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65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3.5KB 文档页数:6
本章前四节所介绍的各种检验法,是在总体分布类型已知的情况下,对其中的未知参数 进行检验,这类统计检验法统称为参数检验.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我们并不能确切预知总仁 服从何种分布,这时就需要根据来自总体的样本对总体的分布进行推断,以判断总体服从何 种分布.这类统计检验称为非参数检验.解决这类问题的工具之一是英国统计学家K.皮尔 逊在190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引进的一x2检验法,不少人把此项工作视为近代统计学 的开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8MB 文档页数:118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的配制 实验二 胶体和吸附 实验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四 缓冲溶液 实验五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六 配位化合物 实验七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八 卤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实验九 氮族、碳族、硼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实验十 d 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实验十 糖的化学性质 实验十一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十二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十 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一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十二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三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十四 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实验十五 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六 植物中可溶性还原糖的测定 第三部分 附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10
利用三维离散元法建立了无钟高炉布料模型,分析了料罐、旋转溜槽中的颗粒流动行为以及颗粒离开溜槽后的下落轨迹和料堆形成,可视化再现了装料过程.结果发现:炉料在流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粒度偏析,料罐排料流为漏斗流,小颗粒由于偏析而倾向于后期排出;溜槽倾角对颗粒流动行为和料堆形成影响较大;溜槽内颗粒流由于溜槽旋转而向侧上部偏离和翻动,小颗粒因靠近壁面而位于料流内侧,大颗粒因聚集在溜槽上部而处在料流外侧,炉料颗粒偏析、偏转翻动和速度分布影响下落轨迹;在炉料下落到料面的堆积过程中,大颗粒易于向炉喉中心和边缘偏析,小颗粒因位于料流内侧和渗透作用而分布在堆尖下方且偏向中心侧.结合激光网格炉内测量技术料流轨迹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106
实验一 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实验二 碱变性法提取质粒 DNA 实验三 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DNA 实验四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实验五 DNA 的回收与连接 实验六 基因的 PCR 扩增 实验七 用温度敏感型启动子表达系统表达目的基因 实验八 基因组合生物合成新化合物 实验九 药用甘草片中甘草酸含量的分析及其质量评价 实验十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蛋白素粗品的制备 实验十一 固定化细胞法生产 L-天冬氨酸和 L-丙氨 实验十二 重组水蛭素Ⅲ的制备 实验十三 酸醇提取法制备猪胰岛素 实验十四 多肽缩宫素的 Fmoc 固相合成 实验十五 酵母 RNA 的制备和单核苷酸的离子交换柱层析分析 实验十六 单核苷酸衍生物制备 实验十七 胰弹性蛋白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实验十八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 实验十九 重组门冬酰胺酶Ⅱ的纯化与分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9KB 文档页数:14
设fx)是定义在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如果x∈[ab]使 得f(x)=0则称x是fx)的一个零点 从几何图形看,函数f(x)的零点就是曲线y=f(x)与x轴的交 点。这个事实对我们求数值解很有启发作用 提示:函数f)的零点其实也就是(非线性)方程fx)=0的 解,所以求函数的零点问题也就是非线性方程求解的问题。 结论:由高等数学中的界值定理可知,若fa)f(b)<0,方程 f(x)=0在[ab内一定有解 求函数零点的方法有对分法,牛顿法和不动点算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8.07KB 文档页数:6
在PLINT微动磨损试验机上附加电化学测试系统,采用十字交叉接触方式,位移幅值为100μm,法向载荷20、50和80 N条件下,研究NC30Fe合金传热管在氯化钠溶液中的微动腐蚀行为.使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微动腐蚀过程中开路电位变化,运用电位扫描法测量微动过程的极化曲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痕的表面形貌,光学轮廓仪测定磨痕的三维形貌及磨损量.微动磨损使损伤区域金属原子活性增大,腐蚀倾向增大,加速了NC30Fe合金的腐蚀.在氯化钠溶液中,NC30Fe合金由于微动磨损过程产生腐蚀产物膜起到润滑减摩作用,摩擦系数较纯水中降低;但因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磨损量比纯水中高.氯化钠溶液中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的共同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3.92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La2(Zr0.7Ce0.3)2O7(LZ7C3)的合成动力学及相结构,并根据合成过程中的损失对初始成分进行了设计,最终制备出符合原子比La:Zr:Ce为10:7:3的LZ7C3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成分和微观组织,用激光脉冲法和推杆法测量了样品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LZ7C3是由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LZ)固溶体和萤石结构的La2Ce2O7(LC)固溶体组成,其中LZ固溶体是主相;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1473 K时为0.79 W·m-1·K-1,较LZ降低了50%左右;热膨胀系数在1473 K时为11.6×10-6 K-1,比LZ提高了20%左右.这些优越的性能表明LZ7C3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新型热障涂层陶瓷材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5.99KB 文档页数:6
为解决机器人末端负载的时变性给高速运动的机器人带来控制精度降低的问题,研究了参数差值法、力矩求解法、全局参数辨识法的机器人末端负载动力学参数辨识的方法,以提高末端负载的辨识精度.得到的负载动力学参数用于动力学控制以提高机器人动态精度.通过建立拉格朗日动力学线性辨识模型,以最优激励轨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采样数据经过低通滤波及中心差分的处理后,代入相应的负载辨识方程式,并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解决线性方程组,可辨识到不同负载的动力学参数.实验验证了负载辨识方法的可行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8.79KB 文档页数:16
第7章土石坝各运用期的稳定分析 7.1前言 土石坝作为人工构筑的挡水建筑物,其边坡稳定问题比较典型。坝体和地基在施工期、 正常蓄水期、库水位降落期和地震期均存在抗滑稳定问题。在第5、6两章中,分别介绍了 各种工况下抗剪强度和孔隙水压力的确定方法在正确地确定这些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实际 情况采用总应力法或有效应力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所得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可用于评价 边坡在这些运用条件下的稳定性。本章拟利用实际工程的算例来介绍进行稳定分析的步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5.79KB 文档页数:8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准确率问题,在分析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瓦斯指标、煤体指标、地应力指标3个一级指标和瓦斯压力、构造煤厚度等12个二级指标的预测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运用网络分析法和多类别距离判别法对灰色关联模型中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研究,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多指标耦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基于对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计算预测指标权重,划分煤与瓦斯突出可能性等级,建立了对突出可能性进行判别的2个判别式.以平煤八矿为例应用该模型对8组预测样本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可能性判断,预测结果与实际符合,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证明了煤与瓦斯突出多指标耦合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首页上页22422522622722822923023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65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