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8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5.75KB 文档页数:4
作者将沥青基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以不同比例(0~25%)加入到聚乙烯树脂中制成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耐热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有显著的增强作用。随碳纤维比例的增大,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及热变形温度均呈上升态势;而缺口冲击强度及击穿电压呈下降态势。碳纤维增强的结果将使该复合材料比聚乙烯有更宽的使用范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3.6K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GH36合金持久缺口敏感性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软化的热处理制度来改善材料的持久塑性达到消除持久缺口敏感性的目的,对在蠕变或以蠕变为主的应力条件下延缓裂纹的扩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低周疲劳或以疲劳为主的应力条件下,裂纹扩展速率对强度敏感,而与材料是否存在持久缺口敏感性无关;提高强度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抗低周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为使材料在蠕变、疲劳以及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都只有高的抗裂纹扩展能力,应对材料进行强韧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73.51KB 文档页数:34
固体材料是由大量的原子(或离子、分子)组成的。一般固体材料每 1cm3 的体积 中有 1022~1023个原子。固体材料中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根据固体材料中原子排列的 方式可以将固体材料分为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理想晶体中原子排列具有三维周期性, 或称为长程有序;非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呈现近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特点;准晶体的特点 则介乎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本章主要介绍理想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292
本书的内容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主要包括热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程度和速率,水化学,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以及金属元素化学,非金属元素化学,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在联系工程实际方面主要包括能源、大气污染、水污染、金属腐蚀及防止、金属材料及表面处理、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改性等。在内容安排上,全书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主要贯穿两条主线。前一条是从宏观的热化学开始,引入一些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并在水化学和电化学中予以应用。后一条是从微观的物质结构基础开始,联系周期系,重点阐述一些与工科有关的典型物质的性质及应用。这两条主线,既各有其侧重面,又互有关联。同时各章均有侧重联系工程实际的专题,主要是有关能源、环境化学和材料化学方面的内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10
在韧性断裂中微观孔洞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孔洞演化机制的非耦合型韧性断裂预测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两种典型的孔洞演化机制:孔洞的长大机制和孔洞的拉长扭转机制.该模型引入了三个具有不同物理意义的材料参数:材料对不同孔洞演化机制的敏感度、应力状态敏感度系数和材料的损伤阈值,并使用等效塑性应变增量表征其对韧性损伤累积过程的驱动作用.为了使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三维应力状态对材料韧性断裂性能的影响,将该模型从主应力空间转换到由应力三轴度、罗德参数和临界断裂应变构成的三维空间,得到了由模型确定的三维韧性断裂曲面,并研究了相关参数对三维韧性断裂曲面及平面应力二维韧性断裂曲线的影响.利用5083-O铝合金、TRIP690钢和Docol 600DL双相钢三个典型的轻质高强板材的韧性断裂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对不同材料和不同应力状态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5.81KB 文档页数:5
采用热压烧结制备的碳化硼陶瓷和发泡法制备的泡沫铝,经环氧树脂黏结后制备得到碳化硼-泡沫铝双层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靶板进行实弹靶试试验,着重研究和分析了该双层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靶试试验中,使用口径分别为7.62mm和12.7 mm的穿甲燃烧弹,冲击速度约820 m·s-1,射击距离为10m.试验结果表明:碳化硼-泡沫铝双层复合材料对7.62mm口径穿甲燃烧弹具有较好的防护能力,其防护系数范围为5.06-5.1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5KB 文档页数:7
第十章防水材料 要求: 掌握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分类标准及选用方法,掌握沥青基防水材料,了解橡胶和树脂基防水材料。 重点: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4.47KB 文档页数:7
本章主要介绍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以及常用刀具材料中高速钢和硬质合金材料的特性 及应用场合;简单介绍了其他刀具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MB 文档页数:58
航空材料与航空技术的关系极为密切,航空航天材料在航空产品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航空材料既是研制生产航空产品的物质保障,又是推动航空产品更新换代的技 术基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2MB 文档页数:33
腐蚀是一种自发过程。 腐蚀是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材料的破坏和变质。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材料(或结构)是否会发生腐蚀破坏,既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 也与环境有关。 导致材料发生腐蚀的环境因素构成了腐蚀环境。腐蚀环境包括总体环境(大气环境)和 工作环境
首页上页252627282930313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8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