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4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8.53KB 文档页数:9
本文对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4200轧钢机机架进行了较全面的计算,得出了应力、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最大值,并绘出了应力、变形、主应力和等主应力线图等。此外,对机架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了12种方案计算并分析与讨论了有关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计算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12
硼钢碳氮共渗工艺控制不当时,容易在共渗层中出现表层和过渡区两类非马氏体黑色组织,它们的出现是渗层相应部位上淬透性不足的表现。这两类黑色组织产生的原因不同,因而工艺因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前者主要是由于合金元素的内氧化以及碳、氮化合物形成所引起的;后者是由于硼在渗层中发生了再分布以及硼的存在状态发生明显变化所引起的。综合考虑避免硼钢碳氮共渗层的两类黑色组织,较合理的工艺是:采用较高的共渗温度,后期通氨,共渗期油量高些、氨量低些,渗后尽快冷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0.39KB 文档页数:7
齐钢F850/10—Ⅱ型电渣炉生产的10.5t86CrMoV7锭是一米七带钢冷轧辊的坯料,要求具有良好的冶金质量。本文在剖锭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凝固参数和工艺因素的研究,对熔池形状,二次枝晶臂间距、结晶形态以及熔化率、渣温、渣成分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全面了解冶金质量和改进重熔工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7.84KB 文档页数:11
空间啮合理论主要用以空间啮合定理n·v=0为基础的运动学法,一般包络法很少直接应用,在著作“齿轮啮合原管”中,就认为包络法“十分麻烦”,并认为运动学法“研究弧面蜗杆啮合时,这个方法是唯一的计算工具”。其实一般包络法的某些缺点(如不便在母面上讨论),在法的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改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并且包络法有几何意义明显的优点,不少情况下计算由于很少使用向量和直接用直角坐标而显得较简便。本文试用包络法讨论蜗杆传动的空间啮合问题。对一般包络法,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作了两点改进:(1)从机构运动的特点出发,限制母面只有位置改变没有形状改变,并且母面一般只出现在包络面单侧,对这种简单的包络,利用法可将运动学法某些优点用在包络法中来。(2)针对包络法的实际,引入和使用若干算符,包括新定义的称为相似微分的算符,利用算符及其性质使推导表达简明使用方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2.79KB 文档页数:6
在25Ni-15Cr-2Ti-Al型铁基高温合金中,硅含量的提高不仅影响合金的持久性能及高温拉伸性能,特别使室温冲击性能强烈降低。当合金中硅含量超过0.3%时,将形成Ni13Ti5Si7型的G相,硅含量的继续提高,会使合金的有效强化相γ'的析出量降低,并在长时时效过程中促成σ相的形成,进一步导致合金的室温脆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2.49KB 文档页数:8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无钴超硬高速钢在马氏体成份和二次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马氏体碳饱和度”(AM=CsM/CpM,CsM—马氏体含碳量,CpM—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在回火时形成二次硬化碳化物所需碳量)作为描述马氏体中合金元素和碳(M—C)配比关系的参数。得出,①AM和二次硬度有相当严格的依从关系。在通常的成分范围内,与某个合金元素或其总体比较,它对硬度的影响更大些。②当马氏体成分符合W2C、Mo2、V4C3及Cr7C3原子比时,获得最高的二次硬度—HRC69左右。讨论了G、Steven平衡碳计算式。为解决某些合金化的定量问题,建议采用“钢的碳饱和度”(A=Cs/Cp)表征高速钢中M—C配比。C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5.08KB 文档页数:9
利用特殊的四边形夹具可分别施加等值的拉、压载荷,同时测出拉、压应力引起的相对稳态氢渗透通量的变化就可求出氢的应变场。结果表明,氢在铁中的应变场是非球对称的,且;ε1>0,ε2=ε3<0。实验表明,氢的表观偏克原子应变场和表观偏克原子体积均随体内氢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用最小二乘法可获得氢浓度趋于零时的真实值,分别为ε1=0.37,ε2=ε3=-0.11,VH=2.49cm3/mol。实验还表明,外加应力大小对应变场没有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2.33KB 文档页数:9
RMS算法是K.S.Chandra等人1982年提出的一种可用于非光滑函数的线搜索优化算法[1]它具有调用函数次数少,CPU时间短等突出优点。本文补充了文献[1]中未讨论的退化情况,并对RMS算法加以修改,使其理论上趋于完善。本文还论证了在一定条件下RMS算法的收敛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4.16KB 文档页数:8
分式规划在管理模型中时常遇到,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变量个数很多。Gilmore和Gomory提出一种算法[1],将分式规划用变形的单纯形法来求解。本文论述了Gilmore—Gomory算法在迭代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死循环,从而造成计算失败。为克服这个缺陷,本文给出了一种避免死循环的迭代规则,使该算法臻于完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4.96KB 文档页数:6
使用BCO直接光度法测定钢及合金中铜含量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由于它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故被日本及我国采用作为标准方法。但钴(镍)的干扰严重故不适用于含钴的试样。本文指出,虽然普遍采用PH8.7~9.5作为测定铜的适宜条件,但不宜于测定含钴的试样,因为在此条件下,钴与试剂形成无色络合物,耗用了试剂,降低了吸光度。又指出铜的显色在PH8.0~9.8之间保持恒定,但钻的BCO络合物,由于不夠稳定在PH8.5以前不与试剂反应,故若把条件控制在8.3±0.2,钴就不再干扰而铜的吸光度仍然保持PH8.7~9.5时的强度。文中还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手续及实际试样的分析数据
首页上页181920212223242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