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54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5MB 文档页数:167
一、引言 二、 异步电机双馈调速工作原理 三、 异步电机在次同步电动状态下的双馈系统——串级调速系统 四、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五、串级调速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其提高方案 六、双闭环控制的串级调速系统 七、异步电机双馈调速系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6MB 文档页数:42
第一节 电气控制装置设计的一般原则、基本内容和设计程序 第一节 电气控制原理线路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第二节 电气保护类型及实现方法 第三节 电气控制装置工艺设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4KB 文档页数:8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电工及自动化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材规划,由陈伯时教授 主编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 统》一书第3版即将出版。此次修订,既继承了 前两版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解 决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方面的 特色,又充分体现了近年来电力传动在电力电 子变换器、计算机数字控制和交流拖动控制技 术等方面的技术进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4.57KB 文档页数:5
分析了传统的双电层理论或Donnan膜平衡理论在解释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机理上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认为离子交换膜在溶液中由于反离子的迁移在膜内留下“离子空穴”,同时在膜的两侧形成“双电层”结构,“空穴”和“双电层”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溶液中与反离子同号的离子能够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与反离子异号的离子无法进入离子交换膜,从而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用“空穴传导-双电层”假说对离子交换膜在无电场和有电场作用的选择透过性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3KB 文档页数:5
1.在298K时用Pb(s)电极来电解H2SO4溶液(0.1mol/kg,y±=0.265)若在电 解过程中把Pb阴极与另一摩尔甘汞电极相连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 E=1.0685V试求H2(g)在Pb电极上的超电势(只考虑H2SO4的一级电离)已知 (甘汞)=0.2802V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5.03KB 文档页数:5
利用亚硫酸路线和亚锡酸法合成了两种Pt/C催化剂,并利用循环伏安技术,详细地研究了循环伏安高电位和活化方式对Pt/C催化剂的甲醇电氧化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改变高电位的逐步循环伏安活化方式下,不同的Pt/C催化剂的活化存在有不同的最优循环伏安高电位;在最优高电位下,一次性活化方式对亚锡酸法Pt/C催化剂的活化最为有效.不同的活化条件产生不同的催化活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活化过程形成的最终的Pt的存在形式不一样,致使催化剂对水和阴离子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速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03.5KB 文档页数:28
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 电解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在数值上等于该电 解池作为可逆电池时的可逆电动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8.33KB 文档页数:5
通过电化学阻抗方法测量316L不锈钢在25~85℃的醋酸溶液中的EIS曲线和Mott-Schottky曲线,并测量各温度点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醋酸溶液中的阻抗谱表明316L不锈钢在25~85℃温度范围内均能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随温度升高极化阻力下降而界面电容增大.温度对于316L不锈钢钝化膜的半导体本征性质没有根本的影响:在-0.5~0.1V电位区间内钝化膜呈p型半导体特征;在0.1~0.9V电位区间内钝化膜呈n型半导体特征;在0.9~1.1V电位区间内钝化膜呈p型半导体特征.钝化膜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当温度低于55℃时,钝化膜结构比较稳定;当温度为55℃时,钝化膜稳定性趋向恶化;当温度超过55℃时,钝化膜稳定性下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5KB 文档页数:27
 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和任务  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项目管理  电子政务应用评估  电子政务标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4.79KB 文档页数:3
研究了利用低熔点氟氯化物体系作电解质的低温Al2O3悬浮电解制铝新工艺,从20~80A电解槽上进行的电解结果,推导了电流效率的计算表达式.结果表明,影响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槽电流和产物铝的表面积,增大槽电流和减小产物铝的表面积都能使电流效率增大.在100A电解槽上实验,当电解温度为750℃,γ-Al2O3平均粒度为1.22μm,电解质中F-和Cl-的摩尔比为1时,电流效率达到86.3%,制取1kgAl的电耗为11.73kW·h
首页上页32132232332432532632732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54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