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38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3.48KB 文档页数:5
测定了不同Cu含量的Cu-Nb-Ni-Cr-Mo钢在450~650℃时效时的硬度变化曲线,并结合光学金相与电镜观察分析了时效过程中的组织变化与脱溶沉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时效硬化是ε-Cu析出强化,Nb的碳氮化物以及含Cr的碳化物强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同时效温度下,含Cr碳化物的时效峰在时效后期出现;在低钢钢中,时效前期出现的ε-Cu时效峰与Nb的碳氢化物时效峰重叠;在高钢钢中,由于铜含量升高,ε-Cu时效峰出现时间缩短,ε-Cu时效峰与Nb的碳氨化物时效峰逐渐分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5.88KB 文档页数:5
利用SEM和TEM研究了一种新型718合金在680℃长期时效至1000h后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标准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为γ″,而新合金的主要强化相中除γ″外,γ'的质量分数大幅度增加,呈现出特殊的包覆组织形貌;在长时时效过程中,新型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新型合金与标准合金的晶界δ相形貌也不尽相同,新合金中为均匀的短棒状或颗粒状,标准合金中为针状或板条状.两种合金的室温和680℃拉伸性能无显著差别,但新型合金的持久和蠕变性能远优于标准合金.与标准合金相比,新合金在680℃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组织稳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9MB 文档页数:6
为控制钢液中氮含量,实验了两种不同脱氧方式:(Ⅰ)出钢过程加Al进行强脱氧;(Ⅱ)出钢时不加Al,加入Si-Mn合金进行弱脱氧,在LF进站再喂入Al线进行强脱氧.借助气体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不同脱氧方式下钢中氧氮含量和夹杂物进行了分析.两种不同脱氧方式得到最终产品的全氧含量几乎一致,但方式(Ⅱ)对控制氮含量更为有利,可以使氮的质量分数降低约5×10-6;两种不同脱氧方式对最终产品中夹杂物的类型和尺寸影响不大,均为球状的CaS和CaO-MgO-Al2O3夹杂物.文中还推断出了采用Si-Mn弱脱氧时钢中夹杂物的生成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9KB 文档页数:5
建立了强电解质水溶液KBr-H2O、NH4Br-H2O和ZnBr2-H2O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上述三个溴化物二元水溶液体系在温度为298.15K、质量摩尔浓度达到饱和前的作用浓度.热力学模型计算的组元作用浓度以纯物质为标准态和摩尔分数为浓度单位,与文献报道的组元活度以无限稀为标准态和质量摩尔浓度为浓度单位经过活度的标准态转换后可良好地吻合,且转换系数在计算的浓度范围内基本守恒.以上热力学模型计算的组元作用浓度能反映出强电解质水溶液的结构本质;在本模型的假设下电解质水溶液呈现理想溶液特征,组元的作用浓度在计算的浓度范围内严格遵守质量作用定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7.72KB 文档页数:4
针对某1700冷轧平整机支持辊表面振纹问题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在对平整机固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支持辊各个使用时期内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平整机的振动特征以及振动与振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支持辊使用初期,平整机系统的振动以自激振动为主,振动频率为150Hz,在稳定轧制阶段工作辊对支持辊的相对运动形成支持辊表面振纹;在支持辊使用中后期,由振纹引起的强迫振动进一步加速了振纹的形成,系统的振动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共存.在对振纹形成过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振纹抑制措施,即在轧件入口侧增加抑振辊或改变轧制速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0KB 文档页数:3
1.接上一讲内容 2、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KB 文档页数:1
1、程性质技术基础课 2、课程特点 1)实践性强: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是在生产实际中广泛 应用的机械,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数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与理论力学的不 同点),因此要求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简图测绘、齿轮参数测量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8MB 文档页数:59
8-1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和测定方法 8-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8-3极限迁移数,离子淌度与离子电导 8-4强电解质溶液的理论 8-5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理论 8-6离子的水化(溶剂化)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3.29KB 文档页数:4
研究不同颗粒在水介质中的自然分散行为及分散剂对其分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对二氧化硅、重质碳酸钙、滑石和石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散作用。在分散剂浓度较低区域,4种颗粒的分散规律几乎相似;在高浓度区域,对不同颗粒的分散有其各自的特征。分散剂对重质碳酸钙和滑石颗粒的分散作用比对二氧化硅和石墨的分散作用强烈。对同类矿物颗粒来说,亲水性颗粒较疏水性颗粒的分散作用强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8.66KB 文档页数: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温度场模型.利用边界条件,求解钢板表面流水冷却的换热系数和冲击射流换热系数,从而获得强适应横向冷却曲线的正确形状.采用同直径集管以及不同密度分布的设计方法,使钢板得到均匀的温度分布,获得平直的板形
首页上页24224324424524624724824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38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