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6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MB 文档页数:10
针对现有注浆加固试验装置难以平衡高压注浆所需密封效果和多功能试验所需空间结构的缺点,研制了一套新型多功能综合注浆加固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的优点为:(1)尺寸适中、结构合理,既具有布设监测元件的试验空间又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2)适用范围广,可针对不同岩土体介质开展多类注浆加固试验;(3)具备多元物理信息并行采集功能;(4)可同时满足加固体宏观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及浆-岩界面微观耦合机制的研究需求.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断层角砾介质注浆加固室内模拟试验,分别从应力响应-传递特征、加固体强度增长规律及加固模式等方面探究了断层角砾介质的注浆加固机理,提出了角砾介质强度增长的经验公式,揭示了加固过程中注浆压力的传递分配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4.61KB 文档页数:10
结合风口回旋区燃烧和炉外煤气预热、脱除和循环的平衡关系,建立了氧气高炉一维气固换热与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传统高炉的运行和解剖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通过模型研究了氧气含量和上部循环煤气流量对氧气高炉炉内过程变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氧气含量偏低和上部循环煤气流量不足时,会降低铁矿石还原效果,炉渣内出现大量未还原铁氧化物;氧气含量和上部循环煤气流量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炉内CO含量和铁矿石还原速度,但提高上部循环煤气流量会大幅提升炉顶煤气温度,增大热量损失.与传统高炉相比,氧气高炉内CO含量提高1.0~1.5倍,炉内气体还原性更强;铁矿石还原完成位置提高1.49 m,全炉还原反应速度更快;直接还原度降低55.2%~79.2%,炉内直接还原反应消耗的碳量更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40.5KB 文档页数:36
3.1塑性流动规律(最小阻力定律) 3.2影响金属塑性流动和变形的因素 3.3不均变形、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3.4金属塑性加工诸方法的应力与变形特点 3.5塑性加工过程的断裂与可加工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6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确定了M50NiL钢渗碳后磨削表面变质层厚度,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维氏硬度计、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仪等设备表征了M50NiL钢磨削表面完整性特征.结果表明:磨削在渗碳硬化层表面构建了一个表面变质层,该变质层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晶粒细化和变形,在选区电子衍射图上显示为拉长模糊的多晶环;变质层厚度约0.5μm,残余压应力和硬度略有升高,表面应力集中系数较低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6KB 文档页数:37
信号量与PV操作 一、记录型信号量及其应用 二、二元信号量 三、同时型信号量及其应用 四、一般型信号量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4.5KB 文档页数:5
8.1平面应变问题和滑移线场 8.2汉盖(Hencky)应力方程—滑移线的沿线力学方程 8.3滑移线的几何性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9.5KB 文档页数:27
目录 第一章取代基效应 第二章立体化学( 第三章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第四章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五章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第六章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75KB 文档页数:15
在化工、石油机械及设备的设计工作中,如果不从夫是的角度加以考虑,常常会引起机械应力、热应力、液体的滞留、固体颗粒的沉积和积聚、金属表面膜的破损、 局部过热、电偶电池的形成等,这些都是会引起或加速腐蚀过程的,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实现应考虑防腐蚀方面的要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2.5KB 文档页数:13
9.1功平衡法 9.2极值原理及上限法 9.3速度间断面及其速度特性 9.4 Johnson上限模式及应用 9.5 Aviztur上限模式及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1MB 文档页数:9
采用拉伸与测温试验同时进行的方法,将应力应变曲线与热能曲线相结合,动态研究热轧TRIP钢拉伸过程中的相变热.研究表明:热轧TRIP钢在拉伸过程中材料增加的热能由部分转变的塑性功和马氏体相变热组成,因此,拉伸过程中实际测得的试样热能高于由塑性功转变的热能.利用平均综合热能损失系数对低速拉伸的TRIP钢的热能进行补充,通过计算与推导,证实了试样在刚进入塑性变形时,一定数量的较不稳定残余奥氏体首先集中发生马氏体相变,随着应变的进一步加大,剩余的较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根据其稳定情况发生马氏体相变的数量逐渐减少,在试样均匀延伸结束前绝大部分残余奥氏体已转变为马氏体.结合相变热变化可动态描述热轧TRIP钢形变过程中马氏体相变的情况
首页上页25926026126226326426526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6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