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5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6.28KB 文档页数:7
采用KTH模型、Young光学碱度模型、Tsao硫容量经验公式等方法对超低氧弹簧生产过程的硫容量进行了计算,并使用Turkdogan、Hino等提出的公式预测了生产过程中硫的分配比(LS).对比预测与实测的硫分配比,找到了比较准确的超低氧弹簧钢的LS预测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8.24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在碳化硅辅助吸波作用下,低品位红土镍矿在微波场中的干燥过程.采用热重分析(DTG)、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考察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碳化硅对失重率和产物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与红土矿配比R为2.2:1时,微波干燥处理低镍、铁品位红土矿30min,既可快速脱除矿物绝大部分表面吸附水和部分结晶水;通过控制碳化硅的比例还可以避免过热现象.微波能够改变红土矿的微观结构,促进矿物的分解.进一步的氢还原实验表明,微波干燥有利于红土矿中镍和铁氧化物的还原,其还原率高于常规干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4
为了对超低碳铝镇静钢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合某钢铁厂的现有工艺装备和条件,经过大量试验研究,确立了转炉-LF-RH-连铸机的工艺路线,并实施转炉初炼钢水质量控制、钢包顶渣改制及成分控制、RH工艺优化及钙处理等工艺优化措施.工艺流程优化后,控制转炉初炼钢水出钢氧的质量分数为0.04%~0.08%,终点碳0.03%~0.05%%,钢包顶渣改制后FeO+MnO<3%,钙处理钢中Ca的质量分数达到0.002%~0.003%,解决了方坯连铸中包水口絮流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超低碳铝镇静钢方坯顺利浇铸,连浇炉数达到8炉以上,达到了成品碳含量[C]<50×10-6,全氧含量≤ 30×10-6的较好质量水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0.87KB 文档页数:4
通过1 kg硅钼棒管式炉高温化学动力学实验,在实现钢中硫含量[S] ≤ 5×10-6的前提下,对极低硫钢的精炼脱硫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极低硫钢精炼脱硫的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和影响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页数:4
采用化学分析和低倍酸浸实验方法研究了低碳高硫易切削钢连铸坯的C、Si、Mn、P、S的成分偏析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连铸坯的C、Si、Mn、P、S的偏析度均在0.9~1.1之间,S、P元素存在中心负偏析,低倍酸浸实验检测发现连铸坯存在中心疏松.分析认为,中心疏松是导致中心元素负偏析的主要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9.89KB 文档页数:6
高温质子导体固体电解质 Ba3Ca1+xNb2−xO9−δ 化学性质稳定,中低温电导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采用固相合 成法制备得到了复合钙钛矿相的 Ba3Ca1+xNb2−xO9−δ(x=0、0.10、0.18、0.30)材料. 随着 Ca 掺杂量的增加 Ba3Ca1+xNb2−xO9−δ 样 品的电导率先增加后降低,x=0.18 的样品电导率最高. Ba3Ca1+xNb2−xO9−δ 材料在含氢中的电子空穴迁移数较低,当温度低于 750 ℃ 时,材料中质子导电为主;当温度达 800 ℃ 后,材料中氧离子导电为主. x=0.10 的样品质子迁移数最高,随着掺杂量的 增加样品氧离子迁移数逐渐增大,质子迁移数逐渐降低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5KB 文档页数:3
掌握高温与低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发案现场及尸体形态学特点, 以及高、低温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及个人识别的要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8.47KB 文档页数:6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对CSP生产的SS400、Q235B和Q345B钢的热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研究的钢存在两个低塑性区,即凝固脆性温区(Tm~1 310℃)和低温脆性温区(850~725℃).试样断口金相和成分分析表明:产生凝固脆性温区的原因主要是高温下枝晶间有害元素S、P和O富集形成液膜;产生低温脆性温区的原因主要是奥氏体晶界出现铁素体薄膜以及细小AlN析出造成连铸坯的塑性降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钢的热塑性防止铸坯裂纹的工艺建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8.5KB 文档页数:12
电力机车的高、低压试验是机车组装完成之后对机车各部件进行调整和整 定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电力机车电气线路的故障判断处理又是机车检修人员 和乘务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本章将介绍韶山4改型、韶山型电力机车低压试 验前的准备工作、低压试验的程序及要求,高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高压试验 的程序及要求,并简单介绍韶山4改型、韶山型机车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方 法。本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1.5KB 文档页数:5
利用低温液氮球磨技术制备了Al-Zn-Mg-Cu合金纳米晶粉末,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在球磨过程中的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热分析(DSC)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材料的固态相变以及热稳定性.研究表明,粉末晶粒尺寸随着球磨的进行逐渐减小,球磨10h后晶粒尺寸达到45nm;微观应变随着球磨的进行逐渐增大.粉末球磨过程中,MgZn2相逐渐减少,合金元素过饱和固溶于α-Al晶格之中.球磨10h后仅有少量的MgZn2相存在.制备的Al-Zn-Mg-Cu纳米晶粉末在低于709K下加热,粉末晶粒长大速度较慢,表明Al-Zn-Mg-Cu纳米晶粉末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首页上页272829303132333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5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