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52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2.5KB 文档页数:36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利用光谱图比较法进行光谱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摄谱仪和光谱投影仪以及谱片的显影和定影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根据受激发的物质所发射的光谱来判断其组成的一门技术。在室温下,物质中的原子处于基态E),当受外能(热能、电能等)作用时,核外电子跃迁至较高的能级(En),即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其寿命大约为10-8s。当原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或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辐射形式释放出来。其辐射能量与辐射波长之间的关系用爱因斯坦一普朗克公式表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4.45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原料粒度、粘结剂的用量、配碳量等因素对铬铁矿球团生球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50℃还原15min,铬金属化率达90%以上配碳量应比理论配碳量过量20%。用1:3的H2SO4对还原球团采用加热回流法溶样,解决了金属铬及金属铁的化学分析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7.71KB 文档页数:33
1、布格子:每个原胞内只有一个原子的晶格或组成晶体结构的基元之结点:如 以 Cl 原子为结点,取面心交方晶胞,就是 NaCl 的布氏格子,金刚石结构中位于正 四面体中心的原子和顶角上的原子化学组份虽相同,但电子云配置方位不同,所以 是复式格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8.72KB 文档页数:6
针对国内某高铁拜耳赤泥的特点进行了深度还原——磁选实验,探讨了还原剂量、添加剂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原赤泥及所得铁精矿的物相组成和特点.在不采用添加剂时,所得铁精矿的品位为85.66%,回收率为91.86%;采用添加剂时,所得铁精矿的品位为91.23%,回收率为93.1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5
复习: 1、包容原则、孔轴合格条件 2、普通测量仪器可把每个零件的尺寸、形状分别测量出来,但效率低,不方便。大批生产零件可用专用量具检验。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及量规设计光滑工件尺寸通常采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或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对于一个具体的零件,是选用计量器具还是选用量规,要根据零件图样 上遵守的公差原则来确定。 当零件图样上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遵守独立原则时,该零件 加工后的尺寸和形位误差采用通用计量器具来测量。 当零件图样上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遵守相关原则时,应采用光滑极限量规或位置量规来检验。 在此重点介绍光滑极限量规(包容原则)即介绍GB1957-81《光滑极限 量规》标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39
1. 虚位移原理 具有双面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在某一位置能继续 保持静止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虚位移原理是分析(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虚位移原理可用于求解刚体系统的静止平衡问题。 作用于质点系的主动力在该位置任何一组虚位 移上做的虚功之和等于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MB 文档页数:67
4.1完成原理图设计 4.2美化原理图 4.3产生报表 4.4原理图的打印 4.5关于层次原理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5.5KB 文档页数:33
第六节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第七节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9.22KB 文档页数:7
采用热天平装置及单个球团加热的方法,测定了含碳球团的还原速度。研究了加热温度、球团配碳量、炉气组成、添加剂、原料种类等对含碳球团的还原速度和金属化率的影响及球团的冶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含碳球团的软化和熔化温度较高,含碳15%以上的球团在1000~1350℃加热时,在含CO2较高的高温炉气中也能够实现快速自还原,达到较高的金属化率。该球团的金属化率随加热温度提高而增加。研制出一种含煤25%的冷固结铁矿球团,其单个干球抗压强度已达1000N以上,有良好的冶金性能,可用于竖炉型炼铁设备作冶炼铁水的原料,还原剂焦碳也可用非焦煤代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9KB 文档页数:36
一、条件电位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可以用有关电对的标 准电极电位(简称标准电位)来衡量。电对的标准电 位越高,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就越强;反之电对的标 准电位越低,则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就越强。因此, 作为一种还原剂,它可以还原电位比它高的氧化剂。 根据电对的标准电位,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 方向、次序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首页上页24224324424524624724824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52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