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1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7
采用高精度微动磨损试验机SRV Ⅳ研究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材料Inconel600合金在不同位移幅值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分析了位移幅值对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和截面的形貌,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摩擦学转变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位移幅值的增加,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逐渐增大,材料的微动行为先后经历以黏着为主的部分滑移区以及滑动为主的完全滑移区;磨损机制也由黏着磨损逐步转变为氧化磨损和剥层磨损的共同作用;微裂纹出现在黏着区域和滑动区域的交界处以及滑动区域内;黏着区氧分布密度和磨痕外基体的相一致,氧化主要发生滑动区域;磨痕亚表层的组织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产生纳米化现象,摩擦学转变组织的晶粒尺寸约100 nm,远小于原始组织的15~30μ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9MB 文档页数:9
以传统的E36海洋平台钢为对比钢,研究三种E690海洋平台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失重法测得实验钢在不同腐蚀时间下的腐蚀速率,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并测定了锈层的形貌特征和相组成,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实验钢的晶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贝氏体组织为特征的E690海洋平台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40℃的冲击值超过了200 J;晶界类型主要为3°~15°的亚晶界和大于50°的大角度晶界;E690海洋平台钢周浸16 d后的锈层致密且腐蚀速率已趋于稳定,最低腐蚀速率为0.84 mm·a-1,远低于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钢的1.4 mm·a-1,实验钢的锈层主要由Fe3O4、α-FeOOH、β-FeOOH及γ-FeOOH四种晶态相和非晶无定形物组成.通过分析得出,热处理工艺和组织构成对材料的初期腐蚀行为有重要影响,而化学成分和锈层自身的致密性对材料后期腐蚀行为起决定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4.82KB 文档页数:9
研究了不同pH值下污泥脱水性能和束缚水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污泥调理过程中各层胞外聚合物(S-EPS、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S-EPS中有机官能团以及有机酸的含量,探讨了胞外聚合物对污泥脱水性能及束缚水含量的影响.酸性条件下,污泥的脱水性能明显好于中性条件,并且pH值为3.03时,污泥滤饼含水率(WC)和毛细吸水时间(CST)均降至最低,分别为60.8%和25.4 s;碱性条件下,污泥中束缚水的含量明显增加,WC和CST均大幅升高,污泥脱水性能恶化.酸碱的加入导致污泥中TB-EPS含量降低,LB-EPS和S-EPS含量升高,并且EPS各层组均与WC、CST以及束缚水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S-EPS与污泥脱水性能以及束缚水含量的相关性最显著.酸碱调理过程中,部分EPS水解生成有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S-EPS中有机官能团的总量和种类都有明显增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9.77KB 文档页数:6
冷连轧过程中的厚度和张力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和不确定特点,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控制性能,提出了基于不变性原理解耦的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厚度和张力系统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应用不变性解耦原理实现了对厚度和张力系统的解耦.其次,针对系统存在的建模误差、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采用H∞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鲁棒控制器来保证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解耦后的厚度和张力系统可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6.18KB 文档页数:6
以钛铁粉、铬粉、铁粉和碳的前驱体(蔗糖)等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碳化复合粉,并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Fe-Cr-C和Fe-Cr-C-Ti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Cr-C涂层由(Cr,Fe)7C3初生碳化物和菊花瓣状分布共晶碳化物(Cr,Fe)7C3与奥氏体组织组成;Fe-Cr-C-Ti涂层由原位合成的TiC相和(Cr,Fe)7C3共晶相与奥氏体相构成.这两种涂层与基体之间都是冶金结合.涂层中碳化物TiC的体积分数呈现梯度分布,并且涂层的熔合区和中部区域TiC颗粒形状多为等轴状颗粒,涂层的表层区域部分TiC颗粒多为树枝晶颗粒.与Fe-Cr-C涂层相比较,Fe-Cr-C-Ti涂层的抗开裂性更好.Fe-Cr-C和Fe-Cr-C-Ti两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是750 HV0.2,是基体金属的3.2倍,从涂层表面到熔合区相差不大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32.33KB 文档页数:20
3.1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3.2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3.3 字符数组和字符串 3.4 指针的概念 3.5 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3.6 指针和数组的关系 3.7 指针和字符串 3.8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95
第一节 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和生理活性成分 一、致甲状腺肿物 二、生氰糖苷 三、蚕豆病和山黧豆中毒 四、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五、消化酶抑制剂 六、生物碱糖苷 七、血管活性胺 八、天然诱变剂 九、香辛料中的生理活性成分 十、蘑菇毒素 第二节 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一、含有毒物质的动物组织 (一)内分泌腺 (二)动物肝脏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二、海洋鱼类的毒素 三、河豚毒素 四、贝类毒素 五、海参类 六、蟾蜍 第三节 衍生物 —、苯并[a]芘 二、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杂环胺 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四、N-亚硝胺 第四节 污染物 —、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一)黄曲霉毒素 (二)其他曲霉和青霉毒素 (三)麦角中毒和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 二、食品中的工业污染毒素 (一)多环芳烃 (二)多氯联苯 (三)二?英 (四)铅 (五)汞 (六)镉 三、食物中的农药残毒 (一)概 述 (二)有机氯农药 (三)有机磷农药 (四)氨基甲酸酯农药 (五)拟除虫菊酯农药 (六)除草剂 四、兽药残留 (一)食品中兽药的污染 (二)健康危害 (三)控制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措施 第五节 添加剂 一、食品添加剂的毒性 二、食品添加剂的有关法案和规定 三、防腐剂 四、抗氧化剂 五、合成甜味剂 六、食用色素 七、食用香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9.5KB 文档页数:49
环境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 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 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 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评述。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己掌握的信息、资料、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 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 分析。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 单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5.65KB 文档页数:7
采用常规铸造和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含硅达25%(质量分数)的过共晶Al-Si合金,利用SEM(EDS)、XRD和DSC等分析方法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熔解析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含有粗大块状初晶Si相和粗大针片状含铁相,而喷射成形工艺能够使二者的尺寸、形貌发生改变而有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同时,铸态和沉积态合金中均含有基体Al、初晶Si和Al2Cu相,不同的是铸态合金中含铁相主要为δ-Al4FeSi2相,而沉积态合金中以β-Al5FeSi相为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糊状层的存在引起沉积坯冷却速度降低而导致沉积坯中发生δ-Al4FeSi2相的转变及共晶组织增加,致使沉积态合金中β-Al5FeSi相为主要含铁相.采用DSC实验对沉积态合金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发生的反应进行了讨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6MB 文档页数:15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短流程、近终形的新型材料成形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 设备是载体, 材料是关键, 工艺是基础, 三者是影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进行总结, 分析了设备、材料和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综述了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原料供给系统、成形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材料中钛合金、镍合金、铝合金和钢铁材料的典型组织特点和力学性能; 论述了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孔洞、精度和组织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设备方面存在设备成本高、产品成形尺寸受限、成形效率低等问题, 在材料方面存在生产成本高、适用性差等问题, 在工艺方面存在参数匹配困难、热积累严重等问题; 从降低设备和材料成本、扩大产品成形尺寸范围、提高产品精度和成形效率、拓展材料种类和适用范围、减少工艺参数匹配难度、提升产品质量及综合性能、开发金属增材制造新技术方面展望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页上页212223242526272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1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