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87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10
通过物理—化学相分析及其它物理手段对经900℃不同时间时效的GH220合金的渗铝层进行了逐层相分析。用联立方程分别求出离表面不同深度范围内β—NiAl相γ′相的含量。通过修正比重,对取层厚度进行了合理计算。提供了渗铝层中相变趋势。本文把计算过程全部编成程序。对微处理机在相分析中的运用作了初步尝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22
轧钢机轴系的扭振是现代轧机运行及设计中的重要问题。由于扭振造成的扭矩放大系数有时高达4~6以上,以致造成传动件的破坏。对此进行了现场实测及计算分析。为在设计中予测及降低扭矩放大系数,本文采用电算方法求多质量系统在任意激振力矩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对三机架横列式型钢轧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曲线取得较大程度的一致。还用此方法对大型带钢热连轧机组中的一架粗轧机及两架精轧机进行了计算。提出将扭矩放大系数分解为四个基本因素,说明了每个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采用多维优化设计方法,对降低轧钢机扭矩放大系数的可能途径作了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0.28KB 文档页数:6
克立格法是估计矿石储量的一种较新方法,目前使用该方法时,求实验变异函数及作克立格估值均可在电子计算机上自动进行,唯由实验变异函数拟合理论模型时还要依靠手工,它妨碍了由原始数据到储量估算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本文从变异函数的统计性质出发,探讨了变异函数的自动拟合问题,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4.6KB 文档页数:5
本文研究了钢绳罐道上提升容器的横向运动,它包括容器质心的横向摆动和绕质心的转动。建立了此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并用龙格——库塔方法求得了运动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解的分析说明:(1)容器的摆动量与提升钢绳的横向力,以及罐道长度成正比,与重锤的重量成正比。(2)在容器长度确定的条件下,增大上下罐耳之间的距离可使容器的晃动减小。但是,如果容器长度与罐耳间的距离同步地增加,将不能达到使晃动减小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15
本文是在1962年《全国第一届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同名文章的基础上,重新处理更多数据后改变而成,在处理数据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同温度下各渣系的热力学数据,所以求得了比较满意的脱硫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20
本文是针对某厂1600吨浮动轴钢坯剪切机的机架振动问题,在先后三次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写下的部分专题总结。对剪切机的液压平衡系统进行了动态过程分析,求得与实测示波图基本相符合的液压波动方程及计算公式。应用中值定理对减振效应作了验证;应用广义中值定理推导出冲击振动的公式。对剪切机存在的\墩刀\振动现象作了动态分析,並导出动荷系数的解析式,为解决\墩刀\振动问题和新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3.75KB 文档页数:9
本文利用密栅云纹法结合三次样条函数求导法,通过压剪实验,测量计算出压剪区内应变速率场及应力场。结果表明,水平应变速率及应力沿试件厚向分布不均;上下表面摩擦力大小不等;压剪区内存在着横贯变形区的大剪应力场。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异步条件下接触弧的摩擦系数表达式,并结合Nadai斜面压缩金属楔解建立了新的异步轧制压力模型。新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0.86KB 文档页数:9
目前液压凿岩机冲击器结构参数设计,一般仅考虑满足凿岩参数(冲击功、冲击未速、冲击频率或周期)指标、而在参数优化方面尚无成熟的方法。本文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冲击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可以系统压力脉动及液压冲击最小为目的进行,它具有十分明显的工程意义。为此,将冲击器动力学模型近似简化处理为“等加速”型模型,指出寻求最优结构参数,实质是一个寻求最优“开关”控制问题;由此导出作用在冲击活塞上的液压力与冲击器结构参数的解析关系,使求泛函的极值问题能化为一般函数的极值问题。进而具体给出了以蓄能器容积变化和液压冲击最小为目标,建立指标函数的最优设计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1.61KB 文档页数:10
本文讨论了用“平面压缩”试验法测定金属材料变形抗力时的一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简化的试验步骤,并用有限单元法对平面弹塑性压缩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简单拉伸试验取得必要的数据,用理论计算方法求得不同压下率时计料的变形抗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1.16KB 文档页数:9
本文列举了世界各国控制VOD过程的方法,指出使用氧浓差电池控制VOD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论述了氧浓差电池的构造、安装及使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热力学计算求得一定温度下氧浓差电势(E0)和氧浓度O2%的对应值。通过在大连钢厂应用氧浓差电池控制VOD过程的工业性实验,得出了各种正常冶炼和不正常冶炼的典型曲线。用氧浓差电池並辅以其他方法控制VOD过程,炼出了不锈钢、超低碳不锈钢、超纯工业纯铁及精密合金20多炉。超低碳不锈钢的成功率达100%,铬回收率超过96%。由于氧浓差电池在VOD过程控制上的应用在国内还是首次,要使它成为冶金自动化的工具,还要做大量工作
首页上页29629729829930030130230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87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