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2.27KB 文档页数:6
以某矿全尾砂和聚丙烯酰胺(PAM)为实验原料进行静态絮凝沉降实验,研究给料浓度和絮凝剂单耗对尾矿最大沉降速度和静止沉降极限浓度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出简易的沉降速度模型.将模型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紊流影响段、加速沉降段、沉降末速段、干涉沉降区、压密沉降段和极限沉降段,并利用两相流理论、絮凝理论对其合理性进行阐述.实验结果证明:在单耗一定(20g·t-1)时,沉降速度与给料浓度负相关,极限浓度与给料浓度正相关;在给料质量分数20%时,单耗临界值为30g·t-1,极限浓度与单耗负相关.建议深锥浓密机给料质量分数20%,絮凝剂单耗20g·t-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3.04KB 文档页数:5
测定了国产原丝和进口原丝的力学性能,并用化学分析、凝胶渗透色谱仪、X衍射仪、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原丝的化学成分、分子量、热性能、结晶度、取向度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原丝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6.5KB 文档页数:5
根据铜坑矿矿坑水的水质特征,选取了复合混凝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混凝剂和助凝剂配比、溶液pH值、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矿坑水中Zn2+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的较佳水平.当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为2:1,协同效应达到最好;pH值为9,搅拌速度为80 r·min-1,搅拌时间为10 min时,处理效果最佳.经实际水样处理试验结果表明:Zn2+去除率达93.9%,出水中Zn2+质量浓度满足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8.98KB 文档页数:3
油田污水中的S2-,Fe2+及细菌等可使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产生降解,使聚合物溶液粘度大幅度下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过渡金属-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多相催化氧化处理油田污水.结果表明,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性能高效、稳定;与未处理的模拟污水相比,经多相催化氧化处理后的模拟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提高54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77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天然纤维 棉纤维 麻纤维 植物纤维 羊毛 蚕丝 动物纤维 第三节 人造纤维 第四节 聚酯纤维 第五章 合成纤维 第六节 腈纶纤维 第七节 聚丙烯纤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82KB 文档页数: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子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ISTA小麦和大麦种子醇溶蛋白聚丙烯酰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3.32KB 文档页数:2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打印版)实验60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铵絮凝剂实验设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6MB 文档页数:106
第一章 蛋白质(酶)、核酸的分离纯化 第一节 引言 一、分离纯化的意义 二、分离纯化的要求 三、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蛋白质(酶)、核酸分离纯化的前处理 一、材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二、细胞的破碎 三、细胞器的分离 四、提取 第三节 分离纯化 一、 粗提纯 二、 精提纯 三、 纯度鉴定 第四节 生物大分子的浓缩、干燥及保存 第二章 离心技术 ▪ 离心技术概论 ▪ 一般制备离心 ▪ 超离心技术 第三章 层析技术 引言 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析法的分类 第一节 吸附层析技术 第二节 分配层析技术 第三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第四节 离子交换层析法 第五节 亲和层析法 第六节 高压液相层析(HPLC) 第四章 电泳技术 引言 第一节 电泳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三节 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四节 免疫电泳 一、概述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三、凝胶浓度和交联度与孔径大小的关系 四、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6.27KB 文档页数:4
为了获得大反应电流,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使用聚丙烯腈基碳毡为电极活性材料.在空气中热处理碳毡可以增加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浓度,改善碳毡的亲水性,降低反应过电位.实验表明:电池的过电位主要由正极反应造成;热处理正极碳毡可以大大降低电池极化内阻,负极碳毡热处理后降低了析氢过电位,从而降低了电池的电流效率;正极使用热处理后的碳毡,负极使用未经处理的原毡,可以获得更好的电池能量效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5.78KB 文档页数:6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聚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的丙烯酸酯系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系列乳液,使用磷钨酸(PTA)负染技术将乳液粒子染色,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乳液粒子的微观形貌,对乳液微粒微观互穿网络壳-核结构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质量配比、溶胀时间以及溶胀方式等因素均对乳液粒子微观形貌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网络质量配比是决定乳液粒子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溶胀时间影响互穿网络壳结构的厚度,溶胀方式影响乳液的成膜性能
上页123456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