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3)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8MB 文档页数:188
8.1化学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8.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8.3反应级数的测量法 8.4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8.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6链反应 8.7拟定反应机理的一般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9MB 文档页数:52
第一节 α-羟烷基、卤烷基、氨烷基化反应 第二节 β -羟烷基、β-羰烷基化反应 第三节 亚甲基化反应 第四节 α、β-环氧烷基化(Darzens反应) 第五节 环加成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50.5KB 文档页数:71
1.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比较( chemical absorption and physical absorption) 2.E( Enhancement factor)的计算方法 (1)瞬时反应 (2)均相快速1级反应 (3)均相慢速1级反应 (4)均相2级反应 (5)均相n级反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2.74KB 文档页数:4
为了研究镁铁质材料中粘结相铁酸镁的生成反应过程,使用轻烧镁粉和分析纯试剂Fe2O3粉混合料,在静态空气中分别以10,15,20 K·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了铁酸镁合成反应的DSC实验研究,并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三种方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特征参数计算.研究结果显示,铁酸镁生成机理满足随机形核与长大机理模型,反应的活化能介于626.83~652.60 kJ·mol-1之间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0.5KB 文档页数:32
配体取代(交换反应 两类 电子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Tabe, Marcus 反应机理的研究 研究对象:Co3,Cr+,Ni2+Pt等中心离子,简单配体 研究的时标( (time scale)范围: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9.5KB 文档页数:121
第一节 氧、氮原子上的酰化反应 第二节 碳原子上的酰化反应 第三节 α,β环氧烷基化反应 第四节 环加成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7KB 文档页数:56
4.1 细胞反应的计量学 4.2 细胞反应的碳平衡 4.3 细胞反应的氧平衡和ATP平衡 4.4 细胞反应的能量平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2.5KB 文档页数:72
5.1多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 5.2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 5.3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 5.4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应 5.5内扩散对复合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5.6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扩散影响的判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4.57KB 文档页数:7
当前低碳高炉冶炼条件下使得炉内焦炭层变薄,恶化了料柱的透气透液性,焦炭在炉缸高温区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焦粉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焦炭在高炉下部的石墨化过程对其在炉缸内的冶金性能影响,研究了1100~1500℃不同温度下焦炭的石墨化度改变;同种焦炭石墨化程度与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同石墨化度焦炭与碱金属侵蚀之间的关系;观察并分析了试验后不同焦炭试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焦炭石墨化程度加深,且温度每升高100℃,焦炭石墨化度约提高1.8倍,层间距d002值约降低2%,微晶结构层片直径La值约提高3%,层片堆积高度Lc值约提高15%;焦炭的表面气孔减少,特别是大气孔减少,焦炭表面镶嵌组织减少,各向同性组织增多,焦炭的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强.随着焦炭石墨化程度的加深,焦炭的反应性逐渐减小、反应后强度逐渐提高,焦炭表面的劣化情况减弱,生成的大气孔减少,气孔壁破坏趋势减弱.碱金属对焦炭的反应性有促进作用,使焦炭的反应性提高,反应后强度降低.而焦炭的石墨化对焦炭的碱侵害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降低了焦炭表面的劣化程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2KB 文档页数:24
一、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Ⅱ)是高师化学(师范)专业和化学(商品与检验分析)专业的一 门学位课。本课程在讲授有机化学(Ⅰ)的基础上,选择了有机反应机理为核心内 容。因为对于构成有机化学众多反应来说,机理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采用较少的 指导原则,不但可以理解有机的反应事实,使之不相联系的反应联系起来,而且 可以预测已知反应在改变条件后的结果,也对一些新反应可能出现的产物做出一 些上述原则并指出是怎样起作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反应机制,培养科学 思维方法,会运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来解决一些有机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不断发展的有机化学,为从事有机化学基础教育, 开展有机化学研究打下基础
首页上页181920212223242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