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1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5.98KB 文档页数:9
以特殊钢圆坯连铸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研究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作用效果的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利用分段计算模型获得末端电磁搅拌区域钢液流动与凝固的实际状态, 并采用达西源项法处理凝固末端钢液在糊状区的流动, 研究了不同电磁搅拌工艺参数下的电磁场分布及钢液的流动与传热特征.通过测量搅拌器中心线磁感应强度和铸坯表面温度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电流强度每增加100 A, 搅拌器中心磁感应强度增加19.05 mT, 电磁力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显著增大.在20~40 Hz范围, 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 中心磁感应强度略微下降, 但电磁力仍有所增加.在搅拌器区域, 液相穴内的钢液在切向电磁力的作用下旋转流动, 其切向速度随着电流强度和频率的增加而变大.末端电磁搅拌可促进钢液在圆坯径向的换热, 随着电流强度和频率的提高, 铸坯中心轴线上的钢液温度降低, 同时末端搅拌位置处的中心固相分率增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8MB 文档页数:14
以电动汽车车用额定容量为42 A·h的三元方壳锂离子电池单体和模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单体的绝热热失控特性及成组后侧向加热热失控蔓延特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在发生热失控时,内部最高温度可达920 ℃,电池表面和内部最大温差达403 ℃;热失控首先在迎向热流的面触发,随后蔓延至整个电池;满电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内部热失控蔓延时间介于8~12 s;热失控蔓延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征与绝热热失控测试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热失控喷发颗粒物中,LiF及石墨质量分数占80%以上;模组中失控电池产生的总能量中用于自身加热和喷发损失的占90%左右,热失控释放总能量的10%足以触发热失控蔓延。本文为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模组安全设计、热失控蔓延抑制及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调查提供了参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KB 文档页数:5
一、回流污泥泵房 1.设计说明 二沉池活性污泥由吸泥管吸入,由池中心落泥管及排泥管排入池外套筒阀井中,然后由管道输送至回流泵房,其他污泥由刮泥板刮入污泥井中,再由排泥管排入剩余污泥泵房集泥井中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28
第七章吸收 1吸收过程概述 7-1吸收定义与工业背景 在合成氨工厂,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含有30%CO2,如何将CO2从原料气中分离? 在焦化厂,焦炉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如CO,H2NH,苯类等,如何将NH3从焦炉气中分离? 在硫酸厂,硫铁矿经焙烧氧化,可以得到SO3,如何由SO3制造硫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化学工程师提出了一种化工单元操作一—吸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5MB 文档页数:56
硬骨鱼纲现存种类在2万种左右,分2个亚纲: 内鼻孔亚纲 Choanichthyes:一般具内鼻孔;偶鳍中 有多节的中轴骨,偶鳍基部呈肉质浆叶状。 辐鳍亚纲 Actinopterygii:无内鼻孔,偶鳍中不存在 多节的中轴骨,偶鳍一般在基部不呈肉质浆叶状( 多鳍鱼例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91KB 文档页数:81
鱼类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很多。根据各种鱼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性质,可以将鱼类的摄食类型分为以下几类:➢(一)植物食性的鱼类:主要饵料是植物。➢(二)动物食性的鱼类:主要饵料为动物,多数鱼类属动物食性。根据食物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温和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鱼为食。➢(三)杂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性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质。所谓繁殖策略(reproductivestrategies),简单来说,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幼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性。洄游是鱼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现象,表现为定向的周期运动。鱼类通过洄游得以完成其生活史中各个重要环节,诸如生殖、索饵、越冬、成长等。鱼类的洄游现象在很多鱼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大部分海洋鱼类、溯河性和降河性鱼类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29MB 文档页数:9
单宁酸由于环保、价格低的特点在金属保护方面应用广泛,然而单一利用单宁酸作为缓蚀剂取得的效果有限,有研究表明盐类与缓蚀剂复配可以改善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宁酸复配缓蚀剂的研究,采用两种复配剂氯化铁、钼酸钠分别与单宁酸(TA)缓蚀剂进行复配,研究其对碳钢Q235的缓蚀效果。通过硫酸铜点滴实验、浸泡实验、电化学实验对比氯化铁、钼酸钠分别与单宁酸复配后在碳钢表面的成膜特性及缓蚀效果。硫酸铜点滴液变色时间随着单宁酸中氯化铁和钼酸钠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浸泡实验可以看出在单宁酸中加入氯化铁和钼酸钠后,碳钢表面仅出现个别点蚀坑;根据电化学测试结果,对比加入氯化铁前后单宁酸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效果,发现两者的电荷转移电阻由2698变为3711 Ω·cm2,腐蚀电流密度由2.734降为1.902 μA·cm?2。加入钼酸钠后,电荷转移电阻和腐蚀电流密度存在明显的增加与下降,电荷转移电阻由2698变为5100 Ω·cm2,腐蚀电流密度由2.734降为0.714 μA·cm?2。在单宁酸中添加氯化铁和钼酸钠都能改善单宁酸的缓蚀效果,其中单宁酸与钼酸钠复配的缓蚀效果更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5.91KB 文档页数:2
我国硝酸生产中铂金属损耗情着钯台金中钯含量的增加,回收铂金的能力愈工序,最后制成回收装置。将此回收装置顺气 硝酸的工业化生产中,通常采用铂族金属流方向直接安装在铂金网之下,便可起到回收 作催化剂使NH3氧化,而后制造硝酸。我国常铂金的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2MB 文档页数:743
《中国刑法论》分上编总论和下编各论两部分,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杨春洗教授和杨敦先教授主编,是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的五位教授、三位副教授和刑法学专业新秀组成的一个实力雄厚的集体共同编写的。这个写作集体有较强的组织力和较大的凝结力,把所有的执笔成员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并通过“集成”功能的凝结、升华进程,写出了比散在的个数相加更高档次的“结晶品”。因此,《中国刑法论》这一著述的写作方法正是现代科学中的“智能结晶论”的科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它充分发挥了组织力和凝结力的优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8MB 文档页数:15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汽车用钢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抗拉强度超过1000 MPa的第二、三代汽车用钢往往是复相组织,通过固溶、析出、变形、细晶强化等各种强化方式,在基体中形成大量缺陷,导致钢材服役过程中对氢更加敏感,容易在很小的氢溶解条件下发生氢脆。Fe?Mn?C系、Fe?Mn?Al?C系等含Mn量高的汽车结构用钢因层错能较高,不仅直接决定了其强韧性机制,还对其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在Fe?Mn?C系TWIP钢的成分基础上,添加少量Al元素,形成Fe?Mn?(Al)?C钢,不仅能降低钢材密度,提高钢材的强韧性,也因Al元素改变了钢材的微观组织构成,一定程度上令氢脆得到缓解。但当Al含量较高时,形成低密度钢,其组织构成更加复杂,析出物更多,导致氢脆敏感性更显著。本文从Fe?Mn?(Al)?C高强韧性钢的组织构成、第二相、晶体缺陷等特征出发,综述了H在Fe?Mn?(Al)?C钢中的渗透、溶解和扩散行为,H与基体组织、析出相、晶格缺陷的交互作用,H在钢中的作用模型、氢脆机制、氢脆评价手段和方法等。并评述了Fe?Mn?(Al)?C高强韧性钢氢脆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和最新发展动态,指出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借助氢原子微印技术、三维原子探针等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是从微观层面揭示高强韧性钢氢脆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页上页19920020120220320420520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1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