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7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70.5KB 文档页数:98
伏安法:是一种特殊的电解方法。 以小面积、易极化的电极作工作电极 ,以大面积、不易极化的电极为参比 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分析物质的 稀溶液,由所测得的电流一电压特性 曲线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6MB 文档页数:79
§5-1 伏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2 扩散电流方程式—定量分析公式 §5-3 极谱半波电位—定性分析原理 §5-5 极谱分析的特点 §5-7 单扫描极谱分析法 §5-8 方波极谱分析法 §5-9 Pulse polarography §5-10 Stripping voltammetry §5-11 单指示电极安培滴定(Amperometric titration with single indicating electrode, polarographic titration) §5-12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永停滴定,Dead-stop end point titration) §5- 13 双指示电极电位滴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8KB 文档页数:9
一、化学合成聚(3-甲基噻吩) 二、粘合剂在电极方面的应用 三、高分子在染料敏化钠晶TiO2 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四、聚苯胺导电材料在二次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56
§5-1 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5-2 扩散电流方程式—极谱定量分析基础 §5-3 半波电位—极谱定性分析原理 §5-4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5-5 极谱分析的特点 §5-6 极谱催化波 §5-7 单扫描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 §5-8 方波极谱法 §5-9 脉冲极谱分析 §5-10 溶出伏安法 §5-11 伏安滴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4.58KB 文档页数:4
板坯连铸结晶器浸入式水口吹氩使结晶器流场发生改变,引起液面波动,造成铸坯卷渣。为了的这一问题,采用大样电解方法结合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浸入式水口不同吹氩量和吹氩分配方式对铸坯夹杂物的数量和类型的影响,提出了减少卷渣的合理结晶器吹氩量和吹氩分配方式,得出了卷渣占结晶器夹杂物的比例超过半数的结论。分析表明合理的吹氩参数对减少结晶器卷渣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9MB 文档页数:51
§2.1 进样系统§2.2 电离方式和离子源 §2.3 质量分析器 §2.4 几种常见商用质谱仪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9.26MB 文档页数:37
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背景和特点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 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 新材料。 3.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感受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9
电化学手段可以实现对不锈钢材料的快速评价和腐蚀机理研究,因而受到广泛应用。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方面,最常采用的电化学手段主要有腐蚀电位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恒电位极化测试以及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本文分别针对上述四种电化学方法在不锈钢耐蚀性评价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腐蚀电位及交流阻抗测试是无损检测手段,可以满足长周期腐蚀监测需求;恒电位极化和循环动电位极化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极化特征参数,有利于对材料的腐蚀机理及耐蚀性进行评价。结合当前的不锈钢腐蚀研究现状,展望了电化学方法在腐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未来电化学方法将更多作为腐蚀调控手段,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技术实现对不锈钢腐蚀过程的精细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1MB 文档页数:9
研究了还原剂云南煤和脱硫剂SH对硫酸渣在直接还原焙烧过程中提铁降硫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方法分析了云南煤与脱硫剂SH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硫酸渣中的黄铁矿生成具有挥发性的气态单质硫和气态羰基硫、金属铁和非磁性的陨硫铁;硫酸渣中的赤铁矿和磁铁矿则被还原为金属铁;云南煤对硫酸渣在焙烧过程中的脱硫效果比较明显,但无法达到要求的指标;添加脱硫剂SH可以进一步降低还原铁中的硫,其机理是脱硫剂与硫酸渣中的黄铁矿在直接还原焙烧过程中反应生成金属铁和没有磁性的硫化钙,通过磨矿-磁选的方法将硫化钙与金属铁分离,从而达到脱硫目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6
根据电压型PWM整流器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中建立的整流器功率控制数学模型,基于功率前馈解耦,解决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互为耦合问题.为克服整流器电流控制策略、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及非线性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功率内环、直流电压平方外环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新控制策略.由于采用直流电压平方外环,提高了整流器直流电压跟踪和功率跟踪能力,使系统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抗负载扰动能力强及结构简单的优点.给出了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正常负载及负载扰动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新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首页上页272829303132333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7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