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1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5.46KB 文档页数:7
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探讨了STB复吹转炉法冶炼不锈钢炉内[C]-[O]、[Cr]-[O]和[C]-[Cr]的平衡状况以及有关问题。结果表明,[C]-[Cr]平衡关系与适用电炉冶炼不锈钢的Hilty式有所差异,因此认为在STB复吹转炉冶炼不锈钢中用Hilty式来度量[C]-[Cr]平衡程度和确定工艺参数是不够精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7
本文对采用恒电位法测定奥氏体不锈钢316L在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时产生\二次钝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在对实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Prazak的\二次钝化\理论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点蚀过程;并引用Prazak的理论对NaCl溶液中316L不锈钢的\二次钝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认为:\二次钝化\现象只有在特定的材料,介质和环境条件下才能产生。尽管在\二次钝化\发生时,在H2SO4溶液中发生的是不锈钢表面膜的过钝化溶解过程,而在NaCl溶液中发生的是点蚀过程,但产生\二次钝化\的机理是相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3.49KB 文档页数:5
以氧气高炉循环煤气加热工艺为背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O和H2体积分数较高的煤气加热时的析碳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CO2体积分数是影响析碳反应的重要因素。在300-700℃范围内,当温度低于500℃时,析碳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高于此温度时,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析碳反应包括CO分解析碳反应以及CO和H2的混合析碳反应。对比热力学理论与实验现象分析了析碳过程中以上两个反应可能起到的作用。采用扫描电镜,从微观结构上观察了500~700℃时加热过程中析出碳的形态并研究了析碳行为。另外,随着CO2体积分数的增加,析碳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在500℃和600℃时,CO2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析碳行为有较大抑制作用,尤其在500℃时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9MB 文档页数:54
§3.1 光源的相干性 §3.2 双缝干涉及其他分波面干涉实验 §3.3 时间相干性 §3.4 空间相干性 §3.5 光程 §3.6 薄膜干涉(一) — 等厚条纹 §3.7 薄膜干涉(二) — 等倾条纹 §3.8 迈克耳逊干涉仪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65
3.1 光的相干性 3.2 双缝干涉及其他分波面干涉实验 3.3 时间相干性 3.4 空间相干性 3.5 光程 3.6 薄膜干涉(一) — 等厚条纹 3.7 薄膜干涉(二) — 等倾条纹 3.8 迈克耳孙干涉仪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16KB 文档页数:5
对当前已提出的有关热裂判据进行了分析;基于实验结果及力学强度理论揭示了传统热裂应变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热裂为本质塑性断裂及热裂势的概念,并建立了其凝固力学判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1.11KB 文档页数:7
为研究连续退火工艺生产中锰TRIP钢汽车板的可行性,在钢板连续退火模拟机CCT-AY-域上研究了590~710℃不同退火温度下保温3 min对低碳中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微观分析方法对实验钢进行了组织结构和成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了残余奥氏体量,通过拉伸试验机测试了钢的单轴拉伸性能.结果表明:保温3 min时,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残奥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650℃退火时断后伸长率(21.3%)和强塑积(28 GPa·%)获得最大值,抗拉强度达到1330 MPa.马氏体基体通过回复,而残余奥氏体通过孪晶,获得超细晶组织.亚稳奥氏体的TRIP效应和超细晶铁素体(马氏体)共同提供了实验钢高的塑性.实验钢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上呈现锯齿状现象,且稳定阶段加工硬化指数远高于传统TRIP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4.98KB 文档页数:2
测1.1如图所示的平板拉伸试样受轴向力F作用,试样上如图a粘贴两片应变片R、R2, 其应变值分别为1、E2由R1、R2组成图b所示的半桥测量电路,这时应变仪读数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8.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科学。实验 性强,亦有较深的理论深度。 2、地位和任务:是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其它分支学科,如昆 虫生态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行为学、毒理学及各门应用昆虫 学,如农业昆虫学、森林昆虫学、医用昆虫学等等的基础,因为昆虫学其它 分支的研究,首先需要对研究对象准确鉴定,否则,那些研究就会丧失客观 性、可比性和重复性,从而丧失科学价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3MB 文档页数:8
研究了酸浸处理高磷铁矿脱磷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用鄂西鲕状高磷矿Fe的质量分数为51.7%,P的质量分数约0.5%,S的质量分数为0.34%.通过硫酸浸出,浸出矿中磷的质量分数降低至0.07%左右,而铁损只有0.18%,S的质量分数为0.35%,满足钢铁生产的要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表征了高磷矿中磷的脱除,在实验酸度下能明显看出磷灰石溶解,而铁相基本不反应,并得到了热力学计算证明.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酸浸条件:浸出时间1 h,液固比100mL:8 g,酸度0.2 mol·L-1,振荡频率150 Hz.通过微波加热预处理,高磷铁矿中产生微裂纹,增加了矿石的比表面积,但是这并没有明显促进酸浸脱磷的进行.通过补酸的方式循环利用酸浸液处理高磷铁矿能得到较好的脱磷效果,脱磷率稳定在80%,能有效减少酸耗、保护环境
首页上页20220320420520620720820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1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