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3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1.36KB 文档页数:10
总结讨论了熔锍及熔融金属中元素选择性氧化的行为,举出镍锍中Ni与S,铁液中Cr、V、Nb、Mn或P与C作为应用的实例。利用热力学分析提出氧化的转化温度的概念,并指出二步及一步计算该温度的方法。在排除新相生成的晶核能的条件下,氧化的转化温度与氧的存在形式(无论是气态O2,熔于金属液中的[O]或炉渣中的FeO)以及氧的压力或活度无关,而只决定于参加反应的物质及产物的本质及活度(压力)。同时,转化温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温度,而是随着熔池组成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降低气体氧化产物的分压将有助于降低氧化的转化温度。理论计算的转化温度可提供使熔池中一个元素的优先氧化而使另一元素保留不变的最佳条件。小型试验和工业上实践证明,转化温度的概念可以成功地控制吹炼操作,作到按意图进行选择性氧化。影响熔池内元素氧化顺序的动力学因素也作了简略的分析。对镍锍脘S,不锈钢脱C以及高碳锰铁降C的吹炼,熔池温度永选要高于相应熔池组成的转化温度。而对铁水脱Cr和铁水提V或Nb,熔池温度则应保持低于相应熔池组成的转化温度。P、C在铁水中的氧化顺序,除与转化温度有关外,还取决于熔渣组成以及CO承担的压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4KB 文档页数:5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下)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分析了产品技术变化对贸易格局的影响,提出了产品生命周 期学说,解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产品领先地位变化。 1.新产品与国际贸易 新产品的出现并不总是增加世界贸易量,因为它们可能只是取代某种原有的出口产 品,如果新产品成为进口替代品,还可能使国际贸易量减少。尼龙一生丝、合成橡胶→天 然橡胶、塑料→传统材料商品。但技术创新总体上对世界贸易具有正面影响。 一种新产品首先在一国出现,一定时期内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3.75KB 文档页数:9
本文利用密栅云纹法结合三次样条函数求导法,通过压剪实验,测量计算出压剪区内应变速率场及应力场。结果表明,水平应变速率及应力沿试件厚向分布不均;上下表面摩擦力大小不等;压剪区内存在着横贯变形区的大剪应力场。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异步条件下接触弧的摩擦系数表达式,并结合Nadai斜面压缩金属楔解建立了新的异步轧制压力模型。新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3.5KB 文档页数:15
象富里哀级数,富里哀变换以及它们离散时间相应部分构成了信号处理的基础。为了 便于这类问题的分析, MATLAB提供了函数fff fft2 fftshift这类函数集执行一 维和二维离散富里哀变换及其逆变换。这些函数允许人们完成很多信号处理任务。除此之外, 还可在可选的信号处理工具箱中得到其他扩展的信号处理工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9.19KB 文档页数:10
本文用视塑性法研究轧制过程金属塑性变形特性。通过网格法试验得到纯铅轧制时的流线,并对变形率为21%的薄轧件(8×60mm)之变形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还对变形率为8.8%的厚轧件(40×30mm)作了初步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45
一、褶皱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 1.1褶皱作用的基本概念 褶皱的形成方式与其受力状态、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从褶皱过程中岩层的变形行为来看,可把褶皱分为主动褶皱和被动褶皱两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5MB 文档页数:10
长条状的MnS夹杂对钢的横向韧塑性极为不利。喷吹Si—Ca或加入RE,通过脱硫和变质硫化物的作用,都可显著地消除其危害。喷吹Si—Ca变质硫化物的程度与钢中Ca/S有关。喷吹Si—Ca后加入少量RE,有利于控制MnS完全变质,此时钢中所需的RE/S可明显低于3。在大幅度脱硫的基础上加入少量RE,是使钢材韧塑性获得稳定大幅度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4.84KB 文档页数:11
本文介绍了热膨胀示差法测量金属与陶瓷的封接应力的装置,参考陶瓷电子管的制管工艺要求,用这种设备测定了两种Fe-Ni-Co膨胀合金<牌号4J29、4J33>、无氧铜等与95%Al2O3陶瓷制成的封接件,在室温800℃之间瓷件应变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实验表明,对具有“因瓦反常”效应的4J29、4J33合金,室温封接应力不是决定于在焊接温度时两种材料的膨胀差,而是决定于在合金居里温度<约400℃>的膨胀差值,在此温度,合金的平均线膨胀系数越低于陶瓷,室温封接应力越低,这一结果和用电阻应变仪法测量的相一致,封接过程中的应力松弛作用表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实验还表明,在高温下的焊料变形和无氧铜的塑性变形均对封接应力有显著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45
一、褶皱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 1.1褶皱作用的基本概念褶皱的形成方式与其受力状态、变形环境及岩层的变形行为密切相关。从褶皱过程中岩层的变形行为来看,可把褶皱分为主动褶皱和被动褶皱两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KB 文档页数: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4分) 1.i2= 2.w=z+4将平面上|<2变为w平面上的 学号: 3.f()=zRe(z)在何处解析 4. f() =e-4 cos6t L[ f()]= 5.()=2(o)则f(t) 6.f()=u+iv为解析函数,u-v=x3+3x2y-3xy2-y3为解析函数,则u=
首页上页27827928028128228328428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3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