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2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09KB 文档页数:4
水质一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一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 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 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 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部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33KB 文档页数:1
1范围 电位滴定法适用于一般地面水,不适用于含有酸性工矿废水和酸再生阳离子交换器的出 水。 如水样的矿化度高于1000mg/L,亚铁离子或铝离子含量超过10mg/L时,会对测定产生 干扰,可于滴定前加入1mL50%(m/V)酒石酸钾钠溶液,以消除干扰。铬、铜、胺类、氨、硼 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硫化物和无机酸类及强酸弱碱盐类均会影响测定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4.5KB 文档页数:5
实验二十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 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 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自由基代谢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自由基的产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43MB 文档页数:61
一 海水的化学成分 海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其中 水约占96.5%,其他物质占3.5%。海水中还有少量 有机和无机悬浮固体物质。氢和氧是海水中最主要 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天然元素,在海 水中已发现约80 种,但是,这些元素的含量差别很 大。通常把每升海水中含100 毫克以上的元素,叫 常量元素,不足100 毫克的叫微量元素。现在,所 有的常量元素都已经过精确的测定,微量元素经过 测定的也达到40 余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5.13KB 文档页数:4
系统地研究了Sc(Ⅲ)-CPA-pc-I-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其主要性质,测定了共存离子的影响。钪含量在每25ml含0~7.5μg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l·cm-1·mol-1.采用该三元体系测定了合成试样及攀枝花铁矿中的微量钪,结果与推荐值基本相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0KB 文档页数:8
一、实验目的(Order) 1、学会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加碘食盐中KIO3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者的实践、研究与综合应用技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21MB 文档页数:62
质谱(mass spectrum,简称MS),就是把化合物 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 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测定化合物的质谱,只需少量样品。常用量约 lmg,最少用量只需几微克。 利用质谱,可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并能推测 它的分子式以及分子结构。如将质谱仪与气相色谱仪 联用,还可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份的化学结构以及它 们的含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5MB 文档页数:7
本文主要研究了12SiMoVNbAl低合金钢耐含硫原油长期高温腐蚀的锈层之组织结构。用金相及岩相方法观察了锈层的组织结构。锈层主要分里、外两层。里层緻密,外层疏松。用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了合金元素在基体金属和锈层中的分布。在高温腐蚀条件下,该钢合金元素含量虽然较低,但仍具有较好的抗高温腐蚀的性能。硅、铝等合金元素在里锈层中的富集是提高其抗高温腐蚀性能的主要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26KB 文档页数:3
1范围 本方法规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测定饮用水、地面水、地下水及废水中的氟化物。 取50mL试样,直接测定时,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含氟0.05mg/L,检测上限为2.5mg/L(高 含量样品可经稀释后分析) 当样品中干扰离子超过下列浓度(以mg/L计时,需要预先蒸馏:总碱度(CaCO3)400、氯 化物500、硫酸盐200、铝0.1、磷酸盐10、铁2.0、浊度25度、色度25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4.41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钒对中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SEM与EDS对试样进行了组织与成分分析,并测定了试样的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V含量的增加,中铬白口铸铁的组织得到细化,冲击韧性得到改善;当V的加入量增加至4%(质量分数)时,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VC颗粒,使得材料有潜在的良好的耐磨性能
首页上页232425262728293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2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