第三节 奶及奶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第四节 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第五节 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第六节 酒类的卫生及管理 第八节 调味品的卫生及管理 第八节 保健食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88MB 文档页数:637
全书共分5篇,它们是:精密切削磨削加工及其机床、精密特种加工、微细加工与微型机械、精密测量和质量保证、典型精密元件加工。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贯彻“准确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编写原则,使其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涵盖面涉及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的各个方面,包括微细加工、纳米加工、微型机械、微型机械系统等。2)强调了实用性,手册作为工具书,贵在实用,应有较丰富的资料,以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3)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正处于不断发展中,近年来,在超精密磨削、磨料加工、精密特种加工、微细加工和搬型机械、纳米加工等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手册在保证基础内容的前提下,尽量反映先进技术。4)材料是彩响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重要因素,但对其系统研究较少,为了反映这方面的内容,特别编写了精密加工材料一章。5)贯彻现行国家标准名词术语、代(符)号、量和单位,以满足行业和社会的需求。6)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手册从体系上力求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所形成的系统科学和方法论出发,使之具有科学性。手册可供广大从事机械制造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师生作为参考书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