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385
译者序 1804年公布的《法国民法典》,也称《拿破仑法典》,是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 的一部民法典;经过一些修正后,它现在仍然施行于法国 法国在大革命后之所以亟欲制定民法典,是由于两个主 要的原因。第一,在此以前,法国的民法是不统一的,因而 它需要一部统一的民法典。第二,革命既已成功,必须除旧 布新,即通过成文法的制定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法律上奠定基础 (一)统一的民法典的需要 在法国大革命以前,尽管法国在政治上已经统一了很久, 在法律上却是很不统一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7MB 文档页数:30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建立在生产力和技术进步 基础之上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 程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决定性与人类主体的选择性共同 作用的结果。它既表现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进步,也表现为世界历史的形成与演化,更表现为人 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既是社会进步的理 想境界,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 美好远景。自觉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实践,就是最终通向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通过教学 使学生明确人类进步的必然性、曲折性和辩证性,进 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MB 文档页数:281
本书通过对公共组织理论的哲学反思,批判性地梳理了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公共行政领域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原因进行了深刻探索。在重新界定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理念。强调了公共行政的公众性,服务性、知识性和学习性,并指明知识学习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本书提出不仅要关注政府活动,而且要从一种更为广泛的管理变革的过程来研究公共行政,开辟了公共组织研究的新领域。 第1章 认识公共组织 第2章 思想传承:马克思、韦伯和弗洛伊德 第3章 政治传承:从威尔逊到沃尔多 第4章 组织的理性模型 第5章 组织的人本主义和新公共行政 第6章 政策要义和新公共管理 第7章 公共行政与新公共服务 第8章 公共行政的理论者及实践者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0.5KB 文档页数:61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重点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 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 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 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论联 系实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5KB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第一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节 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思维方法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 第四节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三、抽象和具体 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四章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过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一、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二、认识辨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 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经济结构和阶级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四、国家的类型和消亡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六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第一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及其社会作用 第三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四、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83MB 文档页数:131
绪论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什么是道德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 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0KB 文档页数:131
绪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一、什么是道德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变化发展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一、向道德模范学习 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引领社会风尚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三、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首页上页1718192021222324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